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自救的方法有? 溺水他救的方法有?

溺水自救的方法有? 溺水他救的方法有?,第1张

①、自救

  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稍浮于水面待救。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拇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②、他救

  水性好者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前进,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推出。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一根竹竿或绳索,让他拽住再拖上岸,否则溺水者会把救护人员拖入水中。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1)水中急救 自救:不会游泳者,采取仰面体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面,保持冷静,设法呼吸,等待他救。会游泳者,当腓肠肌痉挛时,将痉挛下肢的大脚趾用力往上方拉,使大脚趾跷起,持续用力,直至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卧位,用两足划游。他救:救护者应从其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手臂,游向岸边。救护时应防止被淹溺者紧紧抱住。

(2)地面急救 畅通呼吸道:立即清除淹溺者口、鼻中的杂草、污泥,保持呼吸道通畅。随后将患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也可将淹溺者面朝下扛在抢救者肩上,上下抖动而排水。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即尽快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量要大。有条件时及时予心脏电击除颤,并尽早行气管插管,吸人高浓度氧。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应停止心肺复苏。 一旦发生溺水,手脚不要乱蹬,应减少体力消耗,如在野外还可防止水草缠绕。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屏住呼吸,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鼻子便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相当一部分的溺水事故是贸然施救引起的。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未受过专业训练或没有救生证的人不要轻易下水救人。最好的救援方式是丢绑了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用来救人。

5分钟。

溺水死亡有两种,一个是水进入肺里,一个是进入胃里。在水上工作的人有个说法,就是黄金5分钟。人在缺氧的情况下,5分钟就会致使脑细胞死亡,而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再生的。就是说,5分钟之内挽救,生存几率很大,如果超过5分钟,脑细胞逐渐死亡,生存几率就很小了,即使是抢救回来,由于脑细胞的死亡,也会成为植物人。

溺水的急救措施

一、报警:在场人员大声呼喊、报警。

二、他救:水性好者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前进,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推出。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一根竹竿或绳索,让他拽住再拖上岸,否则溺水者会把救护人员拖入水中。

三、自救: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稍浮于水面待救。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拇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四、医疗措施:救出水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者按捏两侧面颊用力启开。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时,立即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间要长,不要轻易放弃,并可给予吸氧和保暖。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

1、一:一手伸出食指,其余四指弯曲。    

2、二:一手伸出食、中指,其余三指弯曲。    

3、三:一手伸出中、无名、小指,拇、食指弯曲。

4、四:一手伸出食、中、无名、小指,拇指弯曲。    

5、五:五指一齐伸出。    

6、六:一手伸出拇、小指,其余三指弯曲。    

7、七:一手拇、食、中指相捏,其余两指弯曲。    

8、八:一手伸出拇、食指,其余三指弯曲。    

9、九:一手食指弯如钩形,其余四指弯曲。   

10、十:一手握拳;或两手食指交叉叠加成十字。

扩展资料:

数字手势作为中国人使用一只手的手势来象征从一到十的数字的一种方式,这种数字表达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而且避免了方言带来的对于数字上的误会。

表示从一到五的数字比较简单,张开手,伸出不同数量的手指,就可以表示从一到五的数字。从六到十各地区的表达有所差别。

而通用表达方式中:一、三、五、七、九手势表达中对应的手指个数是以奇数个数为对应;二、四、六、八,十也是以偶数个手指个数为对应(十,五指握拳,0个手指也属于偶数个数)。

-数字手势

理筋手法名称繁多,有些手法相似却名称不一,有些名称相似手法却有很大差异。临床常用的手法约有十多种。

①按摩法。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

②推拿法。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

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

④点穴法。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

⑤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

⑥叩击法。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叩击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活动带动手部叩击,快速有节奏,用力又有弹性。

⑦摇晃法。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

⑧牵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

⑨扳动法。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

⑩弹拨法。弹法和拨法的合称。弹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弹;拨法用指端按压于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与肌筋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屈伸法。用手持握关节两侧的肢体,根据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关节被动的屈伸活动。

捋顺法。用双手或单手贴放在肢体上,沿肢体长轴方向来回推动,用力宜均匀,动作要连续。常是治疗的结束手法。

分为很多种。。。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1指按法(图81)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按法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5)举例说明:

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2掌按法(图82)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3)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血祛瘀等。

(4)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脘腹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痛:掌按骶棘肌。

胃寒痛:掌按上腹部(用力不可太大),手掌随患者呼吸而起伏。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图83):

点法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功效、主治可参见指按法。

压法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鹰嘴突为力点,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称为压法,在临床上有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之分,具有压力大、刺激强的特点。

压法的力量较按法要重,目前临床上压法常限于肘压法,现介绍如下。

(1)手法要领:

压法

①术者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鹰嘴突见图84)为力点,压在体表治疗部位。

②压力要平稳缓和,不可突发暴力。

③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

(2)适用部位:仅适用于腰臀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

(3)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4)主治:腰背部顽固性痹痛,腰肌强痛。

(5)举例说明:

腰肌强痛:肘压法施于两侧腰肌。

摩法

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其中以指面摩动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1)手法要领:

摩法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a)。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胸腹和胁肋部最为常用。

(3)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

(4)主治:咳嗽,胸闷,院腹胀痛,外伤肿痛等。

(5)举例说明:

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消化不良:掌摩中脘。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

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揉法

1鱼际揉法(图86)(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院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

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2指揉法(图87)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

搓法

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称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回环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

此法属推拿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作用。

搓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随治疗部位而有所变化。

搓法

1搓肩关节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

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体位同上,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图88)。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视为一个整体手法,由肩而下;

也可分为两个手法,根据临床需要作选择。

3搓胁肋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肋搓至髂嵴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于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手法要领: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捻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1)手法要领:

①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②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2)适用部位:四肢远端诸指、趾小关节。

(3)功效:行气活血,3削十祛瘀,滑利关节。

(4)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间关节损伤。

(5)举例说明:

类风湿手:对病变的指间关节作左右位或前后位的捻动。并可再配合抹法和关节被动屈伸法等。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称之谓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里应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儿推拿里应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种方法,这有待于在小儿推拿有关章节中学习。

推法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为力点的,称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为力点的,称掌平推法;有以用拳为力点的,称拳平推法;有以用肘尖为力点的,称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线的单向运动,体表受力较大,但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其意是推动气血的运行。

1拇指平推法(图89)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由甲点推向乙点,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以助拇指用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2)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4)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5)举例说明:

落枕:拇指平推痉挛的斜方肌。

脘腹胀满:拇指平推中脘(小儿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图90)以掌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

掌平推法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络,消积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积、便秘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积: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图91)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拳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

效:理筋解痉,活血止痛。

(4)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劳损。

(5)举例说明:

风湿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对患部作手法刺激。

4肘平推法(图92)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3)功效:理筋活血,祛风散寒。

(4)主治;腰背风湿伴感觉迟钝者,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举例说明:

强直性脊柱炎:可轻轻使用肘平推法施于脊柱两侧骶棘肌。

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擦法以皮肤有温热感即止。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之分(图93)。

擦法

(1)手法要领:

①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②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歇停顿。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③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④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迸气,以伤气机。

⑤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于胸腹、胁肋部为主。

鱼际擦法用于四肢为主,尤以上肢为多用。

侧擦法用于背部、腰骶部为主。

(3)功能:健脾和胃,温阳益气,温肾壮阳,祛风活血,消瘀止痛。

(4)主治:体虚乏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

体虚乏力:擦督脉、肾俞、涌泉。

月经不调:擦八髎、小腹。

注意事项:

①室内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②擦法是在体表直接摩擦,为保护皮肤,防止擦破,所以在施术前治疗部位要涂抹少量油类润滑剂。

③擦法在临床上常作为最后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后,就不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肤破损。但擦法之后可辅以湿热敷,能加强疗效。

抹法

用拇指罗纹面在体表做上下、左右或弧线呈单向或任意往返的移动,称为抹法。

(1)手法要领:

①用单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于治疗部位,稍施力做单向或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轻轻扶住助力,使拇指能稳沉地完成手法操作。

②双手动作要协调、灵活、力量均匀。

(2)适用部位:头面部、胸腹部、手背、足背部等。

(3)功效:开窍镇静,安神明目,疏经通络。

(4)主治:头痛、失眠、近视、感冒、胸闷痞满、指掌麻木等症。

(5)举例说明:

头痛:抹前额、按列缺、揉百会。

指掌麻木:抹手背,捻指间诸关节。

扫散法

用手指在颞部做往返的摩擦运动,称之谓扫散法。

(1)手法要领(图94):

扫散法

①手势: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拢微屈曲。

②分解动作:拇指以挠侧面少商部为着力点自前额发际向后至太阳作直线的往返摩擦移动,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另四指以指端为着力点依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作弧线(即耳廊上缘、耳后至乳突这一范围内)的往返摩擦移动。

③操作时腕关节略背伸,以腕关节小幅度的左右摆动和肘关节少量的屈伸运动来带动手部的扫散动作。通常患者取坐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侧的头部起稳固作用;另一手在患侧颞部作扫散手法。可左右侧交替进行,每侧约30~50次往返摩擦移动。

④动作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动。

⑤手法要贴于头皮操作,以免牵拉头发根而疼痛。

(2)适用部位:头颞部。

(3)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祛风散寒。

(4)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等症。

(5)举例说明:

高血压:扫散法,按揉百会,推桥弓。

偏头痛:扫散法,指揉列缺。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称为拿法。

拿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三指拿(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和五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之分。

(1)手法要领:

①一定要以诸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去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②腕关节要放松,妙巧地运用指力,诸指动作要协调柔和灵活。

③力量要由轻到重,轻重和谐。不可以指端去扣掐。

④本法的刺激性较强,特别是在三指拿法之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减刺激。

(2)适用部位:

三指拿:主要用于颈项部、肩并等部。

五指拿:主要用于头部和四肢等。

(3)功效:疏经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4)主治:颈项强痛、肌肉酸痛、头痛、鼻塞等。

(5)举例说明:

外感头痛:拿五经,拿风池,扫散法。

落枕:拿风池,按揉痉挛斜方肌,指揉列缺穴。

腹痛:拿足三里,按脾俞、胃俞,摩腹。

五指拿:用于头部时又称为拿头五经。其法如下: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后侧方,一手扶其前额,另一手五指分开,用诸指末节罗纹面为力点于头部;

要求是中指定督脉,食、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拇、小指分别置干两侧足少阳胆经(称拿五经)。然后五指同时用力,由前发际起,将头皮抓起,随即松开,重复抓、放动作,并缓慢渐渐向后移动。当手移至后脑部时,食、中、无名、小指要逐渐并拢,改为三指拿法,最后终于风池穴。如此可重复3~5遍,而且左右手可交替操作。

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分。其操作如下:抖法1抖上肢(图95)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抖法

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立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30厘米,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产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对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

(1)手法要领:

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2)适用部位:四肢部。

(3)功效:疏松脉络,滑利关节。

(4)主治:肩臂疼痛、腰腿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肩周炎:肩部手法,搓肩关节,抖上肢法。

合掌侧击法

以双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鱼际桡侧和小指挠侧为着力点去击打治疗部位,称合掌侧击法,常作为放松肌肉或结束手法。(1)手法要领:合掌后以前臂旋转力为动力,带动小鱼际尺侧和小指尺侧去击打治疗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击打法时因指与指间的碰撞,还会发生有节奏的响声。

(2)适用部位:腰背部、四肢部。

(3)功效:舒通筋络,消除疲劳。

(4)主治:腰背肌肉痉挛疼痛,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

腰背痛:在推拿治疗后,常可选用本法在全背作自上而下的击打,使痉挛肌肉得以缓解。

啄法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称为啄法(图96)。本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但以双手操作为多。

(1)手法要领:

啄法

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2)适用部位:头部。

(3)功效:安神醒脑,疏通气血。

(4)主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5)举例说明:

头痛、失眠:拿五经、扫散法,按揉列缺、神门诸穴后,常可辅以头部啄法(由前向后、由头顶部向两侧全方位地轻啄)。

拍法

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图97)。

(1)手法要领: 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拍法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弹拨法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做如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称为弹拨法(图98)。

本法有广泛的适应性,若能掌握得好,可用于肢体一切的痛症。弹拨法(1)手法要领:

①拇指深按程度依病变组织而定,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疗的肌肉、肌腱或韧带组织,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再作与上述组织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可以双手拇指重叠进行弹拨。

②本法国对深部组织刺激较强,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应加以轻快的揉摩手法,以缓解疼痛反应。

(2)适用部位:四肢、颈项、腰背诸部。

(3)功效:解痉止痛,松解粘连。

(4)主治: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痛症,关节屈伸不利等症。

(5)举例说明:

落枕:可在压痛点处施以弹拨法,并辅以颈部屈伸、旋转,侧屈等被动运动。

网球肘:除局部手法治疗后,可在压痛点肌腱处施以弹拨法。

果一直 想 锻炼 而且不 停 的话 可以 学习一下 玩硬币 起初可能很难 后来就好多了 而且 你就习惯了 也起到 锻炼的 作用

转笔也是不错的注意 当然你要去学习 各式各样的 转笔方法 不要总是一种肢势 最好弄个 钢笔大小 的小铁管 那样 不会浪费任何东西

1、做背部按摩。告诉你要开始的人。告诉他们让你知道你做的任何事情是痛苦的还是不舒服的。他们感到舒适的部分原因是对你有一种信任感。现在不是开玩笑或发表暗示性评论的时候。

2、定期提醒这个人深呼吸。这会有助于放松。将按摩油倒入手掌。从大约一茶匙开始,大约四分之一大小。把它涂在人体上之前,用双手摩擦使其变暖。好的油是有机椰子油、葡萄籽油、荷荷巴油或杏仁油。市场上有许多昂贵的香味和特色按摩油,你也可以试试。

3、把油洒在周围。将温热的油涂抹在人背部的主要技术叫做流出,意思是“轻微摩擦”在长而均匀的划水中使用滑行动作。

4、用你全部的手,从人的背部开始,向上移动。施加压力时,始终向上朝向心脏(血液流动的方向),然后轻轻地将手放在背部外侧。把手放下时,不要施加压力,保持接触。

5、重复这项技术3-5分钟,同时逐渐从轻压增加到中压,以热身背部肌肉。不要忘记肩部和颈部。使用petrissage技术。Petrissage使用比流出压力更大的更短的圆形冲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揉捏技术,它使用滚动和挤压来增强更深层次的循环。

6、这项技术可以用手掌、指尖,甚至指关节做短暂的圆周运动。运动应该从腰部——你的核心——开始,而不是从肩膀开始。这将有助于防止你变得疲劳。

7、穿过整个背部2-5分钟。你可以在这种和较轻的流出运动之间交替,使技术多样化。在没有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在进行挤压运动时,只能使用轻到中等的压力。

8、应用敲击笔画。敲击笔画(也称为敲击)是与手部短暂、重复接触的集合。可以用你的杯状手,你的指尖都聚集到一个均匀的点,或者甚至你手指的平面在你的手的指关节一侧来接触。这些运动对组织有刺激和压缩作用。

9、保持你的手腕放松,手腕弯曲,使用快速动作来执行敲击技术。这可以确保你不会施加太大的压力。花2-3分钟在整个背部应用这些技术。使用肌肉提升技术。为此,闭上手指,伸出拇指(呈“龙虾爪”形状)。在扭转、提升运动中施加压力。保持双手交替进行“雨刷”运动。

10、向后上下移动2-3次。使用扇动技术。把自己放在桌子的最前面。将你的拇指放在背部顶部,就在脖子下面和脊柱的两侧。用拇指伸展的“扇动”动作,轻轻地向下推,使你的压力指向人的脚,而不是向下推地面。交替按压任一拇指,从背部顶部一直向下移动到人的臀部。确保你在按摩脊柱两侧的肌肉,而不是直接按摩脊柱本身。如果训练不当,脊椎按摩会非常不舒服和危险。

11、扭转。回到人的身边。一只手伸向远臀部,另一只手放在近臀部。随着流畅的动作,一只手拉向你,另一只手推开你;在中间,它们应该以相反的方向彼此相对滑动。从后面重复这个动作,直到你到达肩部,然后再下来。重复三次。

按摩瘦脸

1、双手手指并拢并伸直,指根关节弯曲起来,令手指与手掌成90度,将手指按在下巴两侧,同时伸直拇指托着下颌,利用指腹施力,轻轻地捏揉下巴肌肉,并顺着腮骨揉着按摩整个下颌。

2、同样手指并拢,只跟关节弯曲,用指腹从下巴开始,伸着左右两侧的脸颊,往上轻擦至耳前,同时拇指顺沿至上轻擦下颌。

3、打开手掌,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并且并拢,放在左右嘴角的上方,即法令纹上,顺着颧骨下侧的弧度,用指腹轻擦至耳下。

4、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伸直,指腹压在颧骨下方,利用指腹施力,沿着颧骨外侧弧线推压至太阳穴。

5、头转到左侧,左手握拳,伸出大拇指,拇指整体按在右侧法令纹上,拇指施力,以直线的方式推压右边脸颊的肌肉至耳前,然后再用右手大拇指推压左侧脸颊。

6、用拇指推压完两侧的脸颊后,拇指并拢起来,利用拇指内侧以及手指第一关节轻擦左右脸颊,刺激脸上的穴位与肌肉。

7、双手手指并拢伸直,放在眼睛下方的眼袋内侧,用指腹轻轻地顺着下眼线的弧度,轻擦按摩至外眼角,顺沿至太阳穴。

8、按摩完眼睛下方的部位后,保持手指并拢,指腹轻轻施力,边按压边揉一下太阳穴。

祝你在瘦脸的道路上可以早一点成功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31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