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应该怎样预防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应该怎样预防治疗方法,第1张

膝骨关节炎全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可以称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增生性膝骨关节炎等等,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中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膝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一种,骨关节炎在全身可动关节均可发生,但是由于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活动最多的主要关节之一,因此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膝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55%的人患有该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今天,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对膝骨关节炎有着高度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及病因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可以由自我检出,也可以由医生诊断出的疾病。在生活中主要的外部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膝关节疼痛,晨起或者久坐后关节僵硬不舒,难以屈伸,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发病初期主要出现关节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摩擦声或者摩擦感。若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发展,还会出现关节畸形,不能伸直,继续发展成夜间疼痛难眠,甚至梦中痛醒,最终出现休息时关节也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部主要发生的变化表现在膝关节软骨与骨的退行性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发生骨质硬化、囊性变,继发关节表面及边缘出现骨赘,并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导致出现活动障碍。

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多为长期劳损而引起关节损伤,损伤后关节相关的肌肉和肌肉附着点的韧带、筋膜以及关节囊等受损软组织会发出疼痛信号,引起肌肉紧张、收缩甚至发生痉挛。疼痛促使机体减少关节的活动,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受损的关节组织有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及疤痕化,进一步加剧新陈代谢障碍,减慢炎性因子的代谢,加重疼痛。最终导致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与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形成恶性循环。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由来已久,虽然并无明确的膝骨关节炎病名,但是传统医学根据其临床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的症状,将此病归属于“痹证”中“骨痹”、“筋痹”的范畴。那么何为“痹证”呢?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酸楚、疼痛、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病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病情重者,可内舍于五脏六腑。而痹证的病名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且对这一疾病包括其分类和预后等有了完整的认识。《素问》中有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即是认为此病由于肢体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形成痹证。又如《素问》中还有关于痹证颇为著名的描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说的是,风、寒、湿三种邪气共同侵袭身体,形成痹证。其中风这种邪气侵袭表现更突出的成为行痹,寒气侵袭表现更明显的称为痛痹,湿气侵袭更严重的称为着痹。

那么中医又是怎样认识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呢?痹证的发生总体来看属于本虚标实,同时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等有着密切关系。

《内经》中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说明膝骨关节炎发病与肝、肾二脏密切相关。肝藏血,血养筋,故肝之合筋也。肾主储藏精气,骨髓生于精气,故肾之合骨也。诸筋者,皆属于节,筋能约束骨节。膝关节中的筋骨有赖于肝肾中气血的滋养,肝肾足,则髓盛骨强筋健;肝肾亏,则髓虚骨弱筋萎。同时骨痹又与肢体经筋、经络、气血联系紧密,凡是能引起筋骨脉络不通,使气血痹阻不通的因素,皆可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

中年以后,肝肾精血渐亏,气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形体疲倦,易发本病。而过度劳累,日积月累,筋骨受损,气血受阻,经脉凝滞,筋骨失养,导致疾病的发生。众多古籍文献阐述了本病的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调而导致经脉失养拘急,或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内侵而致使经脉不通,气血瘀滞发生疼痛。

由此可见,肝肾亏虚与慢性劳损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肝肾气血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外邪、气血瘀滞为标。

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

那么中医对于膝骨关节炎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祖国医学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理念中,始终遵循祖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辨证论治思想,强调传统中医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在膝骨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中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个体化治疗”和“预防为主”的思想进行结合和实践,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方法上不仅着眼于镇痛消肿,而且针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附近相关肌群肌力、保护膝关节功能方面给予了更多地关注。

在治疗方法上,多采用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等物理治疗的方法,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廉价、无创等优点。而在众多物理疗法中,针灸作为中医药治疗传统优势手段,可以被视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治疗主要针对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主症“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通过穴位选取、针灸手法,结合电针、拔罐疗法等,能够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的目的。

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关节总是会出现酸痛。有的是因为阴雨天气,有的是因为劳累过度。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关节疼痛的毛病。同时,现在得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很多人总想找点药吃一下,希望能缓解症状,但总是怕副作用太大,不知如何选择。

在中医看来,这类疾病都属于既有正气不足,又感受了风、寒、湿、热等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中医统称为——痹症(痹,读音必)。

痹症简单地说,就是肌肉、关节、筋骨的痛、麻、热、肿,活动受限。导致痹症的原因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也有所区别,用药也不同,对症用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风寒湿痹

特征表现:关节疼痛肿胀,阴雨天加重,患处怕风怕冷。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疼痛,多见于老年人,是由 风、寒、湿 三邪侵袭人所导致气血不通引起。尤其一遇上阴雨天气就会发作,或者加重。

二、风湿热痹

特征表现: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碰,遇冷缓解

有一类的痹症比较明显的特点的是,患处局部红肿、灼热,一碰就痛得厉害,有时有皮下结节或红斑,遇冷则缓解,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个关节。

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

这类痹症,属于热痹,是感受风、湿、热邪,或者风寒湿邪郁久化热而导致的,所以有热邪的症状,一般发病比较急,青壮年居多。

遇到这种痹症,就要选择能祛除 风、湿、热 三种邪气的药物。

三、风湿瘀阻

特征表现:关节刺痛,痛位固定,夜间痛甚。

有一类痹症表现是肢体关节疼痛,这种疼痛是以刺痛为主,疼痛剧烈,疼痛部位固定,一按更痛,而且夜间比白天疼得更厉害。

同时,还有肢体麻木、下肢痿软、不能翻身、舌质暗紫、舌苔有瘀点等症状。这是属于 血瘀 为主的痹症,是由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重点需要活血化瘀。

四、肝肾亏虚

特征表现: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关节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

有些中老年人风湿病长期发作,总是好不了,长期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至肌肉萎缩,肘膝不能伸直,严重的甚至两脚不能站立和行走,头也抬不起来,驼背很厉害。

中老年人关节痛同时还会伴有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自汗、盗汗等肝肾亏虚的症状。

这是由于风寒湿邪长久不愈,损伤了肝肾,耗伤气血导致的。所以,这类患者的就不仅要活血通络了,还需要 补益肝肾。

明星中成药

今天着重介绍一位治疗风湿痛通用的中成药——豨莶风湿胶囊。

它是由豨莶草、防己、桑寄生、桑枝、槐枝、威灵仙组成。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临床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骨节疼痛及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 ,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它属于闷声发财的那类,知名度虽远不如押阵的威灵仙,甚至不如防己等中间四味,但药企制作的成药中,却有不少豨莶草的身影。比如豨莶通栓丸,豨红通络口服液等。

而仅从这些成药的名称,能看出豨莶草不但能祛风湿,还能通血栓,治脑梗。

作为菊科草本,豨莶草的干燥地上部分辛香,行气力强,味苦能燥,性寒能清热,由此祛风湿,活血通络,利关节,对于风湿腰腿痛,风疹湿疮,半身不遂,甚至软组织损伤或骨折术后引起的局部瘀血肿胀等,疗效均好。

豨莶之强力行气与祛风通络之能,可助脑梗后遗症患者改善气血不通、经络痹阻,令邪去正安。

防己 苦寒,辛散苦降,外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内能清利湿热、利水消肿。尤其非马兜铃科的汉防己,性味苦寒,擅长祛经络之湿、通痹止痛。

桑寄生 ,寄生于桑树上。得“东方神木”桑之余气而生,入药为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入肝入肾,可补气温中,补血和血而通调血脉,安安稳稳祛风逐湿,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等。

桑枝 作为东方神木桑树的枝条,桑枝苦平去湿入肝经,对于通利筋络与祛风燥湿,效果非常佳。加之“凡药之为枝子达四肢”,桑枝善达四肢经络,是除风寒湿痹,关节酸痛麻木,四肢拘挛等之良药。

桑枝和桑寄生是老搭档了,桑枝通络四肢,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一通一补,相得益彰。

槐枝 ,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槐枝栽培于屋边、路边,无论树皮还是荚果都是荒年时代的好口粮,其枝条,性味苦平,有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作用。

民间常有用其枝皮加冰片研粉末,塞于鼻中治面瘫的案例,而面瘫和受风有关。由于风性疏泄走散,湿性粘滞,热易伤津致血燥,令肌肤失养,瘙痒不已。槐枝还有止痒作用。

威灵仙 ,真乃祛风除湿神药,无数祛风除湿方都有它的身影。其性辛咸温,善于奔走。能祛在表之风,散在里之湿,消痰散滞,并能活血逐瘀,温补并疏通经络。

是祛风活血除湿,宣通五脏,治风湿痹症,甚至胆结石,跟骨骨刺、食管癌等的良药。

全方用药5味,寒热并调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且豨莶草长于通血管,防己能利湿,桑枝槐枝尤善通四肢经络,桑寄生通调血脉,威灵仙活血逐瘀,如同一个武术门派中各大高手有门派共有武功,又各有绝招,共同将这个门派发扬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治疗的是风湿在表或者风湿流滞经脉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疼痛、肢体木木、屈伸不利等。

治标不治本 ,可以根据病家具体情况配合入里治本的方药。

痹症中成药小结

最后为大家总结:4种风湿关节痛的区别及其代表中成药。

1、风寒湿痹

典型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阴雨天加重,患处怕风怕冷。

代表中成药:木瓜丸、麝香追风膏、追风丸、药酒丸、天麻丸、颈复康颗粒

2、风湿热痹

典型症状: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碰,遇冷缓解。

代表中成药:豨桐丸、当归拈痛丸、湿热痹胶囊、二妙丸、通络止痛胶囊

3、风湿瘀阻

典型症状:关节刺痛,痛位固定,夜间痛甚。

代表中成药: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膏、骨质增生一贴灵、活络止痛丸、妙济丸

4、肝肾亏虚

典型症状: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关节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

代表中成药:独活寄生丸、抗骨增生丸、参桂再造丸、养血荣筋丸

重要提醒:

关注@张建福大夫,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相关知识,任何骨科疾病方面的问题,想了解,都可以问我,我愿和您一起守护 健康 !

全身骨关节疼痛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风湿病,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医生指出,骨关节炎的自我诊断,对于及早发现病情、采取防治措施,十分重要,而疼痛、僵硬、肿胀、发出摩擦音等均为发病症状。 病例:邹**产后开始在家做全职妈妈,每天非常劳累,双手时常感觉疼痛、肿胀。开始时她还不太在意,可情况越来越严重。邹**先后到两家医院求医,经检查,她患上了骨关节炎。关节病变早期如能采取措施,治疗效果会更理想一些。但病情恶化后,很可能会发生永久性的活动功能丧失。 肢体疼痛麻木,可别大意! 警惕骨关节炎四个信号 一、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遇到身体某个或某些关节,开始显得运转不自如时,应该想到可能患上了骨关节炎,而且还有可能正处于早期。>>>>引起骨关节炎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二、关节是否僵硬。 骨关节炎患者时常会感觉手脚僵硬。有的人久坐后突然感到有些关节像“上了锁”一样动弹不得。这种情况在早晨起床后,以及较长一段时间不运动后特别明显。 三、关节活动时是否会发生喀嚓声或其他的摩擦音。 骨关节炎发展到后期,由于关节软骨退化、剥落,会使软骨下的骨质暴露。当关节活动时,两端软骨下的骨头裸露,互相触碰时会发出声音。 四、关节是否肿大变形。 当关节蜕化时,关节滑膜就会常常发炎。由于滑膜上分布着许多神经末梢作为疼痛感觉器,这些疼痛的信息传送给大脑皮层后,滑膜会分泌更多的滑液以润滑与滋养那些损伤的滑膜组织。关节间隙积液增多,造成了肿胀,使疼痛加重,甚至关节难以转动。 医生特别提醒说:虽然从理论上讲骨关节炎会影响全身关节,但危害最大的还是活动多、负重的关节,如手指、膝、髋、颈椎、腰椎、踝等部位。上述关节出现不舒服、不灵活、疼痛、僵硬、肿胀时,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断。 在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引发关节炎,如高跟鞋易引发关节炎;衣服干不透也会引起关节炎。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关节炎的预防!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9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