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是多少度?

人体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是多少度?,第1张

个人觉得人体感知45摄氏度这个值,可能就跟一杯温水差不多。当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会造成表皮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皮肤一直与高于45摄氏度的致热源接触的话,热能就会一直积蓄、不断往深度传导,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1,日常生活中,可以导致低温烫伤的物品太多了,哪怕我们使用艾灸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跟其他烫伤相比,低温烫伤的面积小、深度广。初期可能就是一个小水泡,之后就开始溃烂,有的伤口还能直达骨质。千万别小看低温烫伤,治疗的难度可不低,有的不仅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之后还会留下瘢痕。

2,对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低温烫伤比较容易发生。因为这类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热刺激的敏感性比较低,很容易因为皮肤感觉异常,而被低温烫伤;醉酒、过度疲劳的人群使用取暖设备时,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年龄小的孩子皮肤过分娇嫩,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自我表达,也容易发生低温烫伤的意外。

总结:

提醒市民,使用暖宝宝等低温取暖设备的时候,除了不要贴身,还要多换换位置;选择取暖电器时,记得要控制与皮肤接触的距离和时间,最好使用支持智能控温的电器。

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气温在18℃-23℃之间,湿度60%-70%,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冬季人体主观上最舒服的温度是172℃~217℃,而在气温177℃、相对湿度100%、风速为0时,和气温224℃、相对湿度75%、风速05米/秒时,以及气温25℃、相对湿度20%、风速25米/秒时,人体感觉是一样的。

361℃~37℃

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例如:下午较早晨体温相对要高,但一般相差小于1℃;进餐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也可有轻度升高;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或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使体温略有升高;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

扩展资料

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

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

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体温

-皮肤

最高体温极限:大约465℃

  30℃是最舒服不过的,这样的温度人体会感到凉热适中。

  如果在33℃这样的温度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作为人体“空调”的汗腺就会开始启动,并通过微微涔汗散发所蓄积的体温。到了35℃时,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温,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身体开始报警的温度是36℃。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此时身体已拉响报警。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大约排出5升汗液,可带走15克钠,50毫克维生素C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人体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以防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

  38℃时,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当气温升至这个温度时,人体通过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肺部会急促“喘气”呼出热量,心跳速度随之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此时,各种降温措施、心脏药物保健及治疗等措施务必要到位。

  39℃是个危险的数字。这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会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当气温达到40℃时,人体此时的大脑将会顾此失彼。这样的高温已经直逼生命中枢,以致出现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现象。这时,必须要立即转至阴凉地方或借助较好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

  41℃已经到了严重危及生命的高温。此时,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在开足马力后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特别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要高度注意。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意思,但是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暴露在什么样的介质当中

  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人可以短时间停留在零下几十度到零下一百多度的空气里(如果有风,则这个温度阈要显著提高,比如,在-50度情况下,刮10米/秒的风,则带走热量的速度可能相当于静止的-100度的空气)

  南极的科考队员实际上可以短时间有身体部位暴露在空气当中的但是,过冷的空气,虽然人不会挂掉,但鼻腔气管和肺可能会被冻伤

  水就完全不同,不是水的导热性好,而是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多全身浸没在0度的水里,未受训练的人可以在瞬间失去知觉;或在5分钟以内结束掉但是受过训练的人,可以在0度的水里呆上几十分钟(冬泳活动等)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0度的水里呆上几个小时如果水温提高10度,则人们可以在水里呆上1个小时或更久,但不会容忍超过半天时间20度的水则可以超过一天时间(有营救记录)

  其他的介质比如实验中的干冰(-77度)或液态氮(-196度)则危险得多,但一般不会有人全身浸入的条件这些东西接触皮肤会造成瞬间严重的冻伤,因为瞬间的蒸发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一下就冻结掉

  30℃是最舒服不过的,这样的温度人体会感到凉热适中。

  如果在33℃这样的温度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作为人体“空调”的汗腺就会开始启动,并通过微微涔汗散发所蓄积的体温。到了35℃时

  ,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温,以免出

  现不良症状。

  身体开始报警的温度是36℃。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此时身体已拉响报警。一般情况下,人体每

  天大约排出5升汗液,可带走15克钠,50毫克维生素C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人体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

  ,以防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

  38℃时,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当气温升至这个温度时,人体通过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肺部会急促“喘气”呼出热

  量,心跳速度随之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此时,各种降温措施、心脏药物保健及治疗等措施务必要到位。

  39℃是个危险的数字。这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会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当气温达到40℃时,人体此时的大脑将会顾此失彼。这样的高温已经直逼生命中枢,以致出现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现象。这时,必须

  要立即转至阴凉地方或借助较好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

  41℃已经到了严重危及生命的高温。此时,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在开足马力后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特

  别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要高度注意。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不同,头部较高,足部较低。不同的皮肤温度是由人体核心至皮肤表面的热流与皮肤表面至环境散热之间的热平衡决定的在舒适环境中测定一组人的14个部位的皮肤温度,经统计表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为335℃,均方差为05℃维持舒适的平均皮肤温度是保证人体热舒适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 相对湿度。

因此体感温度就是“掺了水分”的温度。当气温掺了“水分”,体感“增温”可超20℃。比如人种不同,体表的汗腺、体毛可能有差异, 导致散热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举例来说,同样是 30℃时当相对湿度只有 50%时,体感温度达到 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 90%,体感温度飙升至 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扩展资料: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2℃~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40℃ 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

参考资料:

——体表温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438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