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过孩子后,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过孩子后,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第1张

随着分娩的结束,妈妈们终于告别了怀胎十月的日子,感觉如释重负。生完宝宝以后,妈妈们的变化绝不只是肚子瘪下去那么简单,其实身体内部会发生很多变化,同时也会伴随一些不适现象。

产后身体各系统变化

分娩以后,妈妈体内的很多系统和器官都会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一一盘点。

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

在产褥期,也就是产后的 6 周,子宫会逐渐恢复到怀孕之前的状态,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修复、子宫内膜再生、子宫血管变化、子宫下段和宫颈的复原等。

刚生完一周,妈妈可能会在腹部摸到硬的球状的包,其实这是还没恢复到正常大小的子宫,是正常的,不用担心,过 6 周它就能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

阴道

在产褥期,阴道壁肌张力会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黏膜皱壁重新出现。

阴道恢复到怀孕前的紧度一般需要数个月,所以产褥期结束时还没有完全恢复。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来帮助阴道收缩。如果产道有侧切或者撕裂,可以等伤口好了才能做。

外阴

分娩后外阴会有轻度水肿,在产后 2~3 天会逐渐消退。如果有轻度撕裂或侧切缝合,一般会在产后 3~4 天内愈合。

盆底

经过分娩,盆底肌的弹性会降低,但是会在产后逐渐恢复。

妈妈们产后不要太早做重体力活,而是可以做一些盆底恢复训练,这样盆底有可能在产褥期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

乳房变化

分娩之后,乳腺的体积会增大,为泌乳作准备,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

妈妈们生完要尽早让宝宝吸吮乳汁,吸吮以及不断排空乳房能促使乳腺不断泌乳,如果乳汁不能正常排空,可能导致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及硬块形成。

循环及血液系统变化

产后 72 小时,妈妈体内的循环血量比较高,产后 2~3 周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水平。

消化系统变化

妈妈们在产褥期容易便秘,这跟活动较少,肠蠕动减弱,腹肌和盆底肌松弛有关。

注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或改善便秘。

泌尿系统变化

产后的一周,妈妈的尿量会增多,这是因为孕期体内滞留的水分会排出体外。

内分泌系统变化

不哺乳的妈妈一般会在产后 6~10 周恢复月经,哺乳的妈妈一般在 4~6 个月后恢复。

产后过 6 周可以恢复性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月经没有恢复,也要采取避孕措施,因为月经恢复之前也可能会发生排卵。

腹壁变化

有的妈妈怀孕期间长了妊娠线或妊娠纹,妊娠线会在产褥期逐渐消退,妊娠纹会从紫红色变成银白色。刚生完时,妈妈们腹部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松弛,会在产后 6~8 周逐渐变紧实,至于最终恢复到什么程度,不同妈妈的情况会有差异。

产后不适现象

产后宫缩痛

产后 1~2 天,有的妈妈可能会出现宫缩痛,也就是由于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部疼痛,这种现象会持续 2~3 天后自然消失,不需要用药治疗。第二次或更多次分娩的妈妈更有可能发生宫缩痛。

恶露

产后妈妈会排恶露,持续 4~6 周,起初为鲜红的血性恶露,之后变成淡红色的浆液恶露,最后变成白色恶露。

如果发现恶露有臭味,建议去医院检查,排除感染的可能。

褥汗

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排出大量汗液,这叫做褥汗,因为这期间皮肤排泄功能旺盛。褥汗在晚上睡觉和早上醒来的时候特别多。

产后妈妈注意多喝水,防止脱水和中暑。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产后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好呢?产后腹直肌如何恢复好呢?正常情况下,出生后,腹壁会在产后4至8周内逐渐恢复,而腹直肌会靠近中线,但如果腹壁本身薄又弱、或双胎、胎儿过大,羊水多、多次产生,腹直肌仍然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超过2cm的分离被称为腹直肌分离。欧美国家一般都会使用专用产后营养”PWRH”,使伤口快速的恢复以及产后营养流失的补充PWRH补充孕产过程母体流失元素(HDA、维生素A、叶酸血液、血红素铁、钙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产后恢复时间

坐月子不管是28天也好30天也好,这个时间其实都是不够的。现代妇产科学的研究表明,分娩之后子宫回缩至产前大小一般需要6周,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修护也需要至少8周。因此产妇在产后需要60天以上的灰复时间,尤其超过30岁的产妇,宫体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其次,皮肤弹性恢复也是需要6个月的时间的。母体经产后都会出现腹直肌分离,失去内脏支撑力,感觉腹部出现赘肉,虽然怀孕会增加脂肪,但腹部出现赘肉主要是腹直肌分离内脏松散导致,腹直肌恢复需要六个月,使用PWRH产后恢复补剂的标准,有的产科建议30天。有的医生认为生理修护至少需要两至三个月。参照WHO的补铁剂量(日120mg元素铁联合400μg的叶酸),直到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在妊娠晚期,扩大的子宫将延长腹部肌肉并将腹直肌与腹部白线的位置分开。这种现象称为腹直肌的分离。生下宝宝后,新妈妈的腹部肌肉无法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位置。多余的脂肪在腹部形成,这极大地影响了外观。另外,腹直肌越深,腹肌越弱,对腰部的支撑越小,因此很多女性在分娩后容易出现腰痛,甚至起床也很困难。

无论是剖腹产还是分娩,大约20%-80%的孕妇可能有腹直肌分离。怀孕2次以上、营养不良引起的腹壁肌肉弹性不足,以及大量患有羊水的、和多胎分娩引起的子宫张力明显增加是这种现象的危险因素。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产后康复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产后时期对于产妇,在生理、心理、社会层面都是关键的过渡期。

PWRH针对产妇身体恢复的六项营养标准

1、孕产消耗的基础元素等量配比

 2、宫体内膜、产道损伤修护

 3、盆肌低产后、腹直肌分离松驰修护。

4、生殖炎症清理

5、刀口疤痕修护

6、皮质层弹力、生殖系统弾性修护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产道损伤康复

修复营养是第一步,分娩后,三个月都是产道恢复的最佳时机。错过最佳修复时机会造成终身的修复缺陷。传统单一的营养和专业的产后修复营养相比,在产后三个月内,还是使用专用修复营养更为妥当。 PWRH符合国际PNRWHO产后修复营养23项标准。

针对于产后修复着重有三项营养成分

补:补充孕产流失营养。

修:修复孕产损伤。

养:调养生肌。

近年来法国PWRH营养修复为孕妇产后修复起到重要作用,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胶原蛋白粉、低聚果糖、枸杞子粉、燕窝粉、壳寡糖、酪蛋白水解物、DHA藻油粉、雪莲培养物、血红素铁、阿胶粉等多种营养物质,补充、调养、修护,全面修复产后受损身体的恢复。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产后100天影响一生

怀孕和分娩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两件事。大多数女性在怀孕前及孕期只关注检查,很容易忽视产后康复,认为坐月子后会没事。医学专家发现,中国女性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产后康复的隐患引起的:

 16%的母亲产后体质虚弱,毒素积累、激素水平不平衡,免疫力下降;

 30%的母亲骨盆底肌肉较差,导致器官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

 227%的母亲有产后乳房问题,导致乳房萎缩、松弛、下垂、乳腺增生;

 305%的母亲有生育肥胖,引起水肿、代谢减慢、皮肤松弛、体变形;

 286%的母亲有脊髓损伤,导致颈部和肩部疼痛,四肢肿胀、疼痛、困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PWRH明确产后恢复的三个营养组成

PWRH明确产后恢复的三个营养组成

1、补充:

补充孕产过程母体流失元素(HDA、维生素A、叶酸血液、血红素铁、钙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修护:

修护生理损伤,弹力纤维断层修、腹直肌松驰修、皮质层弹力修产道损伤修、生

殖炎症清理、疤痕修护  成份:表皮生长因子、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玫瑰茄…

3、调养:

远离、营养平衡因子,平衡孕产期激素,预防产后肥胖,预防月子病。 成份:雪莲活性肽 阿胶活性肽、燕窝提取物,枸杞提取物…

产后腹直肌最佳恢复期?腹肌分离怎么康复?如何恢复好?---法国PWRH符合PNRWHO产后恢复营养全项指示  

目前现有的产后配套补剂,法国PWRH符合PNRWHO产后恢复营养全项指示

WHO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母婴产后保健技术工作组(TWG)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母婴产后保健,产妇在产后不能得到正确的、系统的、主动的产后康复保健,就可能发生产后康复不良的情况,如出现产道松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脱垂、产后抑郁、产后肥胖、性冷淡等状况,影响妇女产后的身心健康。

“法国PWRH”研究中心,针对产后修护的营养参数和成份虽然符合PWRH 国际标准,但在修护刨腹产疤痕技术上尚显不够,目前并没有克服疤痕性体质可控性疤痕。下一步的产后护理科技还需要根据“医食同根药食同源”,创造性挖掘整体科学特征的食疗配方,攻克关于疤痕性体质这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中国的月子病终生携带率一直都是个国排行老大,传统的零星营养对于产后需要大补的产妇们,显然让人心寒。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今天,产后营养并没有提升,火起来的却是中医,汤里七七八八的种药,这让欧美的产科医生看的吃惊又费解。

大家知道“更年期”通常发生在闭经前后约十年,并且因人而异,平均年龄为45至55岁。但是,很多女性在分娩后因为不注意产后康复,分娩后有“早衰”的症状,如:笑尿漏尿、背痛、面部斑点细纹出现、脾气阴和不确定、肥胖失去信心、阴道分泌物减少、阴道干涩虽然没有到更年期,但身体逐渐转向更年期,这种转变被称为“假更年期”。所以分娩后半年了,产后肚子仍然很大。想穿的衣服穿不成。仍然有许多母亲有这样的麻烦。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肚子迟迟不下,可能是腹直肌分离的原因!所以,产后康复一定要像孕检一样重视起来啊!

产后女性的身材都会发生变化,产后要如何运动减肥呢?产后减肥的锻炼方法包括直行、坐、跑、跳舞、伸展、ANCA收紧和腹部伸展。如果女性想在产后通过短期运动减肥,她们只能做一些小运动。否则,由于新的生产,如果减肥瘦身是现代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尤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都想拥有苗条的身材,产后的女性想要减肥瘦身,最好选择运动减肥法,运动减肥法是比运动过于剧烈,肯定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氧运动就像训练一样。产后肥胖往往希望在出生后恢复苗条的身材。无论何时何地,走路都是最简单的方式。你可以选择下班回家的路上步行回家。由于孕期和产后的新型有氧运动有助于快速减肥,因此有氧运动对产后新妈妈非常有益,也是产后减肥快速恢复体形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刚生过孩子的女性。

产后减肥运动使身体恢复到分娩前的状态后,产后减肥应与身体恢复同步进行。产后恢复不应该太匆忙。不要立即开始跑步、举重和其他运动。建议可以从瑜伽和普拉提开始。高水平是产后很早的体能训练。我们将从产后第八天开始介绍会阴收缩训练。首先侧卧。吸入时,以最大的力量收紧阴道和肛门周围的肌肉,屏住呼吸秒钟,然后放松,慢慢呼气,重复10次。

新妈妈可以在3~6个月内每天做一些柔软的活动。虽然腹肌不能像以前那样紧绷,但身体形状基本上可以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运动。在个不需要母乳喂养的妇女出生后的第一周,体重可能会像以前一样减轻,并且可以充分控制她的饮食。由于身体恢复、失眠、激素失衡引起的情绪变化以及宝宝CUIDAR面临的挑战,她可以进行三项运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美丽的妈妈,你的A4腰还好吗?

很多宝妈咨询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什么?应该怎么治疗?好治吗?几个疗程能治好?说起腹直肌分离,大部分人都是一脸的茫然。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身份:二胎妈妈的亲身感受)

现在,来分析分析这位宝妈的肚子为什么迟迟回不去?

1在家健身一年肚子还回不去说明训练的方法是错误的,腹直肌分离不单单依靠健身就能回去,更重要的是需要正确的康复指导,正确的训练方法。

2怀二胎时肚子只往前长,形成悬垂腹。悬垂腹主要是一般为胎儿过大、羊水过多、腹壁肌肉过于松弛引起。孕妇身体重心明显前移,脊柱负担过大。悬垂腹到孕后期不利于胎儿入盆,即使胎儿入盆了,这种过度向前的膨胀会拉断腹部肌肉,导致腹直肌撕裂,从而引起孕妇产力不够,这些都增加了顺产的难度。这位宝妈一胎时腹直肌分离没有完全修复,二胎的肌无力现象更加明显,所以相比其他的宝妈更容易形成悬垂腹。

3生完二胎后身体都恢复得挺好,就是容易腰酸?首先,宝妈二胎时是悬垂腹,相比其他宝妈脊柱的负担过大,对腰部造成一个压力,其次,在怀二胎后腹直肌受到一个二次损伤,腹部力量薄弱,腰背部为了维持身体平衡承受的压力更大,一用力就容易腰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什么叫做腹直肌

在腹部的最外侧,由上直降至腹部中央的肌肉称为腹直肌。腹直肌包括两个半面,由一层薄薄的、称为白线的纤维组织结合在一起。在腹部两侧的肌肉,由不同的方向斜斜地穿过腹部;更底下的一层,则是由一侧边穿到另一侧,直直地穿过腹部。这几层肌肉,有的并不在腹部中心交叉而过。在腹部的中央下方,只有一层肌肉,因此该部位特别多肉,容易受伤。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为什么产后会发生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是腹部左右平行连接的肌肉组织,妈妈们在妊娠3个月后,子宫开始增大突出,慢慢向腹部扩展。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使结缔组织弹性改变以利于胎儿发育及分娩,尤其在孕后期,腹横肌无力维持腹部过重的压力时,会让腹部浅层肌肉代偿。肚子会顺应性往前凸,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腹白线拉伸并变得薄弱,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的分离。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多胞胎、二胎的分离程度会更明显一些。

据报道,产后6-8周的产妇,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剖宫产发生率为71%,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1%。

▽ 一张图直观的告诉你腹直肌为什么分离

腹直肌分离危害!!!

腹壁失去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的支持,再加上盆底肌群劳损,导致腹部膨出、内脏移位,这样会让身体重心前移。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在行走和坐下的时候,不得不增加腰椎曲度,腰椎前挺,骨盆就会前倾代偿,膝关节为了维持上身平衡也会因为韧带和肌肉牵拉、关节磨损引发病变,引起生产后的腰痛、膝关节疼痛等继发性改变。

长期以往,腹内压逐渐增高,形体改变越来越难恢复,其他解剖改变包括腰椎前突、骨盆前倾、竖脊肌缩短、臀肌缩短无力。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是腹直肌分离?

1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方法: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然后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正常:2指以内。(配合呼吸可自行恢复)

需康复:2指以上(需要重视)

特别需要重视:>5cm就是腹壁缺损,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避免发生疝。

2寻找专业的康复人员检测

来看看其他宝妈的情况:

案例一:基本情况:26岁,产后4年,有经常性的腰痛。

评估后发现除了腹直肌分离之外,并伴随有骨盆前移,胸椎曲度过大(驼背),翼状肩甲,高位呼吸代偿,并没有能够维持正确的腹压,腰椎过度代偿引发的腰痛。

▽做了一段时间的腹直肌修复后,腹部恢复基本的紧致,放松腰围减小了46cm,并且腰痛消失。

▽ 案例二:二胎麻麻,腹直肌检查分离4指,一段时间康复后腹直肌恢复到一指,腰围瘦了10cm 体型体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总结:腹直肌修复影响的不仅仅是体态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的问题!!

》》选择专业的产后康复

华廷康复中心是以骨骼学、肌肉学为基础,再把孕产理论,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融合为一体。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针对女性产后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产后康复计划:

通过科学有效的产后机能恢复训练,让妈妈在产后最佳时间内进行产后康复,改善一系列产后问题:漏尿;阴道壁膨出、脱垂;子宫脱垂;大肚腩以及宽扁的胯部。进而改善产后妈妈体型体态,远离产后“月子病”的各种疼痛折磨。

》产后塑形计划:

通过科学有效的产后综合性主动训练,让妈妈在产后的黄金康复期不仅解决产后的机能和疼痛问题,并进一步通过科学有效的产后塑形帮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腰腹,臀腿和胸背的美丽身形,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内变身辣妈,重拾自信。

产后问题不可小觑,如果您有关于产后康复的问题,都可以来咨询。

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关注产后康复,也学习了很多孕产知识,当我为妈妈们检查腹直肌分离时,惊讶地发现大家对这个概念早有所耳闻。有的妈妈甚至知道如何检查,主动配合我的检查动作。为学习型妈妈们点赞!也为科普的医生点赞!

现在大家都了解 腹直肌分离导致腹直肌中间也就是腹部中间薄弱 ,用手指按压下去会出现凹陷,就像疝气一样, 薄弱的地方必然会有里面的组织膨出。这样大肚子就很容易形成 ,即使生完孩子肚子也还是鼓鼓的。极端的情况腹腔内的脏器就会膨出导致脐疝。

我的一个同学最近生了宝宝,听了我的科普宣教之后,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喂奶,第二件事就是检测腹直肌分离有几指宽,缓慢的恢复过程让她担忧。他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感觉老婆已经魔怔了,责令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我赶快打电话过去,生怕给人家搞成产后抑郁罪过就太大了!我同学苦闷地说:“腹肌都撕裂了,想起来就害怕!”

乖乖隆地咚!偶滴表达可能不太清楚,腹直肌分离咋就变成腹肌撕裂了呢?

1认识腹直肌分离首先要认识什么是 腹直肌 。

腹直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看看下图这令人艳羡的八块腹肌就知道了,我们有左右一对腹直肌,每块肌肉又被筋膜分为四块。

有图有真相,看了上图,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复杂的医学术语啦,腹直肌就是长这个样子的,从骨盆前面一直延伸到我们的胸部呢。而且看上图腹直肌明明是分开的!

2然后我们来了解 连结和固定腹直肌的组织:腹白线 。

腹直肌是两块肌肉,被两个鞘所包裹,中间分隔和连接两块肌肉的白色组织就是腹白线!

腹白线由胶原和弹性纤维组成,所以不同于肌肉它是白色的。它不仅分隔包裹着腹直肌,还起着固定腹直肌和其他腹肌的作用,这样在肌肉收缩时保证肌肉不会跑到其他位置。

下图是横断面,图的上面是腹壁浅层,下面是腹壁深层,可以看到腹白线连接了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是个面积很大的腱膜。

3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不是腹直肌撕裂,它是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增大,也就是腹白线被牵拉后在腹直肌之间的部分增宽。

这个问题不用说大家都能抢答了,当然是怀孕啦!但是大家有没有听过男士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呢?

怀孕是导致腹直肌分离的常见原因 ,但是如果将分离都归咎于怀孕对我们的宝宝来说未免不太公平啦! 妈妈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式也对腹直肌分离做了贡献!

回顾腹直肌和腹白线的解剖,它们向上连接胸骨、肋骨,向下连接骨盆,腹白线不仅包裹腹直肌还连接着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所以所有相连组织的运动都会影响和产生腹直肌分离。

第一条,腹内容物增加,最常见的情况当然是怀孕了,多胞胎对腹白线的牵拉更多。男性腹腔脏器脂肪明显增多也会使腹内容物增加,如果有机会我真想研究研究安禄山有没有可能出现腹直肌分离?传言安禄山是个胖子,“晚年益肥,腹垂过膝,自秤得三百五十斤”。

第二条,长期姿势不良也会导致腹白线受力从而增宽。

第三条,产后腹直肌的张力增高会加重腹直肌分离,所以我们建议妈妈不要直接坐起, 因为直接坐起时腹直肌会收缩用力,正确的姿势是先侧卧,然后再坐起。

其实这一条是我们最不能理解的一条,通常大家都认为运动员或者经常健身的妈妈不容易出现腹直肌分离,在孕前都积极锻炼身体希望把体型控制更好。但是现实生活中运动员也不能幸免,甚至有时她们的分离情况还更重。我的朋友就看过英国长跑运动员分享的,看后信心大跌!连专业运动员都很难恢复,自己岂不是希望渺茫?所以才几近抑郁。

经常健身运动的妈妈可能腹肌力量强, 腹斜肌和腹横肌上部持续有力地牵拉腹白线也会容易形成腹直肌分离。

了解了腹直肌分离的成因后我朋友恍然大悟,早知道孕期不活动就对了,你看胸廓、骨盆、腹肌都不牵拉就没有腹直肌分离了!大家觉得这样的答案是否合理呢?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0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6
下一篇2023-1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