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抽筋的是()a股二头肌b小腿腓肠肌c胫骨前肌d比目鱼肌

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抽筋的是()a股二头肌b小腿腓肠肌c胫骨前肌d比目鱼肌,第1张

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抽筋的是:小腿腓肠肌。

肌肉痉挛即俗称的抽筋,肌肉不由自主的强直收缩。在参加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或体育比赛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肌肉痉挛,如游泳、长跑、篮球、足球等。

在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腓肠肌,在某些体育运动员(如体操运动员)中可以非常发达。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痉挛,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

扩展资料:

小腿腓肠肌的保护:

1、小腿静态拉伸:

静态拉伸时,脚尖冲正前方,保持15至30秒,8组。

2、弹力带动态拉伸:

动态拉伸可以更好地放松神经,减轻肌肉疲劳,加强肌肉和关节活动度。

3、泡沫轴放松:

收紧腰腹部,缓慢滚动泡沫轴,每次1分钟。可以多组,可以将一腿搭在另一腿上加强强度。

-腓肠肌

-肌肉痉挛

想要减肥瘦腿,却害怕跑步导致腿部肌肉变粗变硬?其实只要有做正确的拉伸运动,跑步不仅不会导致小腿肌肉变大和变硬,而是会让腿部线条更漂亮。

但是跑步后没做拉伸运动,久而久之您可能就会发现怎么腿越跑越粗壮。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运动后所导致的肌肉疼痛感。很大部分的女性都是由于脂肪堆积和水肿导致腿型不好看。

拉伸对于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并不是跑步后才需要拉伸,建议平常有时间都可以做,可以当成睡前的一个小运动。是不是常常看到拉伸运动,但是难度太高或是没有详细的说明,做起来感觉像在虐待自己。

不正确的拉伸会导致拉伤的。所以这里教您简单易懂并且有效的腿部拉伸方法。筋是越拉越软的,做了几次之后会发现越来越容易,不会感到疼痛反且会感觉很舒服。这篇就让你爱上拉伸运动。

大家一起向这种腿型迈进吧!腿部肌肉比较发达的女性也很适合这个腿部拉伸运动。常穿高跟鞋或走路姿势不正确,运动后肌肉过于紧绷没有拉伸都会形成肌肉型小腿。

第一个动作

站立,双脚打开,尝试用手去触摸地板。注意膝盖尽量放松,不要绷的太直,以免照成膝超伸。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和小腿后侧的排肠肌外侧与内侧会有拉伸感。拉伸30秒,量力而为。

第二个动作

这个动作是拉伸大腿前侧的缝匠肌和股直肌,简单来说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首先,前脚屈膝,后脚跪地,后脚尽量往后延伸,接着用手抓住后脚掌保持30秒的时间。大腿前面的肌肉会有明显的拉伸感代表动作标准。

第三个动作

坐在地上,双腿伸直,用手去触碰脚趾头。筋比较硬,很少拉伸的人会比较难摸到脚趾头。总之身体尽量往前压,脚掌往内勾,拉伸感会更明显。保持这个姿势30秒。

第四个动作

坐在垫子上将,将两只腿打开,打开到自己能适应的范围。这时大腿内侧的耻骨肌和长收肌会有拉伸感。接下来将身体压向一侧的脚,两只脚各拉伸30秒即可。

第五个动作

坐在地上,弯曲膝盖,脚掌对脚掌。开始前可以先上下摇摆腿部,放松腿部。放松后,可以利用手部的力量将腿往下压。保持这个姿势30秒。

第六个动作

平躺垫子上,两只脚轮流往上举,举起的时候利用手部的力量将腿在往前拉。腿部始终不接触到地面。左右算一次,一组做20次,做3组。

建议大家拉伸运动前可以拍下自己腿部的照片,持续拉伸一个星期,再拍摄拉伸后的照片,腿型肯定有变化。今天晚上就开始拉伸吧,一点都不费时,也不花费力气。

只要你坚持的拉伸锻炼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材越来越好,自己的身体柔韧性也会变得很不错。

健身房新手攻略,注意事项不尴尬:

健身房新手攻略,注意事项不尴尬

第一次去健身房是不是很慌张?

担心自己浪费太多时间摸索!

更担心自己是个小白,不晓得怎么开始!

不想请私教,硬着头皮自己摸索,简直大型社死现场!

简单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关于新手如何开始,如何结束,都有很细节的解答!

1运动顺序

热身-无氧-有氧-拉伸

2运动时间建议

[热身]: 建议5-15分钟

[无氧]:建议40-60分钟

[有氧]: 建议40-60分钟

[拉伸]:建议15-30分钟

3运动内容建议

a、热身内容建议:

①选择跑步机,坡度2,速度6,快走10分钟。

②开合跳,每组30次,每组间隔15秒,做5组

③高抬腿,每组30次,每组间隔20秒,做5组。

b、无氧运动内容建议:

哑铃负重、杠铃负重、弹力带负重、器械等。

c、有氧运动内容建议:

跑步机、椭圆机、有氧操、搏击操、动感单车等。

[跑步机建议]: 可以选择慢跑或者爬坡

[慢跑建议]: 坡度1-3,速度8-10。

[爬坡建议]: 坡度8-10, 速度6-8,时间30-45分钟。

d、拉伸运动内容建议:

自主拉伸、泡沫轴拉伸。

4训练频率建议

对减脂需求大的,可以一周4-6练,对塑形需求大的,可以一周3-4练,不建议天天训练,每次训练总时长最好不超过2小时。

5训练安排建议

建议一个大肌群搭配一个小肌群进行训练,同一肌群不要天天训练,不利于减脂或增肌,初学者同一大肌群建议一周安排1次,小肌群可以一周安排2-3次。

大肌群:胸/背/肩/腿臀。

小肌群: 脑二头肌/脑三头肌/腹肌/小臂等。

6训练前吃什么

运动前30分钟到60分钟,可以补充碳水+适量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运动中的燃脂效率,帮助减脂。

[例如]: 一片全麦面包+一个鸡蛋白

半根玉米+一杯牛奶

20克燕麦+一杯酸奶

7训练后吃什么

运动后20分钟内,可以补充一些快碳+大量蛋白质,帮助快速恢复能量,提高运动后的基础代谢。

[例如]: 100克米饭+一块鸡胸肉

一根香蕉+两个鸡蛋白

一杯牛奶+30克蛋白粉

8训练中要注意什么

a、由于训练过程中会大量出汗,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可以选择少量多次地喝水,约5-10分钟饮水一次。

b、一般哑铃动作,以最大重量做12-15次/每组,一共做4-5组,每组中间休息时间不要超过90秒。

c、大基数减脂尽量选择爬坡、快走这种有氧运动,或者用椭圆仪,少用跑步机跑步,容易伤膝盖。

健身房新手攻略,注意事项不尴尬:

健身房新手攻略,注意事项不尴尬

第一次去健身房是不是很慌张?

担心自己浪费太多时间摸索!

更担心自己是个小白,不晓得怎么开始!

不想请私教,硬着头皮自己摸索,简直大型社死现场!

简单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关于新手如何开始,如何结束,都有很细节的解答!

1运动顺序

热身-无氧-有氧-拉伸

2运动时间建议

[热身]: 建议5-15分钟

[无氧]:建议40-60分钟

[有氧]: 建议40-60分钟

[拉伸]:建议15-30分钟

3运动内容建议

a、热身内容建议:

①选择跑步机,坡度2,速度6,快走10分钟。

②开合跳,每组30次,每组间隔15秒,做5组

③高抬腿,每组30次,每组间隔20秒,做5组。

b、无氧运动内容建议:

哑铃负重、杠铃负重、弹力带负重、器械等。

c、有氧运动内容建议:

跑步机、椭圆机、有氧操、搏击操、动感单车等。

[跑步机建议]: 可以选择慢跑或者爬坡

[慢跑建议]: 坡度1-3,速度8-10。

[爬坡建议]: 坡度8-10, 速度6-8,时间30-45分钟。

d、拉伸运动内容建议:

自主拉伸、泡沫轴拉伸。

4训练频率建议

对减脂需求大的,可以一周4-6练,对塑形需求大的,可以一周3-4练,不建议天天训练,每次训练总时长最好不超过2小时。

5训练安排建议

建议一个大肌群搭配一个小肌群进行训练,同一肌群不要天天训练,不利于减脂或增肌,初学者同一大肌群建议一周安排1次,小肌群可以一周安排2-3次。

大肌群:胸/背/肩/腿臀。

小肌群: 脑二头肌/脑三头肌/腹肌/小臂等。

6训练前吃什么

运动前30分钟到60分钟,可以补充碳水+适量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运动中的燃脂效率,帮助减脂。

[例如]: 一片全麦面包+一个鸡蛋白

半根玉米+一杯牛奶

20克燕麦+一杯酸奶

7训练后吃什么

运动后20分钟内,可以补充一些快碳+大量蛋白质,帮助快速恢复能量,提高运动后的基础代谢。

[例如]: 100克米饭+一块鸡胸肉

一根香蕉+两个鸡蛋白

一杯牛奶+30克蛋白粉

8训练中要注意什么

a、由于训练过程中会大量出汗,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可以选择少量多次地喝水,约5-10分钟饮水一次。

b、一般哑铃动作,以最大重量做12-15次/每组,一共做4-5组,每组中间休息时间不要超过90秒。

c、大基数减脂尽量选择爬坡、快走这种有氧运动,或者用椭圆仪,少用跑步机跑步,容易伤膝盖。

我敢肯定,我不是唯一一位教练会抱怨运动员大腿后侧太紧的,在训练日之后,尤其明显,而训练包含身体后侧链大量的工作,像是RDL、SLDL、Bucks、Ball Leg Curls、Glute Hams等。我一直以为在经过这些训练之后,大腿后侧的酸痛及紧绷感是正常的,而我也是这告诉我的运动员。但我从未理解,为何在训练完之后,我及我的运动员大腿后侧会继续感到紧绷,尽管我们的柔软度都很好。

即使我们大腿后侧肌肉的活动范围相当正常,但腿后侧肌僵紧的状况似乎不太寻常。所以我做了一些调查,并注意到,大腿僵紧的运动员也伴随着有臀部肌肉功能不良的状况,也就是,他们缺乏触发臀部的能力。我也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状况在一般民众中也十分常见,它不只局限在运动员。

臀部启动的重要性

「臀部失忆症(Gluteal Amnesia)」最常是因为髋屈肌过度活跃而照成的。当髋屈肌(腰肌、髂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因为不良的训练和/或长时间的坐着/驾驶,他的拮抗肌(主要是臀大肌)就会走向变的虚弱。这种机制被称为「交替抑制」。基本上,当关节其中一侧的肌肉变的紧绷,这会改变关节的运动,并且关闭关节另一侧的肌肉功能。

髋屈肌太紧造成更大的腰椎曲线,导致臀部变的虚弱。

现在,你一定会问到,这跟大腿后侧紧绷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人体是一台非常神奇的机器,它会设法找出方式来完成动作,不管是否有些肌肉是否能正常工作。它会透过补偿的方式并且呼叫其它的肌肉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当我们的臀肌不能正常工作,身体会将责任推给协同肌(Synergist),包括髋伸肌、髋外旋肌,以及负责髋屈肌及髋内旋减速的肌肉。而进行运动中,臀肌的助手是大腿后侧以及髋内收大肌。看到这里,你应该可以理解,臀肌若不能正常运行,大腿后侧会被迫处理更多的负荷。

大腿后侧的作用是屈膝及伸髋。但因为它的位置,没办法使它做为最好的髋伸肌群。如果臀大肌可以正确的完成份内工作,大腿后侧就能成大腿后侧一个很棒的助手,而不是主角。若臀大肌不工作,大腿后侧就被迫接下所有的工作。

可以想出一个团队要完成一项专案,其中有一位糟糕的队员,其它人不得不加倍努力来收拾这个人的残局。你的身体就是发生这种事。当主动肌不正常工作,协助同(助手)就被迫加倍工作来弥补主动肌的工作。当主动肌变的虚弱,协同肌就要做更事的事情,而无法得到休息,而受伤往往就发生在协同肌。发生受伤的肌肉鲜少是问题的来源,通常它都是受害者。臀肌不活跃可能会导致一些受伤,大腿后侧拉伤、髌股关节综合症、梨状肌症合群、前十字韧带撕裂、下背受伤,甚至是肩膀受伤。

而在这篇文章,我试着介绍如果启动你的臀部,有助减少大腿后侧的张力及摆脱紧绷感。

动作的安排

我们采取的解决方式是从多个面向,而且必须按照着顺序来完成,以达到最大的效果。记住,让触发臀部鲜少是肌力问题,而是'神经'问题。臀部没有收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神经驱动,导致无法触发臀肌。

而我们要做的计划如下:

1抑制(INHIBIT)

2拉长(LENGTHEN)

3活化(ACTIVATE)

4整合(INTEGRATE)

5加强(REINFORCE)

一。抑制(Inhibit)

这阶段的目的是去抑制过度活跃的区域,即为髋屈肌、大腿后侧及髋内收肌群。主要是透过泡沫轴的进行。你可以参考自我肌筋膜的动作介绍。

二。拉长(Lengthen)

这阶段的目的是去拉长上阶段已经过抑制的肌肉,对于拮抗肌进行静态伸展。在这个例子是为髋屈肌及髋内收肌群,如下图,分别是伸展髋屈肌、股直肌、髋内收肌群。

三。活化(Activate)

这阶段的目的在于激活沉睡(关机)的肌肉,在我们例子中,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及髋外旋肌群。我们会挑选1~3个动作来'启动'这些肌群。

他们主要是在非功能性(躺着)、低负荷的位置,确保将代偿模式降到最低,专注在激活肌肉的工作上。

.Glute Bridge(桥式)

启动臀大肌非常棒的工作。而膝盖套上的弹力带的目的是增加髋外旋的启动训练。

.Cook Hip Lift

动作是物理治疗师Gray Cook所发明的的矫正动作。基本上,这动作是单脚的桥式,但对侧膝盖维持在胸前,限制腰椎的延伸。为什么要限制腰椎的延伸呢?因为当我们尝试要进行髋伸时,经常会出现腰伸(Lumbar Extension)的错误。

.Clamshells

启动髋外展肌群,这个动作,下背应该不会有动作。

.Jane Fondas

启动臀中肌。

.Fire Hydrants

启动臀中肌、髋外旋肌群以及臀大肌。

.Superdog

启动臀大肌。

四。整合(Integrate)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使用我们已经启动的肌肉,并且整合至功能性的(直立)训练,以我们运动及日常生活会使用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Mini-Band Walk s

我们发现,若将重心放在脚跟,进行横向移动,并且藉由强迫膝盖往外来产生股骨外旋,在肌肉征召上可以更好。

.1 Leg 3-Way MB Reach

(前侧、外侧、内侧的单腿RDL,可以手持药球)

.1-Leg Anterior Reach with Band

(注意,它的弹力带环住站立脚的膝盖,而拉的方向是让膝盖往内倾的力量,这时你为了保持平衡,必须产生外展的力量,来取得平衡。)

.Partner Squat Series Activation

.Partner Split Squat Series Activation

(在深蹲的动作中,你的伙伴将你双膝往内压,你要抵抗这个力量,不要让倾盖往内倾;然后将你髋关节由上往下压,你要抵抗这个力量,动作不要变形了。)

五。加强(Reinforce)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持续加强适当的运动模式。主要是透过适当的用词、视觉及触觉提示,让你的运动员在深蹲、硬举、RDL、SLDL、Step-ups、弓箭步等动作由低往上的阶段可以一直收缩着臀部。

先筋膜松解肌肉痛点,再利用泡沫轴进行放松,再拉伸,后两者可多次重复。选择适合自己的泡沫轴、筋膜球、筋膜,对目标肌肉进行强度适中的按压或滚动放松。

  泡沫轴又称瑜伽滚轮、瑜珈棒、泡绵滚筒或按摩滚筒,借由泡沫滚筒的滚动来帮助身体的肌肉群进行深层放松,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泡沫轴起源于欧洲,早期由木制材料做成,之后被重量轻、硬度适中的泡沫材料所取代。

  但是普通的拉伸只能放松,而泡沫轴则是实实在在的按摩肌肉,紧致线条!下面3个泡沫轴的动作,简单又能塑性,新手做起来也不费劲!

  大约3年前,在一个健身房教练的建议下,我尝试使用泡沫轴进行肌肉放松恢复,发现一根小小的泡沫轴竟然对身体恢复非常有帮助,但是在涉及一些小范围的“点”区域,泡沫轴使用起来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期间也尝试使用筋膜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用起来总觉得很别扭。

  稳定性(Core Stabilization)是指人体在完成功能性动作时(坐、站立、走、跑…)维持人体 部 位 — — 腰 椎 骨 盆 髋 部 复 合 体(lumbo-pelvic-hip complex)、胸椎及颈椎稳定的能力。良好的稳定性有助于日常及运动中的伤害预防,同时有助于运动员提高自身的运动表现。利用泡沫轴所存在的不稳定特点,使训练者在泡沫轴上完成不同难度的静力性及动力性动作,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者自身的

  泡沫轴训练应用于训练前的热身(肌肉)及运动后的放松,使用者可以将泡沫轴置于相应肌肉处,利用自身的重量产生压力,放松紧张的肌肉。

  狼牙棒泡沫轴的设计目的,是用来直接戳中肌肉中的扳机点,从而有助于迅速放松、松懈。利用泡沫轴对足部和踝部的关键部位: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骨肌群、股二头肌和阔筋膜张肌进行放松。

  泡沫轴动态筋膜放松方法:将需要进行放松的肌肉置于泡沫轴之上,利用自身体重反复在泡沫轴上缓缓进行滚动约10-15次。

  上过瑜伽、健身课的宝妈应该都知道泡沫轴,不管是热身前还是运动后,教练都喜欢喊你拿它按摩放松,滚滚后背小腿啥的。

  泡沫轴几乎无处不在,健身房、物理室、健身房甚至是你的客厅。泡沫轴按摩已经成为运动、健身爱好者的宠儿,并是许多不同疼痛的灵丹妙药。

  运动后的确需要拉筋放松,有些人会买个泡沫轴滚动,哈哈哈,我家里有个泡沫轴,但是只从我买了筋膜,就很少使用泡沫轴了,毕竟筋膜相对于泡沫轴来说,放松效果更佳!而且也不用自己用力按压。奥佳华是专门做按摩器的品牌,这款筋膜好像是他们的款筋膜产品,小巧时尚,按摩头也很齐全,感觉你可以试试看

  提到泡沫轴,想必对于健身达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作为放松肌肉的小工具,既方便又便宜而且效果还非常好,深受健身达人热爱,普及率也非常的高,然而泡沫轴并不可以放松肌肉,还可以用作训练,圆柱的形状可以为训练增加不稳定因素,可以很好的训练和其他肌肉,从而更好的减脂塑形。就跟随健身教练Paul一起了解泡沫轴的好处和使用方法。

  从这段时间对云麦筋膜使用之后发现,筋膜对深层肌肉和筋膜的刺激效果相比泡沫轴更明显、更到位。如果说泡沫轴照顾到的是线和面,那么筋膜更多照顾到的是点,尤其是对一些“痛点”的释放效果。另外,筋膜比泡沫轴携带更方便,使用起来更便捷更省力。当然,对背部的一些放松,筋膜是无法单人完成的,这点稍逊于泡沫轴。此外,云麦筋膜的电机噪音虽然在接受范围之内,但相比个别筋膜,还是需要去改进。

健身的人基本上都会有一根大棒子

它就是——泡沫轴

泡沫轴有很多不同的材质

不同的长度

但所有泡沫轴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途

就是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受体

最终达到打破筋膜粘连、减轻肌肉紧张的目的

它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它能还作为运动前的热身训练和运动后的冷身和恢复练习

01 作为热身训练

能帮我们改善一些区域的疼痛点

还能改善柔韧性

有助于在正式训练里更好的发挥

02 作为恢复和冷身训练

泡沫轴能够有效缓解

在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后

带来的肌肉疼痛和粘滞

还能有助于清除肌肉代谢的乳酸

下面就给大家安利一套泡沫轴滚全身的练习

任何时候都可以做

便于帮助我们的身体恢复,解决痛点

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

(滚轴时可从下半身到上半身,从身体后侧到身体前侧)

泡沫轴单侧小腿放松

泡沫轴单侧腘绳肌放松

泡沫轴单侧臀肌放松

泡沫轴单侧股四头肌放松

泡沫轴单侧髂胫束放松

泡沫轴单侧大腿内侧放松

泡沫轴上背部放松

泡沫轴单侧肱三头肌放松

泡沫轴单侧肱二头肌放松

赶紧“滚”起来吧~越滚越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9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