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疼怎么回事?

手指疼怎么回事?,第1张

主要是由于风湿病、轻微的类风湿引起的

手部受寒,以前经常受,过凉的水,过度刺激而引起的风湿病

手指,是否有过外伤、拉伤

经常性的,长期的手部过度、过于强度的受损(像长久的从事手工劳动、手部劳动的工作),会伤及手指关节,而关节发炎,能引起类风湿,手部肿胀疼痛

受累关节 :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为主

临床表现

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可侵犯大关节,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一,伤筋偏方

处方1

生姜、葱白各适量

用法上药捣烂,和面热敷之。

说明本方对跌打所致的伤筋肿痛有一定的疗效。

处方2

生姜适量

用法生姜捣烂和面炒热合自,外敷。

说明本方专治闪拗手足疼痛。

处方3

生姜12g 葛根20g 蒲公英20g 老鹳草20g

用法将上几味捣烂成泥,调入少许白酒,拌成糊状,敷颈部,次日另换一剂。

说明本方为民间偏方,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于治疗落枕的病人。

处方4

葱白30g 食醋少许

用法将葱白捣烂,加入食醋调匀,敷于肩关节。

说明本方适于肩部伤筋的病人。

处方5

大蒜8g 韭菜20g 臭梧桐20g 白凤仙根30g 生姜汁10g 蛋清适量

用法将大蒜、韭菜、臭梧桐、白凤仙根捣烂成泥,调入生姜汁及蛋清拌匀,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隔日换药,一般5-7天即可见效。

说明本方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

二,伤筋不能热敷

热敷会造成淤血,很难消肿,一定要用冰敷

我就是用了热毛巾,半个月又肿又紫不能动

千万不能热敷阿

三,伤筋与骨折怎样区别? 孩子受伤后,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是想确定伤筋还是骨折。

伤筋和骨折有何不同?一般讲伤筋的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皮下有瘀血(青紫块),行动不便,伤处有触痛。而骨折时不仅有上述症状,通常还伴有畸形。例如,肢体弯曲成角度或缩短,肢体活动明显障碍,如不能行走及抬举肢体。有时在搬动受伤肢体时,听到骨头断端互相摩擦而发出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但小儿骨中含钙质成分少,骨骼较成人柔韧,受外力后虽然变形或有弯曲,却未完全折断,有骨膜下骨折之称。此类骨折不可能有异常的活动,当然也听不到断骨间的摩擦音。无论哪类骨折,均要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伤情。

四,伤筋

  病证名。人体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多因斗殴、扭挫等引起。证见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色呈青紫,甚则关节功能障碍,屈伸不利。包括古文献之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筋强等症。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为要,内服可用舒筋散,或疼痛严重者给予云南白药、止痛之剂。重在外治,可选海桐皮煎汤温洗,并可用针灸、按摩、拔火罐、水疗、蜡疗等物理疗法,局部自我之功能锻炼亦属重要。

1 二间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当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简易取穴:手掌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在食指第二掌指关节,靠拇指侧,触摸有凹陷即是。

2 二间穴功效主治

类属:二间穴为大肠经之荥水,属水。

功效:清泻阳明,消肿止痛。

主治:1身热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痛鼻衄,口眼歪斜;2手指肿痛,麻木,屈伸不利。

3 二间穴的作用

二间为手阳明经荥穴,五行属性属水,水能克火,“荥主身热”。故该穴清泻阳明功效颇强,具有泻热,消肿,止痛作用,可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身热,头痛及热邪上壅阳明的五官疾患;该穴胃俞掌指关节,具有祛风通络,行气活血,舒筋利节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侵袭的关节肿痛,气血运行不畅的手指麻木,筋脉挛急的手指屈伸不利。

4 二间穴配伍应用方法

阳明热盛的头痛身热可配合谷,内庭;五官疾患可配合谷及邻近穴位,如口齿疾患可配颊车,承浆;鼻病可配迎香,印堂;目疾可配睛明,太阳;耳疾可配听宫,翳风;面瘫可配颊车,颧髎;手指疾患可配合谷,三间。

手指如果出现挫伤,发现肿胀的情况,最好先到医院进行拍手部的正斜位片子,看手指骨折的可能性,如果出现了骨折,应该进行石膏固定或者进行手术复位固定。如果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软组织挫伤进行处理,24-48小时以内,可以在肿胀的手指处进行冰敷;过了48小时以后,可以逐渐进行热敷,局部减少活动,减少肿胀的程度,可以通过微波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如果挫伤比较严重,可以吃红伤药物、促进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达到减轻水肿、消肿止痛的目的。因此,出现手指挫伤时,一定要先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在家中自行处理,这样最为稳妥。

问题一:手指尖痛是什么原因 病情分析:

可能是有末梢神经炎的可能和注意是否是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并发症啊另外建议你检查血尿酸,有可能是痛风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是风湿,类风湿等类风湿的可能大的啊建议抽血检查抗o或类风湿因子和血尿酸看看啊

指导意见:

注意保温保暖,避免接触过敏源,避免接触冷水和凉水注意保温保暖

问题二:手指尖疼是怎么回事 多数是身体微循环不好造成的,也可能与颈椎有关。

问题三:手指尖痛和脚指尖痛是什么原因 手 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肿痛和压痛不太明显亦很少影响关节活动。特征性改变为在指关节背面的内外侧,出现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结节,位于远端指肩关节的结节称为Heberden结节,位于近端指肩关节称为Bouchard结节。这种结节发展很慢。只有少数患者最终会出现远指关节的屈曲或外斜畸形。当第一腕掌关节受累而有骨质增生时就形成“方”形手,这种畸形在中国人中少见。

问题四:手指尖痛怎么治疗 以下从网上面找到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五指的指尖各有经穴,分别对应不同的内脏从小手指开始,将指甲根部捏住,然后用力压并转动,如果指尖感到特别疼痛,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脏器可能有问题

小指痛:可能心脏或小肠有问题靠近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以缓解病情;少泽是关联小肠的经穴,消化不良时,可用力按压此部位

无名指痛:可能是喉痛或头痛在无名指上有关冲穴,感冒发烧时揉此部位可缓解症状

中指疼痛:可能心血管出现不适中指上有中冲穴,因疾病不适使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可能大肠有问题食指上有商阳穴,便秘时压这个手指感觉很疼

拇指疼痛:呼吸系统有问题拇指上的少商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可能会疼得跳起来

另外

末梢神经炎(peripheral polyneuritis)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多出现于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

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常用药物如下:① 维生素B1、B6, 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甲钴铵、安维胶囊。② 静脉输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③ 激素治疗;④ 地巴唑,辅酶Q10 ATP、辅酶A,细胞色素C。

问题五:手指尖痛是什么原因 病情分析:

可能是有末梢神经炎的可能和注意是否是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并发症啊另外建议你检查血尿酸,有可能是痛风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是风湿,类风湿等类风湿的可能大的啊建议抽血检查抗o或类风湿因子和血尿酸看看啊

指导意见:

注意保温保暖,避免接触过敏源,避免接触冷水和凉水注意保温保暖

问题六:手指尖疼是怎么回事 多数是身体微循环不好造成的,也可能与颈椎有关。

问题七:手指尖痛和脚指尖痛是什么原因 手 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肿痛和压痛不太明显亦很少影响关节活动。特征性改变为在指关节背面的内外侧,出现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结节,位于远端指肩关节的结节称为Heberden结节,位于近端指肩关节称为Bouchard结节。这种结节发展很慢。只有少数患者最终会出现远指关节的屈曲或外斜畸形。当第一腕掌关节受累而有骨质增生时就形成“方”形手,这种畸形在中国人中少见。

问题八:手指尖痛怎么治疗 以下从网上面找到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五指的指尖各有经穴,分别对应不同的内脏从小手指开始,将指甲根部捏住,然后用力压并转动,如果指尖感到特别疼痛,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脏器可能有问题

小指痛:可能心脏或小肠有问题靠近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以缓解病情;少泽是关联小肠的经穴,消化不良时,可用力按压此部位

无名指痛:可能是喉痛或头痛在无名指上有关冲穴,感冒发烧时揉此部位可缓解症状

中指疼痛:可能心血管出现不适中指上有中冲穴,因疾病不适使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可能大肠有问题食指上有商阳穴,便秘时压这个手指感觉很疼

拇指疼痛:呼吸系统有问题拇指上的少商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可能会疼得跳起来

另外

末梢神经炎(peripheral polyneuritis)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多出现于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

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常用药物如下:① 维生素B1、B6, 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甲钴铵、安维胶囊。② 静脉输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③ 激素治疗;④ 地巴唑,辅酶Q10 ATP、辅酶A,细胞色素C。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未曾昏仆但以半身不遂、口㖞为主症。

中风在西医学中属脑血管疾患,常见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TIA发作)等。

本病产生机理颇为复杂,产生原因多与风、火、痰、虚、瘀五大因素有关,且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过度,以致风火相煽,心火暴盛,肝阳上逆。或因饮食不调,暴食肥甘以致脾虚痰热,化火生风,蒙蔽清窍致上实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急之候。急症期过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经筋拘挛而导致偏瘫久治不愈。

临床按其部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多为头晕、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情危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强失语、面赤气粗、半身不遂,此为闭证;更有甚者,口开目合,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四肢厥冷,此为脱证,预后不良。

息风降逆,滋阴潜阳,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闭证: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听宫、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曲池等。脱证:气海、神阙、关元。

闭证:采用微通毫针及强通放血之法,多用泻法;脱证:重用灸法。

例1 李某,男,57岁。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数日。

病史:数日前在下楼时突然左侧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口眼㖞斜。无头痛及二便失禁,未曾仆倒。送至急诊,诊为脑梗死。予抗血栓药物治疗。患者当晚病情加重,呕吐两次,但无神志意识障碍。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面白,舌苔白腻,中心略黄厚。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素体气虚,风中经络。

治则:调补阴阳,疏风通络。

取穴:听宫、列缺、条口。

刺法:均用毫针施以补法,予轻刺激量,每日治疗1次。

1诊后病人感到轻松,精神好。2诊时说话明显好转,吐字较前清楚。3诊后患者自感肌力明显增加,抬臂、抬腿活动度增加,经搀扶可行走,说话已接近正常,肌力3级以上,走路较平稳。原方原法不变,继续治疗至10诊临床痊愈,语言流畅,自由行走,无不适感。

例2 李某,男,35岁。

主诉:左侧偏瘫,语言不畅3天。

病史:高血压病数年,血压不稳定,最高180/120mmHg,最低120/ 80mmHg。昨晚坐位起立时突感头目晕眩,仆倒在地,随即语言謇涩,口眼㖞斜,流涎不止。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送外院急诊,诊为“脑出血”,予脱水药及止血药治疗,两天来症状未减来诊,大小便正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尖红、苔黄燥。

切诊:脉弦滑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口眼㖞斜,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上下肢锥体束征(+),BP:22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而致卒中。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取穴: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冲施以泻法,太溪施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2诊时患者头晕好转,语言不清似见好转,流涎明显好转,BP:200/ 120mmHg,肢体活动未见好转。脉象趋于和缓,舌苔仍黄,燥象已解,舌尖红。3诊以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溪、太冲、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并用。其中环跳以泻法不留针,要求针感窜至下肢为好。金津、玉液放血,要求出血以色鲜不黯为度。4诊时语言不清大有好转,已能令人听懂,唯吐字仍不清晰。流涎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好转,肌力3级。脉和缓,黄苔已减,BP:160/110mmHg,以上穴加颊车、地仓。5诊时患者精神好、神清,语言较流畅。口㖞明显好转,已止 1mmHg=133322Pa流涎。伸舌仍左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自觉有力,灵巧度较前好转,搀扶下已可行走。脉弦已减,舌苔由黄转白,仍腻。BP:150/100mmHg。针治减金津、玉液放血,余治同前。7诊时语言流畅清晰。患侧上下肢肌力已达5级,伸舌大致居中,BP:120/80mmHg,治疗同前。

经10余诊治疗,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查体语言流畅,肌力5级,临床痊愈。

例3 翁某,女,53岁。

主诉:右上下肢活动不灵,语言不利1天。

病史:昨天突发头目眩晕,口㖞眼斜,语言不利。渐右上肢浮动不灵加重,纳尚可,二便调,寝安。

望诊:舌质红,少苔。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欠流畅,口角稍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痛觉减弱,左上下肢锥体束征(+),舌左偏,BP:18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风中经络。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疏通经络。

取穴:四神聪、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气海。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曲池、合谷、阳陵泉施以泻法,足三里、太冲施以补法,气海施以灸法,每日治疗1次。

3诊时患者诉精神好转,恐惧心理已消,肢体活动有所恢复,手能握物。头晕目眩明显好转,BP:160/100mmHg,舌脉如前,效不更方,针法不变,连续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语言肢体功能活动正常。BP:160/90mmHg,临床治愈。

例4 许某,女,13岁。

主诉:左侧肢体麻木、不能动,语言不清3天。

病史:3天前在 体育 活动中突然左侧肢体麻木,随即不能动。口角右偏,语言不清,经外院诊为“小儿脑血管畸形”。病儿一般情况尚好,纳呆、尿频、便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细稍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不流利,左鼻唇沟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伸舌左偏不著,左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禀赋素虚,复感风邪,风中经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

治则:祛风散邪,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取穴:颊车、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绝骨。

刺法:均以毫针刺患侧,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

2诊后效果明显,活动功能有所恢复,手能持物,可独立跛行,尿频如前,苔薄白,前方去足三里,加阳陵泉、风市。3诊时患者自述患侧上下肢较前有力,各关节可自由屈伸,活动较自如,语言清晰流畅。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末端关节活动良好。嘱再针1次巩固疗效,共针治6次,患儿恢复正常。

例5 王某,男,53岁。

主诉:左上肢不能动2个月。

病史:2个月前因呕吐、头痛、头晕、腹泻导致言语不清,左上肢不能动。曾用中西药物治疗。语声洪亮,纳可,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中间色黄。

切诊:脉弦沉。

查体:语言欠流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患侧手指关节僵硬不能张开,肿胀明显,伴疼痛。舌右偏,BP:160/110mmHg。

辨证:素体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导致气血失和,血脉不畅,经筋不利。

治则:疏通经气,调和气血。

取穴:听宫、八邪、阿是穴。

刺法:听宫予毫针施用补法,八邪及关节阿是穴予火针速刺,均刺患侧。

2诊后患者自觉肢体轻松,3诊后患者自觉患肢疼痛减轻,肿胀稍减,手指感觉稍见灵巧。5诊后手指疼痛消失,肿胀消退明显,上肢及腕部活动灵巧度增加,活动稍有力。8诊后患侧肌张力开始逐渐降低,手指能张开,肿胀消失,前法不变。10余诊后病人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肌张力趋于正常,肌力增至5级,再巩固治疗数次,治疗结束。

例6 高某,女,54岁。

主诉:右手无力、不灵活1年余。

病史:1年前因中风右瘫,经治症状好转,可自行走动,唯右手无力,不能握物,发凉、发紧、麻木、肿胀。经常头晕、大便干。夜尿频、腰痛、寝欠安。

望诊:右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右手活动不灵巧,腕关节肌力3级,指关节肌力3级,肌张力高。手掌、手指肿胀,伸屈困难,触之发凉。局部发白欠红润,皮肤粗糙。

辨证:气血失和,瘀滞不通,经筋不利。

治则: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取穴:列缺、太溪、局部阿是穴、听宫。

刺法:列缺、太溪以毫针补法,针刺双侧。听宫以毫针补泻并用,先补后泻,针刺双侧手指等局部阿是穴,用火针点刺,每次5穴左右,隔日治疗1次。

3诊后患手麻木、发凉、发僵、肿胀等均有好转,穴法不变。5诊后肌张力过高明显缓解,麻木、发凉等症基本消失。肌力增加至5级。10余诊后手部症状基本消失,肌张力缓解明显,肌力大致正常,结束治疗。

例7 胡某,女,56岁。

主诉:左手指不能伸屈3年。

病史:3年前因血压增高导致左侧半身不遂。经各种中西药物治疗后,左上下肢活动大致正常。血压平稳,现左手指不能伸屈,局部肿胀,发凉,颜色较暗,皮肤粗糙,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左手指肌力3级,肌张力高,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扪之发凉、粗糙。

辨证:气血不畅,经脉瘀滞,指尖失于荣养。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化瘀除滞。

取穴:八邪、指关节阿是穴。

刺法:均用火针速刺不留针,每次6 10穴,隔日治疗1次。

火针点刺治疗后,手指当即能够舒展,并能握拳,手指呈现红润。6诊后手指发凉消失,关节伸屈度明显增加,局部红润,粗糙好转,过高肌张力明显缓解,再予2诊结束治疗。

例8 白某,女,42岁。

主诉: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明显两年。

病史:两年前因脑梗死左上下肢偏瘫,经多种方法治疗后,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余留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未除。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面黄白,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辨证:气血不畅,经络瘀滞,肌肤失荣。

治则: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荣养肌肤。

取穴:局部阿是穴。

刺法:予火针速刺法。

火针治疗2次后,患者自觉局部发凉感显著减轻,依法治疗。自此每诊后局部发凉递减,共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疗效满意。

按语

中风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中风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素问·邪气脏腑病形》,亦称为“卒中”。主要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又称为“大厥”、“薄厥”、“偏枯”、“风痱”等。

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东汉时期《金匮要略》论其病因为风:“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又据病位深浅及病症的轻重表现之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自唐宋以后对中风有了新的认识,为区别各种外风而致的真中风如面瘫、外感、肢痛等症,遂将上述卒中列入“内风”范围,称为“类中风”,简称“卒中”,至金元四大家将其病因大致分为风、火、痰、虚4种因素。清代王清任对本病以瘀血而论,其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之法而取效。故可将中风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火、痰、虚、瘀5种类型。 《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笔者认为中风病证无论病因如何,气血相搏,暴张于上,血气留滞于脑,经气瘀滞,气滞不通为最根本病机。对其证应以中经络、中脏腑进行分析归纳。治疗法则强调运用针灸三通法,以通调经脉,凉血祛痰为大法。通过“以血行气”“行气活血”的作用,使其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各种中风,急性期发作治疗宜早不宜迟,选穴宜少不宜多。急性期发作多以强通放血配以微通毫针治疗,恢复期多以微通毫针治疗,后遗症期多以微通毫针配以温通火针灸法治疗。

1治疗急性中风 中风时产生突然昏仆,神志意识不清,口眼㖞斜,流涎不止,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中脏腑症状时,无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应尽早医治。因其症为气血并走于上,经脉气血瘀滞于脑所致,其病势急迫,应急予清降血气,通瘀化滞之法。以令血气下行,经气通畅,令气复返而后生。

急性期发作取穴多用四神聪、十宣、井穴、金津、玉液、合谷、太冲等穴。四神聪位于之头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多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出血量宜多。神志意识不清者取井穴点刺出血,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身热面赤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泄其经脉气血之热。语言不清者应以金津、玉液复刺出血,以血自止为度,通利舌脉气血瘀滞。毫针针刺合谷、太冲施用泻法,以开四关之经气,使周身气血调达,经脉通畅,可每日治疗1 2次,如病情危笃,患者发病急骤,症见手撒遗尿,鼻鼾口张目合,瞳仁散大为脱证,则应急予灸法施治,多不救。

急性期过后症状稳定时,据病人病情之虚实寒热选用不同的腧穴给予微通法毫针治疗。持久治之,不能操之过急。虚证多选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以阴经腧穴为主。实证多用环跳、阳陵泉、曲池、合谷、绝骨、四神聪等,以阳经腧穴为主,加强通经活络之作用,同时施以补泻,给予适当的刺激量,宜守方而治。

笔者认为,中风的产生,不论出血或是梗死虽然病因及机制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源,经络瘀而不通是最根本的病机所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气血是荣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物质。在生理上则是相互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相互为用。无论各种各样的病因,最终不外乎导致经络气血不通,经气瘀滞。因此,采用强通法强制经脉通畅的放血方法是治疗中风急性期发作的重要一环。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达到清心开窍、平肝潜阳、滋阴息风、通经活络的效果。

2治疗中风后遗证 急性中风在急性期过后半年仍然遗留症状称为中风后遗证,中风后遗证临床较难治疗,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及家属乃至 社会 带来很多问题。

中风后遗证病人患侧上下肢多为肌张力高,迈步困难,关节屈伸困难,手指不能伸开,形成“挎篮”、“划圈”姿态。中医学认为:四肢拘紧,屈伸不利实属经筋之病,多为寒凝脉阻,气血瘀滞,经筋失荣以致拘紧不伸、肿胀不用等。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证主要采用温通法和微通法,认为火针是治疗经筋病的最好方法。使用火针首先要根据其应刺部位选择粗细相当的火针,要求将针烧红、烧透,趁针具极热之时迅速刺入皮肤肌肉,随即拔出即可。其选用腧穴多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用相应经穴。例如:肩关节疼痛僵硬,肘关节疼痛僵硬发紧,应用火针速刺阳明经循行部位;指关节肿胀僵硬,不能伸屈,应用火针速刺掌指关节、指关节、八邪及阳经循行部位;不能抬步、膝关节活动不灵,可刺犊鼻及局部腧穴。除火针温通外,酌情选用太溪、太冲、环跳、听宫、阳陵泉、合谷,毫针微通治疗也是常用方法。太溪、太冲可培本补益肝肾,使气血有生化之源。环跳为人之躯体贯通上下阴阳气血之大穴,可疏导周身气血,以阳行阴,以中而行上下,是通畅气血经脉的主要腧穴。针刺时针感要麻窜至下肢,针感不宜过分强烈。听宫是手太阳腧穴,相续足太阳。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周身经脉得以充润。听宫穴的应用是笔者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环跳合用可通畅全身气血经脉,是治疗中经络与中风后遗证的重要腧穴之一。

治疗中风后遗证,除掌握上述要点外,基于病情顽固,坚持认症守方而治是重要的,只要取穴正确,不能频繁更换穴法,且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不达。做为临床病症,典型发作少,非典型发作多;病情简单的少,复杂的多。这里所举的病例仅是选择较典型的加以论述,以利读者分析应用,切不可照本宣科,不加分析地套用。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中医治疗类风湿的经验。

同时,她 右侧肩膀也跟着酸沉 ,每天不停地用左手来锤打。 右胳膊和脖子 的活动, 明显受限。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 舌苔白,中部发腻,形体偏瘦,脸上血色差 ,看上去很苍白。这个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内服的方药。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芪,桂枝、羌活、独活、当归、海桐皮、白术,姜黄、威灵仙、白芍,地龙,土元、甘草,薏苡仁。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与此同时,还有配合一张外洗的方子。

结果,患者应用了5剂以后,病痛得到了很大改善。25剂药喝下去以后,诸证悉平。这时候再去做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转阴。

我现在给你解说一下。

生活中,我不知道你见没见过这样的老太太:

身体较为消瘦,干了一辈子家务活,手指关节常常疼痛、肿胀甚至变形,早晨的时候手指僵硬,好半天才能缓过来。与此同时,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疼痛、酸沉之感,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脸色不好,食欲一般,舌质偏淡,脉象沉细,舌苔白而略腻。这样的人还容易劳累。

你想想, 很多六十岁以上的家庭老太太,是不是容易出现这个现象?上文医案中这个患者,显然就属于此列。

第一个,你气虚。

如医案所述,你消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浑身没劲儿不爱动,脸色又不好,你不是气虚,是什么?

第二个,你的筋骨缝里头,有风寒湿邪。

指关节肿胀、疼痛、早晨僵硬,你又常年干家务活 ,洗衣服做饭,你这当然是有 风寒湿邪 了。

注意,这两者之间,还有联系。 气虚,人体卫外之能不足,所以容易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郁滞日久,又会一步一步地伤害你的正气。

怎么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这里头 ,什么是补气扶正的?当然是黄芪、白术。黄芪重用,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燥湿益气。两者配合,负责巩固正气。当然,补气,必须养血。所以,当归和白芍养血活血。薏苡仁一味,可以辅助健脾,利水消肿,改善患者手指肿胀。

除此之外,驱邪的用哪些?当然是桂枝、羌活、独活、海桐皮、姜黄、威灵仙了。这几味药,温经通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止痛,是中医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常用药。在这个基础上,加地龙通经活络,加土元活血祛瘀。这样,筋骨里头的风寒湿邪,就可以连根拔除了。

很多人问我病因到底在哪,从哪几方面注意下,主要看一下四个方面

(一)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湿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冒雨涉水——风寒湿邪内侵,气血运行痹阻

(二)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外感风湿热邪——痹阻气血经脉

(三)饮食药物失当

饮食不节,用药不当——脾胃受损,湿热痰浊内生,痹阻经脉气血

(四)跌扑损伤,老年久病

外伤跌仆——损及肢体筋脉,气血运行失畅,痹阻经脉气血

老年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关节失养

1行痹 :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 :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 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 :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 :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治法: 通络,祛风除湿

经验只是经验,例子只是例子,它们永远都是死的。而病人和病情,却是活的。我们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套用。上文讲这些,可不是万能的,只能供您了解、学习和体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8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