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全称是荷兰王国,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该国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 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
所属洲:欧洲 首都:阿姆斯特丹
官方语言:荷兰语 货币:欧元 ¢
人口数量:16500156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
国土面积:41526平方千米水域率:1841%
政府所在地:海牙 国花:郁金香
国鸟:琵鹭 国石:钻石
荷兰陆、海、空运输均十分发达。境内河流纵横,水路四通八达。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大小水道160多条,桥梁1000多座。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出海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阿姆斯特丹机场是荷兰和欧洲主要航空港之一,曾多次获世界最佳机场称号。荷兰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交通运输业,其陆海空各类运输占欧盟交通市场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国旗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国徽即奥伦治·拿骚王室的王徽。为斗篷式。顶端带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只头戴三叶状王冠的狮子, 一爪握着银色罗马剑,一爪抓着一捆箭,象征团结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顶王冠,两侧各有一只狮子,下边的蓝色饰带上写着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坚持不懈”。
库肯霍夫公园内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公园的周围是成片的花田,园内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色彩繁茂的画卷。园中各类花卉达600万株以上,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品种。
库肯霍夫公园的四周环绕着多采缤纷的花田,这块古老的公园十分壮观。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毡中间的春天的花园,据说圆中各种花卉工达600万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种。
15世纪时,库肯霍夫这个地方原本是一位女伯爵的狩猎领地,当时女伯爵在后院种植了蔬果草药等烹调食用的植物,将这个地方命名为 Keukenhof。所以库肯霍夫在荷兰文的原义是“厨房花园”,也就是“keuken[厨房]”与“hof[花园]”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 一直到1949年,一群来自丽丝的花农为创造一个开放空间式的花卉展览场地,于是计划将库肯霍夫这个地方规划成可以让花朵自然生长、吐蕊的花园,而后来参加的花卉业团体越来越多,花卉的种类也因这些人的投入,培育出更多的品种,如今库肯霍夫每年9月底至初霜来临之前,会种下600万颗不同花种的球茎,包括最著名的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等等,其中郁金香就有约1000种,共300万朵,在花农的细心照料照顾下,以期待隔年春天一片片花海,齐绽放争、奇斗艳的壮观美景。
荷兰三宝
荷兰被称为“郁金香之国”,郁金香给这个古老的临海洼国披上了美丽的盛装。1562年,土耳其商人把郁金香带到了荷兰。由于荷兰西部的圩田多是泥炭土,气候温和,特别适宜于郁金香的生长,这种色泽绚丽、种类繁多的花受到了普遍的热爱。在荷兰,乡村原野、城市公园郁金香遍地,灿若云霞;公共场所,居民家里花团绵簇,馨香迷人。郁金香不仅以位于海牙附近的哥肯霍夫公园——世界上最大的鳞茎花公园称奇,而且在许多城乡都会看到用郁金香打造的绿化园地。来到北荷兰省以郁金香生产地驰名的利瑟,连片的郁金香从空中看去,犹如一幅幅五彩的地毯。在荷兰乡间,到处可以看到租用自行车穿越花田小径参观郁金香花田的情景。
园林绿化的另一特色是风车被点缀在园林绿化之中,形成独特的景观。荷兰有“风车之国”称呼,西、北两面临北海,全境均为低地,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面,靠堤坝和风车排水防止水淹。大约在15世纪初,荷兰人便利用风车来排水。今天的荷兰大地仍保留着许多各式各样的风车,并被用来和郁金香一起点缀着园林和大地。走进城市和乡间,往往会看到用“三宝”绘成的一幅幅园林绿化图。肯德代克风车群由19座风车组成,威风凛凛地站在绿色田野上,是荷兰保存风车最集中的地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通产名录。荷兰著名的莱顿大学,就是位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的古莱茵河畔,被大风车、郁金香拥抱的莱顿城。在阿姆斯特丹繁华的街市,在高楼之间的碧草上,站立着风车,洋溢着一种古风古韵。
木鞋被作为住宅门窗和园林花饰,是荷兰用民俗园林绿化的另一个特色。荷兰这个“低洼之国”,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过去穷苦的农民买不起鞋子,便用杨木或柳木制成木鞋,放上稻草,穿在脚上舒适暖和。由此木鞋便神话般地在荷兰流行了起来。在城市里,现在穿木鞋的人不多了,但许多住宅门窗上以及许多商店、公园、广场等都摆放着有木鞋的花饰,通常是在挂着的木鞋里面,栽着盛开的郁金香。
kbtk
导演:道格拉斯·阿尔尼奥科斯基、克洛伊·多蒙特、温蒂·斯坦齐勒、MajaVrvilo
编剧:托马斯·哈里斯、艾里克斯·库兹曼、詹妮·吕美特
主演:瑞贝卡·布利兹、雷欧·巴奈扎、玛尼·卡朋特、西蒙·诺斯伍德、玛雅·麦克奈尔、凯特琳·史崔克、尼尔·怀特利、博拉·艾伊奥拉、埃丽卡·安德森、杰妮·阿特金森、劳拉·比纳梅、迈克尔·库立兹、MatteoDeCola、卢卡·德·奥利维拉、SoniaDhillonTully、肖恩·多伊尔、克里斯·法夸尔、蒂姆·金尼、大卫·麦金尼斯、卡尔·潘、尼克·桑多、德文·泰勒
类型:悬疑、惊悚、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首播:2021-02-11(美国)
集数:13
单集片长:60分钟
又名:克拉丽丝、克丽丝、沉默的羔羊衍生剧
经典剧情惊悚片《沉默的羔羊》计划推出一部衍生剧。CBS预订了新剧《克拉丽丝》(Clarice)的剧本,以**中朱迪·福斯特饰演的特工ClariceStarling为主角,讲述《沉默的羔羊》事件一年后的1993年,她回到一线去追捕连环杀手和性犯罪者,同时也游走在华盛顿高风险的政治世界。阿历克斯·库兹曼(《新木乃伊》《星际迷航:发现号》)、詹妮·吕美特(《蕾切尔的婚礼》《星际迷航:发现号》)担任该剧编剧和执行制作人。如果顺利开发,会在2020-21播出季推出。
问题一:发膜哪个牌子效果好 100分 既然注重头发保养,为什么不用真正的好货呢
确实卡诗相对较贵,但它的效果真的没得说啊
我也是尝试过很多种发膜,都觉得效果似有似无
攻一次头发烫毁了,一个朋友给我推荐卡诗,
做完只有感动真的一个护发产品能做到这样,这个价钱很公平了!
如果你真的很在乎头发的质量,
不要再在那些效果似有似无的产品上浪费金钱和时间了
卡诗是贵,但做1次的效果,可以跟其它相对较好的发膜做3,5次的效果相同
真是强力推荐啊
问题二:哪个牌子的发膜好用? 发膜,是一给头发增加营养的,它像是女性涂晚霜,是一个深层养护的过程,发膜中含有的是营养物质和水分,它们会透过头发上的毛鳞片进入发丝中,帮助修复纤维组织,帮助头发恢复活力。目前市场上好的还是有很多的,选择也有点找不到方向,别人都在用牧草人发膜,用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问题三:哪个牌子的发膜好用 个人感觉施华蔻的很好,现在正在用羊绒脂系列,效果很不错,沙宣也很好,但是用发膜的时候要把头发上的水擦干哦,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发膜会被头发吸收,而不是随着水淌掉了
问题四:什么牌子的发膜好用? 前段时间头发干燥,卷发不易梳,每次梳都掉很多头发,就买了牧草人新出的那个,同学说头发有光泽了 而且却是也掉的少了。我觉得这个牌子还是很好的, 你头发拉直的 我觉得用它的修复发膜就行 护理头发 不用加热 洗完头擦干点直接抹再冲干净就可以了 五百毫升 三十多块钱 我觉得年纪轻轻的发膜不用,用特别好的,那老了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和护肤是一个道理的 沙宣新出的那个系列没试过 有点小贵 原来用的洗发水 挺一般的
问题五:什么牌子的发膜好用 可以试试施华寇的
问题六:什么牌子的发膜最好用,推荐一下? 笛梵蜗牛原液补水修复发膜,柳岩代言的,效果很不错,用3次就很顺滑
问题七:什么牌子的发膜比较好 时下市面上的发膜大体分两种:热蒸型发膜和免蒸型发膜。一般发膜比h油膏贵,热蒸型发膜比免蒸型发膜贵。为秀发选择适宜的发膜,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发质,同时还要注意秀发目前急待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如果想达到热蒸的调理效果,一定要购买注明了“热蒸型”或“美发店专用”的发膜产品,并配合热蒸仪器使用。
2如果选购免蒸型发膜,比较保险的做法是买熟悉的专业品牌。由于免蒸型发膜功效不会很强烈,而且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才看出效果,因此只要不误用劣质产品而损害头发就可以了。
3如果觉得h油膏、发膜的名称有点混淆,则不如具体细看产品的成分。圈定专业品牌之后,再根据自己需要的营养种类来决定购买。专业品牌的产品比较能保证标示的成分和实际相符。
4如果你是较粗的发质
粗发质经过多次染、烫受损,表现为色泽干黄、发质干粗像稻草,应选择发膜上标识着“滋润”或“深层”字样的产品。
5如果你是较细的发质
细发质本身就有易扁塌的问题,应选择发膜上标识着“恢复弹性”字样的产品。细发质如果多次染、烫受损,会变得脆弱易断,应选择发膜上标识着“修复断裂”或“强化”字样的产品。
问题八:什么牌子的发膜比较好用? 笛梵好用,我在用呢,不要去发廊,也不要加温器,只需要在家把发膜涂在头发善变停留5分钟就行了,用了一次效果就很明显了,
问题九:发膜哪个牌子好 一定要选好适合的洗护产品,我用的是桃,丽丝局油洗发水,是植物的,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因为桃,丽丝洗发液是植物清洁元素达到清洁的,所以我每次洗发时需要上两遍洗发液,洗后会有一种涩涩的感觉,但是能明显的感觉到很干净的,而且头发也不会被伤害,配合长效护发倒膜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头发干后很爽滑的哦,关键的是不起静电。所以我会一直坚持用下去~~
问题十:什么牌子的发膜好用 笛梵家的不错,我一直在用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旗袍只是中国满族服饰在近代结合西式审美和裁剪的改良,本来就算不得传统服饰,更不能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的代表,否则置十几亿汉族人于何地?汉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服,清朝建立的时候因为民族压迫而被汉族人放弃了。
当然,汉服、旗装(改良前的)、马褂以及各少数民族服饰,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部分
日本:和服(学自汉服的曲裾深衣)
韩国:韩服(学自汉服的高腰襦裙、明制襦裙、直裾深衣)
越南:奥黛(学自满族的旗装)
印度:莎丽
美国:(个人感觉是牛仔装~)
西方白人世界:欧式古典礼服
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长袍
蒙古:蒙服(剃发易服的时候和汉族一起,变成了满族服饰,此前是交领右衽,和汉服一样,此后是立领盘扣,和满服一样)
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人,现代派文学大师。
作为一个人,卡夫卡太平凡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一直是布拉格一家工伤保险公司的雇员,他的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他与父亲之间是一种既产生恨又寻找爱的关系;他一生中向往过简单充实的爱情家庭生活,但他却二次悔去婚约,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健康:他41岁就因肺病默默无闻地死在维也纳附近的一家医院里。
作为一个作家,卡夫卡是一个特殊现象:他生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他写了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和数量不多的短篇小说,但他死后不久,却成了震惊世界文坛的现代派文学大师。他成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现象的揭示者。有评论家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
到底是生活让他成了一名作家(一个观察者、揭示者)?还是仅仅是那份对写作的执着痴迷让他过上了那种生活?人们自然会倾向于前者,因为那是成就一名伟大作家的规律。后者却是不可思异的。但在卡夫卡那里,事实确实如此:他过着一种为写作而设的生活。为了写作他给生活设置了重重障碍:他与家人疏远,夸大与父亲的分歧;他一生向往家庭生活,却一次次在婚姻面前退却……
在学生时代,卡夫卡是一个勤奋好学,文静内向的学生。同学老师都很赏识他,但他自己看不到这一点。他曾多次记录自己的一个梦:他梦见老师们聚集开会,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事件――他这个最笨而无能的学生,竟溜进了高年级……这个恐怖的梦在卡夫卡那里有着一种寓言式的象征意味:卡夫卡一生都处在一种“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的恐惧之中。确实,从中学时代起,卡夫卡就对公众关闭了自己心灵的大门。他的心灵与外界就象隔着一个单向玻璃,他从里面偷窥着外面的世界,却牢牢地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生活模式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卡夫卡决不是一个怪癖、颓废的人,他恭谦、友善,有着明晰清澈的心智,正象在《乡村婚事的准备》中写的那样,他放出自己的“躯壳”去应付外面的世界,另一个自己却在内心里不断地寻探、寻探……他执着地探索着、恐惧着,并形成光彩熠熠的文字。这是一个谜:他不是因生活的磨砺而被榨出文字,他为了榨出文字而断破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在恐惧的危险边缘――“我害怕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因为这样做会引起上帝对我的注意。”
卡夫卡与父亲的关系是心理学界的一个谜。父亲是一个精明、奸诈的商人,他脾气暴燥,对子女严厉,这对卡夫卡怯懦、内向的性格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卡夫卡无疑把父亲对他的威压夸大到了一种象征的高度。在《判决》这篇小说中,卡夫卡自称对自己与父亲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清算”。小说中,父亲毫无道理地控制了儿子的一切,最后竟判决儿子投河自尽,儿子竟毫无反抗地服从了判决。这篇小说的象征意味是非常丰厚的,但在卡夫卡那里,那是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象征?其实,卡夫卡非常敬佩强壮有力的人,但他又止于敬佩、羡慕,因为那样的品质是与一个写作者相违背的。卡夫卡一生都在谴责自己成为了一个写作者,但他“不可能也不想成为其它的人”。也许他的这一生活原则可以让我们窥到他对父亲又恨又爱的原因。
在给好友马克斯-勃洛特的一封信中,卡夫卡写了这样一段话:
一天下午,我睡了一会儿午觉,当我醒来时,听到妈妈在阳台上同楼下一个人说话,她问楼下的人:“你在干啥呢?”楼下,花丛中站着一个妇女,她回答说:“我在这里吃点心呢!”人们是这样有条有理地安排日子,这样自信地过日子,对此,我真是佩服。
一个平常生活中平常不过的情景,却如此让他心醉神迷,他对正常的日常生活的向往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可他却觉得这种生活对他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要的是那种为写作而设的生活。在他那里,甚至婚姻生活都是不可能的。
卡夫卡一生没有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连串的幸福、绝望,自我咀咒和自我折磨。1912年秋天,他认识了费丽丝,一个虽不十分漂亮,却“散发出纯女性气息”的姑娘。1913年,他开始考虑向她求婚,他曾说过:“一个男人达到的最高成就,就是结婚、成家、生子。”但与此同时,他又陷入了对婚姻的恐惧之中,他在日记是草拟了七条“结婚-不结婚”的得失比较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不顾一切地得到孤寂,”“我要不顾一切地同所有事情、所有人断绝关系。”就是这样,在对婚姻的追求与逃避中,他的第一次订婚在1914年失败了。他给费丽丝的父亲写信解释道:“我缺少一切过家庭生活所必备的才能和条件。”事实上,卡夫卡已陷入自我禁锢的内省生活,他无法与写作割离。正是在订婚失败的痛苦中,他写下了一批短篇小说,并开始了长篇小说《审判》的写作,痛苦与写作相互救黩了。1917年,卡夫卡与费丽丝第二次订婚,订婚后一个月,卡夫卡喀血了,医生告知他罹患了肺结核,这消息再一次让卡夫卡找到了毁去婚约的借口。费丽丝有足够的勇气嫁给一个德国商人,而卡夫卡则任由自己走向死亡。
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并不多,其实,他的文字中能称为“作品”的也仅是一小半,除了三部长篇(都没完成),不多的几个完整的短篇,卡夫卡留下了大量的日记、书信、随想、寓言、格言……由此我们看出,卡夫卡的创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他是在不停地挖掘自己,这种挖掘甚至是残酷的,他把自己挖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当我们朎视着他的肖像时,我们不但怀着崇敬,我们还怀着深深的同情,他不但是我们导师,他也是我们受苦的兄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