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头部健身房品牌“金吉鸟健身”被曝出旗下多家门店接连关闭。
金吉鸟创建于2005年、巅峰时期曾在4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店铺、1万员工、吸纳超200万会员。
稍早一些,金吉鸟曾因“超额预付费”等原因被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约谈,更早一些,2020年初该品牌曾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
中国第一批健身房要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健美操与跳操房出现。2000年后,健身房短暂爆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共有健身房近28万家,会员数量达到879万人,市场规模达到337亿元。
市场规模算不上大,但民众不断上升的健身意识,赋予了这条赛道极大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关店、倒闭、卖身的消息在过去几年不绝于耳。
这令人深思:线下健身房到底怎么了?这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1928年,美国旧金山,一个14岁的男孩因身体原因无奈辍学。第二年,他被妈妈带去听了美国营养先驱Paul Bragg关于健身和营养的演讲。此后他开始戒糖、改变糟糕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规律锻炼。
八年后,男孩在加州的奥克兰市开出了美国第一家健身房。他叫杰克·拉兰内,后来他在美国被尊为了“健身之父”。
这是健身房这门生意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健身房在中国出现。过去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健身房已经迈过以下三个周期:
跑得太快不全是好事。
三体运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49%,作为对比,在英国这一数据为149%,美国更是高达203%。
低渗透率制约了国内健身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当前国内外健身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本质差异。
招商证券资料显示, 在美国,健身产业盈利构成大部分依赖食品、补剂、减肥消费、服装器材等,场地+教练比重较小,国内则恰恰相反,盈利主要还是由场地及教练来驱动。
具体到健身房这门生意,当前国内健身房主要营收来源分为三大部分:会员卡销售、私教课程、水吧。其中,会员卡销售细分为年卡、季卡、月卡、次卡等不同产品,私教课程则包含了泳教课、瑜伽课、团操课等,水吧在营收中占比较小。
“会员卡+私教课程”是主要的营收来源,会员卡年卡预售+私教课打包售卖,则是核心的营收手段。
这种经营模式下,一家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健身房一次性就能收取用户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看起来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实则不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健身房属重资产运营模式。房租、设备租赁及维护费用、水电费、人工管理费用等,近些年呈持续上涨趋势;
二是健身房的日常运营,过于依赖预售会员卡、打包售卖私教课程这种模式产生的现金流。位于通州某健身房的会籍顾问乔磊告诉市值榜,他所在的健身房单月成本支出为20万元左右,平均单月营收(会员卡预售+私教课)也处于这一水平。
单月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已经售出的会员时长以及私教课,却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才能消化完,这实际上构成了健身房的负债。
这意味着,一旦健身房不能维持新会员的增长数量、老会员的续费率、降低私教课程的消课周期,很可能走向悬崖边缘。
“加州健身的倒下,是整个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的开端。”健身行业前从业人员林凡告诉市值榜。
2016年7月,成立于1996年的加州健身香港总部陷入财务危机,很快其北京分公司以“统一内容整顿”为由暂停开放,最后以倒闭告终。
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早有预兆。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3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几乎停滞。
一组更为残酷的数据是,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 2013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中,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而据媒体报道,2002年前后,健身房行业的毛利率高达40%。
十年,健身房这门生意从赚钱变得不赚钱,非但如此,2015年前后短暂回暖之后,传统健身房再次走向下坡路,发生了什么?
从2010年开始,顺着时代发展的主轴,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1、2010年之前行业盲目扩张、竞争,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主旋律;
2、2014年之后,租赁及人工成本开始上涨,“行业竞争+成本上升”成为传统健身房两大经营难题;
3、2016年至今,乐刻、超级猩猩、keep等携资本与新模式进入市场,同时租赁成本再度急剧上升。
行业竞争+成本压力+新物种冲击,成了压在传统健身房身上的三座大山。
这条负重不断叠加的行业演进路径,是行业的一道筛子。2016年以来,加州健身、青鸟健身、威尔士健身、浩沙健身、金吉鸟等行业知名品牌,都陷入不同程度的困窘,他们或寻求卖身而不得,或因现金流枯竭无奈倒下。
他们的困顿甚至倒下,不能只归咎于经营不善。
传统健身房已经走过的40年里,倒闭与新生是常态,身处这个行业的人,他们经营的健身房定位或高或低,规模或大或小,他们中有的人通过直营或加盟的方式不断扩充规模,有的偏安一隅不做他想。
但无论如何,健身房这门生意的核心商业模式不曾变,即主要通过年卡预售及私教课程打包售卖的方式获得现金流,用以健身房日常运营。
行业早期,入场时机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这种运营模式得以奏效。
随着时间推移, 传统健身房难免陷入“竞争加剧——同质化明显——低价竞争——销售至上——利润压缩——行业洗牌”的连锁陷阱, 更不惶论,这本就是一门重资产运营的生意,还必须直面急剧攀升的房租及人力成本。
不赚钱甚至亏损,便成了常态。
林凡表示,如果从财务角度看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保守估计90%以上的健身房都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成了衡量一家健身房经营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又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导致销售能力成了传统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林凡透露,这甚至让行业衍生出了专门提供销售服务的公司。
长此以往,行业不正之风一度猖獗。过去几年有不规范者甚至在租赁场地、购进设备后,通过预售回收成本,然后携款跑路。
“很多较大规模的健身房老板,他们事实上不依靠健身房赚钱,而是拿预收上来的现金流进行炒股、做别的生意等,做成了万事大吉,做不成的健身房也就倒闭了。”林凡告诉市值榜。
同样不能忽视的一点在于,当服务能力让位于销售水平,最终影响的是用户的健身体验,导致续费率水平低下,这无疑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016年被诸多 体育 产业内人士称为“ 体育 产业发展元年”。聚焦健身房产业,这一年从政策到企业到投资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出台多项战略性文件,鼓励健身行业二次发展;
2、以私教工作室、精品团课工作室、“O2O平台+器械运动”为主的新模式健身房雨后春笋般冒出;
资本以极大的热情涌入健身运动赛道。《中国国际 体育 投融资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健身创业公司共完成29起投融资行为,超过20家公司融资金额达到千万级。
政策利好、背靠资本、适逢移动互联网与新零售风口,这些新物种们,集体发动了一场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
他们概念不同、理念不同、模式不同,但目标一致:要么改良,要么变革,在死气沉沉的健身房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具体来看,私教工作室以提供私人教练课程为核心服务,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精品团课工作室以提供单一类型付费团课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团操房。典型团课类型如瑜伽、动感单车、拳击等。
此外则是以O2O平台+器械运动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主打互联网健身、24小时无人管理,按次或按月消费等概念。
对这几种模式,市值榜做了如下对比,便于更为直观的理解。
私教工作室更像是袖珍版的传统健身房,只是相对而言更聚焦私教课程,增强了服务意识,但规模较小导致,成本得以压缩的同时现金流也有所下降,本质上与传统健身房无异,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包括精品团课工作室在内的一众新型健身房,他们的进化主要集中在:付费模式—“颠覆年卡、没有会籍顾问”、健身内容—专注细分赛道、健身时间—24小时及分时预约等。
从用户需求出发,传统健身房本质上是一门租赁场地、运动器材的生意,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把选择权完全交到用户手中,预售会员付费的模式之下,用户来与不来、健身频率高不高都完全取决于自己,这也导致整个行业沉睡用户占比较高,且会员续费率低。
而主打团课、私教的新模式也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只是他们将需求分割,把场地、时间、价格、内容等拆分成一个个细小模块,供用户按需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本质上没有变,传统也好新物种也好,无非就是要告诉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 区别在于,传统健身房更注重前者,新物种们明显更注重后者。
这一情况下,新型健身运动空间相比传统健身房,更依靠运营驱动而非销售驱动。团课课程内容、私教课教练、线上化手段最后实际上在为运营做支撑,归纳起来就成了“内容吸引用户——线上化手段获客——私教服务水平增加粘性”这一闭环。
在商业模式上,新型健身运动售卖的实际上还是场地+运动器材,但放大了对课程内容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
与此同时,按时、按次的付费模式下,教练实际上承担起了很大的压力,他们直接关乎到用户留存以及续费率。
所以我们看到, 当前健身房产业最本质的一个变化在于,核心竞争力由销售水平变成了课程内容以及教练的专业性与服务能力。
传统健身房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物种们的分流、教练流失等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从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这两个原始需求出发,当前新型健身空间,更多吸引的是健身小白。对他们来说,“怎么练”是优先级更靠前的需求,场地规模、器械相比之下反而不那么重要。
但对于那些健身老手,需求优先级可能恰恰相反——他们才应该是传统健身房极力争取的用户。
所以本质上, 传统健身房与新物种,“合”的关系要远远大于“竞”。 传统健身房这门生意不性感,但也死不掉。
当然,传统健身房还是要做出改变,如果还继续让服务让位于销售,那这条下坡路就要走到底了。
(文中林凡、乔磊为化名。)
参考文献
1《2019—2020中国健身市场发展白皮书》,德勤研究所;
2《长城前瞻 超级猩猩:健身房的零售革命,打破“健身对赌”牢笼》,长城证券;
3《健身蓝海千帆竞发,需求撬动千亿市场》,光大证券;
4《热潮之下蓄势待发的中国健身行业》,招商证券;
5《健身房今冬关店潮?揭秘行业20年的潜规则》,蛋解创业;
6《三十年了,国内健身房依然几乎不赚钱》,华商韬略;
健身行业发展速度可观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健身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健身产业,是以健身服务提供商为中心,上游延伸向健身器材、健身场馆、 营养补剂等运动产品制造商,并通过会员卡、私教、营养品、电商等方式
对接下游健身用户。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我国健身行业规模初现。
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2017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413%左右,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中国健身产业产值统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2017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413%左右,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近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
2012-2017年中国健身产业产值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健身产业规模分析预测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健身行业发展的速度依然比较可观。健身俱乐部总数及会员总数逐年递增,增速有上升趋势。
2012-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能实现1850亿元,到2022年健身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2000亿元。
2018-2022年中国健身产业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服务升级方向-服务广度
延展服务广度,覆盖各年龄阶段用户差异化的运动健身需求
在不同的年龄段,用户的成长情况、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随时间发生变化,运动健身需求也发生改变。青少年和青年身体状况较好,偏爱较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年用户应对工作家庭压力,解压、减肥需求增高;中老年用户身体条件下降,对养生健体、社交属性强的低强度活动需求较大。运动健身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特征做出相应的服务调整。
行业升级方向-服务颗粒度
细化服务颗粒度,覆盖不同运动偏好用户更垂直细分的需求
面对数量庞大、层次不同、偏好各异的用户群体,运动健身行业需要进一步细分用户画像,并细化产品服务的颗粒度:一方面,挖掘不同运动偏好的用户特征,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特点提供更合适的垂直服务,如为不同水平的跑步爱好者设计不同难度的跑步课程等;另一方面,按照不同的社会需要、消费层级或其他可选维度,对用户群体类型进行再细分,推出适合该类人群的差异化服务,如帮助基础薄弱的小白用户入门,为中高端的健身爱好者提供订制化的训练体系等。
行业升级方向-服务深度
挖掘服务深度,打通多种生活场景,构建运动健身生活体系
运动健身理念已经融入运动健身人群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运动健身企业能够在用户生活中找到更多服务的切入点,打通多种生活场景,为用户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运动生活体系。
行业升级方向-科技应用程度
智能科技+运动健身的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
针对现在运动健身行业的痛点,智能科技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问题解决途径,科技与运动健身服务的结合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所以企业应当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在智能科技的研发应用上加大投入,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行业升级方向-运动健康生态打造
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打造完善的运动健身生态
运动健身行业是伴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健身企业要围绕用户需求,挖掘用户生活中更多消费点与消费场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智能科技的应用融合到运动场景建设、运动装备开发以及优质课程服务创新中去,最终为用户打造更加完善的运动健身生态。
运动智能科技应用
智能科技已经开始应用到运动健身领域的各个环节
如前所述,智能科技+运动健身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行业的升级方向之一。而在现阶段,许多运动健身企业开始加快智能科技的应用研发,赋能传统运动健身行业,以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健身服务,这也符合调研结果中用户对健身服务升级的期待。
健身俱乐部的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酒店内的健身房,一般都设有 游泳 池。那么健康俱乐部主要经营什么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希望能帮到你。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
一、中体健身俱乐部的三大优势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的“父母”皆系“贵族”,一方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中国第一家体育上市公司,即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则是全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健身俱乐部的商业运营商美国倍力公司。强强联手造就的“中体倍力”也就具有了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第一是资源优势,依托中体产业公司可以享用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第二是品牌优势,美国倍力是全球最大的健身俱乐部运营商,已经拥有4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品牌意味着有保证的服务质量。第三是管理优势,这也是其最为核心的优势。目前,我国的健身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多少 经验 可供参考借鉴,而美国倍力40多年的专业管理系统非常细致、非常完善,它包括培训系统、管理系统、 市场营销 系统等,这个系统的操作规范对于国内的健身俱乐部而言无疑是一笔丰厚的资源。
二、专业化的健身服务体系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的目标是为中国市场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健身服务,它为每一位会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身方案。这种专业的健身服务体现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会籍顾问、 健身操 教练到私人教练,甚至到前台、水吧和收银员。会籍顾问向顾客提供入会咨询时,详细了解顾客的基本情况(如工作状况、健身历史、饮食结构等)和具体的需求,根据这些基本信息为其设计最适宜的健身计划,带领顾客参观各种健身设备,并邀请顾客在入会前在中体倍力俱乐部免费体验一天。在会员入会后,即为其提供专业的体能测试,使会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测试数据为其量身定制一个安全、有效并充满趣味的训
练方案。中体倍力的健身操教练和私人教练都是从体育大专院校选拔的学有专长的 毕业 生,并由美国倍力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在获得美国倍力认证书之后方可上岗。
私人教练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多方面的健身指导,包括对会员的身体进行机能评定,为会员制定健身方案,提供合理的饮食、营养建议,指导各种无氧器械训练和有氧课程训练。通过这些专业健身、健美指导,私人教练向会员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齑力为会员创造~个激励性的环境,提供一种热情的、互动式的运动体验。会员和私人教练一起训练,其体能及心理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整体健康及精神状态将达到会员自己从未达到的新水平。中体倍力的私人教练课程包括:实用的力量训练,使肌肉耐力及力量得到提高,延缓骨骼老化,肌肉线条更加完美,身体形态得到改善,身体脂肪含量随着基础代谢率的增长而加快消耗。时尚的功能性训练,将平衡性、灵活性及协调性的运动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不同的附加器械,使身体在运动后能更加自如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各种特殊体育项目的需要。趣味性的互动式心肺功能运动,使心脏、肺以及血管的功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在多样性的锻炼中,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挑战。BALLY抻拉,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提高关节运动幅度,加强运动表现,并帮助提高柔韧性、伸展性,使形体更加优美,动作更加舒展。
与私人教练不同,中体倍力的 健美操 教练主要以集体课的形式向会员教授套路操。这些套路操由中体倍力专职健美操教练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通过大家的共同钻研、精心编排,制定出中体倍力的健美操套路,它包括舞蹈类课程( 街舞 、 拉丁舞 ),心肺功能类课程(动感单车),基础类课程(踏板),身心类课程( 瑜伽 ),力量类课程(杠铃)等。关于套路操的音乐,全部经过教练精心挑选,专门制作,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编排不同的动作,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各种风格的内容健身项目,使套路操更具有趣味性、多变性。套路操的动作则尊崇简单、
易学,内容以基础动作为主。这样当会员们参加集体课程时,能够在学会动作的基础上,完全感受锻炼的乐趣。从2005年1月开始,中体倍力首先在北京推出了第一套套路操,紧接着在3月份向全国外地加盟店教练培训全新的第二套课程,从而形成中体倍力套路操在全国的统一推广。中体倍力套路操每一次课程持续3个月,因此每个季度都会推出全新的课程,健美操教练也会在不同的加盟店之问流动上课,让会员总能产生新鲜感。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专业的健身服务归根结底来源于其完善的培训系统。中体倍力的员工从进入开始,就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培训细致到应该如何接客户的电话,在中体倍力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定期培训。目前,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四种培训方式,即每年美国倍力的培训师来中国培训俱乐部专业教练,亲身传授北美最流行的健身操和训练 方法 ;中体倍力的专业教练去美国参加倍力健身学院的培训;面对中层以上管理者的培训;对于广大员工的基础培训、专题培训等。因此,健身人才的培养、储备、输送成为中体倍力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中体倍力能保持与世界同步的一流服务品质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面对迅速的发展速度和大量的人才培养需求,仅仅依靠中体倍力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中体倍力选择了产学研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人才瓶颈”。为此,中体倍力公司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合作,建立“北京体育大学——中体倍力健身教学研发中心”和“首都体育学院——中体倍力健身培训中心”,借助高校优秀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教学实力,培养专业化的健身管理人员、教练和服务人员,从而缓解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还在健身俱乐部与专业体育院校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俱乐部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来到专业体育学府进行再培训,同时也能让体育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到健身俱乐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为今后体育院校人才走向社会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就业的机会。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与高校联合办学,为双方未来发展都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还为社会培养了专业健身人才,打造了行业内一流的培训基地,促进了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
三、完整的加盟管理模式
“把美国倍力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投资加盟者都盈利”是中体倍力发展的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体倍力采取连锁加盟的方式迅速扩张,把已有的成功经验标准化,通过经营和管理的标准化复制,严格控制加盟店的服务质量,规避不同加盟店由于人员、经验、能力、悟性的不同而可能造成的工作失误,把总部和加盟者的风险都降到了最低。
中体倍力拥有一套完整的加盟管理模式,仅加盟管理手册就高达一尺多厚,内容涉及俱乐部运营的方方面面。从着手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特许经营协议至新站试营业,通常需要6个月时问。其中设备从签订协议至到货需3个月。装修从方案确定到施工完毕至少需要2个月~3个月。首批员工招聘、培训、预销售所需的培养时间需5个月。在俱乐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倍力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
但是,连锁加盟店如果管理不善,将会严重损害连锁品牌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连锁总部或加盟者遭遇失败的案例在我国也十分常见。因此,以连锁加盟的方式扩张,要求对拥有品牌的连锁总部具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中,提高品牌、设备、店面、管理等诸要素的标准化程度。
四、独树一帜的快乐营销
在众多健身俱乐部以“健康”为营销主题时,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却独树一帜地选择了以“快乐”为主题,并围绕“快乐”探索出一套贩卖快乐、传播快乐的快乐营销模式,把一种“快乐主张”悄悄地渗透给自己的会员和潜在顾客。
1。贩卖快乐
在我国,健身俱乐部仍属一项高消费的活动,尤其是像中体倍力这样的高档健身俱乐部,前期采购器材的投入和后期的运营成本都很高,会员卡的价格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中体倍力将目标市场锁定在都市高薪的白领一族。这一人群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收人水平普遍较高,除了满足基本的衣食需求外,他们比一般人更关心自己的健康、形体,希望工作之余得到充分放松,希望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结交更多的朋友。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除了按国际标准为他们提供软硬件设施外,更主要的是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健身、交友、放松身心的环境和一种享受性的服务,让所有参加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在健身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无所不在。
2。传播快乐
吸引更多的会员是任何一家健身俱乐部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尽管中体倍力有自己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快乐主张,但是怎样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己、爱上自己呢为此,中体倍力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传播快乐的方法。
第一,每个顾客都可以来中体倍力免费体验一天。健身俱乐部既是一项高消费的活动,又是一项体验型的产品,没有亲身体会,顾客就不会知道中体倍力的服务与其他健身俱乐部的差别,也就不会购买高额的年卡。通过一天的健身体验,顾客可以充分享受到中体倍力的贴心服务。而体验的结果是更多的人购买年卡,并加入到俱乐部之中。
第二,在邀请新顾客体验的同时,不忘为老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依靠老顾客的口碑传播。事实也证明,服务性产品依靠口碑传播,其效果远远好于发布 广告 。前两年知道中体倍力的人并没有多少,但从2004年开始,它的知名度一下子就上去了,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口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更多的人把中体倍力介绍给朋友,更多的人向别人说中体倍力的好,口碑传播不仅提高了中体倍力俱乐部在业界的影响力,还带来了更多的会员。
第三,中体倍力更为出色的传播手段是参与健身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2005年中体倍力与北京电视台6套的《时尚体育》合作制作了《时尚体育——运动红人》节目。从节目的策划到场地器材的配合等都全程参与。节目组挑选的运动红人到俱乐部来,在中体倍力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各种课程,最后再去挑战教练。节目本身的 故事 和趣味性很强,众多健身迷在看到“红人”们对课程的学习后,自然被激发起对教练和课程的兴趣。中体倍力在北京的8家加盟店的L0一G0和店内布置特写镜头,多次在节目中得到自然展现,对消费者形成了犹如**嵌入式广告的效应。
第四,中体倍力每年都会在《健与美》、《时尚》等媒体发布硬广告,但更聪明的做法是:让俱乐部知名的健身教练在上面发表 文章 和。通过他们对健康、快乐等知识的传播,把中体倍力塑造成一个传播快乐的主阵地。传播快乐的传教士,更容易吸引虔诚的教徒进入教堂。
五、结束语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能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问里迅速扩张,成长为国内健身俱乐部业的领军企业,不能不说它充分利用了“名门之后”本身具有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美国倍力健身俱乐部40多年经营健身俱乐部的成熟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成本,为其在国内的发展壮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但是,仅有这些“舶来品”是远远不够的,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水土不服”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所以,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们将美国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拿来之后,并没有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按照中国的国情逐一进行分析和讨论,看其是否适用于我国国情,看其在国内应该如何具体运作,无论是人员培训还是管理加盟商,无论是选择目标市场还是选择营销策略,都十分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而形成了一套新的本土化之后的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居民对健身俱乐部的市场需求水平还比较低,健身俱乐部的前期投资和开业后的运营成本普遍比较高,因此健身还只是都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健身市场必将越来越大,健身俱乐部行业必将越来越被投资者所看好,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未来的发展也必然充满更多的机会与更激烈的竞争,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如何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将是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健身俱乐部的内容
健身俱乐部在当今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健身已经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己逐渐的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 健身运动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国,每八人中就有一个在健身,也就是说美国共有3000多万人在健身。据美国商业信息统计,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在2001年增加了869家,从2001年1月的16938家增加到2002年1月的17807家,这使美国的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美国黄页中所占比率提升了51%。据估计2000年底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将接近2万家。也就是说,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
中国的健身俱乐部
健身俱乐部而我国目前健身俱乐部数量及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据统计,我国平均100多万人才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健身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人们花在健身上的费用和时间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大型健身俱乐部随之出现,健身更是为众多的白领上班族所接受。
中国的健身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像“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北 京月坛天行俱乐部”、“金钥匙国际健身咨询管理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的健身俱乐部公司,同时,国外一些大的健身俱乐部集团也开始抢滩中国,像美国的倍力健身集团公司与中国体育产业公司合资开办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开设了5家俱乐部,都获得了成功,美国最大的健身俱乐部连锁集团公司一金吉姆健身俱乐部集团也在上海开设了两家俱乐部,另外还有香港的“美格菲”、台湾的“亚历山大”等大型的健身连锁俱乐部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各大城市开设了分会馆,雄心勃勃的瞄准了迅速发展的中国健身产业市场
随着国人的健康意识渐渐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运动及其概念。在台湾,整个社会明显吹起一阵健身风潮,运动健身与其类似议题不断地为大众广泛的讨论。面对台湾这几年的经济景气低迷,这股运动风潮更是异军突起的新商机。如雨后春笋般在街头涌出的健身中心算是这一波风潮中的当红炸子鸡。
除了原先的本土健身中心持续扩充之外,美式的外资健身中心──例如:加州健身中心──也于今年相继投入台湾的健身市场。外资健身中心的来势汹汹,大大地提高了本土休闲健身产业的忧患意识。
过去传统的高级俱乐部是只有少数有钱人的专利,但首家美资健身中心--加州健身中心却大张旗鼓企图以低价策略来进驻台湾的健身产业;而本土健身产业中较为人所知的亚力山大健康休闲俱乐部亦在此时采取某些行动来扩大其市场版图。
一方是国货,一方是舶来品,面对街头林立的健身中心及其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法,消费者该如何从中做出选择而国内健身俱乐部的市场战况非常,在追求永续经营的理念下,如何吸引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信任,以达到买卖双方长期利益双赢的局面,便成为业者努力的目标。故企业必须灵活运用行销策略,不断的求新求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健身俱乐部的团队选择
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独立管理经营和聘请专业管理公司这两种方式,简单说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独立管理经营
利:直接控制,自主品牌,如果有好的团队则可以长期稳定发展
弊:对行业不熟悉;好的管理经营人才难求;容易走弯路
2)聘请专业管理公司
利:避免走弯路,专业管理,自主品牌
弊:专业高水平管理公司匮乏;与管理公司的相互配合、信任经常会出现问题;人员的培养问题
关于团队选择,没有一种全优选择,只能视自身情况而具体分析。
1 校园创业健身房策划书
2 黑龙江省健身俱乐部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3 俱乐部创业计划书
4 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
5 俱乐部创业计划书两篇
本文核心数据:健康自评得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聘请教练意愿
1、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国民运动健身参与度增加
从《2020国民健康观察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整体国民对自己的健康期望值都在87分以上,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活得长不如活得有质量。然而有质量的生活品质是建立在拥有健康的身体上,因此国民也逐渐关注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
运动健身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标配,闲暇跑步、撸铁健身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锻炼方式。根据陌陌发布的《2020网民健身报告》,61%的网民每周运动健身超过3次,仅有12%的网民几乎不运动。
2、需求与政策规划双重驱动,2025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望达到317万人
我国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正在从欣赏向参与转化,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爱健身”“我会健身”,近三成的健身房会员聘请教练的原因是健身入门,这部分会员相信以健身小白居多,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指导学习基本健身知识,正式开启人生健身之旅。而近一半的会员希望教练能让自己的健身训练更有效、更高效和更安全,这部分会员通常带有清晰明确的训练目的,比如减脂、塑形、康复等。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自己的训练的坚持和自觉性没太大信心,希望有教练督促和引导。
然而,经过我国体育事业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7月,我国已经拥有14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意味着平均每千人就有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更是要求,到了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即粗略计算,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达到317万人。
除了健身人士对指导教练的需求变大,国家也在积极推行政策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增加。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建设。经过我国体育事业多年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全名健康意识提升,导致大众对健身专业人士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出现,又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我国健身培训市场的潜力被挖掘。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健身行业从海外进入中国已有20余年,并且经历了多次改革。近两年来,健身行业再次迎来增长提速,2019年全国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共有健身房近28万家,会员数量达到879万人。在模式上,除了健身俱乐部,也衍生出团课精品工作室、私教工作室和24小时健身房等新兴模式,当前健身房行业保持火热发展的趋势。
乐刻成为我国健身房一哥
乐刻成立4年以来快速渗透了8个城市,拥有超过450家门店,为全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健身房。其余新模式健身房中,以LikingFit、光猪圈、快快智能、超级猩猩为代表,在团课内容、收费模式、运营时间上进行创新,并尽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从而吸引消费者。新模式品牌几乎都是轻资本、轻人力运营,所以扩张压力较小,近几年扩张速度较快。根据公司官网,截至2020年6月底,乐刻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健身房门店数450家,会员数450万人,位居行业第一。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6月底
目前门店数量以中高端健身房为主
国内健身房模式从大而全的传统健身房起步,受限于较大的占地面积、较高的资本投入和本地化能力,市场较为分散、品牌区域型特征明显,未来在资本介入下行业洗牌将加速。
我国健身房知名品牌区域化非常明显,一兆韦德和威尔仕分别有73%和66%的门店在上海,壹健身所有门店均在北京,金吉鸟44%的门店在南京,尚无一家品牌能做成真正的全国连锁。
健身市场正在形成全新竞争格局,健身业态将更为细分和丰富,传统健身房、私教工作室、团课工作室等数者并存,彼此呈现出明显差异化。
消费分级趋势显现,大众定位健身房仍为主流模式,高端健身房开始快速发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将流向不同类型的健身房。从健身房定位来看,价格差距将拉开。随着收入水平和健身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从纯价格敏感转变为注重性价比,同时付费意愿也在提升,定位中高端(年费高于4000元)的健身房发展迅速,同时高端(年费高于8000元)的健身房也有很大潜力。
从渗透率看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根据IHRSA 2019的数据报告显示,美国截止2019年健身俱乐部数量是39570家,健身持卡会员数6250万,健身人口渗透率为203%。整个欧洲共有61984家健身俱乐部,从2017年起每年的增长率约为46%,健身人口达到6220万,渗透率为101%。其中,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法国是欧洲健身市场最大的前四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俱乐部发展相对都较稳定,每年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增幅都在3-5%区间,相比健身产业发展中国家增长曲线较显平稳。
根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49860家(不含所有类型的工作室),已远超美国,甚至已经逼近整个欧洲健身市场。2019年中国整个健身行业的健身会员数约为6812万,在会员的绝对数量上中国要高于美国,但在1395亿的总人口基数下,中国49%的健身人口渗透率相比美国的203%有着约41倍的差距,相比欧洲平均水平的101%也还有约21倍差距。疫情间接地促进健身人群的增长,尤其是家庭健身人群大幅度提高,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在持续增长。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