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弹簧拉力器真能锻炼胸肌吗

普通的弹簧拉力器真能锻炼胸肌吗,第1张

弹簧拉力器是能够锻炼胸肌。

拉力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使用拉力器锻炼的好处在于:肱二头肌是一块有两个肌头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时,同样也用到了另外一块肌肉——肱三头肌。而只有在做一些前臂上抬的运动时,如高位拉力器弯举或反式高位拉力器玩具,肱肌才能得到充分锻炼。此外,前臂上部的主要肌肉肱挠肌,在屈臂动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而通过拉力器侧弯举可以使肱挠肌得到强化。

弹簧拉力器使用方法

正位拉

双臂前伸,肘略显弧度,高度不超过双眼,往两边拉伸,身体前后移动幅度不要过大,避免借力,如不行,宁减少弹簧,保证动作到位。

上位拉

动作如前,只是高度在头顶前上方,又往两边拉的感觉,主练上胸,弹簧可适当比正位增加。

单手提拉

双脚平行站立,将弹簧一端踩在右脚下,握紧弹簧另一端,上臂保持不动,用力向上收起小臂,反复上下伸展。

后卫拉

双脚平行查立,两腿分开,两手持拉力器于背后分别向两边拉,反复多次,此动作主练肩。

后位交错拉

双脚平行站立,两腿分开,两手持拉力器于背后分别相上下方向拉,至极限后平缓放松,反复多次。

或许你看过别人用壶铃做运动,觉得很棒,很想学。但是,问题来了。教练或老师不好找,这是一点(欢迎找我,我是一级壶铃教练)。从来没接触过的人,要开始学,该怎麼选择适合的壶铃才好?壶铃的分类,目前真正被正规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由 RKC (Dragon Door) 的 Pavel 引进美国进行推广时的改良版典型壶铃(实心铸铁,壶体与把手直径皆随著重量不同而改变),另一类则是 AKC 竞技组织采用,外型规格较趋近传统俄国壶铃样式的竞技壶铃(大多为生钢制,体积较大,把手与壶体直径以及尺寸不因重量改变有所不同,以颜色作为识别,把手未涂装的版本久放会生锈。壶身中空,依照订制重量再灌入适当配重)。形状不适合贴身与靠手动作的设计。近年因为壶铃运动在专业运动员接受训练的效果呈现以及综合格斗技逐渐热门的关系。由美国本地开始,跨至欧陆,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并想要尝试进行壶铃运动。也因此,运动器材厂商开始设计并生产「规格外」的新式壶铃;最常看见的便是可变更重量的款式。外型上也开始出现「长得不像壶铃」但是名称也叫做壶铃的产品。也有重量超轻或是超重的款式出现,甚至表面材质完全不适合做壶铃动作的类型也有。仔细找找,其实真的会有点眼花。个人感觉,应该是大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壶铃来运动」的厂商和设计师们,将壶铃当成是「另外一种哑铃」才会有如此演变。形状与比例趋近典型壶铃,重量可调整,但是重量非满载时失去实际功能。 不可讳言,自己是比较保守型的,对於太新奇或是刻意强调多功能的健身器材,始终是先打个问号。会好奇,但是会抱持疑问。实际试过之後,真的有用,就会欣然接纳;如果只是「又一个噱头」则会很彻底的避开这项器材。以下是依照自己学习过程的心得,以及使用的经验,提出的一些建议。重量成人女士,最轻请选单颗 8 公斤的壶铃。成年男性,最轻请选单颗 12 公斤的重量。一般人会觉得 8 公斤(大约 18 磅)或 12 公斤(26 磅)以上的壶铃很重,是因为错将壶铃当成与哑铃同类型的运动器材。即使是 16 公斤(35 磅)的标准重量壶铃,其实就壶铃运动的特性而言,谈不上是「一般人的极限」,反而是个标准起点。太轻的壶铃,无法在运动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这种运动的特性来达成「做有效的功」。有部份的人主张不要给体能较弱的老年人或青少年使用一般成人标准的重量来练习,个人则是认为一开始学习时,重量可以选择成人的最低重量,但是不要做危险性稍高的动作。可以透过适当的重量,安全的动作,达到「短时间运动当中作足够有效的功」。例如, Dead Lift, Goblet Squat 以及教练辅助完成的 Rack, Floor Press 等动作。一般孤立肌群的肌肉训练,要求的是,完成一个特定关节(单、双或多关节)的全可动域范围动作过程当中,大约 3 秒钟的时间,持续的控制肌肉的向心与离心收缩。壶铃运动同样也能进行这样的肌肉锻鍊,但是更强调肌肉的瞬间爆发力与全身动作的肌肉协调运作。如果只是想要锻鍊二头肌、三头肌,拿哑铃就可以,不需要特地拿个「比较轻的壶铃」来动作。如果要重量轻,瓶装水或是钢制保温水壶甚至更适合力气小的人,什麼器材都不需要。外型竞技款的壶铃,壶身较大,接触手臂与身体的面积也较大,练习时冲撞的感觉比较温柔。因为体积不会随著重量增加产生任何改变,也很适合作为精进技巧同时往上增加重量的选择。这种壶铃由於体积较大,练习让壶铃沿著自己的手掌做偏心旋转的感觉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掌握这种运动所需的关键技巧。典型款的实心壶铃,由於体积会随著重量改变,换不同重量的壶铃时,需要一段时间重新适应重心变化与手感(把手的直径也随著重量而改变)。这种款式的壶铃,是当初 RKC 推广壶铃运动时,刻意让壶铃与传统实心哑铃的使用习惯贴近,减少推广的阻力与陌生感而做的改良。传统实心哑铃也是随著重量改变,体积与把手部份都跟著变化。这种壶铃的好处也是缺点,手掌小、握力较小的人,使用这种壶铃,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也能练习抓握的能力。由於壶身体积较小,也比较不容易感觉到「偏心旋转」的壶铃技巧。不小心用力过头冲撞自己手臂时,会更疼痛。但是,一旦掌握这种款式的壶铃甩动技巧,练习竞技款的壶铃就相对容易许多。唯一能认同的非传统设计壶铃;壶身与把手完整性不受内部重量增减而影响操作安全与舒适性。至於其他重量可变动的壶铃,只有一款个人认为是合理且适合做壶铃运动的产品。将可调整的配重从底部放置在中空的球体内,不破坏壶铃练习过程中持续需要的平滑球面。其他可换重量的类似产品,都有球面不平整的同样问题。只要不是重量满载(重量有的还是太轻)的状况,根本无法舒服的做 Clean, Snatch 和 Rack 的动作。有些则是手把直径太细小,做 Overhead Rack 或是 Snatch 可能没两下就会因为不适或感到不安全而不想继续。更何况,重心的配置已经和壶铃原本的设计无关,变成只是外观长得像壶铃,称之为壶铃,但是核心精神与壶铃运动无关的可换重量器具。说真的,我不知道这类的产品,企图锁定的是什麼样的消费族群。个人感觉,比较像是要推销给没正式跟著壶铃老师学习过的人们。买回去之後随便怎麼玩怎麼用,器材商不会在意;好像你去运动用品店,买个重量可调整的哑铃或是跳绳一条,老板不会问你『会不会用?』。付了钱,东西到手,然後就结束了。壶铃运动不是任何即使没有经验的人,走进健身房或是在家随时都可以拿著玩两下的哑铃或是弹力绳。壶铃运动的安全性,不是因为动作简单易学,而是因为接受了正确的指导与渐进式的练习,所以能够很安全。不同工厂为不同器材商生产的壶铃,不论是典型或竞技款,在壶身与把手处都有些微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会是技巧学习上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在手感上。因为每个人体型与手掌的些微不同,即使许多人推荐的品牌,在你手上,可能就是一个彆扭。当然,你可以让自己慢慢的习惯,对於技巧本身不会有太大影响。或者,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手感」的壶铃。表面与把手有些壶铃制造厂商,不仅制造很轻巧的迷你壶铃,还推出「超级防滑」的版本,壶身和把手完全被乙烯材质或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合成橡胶材质包覆。这种类型的,看起来虽然很可爱(因为有各种颜色的涂装或是表面材),但是,真的也只有摆著好看的用途。顶多是一时兴起抓起来玩 Swing,其他动作根本就是,像在耍宝。我真的不知道,一个 5 磅重、包了一层防滑橡胶的小玩具,是要怎麼练我的全身协调性和下半身爆发力,或是核心稳定度?相信有人会说一定有方法。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这麼轻的,还是老话一句,用哑铃就可以,或是,拿热水瓶更省钱!重量可调整,但是太轻,形状也不适合;把手比例上太宽太细。把手太细,提、捞、甩壶铃时,手指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竞技款式的壶铃把手,尺寸的设计,手感非常舒服,个人认为比较适合手掌较小或是手指较短的人使用。对於学习壶铃技巧而言,竞技款也是比较容易领会掌握壶铃重心的。个人其实不大喜欢把手部份有涂料的壶铃。主要还是涂料本身让自己感觉「太黏手」。想像一下,将手掌按压在光滑烤漆面,试著移动手掌,是不是感觉卡住?这种摩擦力,个人感觉不利於壶铃的练习。若是材质表面有经过喷砂处理,就会有比较顺畅的手感。同样有摩擦力,但是不会感觉「忽然咬死」。壶铃的把手之所以重要,除了手感之外,提、握、甩、靠、撑壶铃的各种动作,都非常要求手掌、手指与壶铃把手之间的相关位置。不是刻意要卖弄,把壶铃搞得好像一门深奥的功夫一般。实在是,太多人理所当然的以为壶铃就是单手抓著把手开始甩,而且理所当然的握住正中间的位置,好像在握哑铃或槓铃一样,很自然的会去抓「安定静止不动状态的中心点」。但是,壶铃最需要学习的技巧,最要求的就是抓握把手的角落,要尽可能避免握在把手正中央。进行难度较高的 Snatch 动作时,还需要学习让壶铃的把手在手掌上沿著这个抓握的位置做移位,以便顺畅转换动作。若是接合缝没有磨平,或是因为表面涂料的瑕疵,或因为不适当的设计无法做这个动作;严格来讲,就是不适当的壶铃,不建议购买。其他配件与注意事项壶铃几乎不需要保养与维护,除非用非常大的力气去相互撞击,否则顶多只表层涂料剥落,壶铃本身不会有太多损伤,或不堪使用。但是,使用前以及使用後,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可以确保练习上有更多舒适度。竞技款式的壶铃,通常把手部份没有做任何的涂装。部份厂商有推出全涂装的版本,但是比较少见,几乎要订制才有。个人则是比较不喜欢把手部份有漆料的涂装。因为漆料涂布的平整度,会很明显的影响手感。若是自行用喷漆保护手把部份不生锈,也要经常补漆。因为单纯的喷漆,只要稍微摩擦就会剥落。除非自家有烤漆装备,否则,竞技款壶铃,建议使用金工砂纸或是电工砂轮,将把手的铸模接合缝以及锈蚀部份磨平就好。我自己是使用 120 号的砂纸,手工作业。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平常若是练习完毕,会先用乾布彻底擦拭把手,再喷上 WD40 做个基础防锈。一两个月再用砂纸轻松的磨一磨就够了。典型款的壶铃同样也可以花点工夫将铸模接合缝磨平。由於大部分市售的壶铃都是大陆工厂生产,除非是大品牌(例如 Dragon Door)的产品,不见得每一颗都会有平整光滑的壶身涂料与磨顺的接合缝。不要怕去磨掉表面的涂漆,比起漆料以及外观,手感更重要。接合缝没有磨平磨顺,手掌会非常容易磨破皮。练习初期,大多都会经历一段前手臂接近手腕处产生瘀青的过程,手掌也可能因为练习 Clean 和 Snatch 等动作起水泡或破皮;这是因为技巧还不熟练的关系。避免疼痛的方法,就是熟练技巧,避免使用蛮力。初期可以戴上护腕,但是请不要戴任何种类的手套来练习壶铃!棉质工作手套会让你失去足够的摩擦力,抓不稳,甩壶铃时就很容易脱手飞出去。橡胶或是皮质的手套则是会使摩擦力太大,无法练习正确壶铃技巧。有些人手汗比较多,练习时感觉壶铃滑手抓不稳;建议可以使用攀岩用的镁粉来增加手掌与壶铃把手之间的摩擦力。绝大多数的初学者,在练习 Clean 和 Snatch 的时候,都会遇见「壶铃翻身打到手臂」的问题;也就是练到瘀青的元凶。这和文章先前提到的「偏心旋转」技巧有关。当然,有的壶铃教学派别,会鼓励学生去习惯那种壶铃翻身打在手上的痛觉,当成是一种「抗击打训练」。除非你练功夫或格斗技,需要强化前手臂的抗击打能力,个人不鼓励这麼做。购买途径最知名的品牌,当属 Dragon Door 的典型款壶铃。绝大多数练习的人,即使不是该品牌,也都是使用典型款,推广非常成功。反而体积较大的竞技款,比较不是那麼热门。或许也和体积有关。同样的重量,体积较大,携带或是存放就是比较不方便。网路上有各种品牌的壶铃可以挑选,只要注意运费是算重量的,不要被运费吓到就可以放心慢慢挑。外型材质重量等等废话前面都提过,不再重复。若是在台湾本地,目前台湾壶铃总会有贩售经典款与竞技款的壶铃。需要购买的人可以自行前往取货(我就是这样把小壶抱回家的)。或是透过寄送的方式,多加运费。这是个人感到最神奇,有震动功能的产品。外型更像时尚家饰品,不是运动器材。 至於其他创新设计,非传统规格,但是名称也叫壶铃的产品,个人实在无法大方推荐。这些类型的产品,就个人而言,真的比较像是之前翻译的功能性训练文章当中提到的「小玩具」。连「震动壶铃」这种品项都出现时,说真的,我不知道,壶铃除了拿来当健身器材、门挡、泡菜压石、脚踏这类用途之外,还能干嘛,按摩大腿或背部吗?16 公斤典型款壶铃16 公斤竞技款壶铃,把手部位通常不涂装。

用拉力器练肌肉,价格便宜,负荷可自由增减,且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这里介绍几种用拉力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弯举),直至肱二头肌有挤压感。然后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还能锻炼肩胛部肌肉。 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 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 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一、四肢肌肉

  肱二头肌:坐在较矮凳上,一脚踩住拉力器的一端手柄,一手紧握另一手柄,肘部固定于体侧,

  肱三头肌:将拉力器置于体后,两手分握手柄,掌心向前。两手向体侧推手柄,直至两臂完全伸直。还原。

  此练习除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外,

  大腿前部肌肉:用两副拉力器,双脚各踩拉力器一端手柄,屈肘,双手(掌心向后)紧握拉力器另一端手柄,拉力器的长度为下蹲时手到脚的距离。然后下蹲,双手握手柄紧贴胸壁,慢慢伸膝站立,直至身体正直。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腰部可略后弓。

  前臂肌肉:坐在较高的凳上。

  二、躯干肌肉

  背阔肌:

  双侧同时练习:双手紧握手柄置于头顶上方,掌心向前或向下,肘部略屈,用力下压手柄,将弹簧在颈后或颈前拉开,体会背阔肌收缩的感觉。慢慢还原。初学者最好将弹簧拉至颈后,以防受伤。

  单侧练习: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高于肩部约拉力器弹簧长度的地方,侧身,同侧手掌心向下握下端手柄,略屈肘。下压手柄,直至手柄贴紧体侧。慢慢还原。也可用此法锻炼双侧背阔肌,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 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其它背肌:

  双脚各踩拉力器的一端(两副),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双手正握或反握拉力器上端手柄,屈肘置于腹下,抬体伸背,直至上体正直。还原。

  三、肩部肌肉

  两脚开立,一脚踩住拉力器一端手柄, 同侧手掌心向下略屈肘握另一端手柄,异侧手叉腰,躯干保持正直。做侧拉弹簧至平举动作。慢慢还原。

  四、胸肌

  拉力器置于体后,双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两臂侧伸至侧平举。还原。俯立侧拉也可练胸肌, 且效果更好。

  五、腹肌

  较少用加负荷的方法锻炼,可做“V”字起和各式仰卧起坐。

  拉力器是靠弹力增加负荷的,拉得越长负荷(阻力)越大。要慢慢加大动作幅度,切快速拉长,以免受伤。此外,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伸展练习。

  用拉力器练肌肉,价格便宜,负荷可自由增减,且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这里介绍几种用拉力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弯举),直至肱二头肌有挤压感。然后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还能锻炼肩胛部肌肉。 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 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 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 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从各种方面介绍 如何锻炼上肢力量?

力量练习最好是在健身房,或者自己在家有一对哑铃来练习。(如果二者都没有,可以做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注意在动作细节上经常改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上 肌肉)

在健身房训练上肢力量主要分三个部位: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前臂肌群

练习动作有:

1肱二头肌 杠铃弯举 哑铃交替弯举 斜托弯举 坐姿哑铃弯举 等等

2肱三头肌 窄握推举 仰卧臂曲伸 俯卧撑 哑铃颈后臂曲伸 俯力臂曲伸

拉力器下压 等等

3前臂肌群 反握腕弯举 正握腕弯举 握力器练习等等

最大力量训练使用1-5rm的重量训练 增肌使用8-12rm的重量 增长耐力使用15rm左右的重量练习 每组至力竭 一个动作3-4组 一个部位练习2-3个动作 组间休息1分半钟 动作之间休息3-4分钟 吃完饭之后一个半小时开始训练 一次训练课不超过一个小时。

在饮食方面,多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鸡蛋,牛肉,鱼,鸡胸,豆制品等等。训练后可以马上补充简单碳水化合物,45分钟之内补充容易吸收的蛋白质(鸡蛋,牛奶,蛋白粉等等)。

锻炼上肢力量。

首先不要天天不要泡在健身房,因为你不是专业的,健美就是一种消耗和破坏,练的时候强度要大,建议一天练,一天休息,完后在半小时补充蛋白质,大肌肉处动作可以不规范,小肌肉处要规范,具体如下:

礼拜一 胸大肌 三头肌

礼拜三 背肌肉 二头肌

礼拜四 三角肌

练完要及时休息 ,补充蛋白质

如何增重,锻炼自己上肢力量?

增加体重简答,多吃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增加上肢力量,练练俯卧撑

咋么锻炼上肢力量(锻炼方法)

1热身运动 大约10分钟,可以使得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随意选择:跳绳、跑步、爬楼梯、蹲下起立等

2力量运动

星期:目标肌肉:动作:组数:个数: 组x个

星期一,目标肌肉:胸,动作:平板哑铃飞鸟6组x10个、平板哑铃卧推5组x12个、俯卧撑:6组x力竭

星期二,目标肌肉:背,动作:单臂哑铃划船7组x12个、俯身哑铃划船5组x12个、直腿硬拉:6组x12个

星期三,目标肌肉:肩,动作:哑铃推举5组x10个、俯身飞鸟5组x10个、单臂哑铃前平举:5组x12个、直立划船:5组x12个

星期四,目标肌肉:肱二 肱三,动作:哑铃交替弯举3组x8个、集中弯举3组x8个、胸前单臂弯举3组x12个、窄距卧推3组x8个、单臂颈后臂屈伸3组x8个、背后臂屈伸2组x12个

星期五,目标肌肉:腿,动作:剪步蹲3组x10个、直腰下跪4组x10个、蛙跳2组x30个、高抬腿3组x120个、仰卧提臀3组x30个

星期六(单),目标肌肉:胸 腰腹,动作:双杠臂屈伸2组x力竭、俯卧撑3组x力竭、平板哑铃飞鸟3组x10个、平板哑铃卧推3组x12个、卷腹2组x力竭、转腰2组x40个、卷侧腹2组x力竭、提铃体侧屈3组x12个

星期六(双),目标肌肉:背 腰腹,动作:引体向上2组x力竭、单臂哑铃划船3组x10个、俯身哑铃划船3组x10个、直腿硬拉3组x12个、卷腹2组x力竭、转腰2组x40个、卷侧腹2组x力竭、提铃体侧屈3组x12个

星期日,休息或跑步 慢跑20分钟、快跑5分钟、慢跑15分钟、快跑5分钟、慢跑15分钟

如何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

多多引导宝宝练习爬行,上肢力量自然能够增强。

宝宝练习爬行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提高活动能力;增强体质;增进亲子交流;促进社会性发展等等,那么如何教宝宝爬行呢?

方法一

1、 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2、 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

3、 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方法二

1、 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

2、 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

3、 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方法三

妈妈躺在床上,宝宝趴在一边,爸爸在妈妈的另一边,爸爸牵宝宝右手,妈妈推宝宝左腿,反之亦然,协助宝宝从自己的那边爬到爸爸这边来。

方法四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的兴趣。

没哑铃 如何锻炼手臂力量 和上肢力量

没哑铃,锻炼手臂力量和上肢力量的方法如下:

练上肢可以做俯卧撑,强度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控制。要很好的锻炼到身体的话不能只锻炼区域性的。早上早上应该如下练习:

跑步 20分钟

跳绳 10分钟

深蹲 每组做50个 做3组

普通俯卧撑 每组做20个 做3组钻石俯卧撑 每组做20个 做3组 晚上跑步 20分钟跳绳 10分钟

深蹲 每组做50个 做3组错手俯卧撑 每组做15个 做3组爆发式俯卧撑 每组做10个 做3组仰卧起坐 每组做30个 做3组

普通俯卧撑双手支撑身体,双臂垂直于地面,两腿向身体后方伸展,依靠双手和两个脚的脚尖保持平衡,保持头、脖子、后背、臀部以及双腿在一条直线上。每组10,做三组。钻石俯卧撑跟普通俯卧撑不同,钻石俯卧撑主要是手型的变化,双手不再分居身体两侧,而是靠近在一起,左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接触,组成一个钻石的形状。用跟正常俯卧撑的标准,每组同样做5到10个,做三组。宽式俯卧撑双手分开到接近于两倍于肩膀宽度的距离,其它标准本普通俯卧撑一致,每组也做5到10个,做三组。错手俯卧撑 一只手放置在正常位置撑地,另一只手则前移十多公分左右的距离,其余标准与普通俯卧撑相同,每组5到10个,做三组。

爆发式俯卧撑:在身体俯卧到接近地面时,不按照普通的做法撑起恢复,而靠双手以更大的爆发力将身体推起,腾空而上,每组5到10个,做三组。 训练前半小时可以吃一根香蕉,训练后半小时也可以吃一根香蕉,香蕉主要是补充碳水化合物,过了一小时后可以补充下蛋白粉,平时可以多吃水果,但是也不要过量。

做俯卧撑或是仰卧起坐都要慢起慢落,这样才会有效果,如果过了两天出现全身酸痛的话就是有效果了,这个时候不能放弃,减量的做,过几天就过去了,这样就可以加量了,肌肉组织破坏了后会重组,仰卧起坐不用天天做,隔天做一次,但是每次做的话都要做到力竭才会有效果。

打羽毛球如何锻炼上肢力量

打羽毛球上肢力量的锻炼方法:

1、手腕力量的练习:

可以在常用球拍的拍头包上几层报纸,或者是半截拍套,这样改造之后的球拍头非常重,经常挥舞会有助于腕力。在挥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使用腕力来控制,尽量不要使用胳膊的力量。注意保护手腕,带上护腕是很好的保护措施。

2、前臂力量的练习:

利用哑铃和杠铃,即手握杠铃或哑铃,以肘关节为支点,放下和举起手中重物。在动作上要注意,保持手腕与前臂成一条直线,不用力,这样才可以锻炼到前臂而非手腕。

3、手指力量的练习:

在很放松的状态下,只是在击球的瞬间才紧握球拍,才可以发挥手指的力量。而网前球尤其需要手指的力量,因为越是精细的动作,就越需要极小的动作和细微的发力。

如何能很好的锻炼上肢力量

上肢力量,主要指手臂及部分肩部的力量。在训练中,主要集中精力训练:二头肌、三角肌、旋臂肌,再以这些主要肌肉带动训练其他肌肉及整个上肢机群。

以哑铃、杠铃训练最为有效。每周训练3----4次。每部位以完成8---10次动作为一组,不同重量交替进行训练3---4组。每次训练2---3个肌肉部位。

训练中注意呼吸配合,注意用力意识。

训练不需要天天做,使训练的肌肉有一个增长的过程。但要保持经常做,保持肌肉经常的 度。

这样训练,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有很好的训练效果了,半年左右,整个上肢力量就会很强健了。

如何锻炼上肢力量,简单点的

俯卧撑、单杠就好~~很方便,单杠的话,可以买个简易的挂门上的健身单杠

求助,如何锻炼宝宝上肢力量

1妈妈可以平时拉着宝宝的小手做一些比如拉勾练习,

2也可以让宝宝的胳膊上举,让宝宝扶物站立,让宝宝用手来撕纸

拉力器是可以的练胸肌的。

  拉力器相信很多人都有,也不贵,几十元钱,锻炼又方便,有时间就拉几个,但是如果想要锻炼到国际肌肉,就必须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另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练胸肌

1、每天都要做俯卧撑,数量要逐渐增多,要分组,比如20个一组,每组结束后可以休息1分钟,比如今天做了2组,明天要争取做3组,后天4组或更多,一定要越做越多,这样才可以突破极限,如果能坚持,一般2个星期之后胸肌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2、俯卧撑的正确姿势,这个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要双腿绷直,两手间的距离要有所改变,比如,窄距俯卧撑(两手小指间的宽度和肩宽差不多),宽距俯卧撑(两手大拇指之间的距离大于肩宽),高位俯卧撑(两脚的位子比头部要高,如果没有器材一般把脚搁在凳子上,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不习惯,不过做过几次就习惯了)。

  哑铃

  1、哑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胸肌的器材,只要坚持,效果也很好,哑铃锻炼也是要分组的,一般10-15个为一组,每天要做很多组。

  2、哑铃的锻炼方法有好多种,最常见的是前方平举和两侧平举,其他的姿势也特别多,在网上搜搜,大把大把的,不管哪种姿势都需要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5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