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试述下列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

5试述下列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第1张

神经支配的肌肉:1、支配头运动肌2、支配膈肌,斜方肌3、支配三角肌,肱二头肌4、支配腕伸肌

5、支配髂腰肌6、支配股四头肌7、支配胫前肌8、支配拇长伸肌9、支配腓肠肌脊神经连接于脊髓,分布在躯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中,主管颈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赤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人体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一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

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神经元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控制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后根上有脊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后根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处,能感受各种刺激。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含传入、传出纤维。后支一般细小,分布于脊柱附近较小区域内的皮肤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颈部以下其余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

其中除第2~11对胸神经前支沿肋间分布外,其余神经的前支都先交织成丛,再由此丛发出分支分布于所支配的区域。这些脊神经分别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而且均左右成对。

扩展资料:

颈神经:

位于颈部,共有8对。第1~7对颈神经在相应颈椎椎弓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孔出椎管。颈神经的前支在颈部组成颈丛和臂丛。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第5~8颈神经的前支组成臂丛。颈神经的后支较相应的前支较粗大,为感觉性转入纤维,前支为运动纤维。经椎骨横突之间向后穿行。颈神经的分布,按照脊髓节段,呈节段性分布。颈丛神经分布于胸锁乳突肌、膈肌、胸膜及枕部、耳廓、颈前区和肩部的皮肤;臂丛神经分布于上臂的肌肉和皮肤;后支分布于枕、项、背部的肌肉和皮肤。第1、2颈神经根离开脊髓后并不通过椎间孔,而直接沿椎体进入分布区。因此第1、2神经根容易遭受直接外伤,但不存在受椎间孔压迫的可能性。-脊神经

1、杠铃仰卧推举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绝大多数的冠军健美运动员把仰握推举作为锻炼上身最好的动作。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握住横杠,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胸的上部。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杠铃垂直落下,直至横杠接触到胸部(大约接近乳头线上方)。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2、哑铃卧推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3、平卧哑铃飞鸟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4、上斜杠铃卧推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C动作过程: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当横杠一接触胸部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D训练要点:一般都采用较宽的握距,横杠放下在锁骨处,这种方法使胸部肌肉更用得上力。5、上斜哑铃卧推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的补充力量。6、上斜哑铃飞鸟重点锻炼部位:上胸和三角肌。B开始位置:仰卧在斜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7、双杠双臂屈伸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胸大肌下部,其次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B、开始位置:双杆间距最好宽于肩,双手握杠成直臂支撑、挺胸、收腹,两腿伸直并拢放松呈下垂状。C、动作过程:呼气,屈肘弯臂,身体下降,直至两臂弯曲降低到最低位置时,头部应向前引,两肘外展,使胸大肌充分拉长伸展。随即吸气,以胸大肌突然收缩力撑两臂,使身体上升直至两臂完全伸直;当上臂超过杆水平位置时,臀部稍向后缩,躯干呈“低头含胸”的姿势。两臂伸直时,胸大肌处于彻底收紧状态。重复练习。D、训练要点: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借身体的振摆助力完成动作;撑起时速度要快、挺胸、抬头、收腹、不耸肩;为加大训练强度可在腰间负重练习。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2.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7.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8.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9.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10.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11.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12.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13.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三角肌 外文名 :Deltoid muscle 俗称 :虎头肌 形状 :凸出上臂,酷似虎头 位置 :位于肩部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解剖结构,机能,周围相关组织,相关疾病与治疗, 解剖结构 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起点: 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经: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机能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周围相关组织 该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动范围有限,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后部肌束的结构与中部不同,为彼此平行的肌纤维,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内,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内收。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相关疾病与治疗 1、三角肌挛缩症通常是由反复肌肉注射、外伤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功能障碍、肩关节外展挛缩、三角肌内明显的纤维索条、翼状肩胛骨、纤维索条处皮肤凹陷。三角肌中纤维索条结构是诊断三角肌挛缩症的重要征象。 2、三角肌可分3个部分挛缩,即前部分(锁骨部分)、中间部分(肩峰部分)、后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由长横纹肌纤维组成,中间部分是羽状肌,这种肌纤维短但多,散在平行走行于肌腱边缘,插入3条类似的散在分布的肌腱中,这些肌腱起止于三角肌粗隆。这些短的斜纹肌的纤维化可使散在的肌腱合并,然而它们并非正常的连线在一起。因此,仅仅一些肌纤维的纤维变性就能导致三角肌挛缩。这种中间部分的特定结构和经常把它作为肌肉注射的合适位置可能是导致三角肌挛缩症频繁的原因。挛缩组织主要发生于三角肌中束和深筋膜,少数为后束,与皮下组织粘连,挛缩索条纤维化、白亮,内收关节时挛缩索条明显紧张。病理显示挛缩的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伴横纹肌萎缩或消失,三角肌表面的线状沟、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虽然大多数三角肌挛缩症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很容易诊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视。纤维索条的存在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也是做出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意义上,纤维索条的发现往往通过触诊,但触诊发现纤维索条仅仅是局限于有明显张力的患者,与触诊相比,MR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对治疗方式尤其是对手术指导有重要的作用。 3、治疗:均行手术治疗。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侧纵切口,皮下脂肪组织有纤维性变,尤以皮肤凹陷处皮下组织与三角肌有粘连,切开深筋膜后,即可发现三角肌中部有一纤维索带,该纤维索带从肩峰延伸至三角肌止点,界限清楚;本组4例纤维索带坚硬,深达骨膜,呈瘢痕状,3例三角肌后部也有部分纤维化;逐步切断白色纤维索带过程中,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正常,固定肩胛骨,肩关节可充分内收。 4、总之,三角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该病无自限性、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接受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神经后支

第一颈神经后支较粗大称枕下N

第二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N

第三颈神经后支的内存支称第三枕N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称臀上皮N

第1-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称臀中皮N

神经前支

颈丛,臂丛,胸神经,腰丛,骶丛

颈丛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皮支: 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肌支:膈神经支配膈肌,感觉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交通支:与舌下N的交通联系,颈袢

臂丛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锁骨上部分支

胸长神经:前锯肌和乳房

肩胛背神经: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上神经:冈上下肌和肩关节

锁骨下部分支

肩胛下神经: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胸内侧神经:胸大小肌

胸外侧神经:胸大小肌

胸背神经:背阔肌

腋神经:穿四边孔,支配三角肌,小圆肌;余部为臂外侧上皮神经

肌皮神经: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余部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

前臂: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以及附近关节;

返支: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手掌区:指掌侧总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第1,2蚓状肌,鱼际肌(拇收肌除外)

尺神经

前臂上部: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手背支:尺侧半

浅支

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桡神经

肌支: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

肘关节支

终支:

桡神经浅支(皮支):臂后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桡神经深支(主要为肌支,亦称骨间后神经):前臂伸肌,尺桡远侧关节,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

腰丛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髂腹下神经:腹壁诸肌;臀外侧区,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

髂腹股沟神经:腹壁肌;腹股沟,阴囊(大阴唇 )部皮肤

股外侧皮神经:大腿前外侧的皮肤

股神经

肌支: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皮支:

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

隐神经: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闭孔神经

闭孔外肌,长,短,大收肌和股薄肌;耻骨肌

皮支:大腿内侧面皮肤

关节支:髋,膝关节

生殖股神经

生殖支:提睾肌和阴囊;大阴唇

股支:股三角部的皮肤

骶丛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详情

臀上神经: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臀下神经:臀大肌

股后皮神经:臀区,股后区,腘

阴部神经

肛(直肠下)神经:肛门外括约肌和肛门部皮肤

会阴神经:会阴诸肌;阴囊(大阴唇)的皮肤

阴茎(阴蒂)背神经:阴茎(阴蒂)的海绵体及皮肤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髋关节

胫神经

肌支:小腿后群诸肌

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足背及小趾外侧缘皮肤

关节支:膝关节和踝关节

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群肌,足底内侧半及内侧三 个半趾脚底面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足底中间群和外侧群肌,足底外侧半及外侧半一个半趾脚底面皮肤

腓总神经

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

关节支:膝关节前外侧及胫腓关节

腓浅神经:腓骨长短肌,→皮支: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最后—— 觉得好看有用记得点赞也可以评论发表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或疑问不要忘记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成长!

喜欢锻炼、健身的一类人群,大多都想练出“人鱼线”或者“马甲线”。拥有“人鱼线”“马甲线”之后,可以让形体看起来更加健美。除此之外,还有“三角肌”会让自己肩变宽,穿衣服更有型。那么,所谓的“三角肌”是在哪个位置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肌在哪个位置

三角肌主要位于肩部。三角肌又叫“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

三角肌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三角肌的“虎头肌”之名也是因此而得。三角肌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看起来肩部就会变宽。

三角肌主要自锁骨外侧半起,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其主要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三角肌锻炼方法

想要锻炼出三角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肩上推举、上提动作以及肩后拉。其中,“肩上推举”是将手握哑铃放于肩两侧,然后重复吸气、吐气、向上推这个动作十二次。

而“上提动作”是将哑铃放于身体前侧,提肩之后向上提拉哑铃;还有“肩后拉”是俯身将哑铃放于两侧,挺胸向上拉哑铃。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因为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比较大,显得很威猛,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练好三角肌,可以增加肩部宽度。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1 臂臑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臂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三角肌止点处。

快速取穴:

1屈肘,微握拳,上肢用力使其紧张,则上臂可见明显隆起,即三角肌,在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按压有酸胀感处。

2垂臂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取穴。

2 臂臑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比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5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沿肱骨前缘透刺时,刺入肱二头肌外侧长头中。沿肱骨后缘透刺时,刺入肱三头肌外侧头中。

深层还有肱动脉的肌支和桡神经。

3 臂臑的作用

1臂臑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位于上肢,具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行气止痛,消瘀散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痹疼痛诸症,如肩周炎,上肢肌肉萎缩,颈项部不适等症,对于长期用电脑,受凉造成的手臂疼痛或运动不灵活也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经常按摩臂臑对视力也很有好处。

2按摩臂臑能行气通络,从而使血液循环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有效缓解肩部压力,使肩颈线条趋于完美。

4 臂臑对症按摩方法

用一手食指指腹短按对侧的臂臑穴,力度适中,按摩2分钟,换另一只手按摩另一侧臂臑穴2分钟,每日2次,可以起到很好的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手臂疼痛有很好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6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2023-12-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