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曾仕强逝世,生前曾提出的“生死公式”是什么?

国学大师曾仕强逝世,生前曾提出的“生死公式”是什么?,第1张

1、第一个公式:生=死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就像硬币的字面和背面,但都是硬币,人的手分手心手背,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只看到了生死的两面性,但是却忽略了生死的统一性。

生和死都是生命的运动状态。人是身体和灵魂的统一体,死是身体的死,死而不亡是灵魂的的永生,这里的灵魂不是迷信意义上的,而是指人的思想。

所以,生不过是有躯体的生,而死却是没有躯体的生。生和死的本质都是生,只不过是生的一阴一阳两种形式。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以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来获得永生,道家以羽化升仙获得永生,老子提出“死而不亡者寿”,实际上指的都是精神不死,长久存在于人们心中。

2、第二个公式:生>死

生大于死,这是我们一般人都很容易理解的。人就是要活着,没有了健康,没有生命,不活着,一切的理想都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死,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身体。

一是因为身体是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爱惜自己身体就是对父母的不孝。二是警醒我们,在现代社会压力大,国民健康堪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现在很多年轻人猝死,很多过去的老年病都年轻化,这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第三个公式:生<死

生小于死指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拓宽自己的人生宽度。古语说“争一时不如争千秋”说的就是生小于死的道理。有的人因为在有生之年,做出了很多实事,但当时没有被认识到,他的名声、声誉是在后世被拔高的。这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儒家鼻祖孔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关信息:

正如曾仕强老先生所说:人生其实就是这个三个生死公式,觉悟的人,充分的看透生死的人,会以“生>死”的功能,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产生“生<死”的效果,恒久地达成“生=死”的自由自在。

人无论贫富贵贱,最终的结局皆是殊途同归,最重要的是享受生命的过程,这是曾老的生死公式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启发。

曾仕强教授的防人技巧如下:

1、老板一定要注意存心讨好的部属,很多人不习惯让人家讨好,因为大家警觉性很高,认为别人一定别有用心。

2、任何人都不要让小人靠近自己,只有这样他伤害你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看是和什么样的人做,如果一旦发现对方是小人,总是在暗处害你,那你就要小心了。

3、懂得藏拙,就不容易被小人惦记,一个人即便能力再强,在平日工作生活里,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能力都展现出来,只有在关键的时候,运用能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4、远离那些讲话讲得越冠冕堂皇的人,往往人格是越差的,那些只会空口说大话,满嘴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是外强中干。

5、经得起考验的才能相信,所有事都不能着急,一切都有安排,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人心隔肚皮,不要轻易与别人交心。

曾仕强教授是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被誉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但凡学管理的,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和想法,大多会去看看曾教授的作品。

有说曾仕强沽名钓誉的,也有说曾仕强是真大师的,说法众多纷纭,在这里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我是属于学管理,但是没看过曾仕强管理书籍的人,但是看过他的易经讲座,之前我说过,我的《周易》启蒙是从曾仕强开始的。我第一次真正的去细度《易经》的时候是很茫然的,连这本书的架构都分不清,于是朋友推荐我去看看曾仕强的讲座,说是还不错,能听懂。曾仕强教授讲《周易》,浅显易懂,几乎人人都能听得懂。

曾仕强教授关于《周易》讲座大概是六十几集吧,记不清楚了,在看前几集的时候,感觉很能学到东西,因为彼时的《周易》对我来说真的是很新鲜,曾教授讲的很多东西对一个新接触的人都是充满吸引力的,尤其是那种“原来我也看得懂《易经》”的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在这个阶段我是疯狂的吸收这些新鲜的理念和知识的。

在看到二十几集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厌倦的情绪。觉得曾教授讲的真是千篇一律,道理太浅显,尤其是可能触及敏感性的问题时,又很“正能量”,这让人感觉很刻意。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位教授先生,对于某些东西有着太刻意而明显的赞誉和捧杀,果然是所有的知识文化都要屈服于如今的社会现状啊,这位曾仕强教授也不过如此。这是我的第二个阶段情绪。

这个《易经》讲座我只看到三十几集,也就是一半的进度,因为实在是忍不下去。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曾教授的任何作品。有一段时间还很反感这位“没什么深度”“奉承过度”的老教授。

事情发生转变,是从于丹老师开始。有一次在网上看到关于于丹的一些评论,说是这位老师其实并不真的懂儒学,没什么真水平。因为我没有看过于丹的讲座和著作,所以不是真的了解,但是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接受的,感觉这于丹和曾仕强也是差不多吧,沽名钓誉之辈。

直到后来有个朋友有一次跟我说,他听一个讲座,老师讲的太深了,根本听不懂,从头懵逼到尾。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曾仕强和于丹两位老师,我们不知道这两位到底为自己的专业付出了多少心血、精力和时间,但是一定是比我们普通人花费的多的,就是普通人看一本书,多读几遍都会有一番区别于别人的看法和观念,怎么这些号称大师和专家的人就连普通人都不如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确实是有什么误会的!就问问,这些老师们,讲的太深了,大家还能听得懂吗?说白了,这些我们大众看到的,可以接受的,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的作品和影像,人家只是在做知识普及,就跟“扫盲”似的,不是大师水平不够,是我们水平不够,讲高了就懵了。

所以说,曾仕强水平如何,我们不能简单的从一些普及性的书籍材料里做片面总结。一个专注于学问的人,相信他的水平和学识都不会太差了。

台湾学者曾仕强先生在阐释《周易》时,说中国人做事追求一种心安理得,凡事要“尽人力,以听天命”。做自己该做的,努力了,结果怎样你不用去管,交给老天爷去裁定。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我个人以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人大凡做事,一定要尽人力。“尽”就是完结,用尽。要全力以赴,用尽全力。而不只是做了,更不是做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敷衍塞责,摆摆样子。你用尽全力做了以后,不管结果如何,好也罢赖也罢,都会让自己心安理得,不会后悔。因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努力了。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学习也是持这样的态度。成绩好不好不重要,只要不放弃,不懈怠懒惰、粗心马虎,能脚踏实地努力了就行了,成绩怎么样不用太在意。

无疑,这是一种极好的心态。家长不用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只要求他努力、尽心,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孩子也是这样,只管努力,把心思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不苛求结果,失败时,心理上就不会受太大的打击;因为把心思用在过程上,结果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不努力,不付出,只是异想天开,盼着上天恩赐,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则有点痴人说梦,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太看重结果,只想取得好成绩,只想胜过他人,一旦失利,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还会有意外发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所以,曾仕强所说的“尽人力,以听天命”是一个很正确,也很务实的观点。

也有人看到“天命”二字,会与封建迷信、消极无为的“听天由命”思想挂钩,甚至本末倒置,努力不够,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听天命”,太看重了天命,这是一种曲解。

中国自古有天命说。朱熹和朱永纯在各自的《朱子家训》中都有关于守分以待天命的说法。朱熹有“守我分者,礼也;听我命者,天也。”的句子,而朱永纯也说“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天命,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听天命也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便会心安理得。要想心安理得,最关键的不是听天命,而是尽人力。

真正的尽人力,不是自以为尽力了,付出了就可以了。还要自问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有没有进行过思考?会遇到什么问题吗?努力的方法措施是否得当?有效果吗,效率可以提高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就是说,不仅仅要付出时间体力,还要付出智力,科学规划,创造性付出,这样才会水到渠成,天不负我,取得自然而然的好结果。

现代管理更注重科学规划。要想达成一个目标,首先要制方案订措施,遵循一定的思想指导,重细节督过程,修改、纠正、提高,最后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人命与天命相契合。

所以,要真正得到好的天命,还需要人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付出时间、精力,最后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

现在很多年轻人看不到了,但是如果你找的话,还能找到,在寻庐讲坛版本的易经的智慧下集的40分钟处,曾仕强开始卖命预言,主要说两个,一是2012年全人类发生前所未有金融危机,二是人类开始一批一批的死,死到2015年,人类死完一半。寻庐讲坛是2008年开始举办的,这个讲座时间应该在2012年之前。当然事后没有任何与此预言相关的问题出现,那么到了2012年,2015年,曾老又脸不红心不跳的推出了新的版本的各类灾难预言,而幕后的团队又大量的删除有关曾老已经被时间验证了的错误预言。就这么不断循环,但不断有人上套。非常好玩。

曾仕强背后有很多团队在帮他删。其实这类预言,哪一年没有点疾病,战争?脑子不清楚的人就会不断的附会。而曾仕强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这两大预言,根本就你想附会也附会不上去。而且,很明显,曾仕强也是根据很多人的说法在推测罢了。不过他们似乎也掌握了这么一个规律,只要不断的推出预言,不管正确与否,总能收获一大波粉丝,这类粉丝会有选择的忽视错误预言,附会模糊预言,妖异灾祥,其所乐之也。鬼话,其所乐之也。

根据对历史的宏观掌握,对现实的了解,对战略的熟悉,推测出中美的国运,这其实不是特别的难。本身是力学深思的一种体现。并不是神通。

易经的原理呢,当然更加复杂一些,有理象数,有感应,这就导致很多投资分子因为这种模糊和难以求证的神秘性,来忽悠一般的盲目迷信群体了。曾仕强可谓是此中之佼佼者。当然他讲的一些个人道德,去恶为善,也有很多是正确的,而在涉及管理学和为人处世的时候,又时时刻刻透露着油滑,欺骗,扯皮的各种乡愿式经验的传授,这与他标榜的昆仑仙宗什么诸葛亮转世刘伯温投胎的旁门左道的这些妖异之人就同出一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9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