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断裂治疗

韧带断裂治疗,第1张

按摩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有正骨按摩、伤科按摩、小儿按摩、经络按摩、脏腑按摩、急救按摩、保健按摩、点穴按摩等。

按摩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一、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

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图14。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图15。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 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图16。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图17。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图18。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按摩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按摩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图19。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图20。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二、按拍类

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图22。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图25。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图26。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 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图27。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图29。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图30。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图31。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图32。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图33。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食或无食刺激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按摩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三、捏拿类

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4。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图35。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图36。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图37。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四、牵抖类

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图39。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五、运动类

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图41。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图42。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图13。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你好,我是外科医生,很高兴为你解答。 首先需患肢制动,以纱布或布条将患肢悬垂于颈部。然后于当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通过查体或核磁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韧带损伤、肌腱断裂,是什么部位的损伤。一般来说,肩部损伤最常见的是肩袖损伤,其次是冈上肌肌腱及肱三头肌长头腱损伤。诊断明确后,需手术治疗。手术可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治疗或切开手术治疗行韧带重建或修复术。具体如何治疗需根据伤情判断。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体的韧带在关节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还具有保护骨头的功能。尤其是遭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韧带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在一成程度上避免骨头受到损伤。但是由于一些意外或者运动不当等因素,导致肩部出现韧带拉伤的情况很常见。那么,如何尽快恢复拉伤的肩部韧带呢?

  1、冷敷和热敷

  当患者的肩部韧带拉伤之后,可以用冷水冲受到损伤的部位,或者用冰块冰敷,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之后可以用绷带加压包扎,避免发生肿胀。在韧带拉伤24-48小时之内,由于局部的内出血已经停止,这时可以适当的使用温热毛巾对患处进行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的吸收,也能够达到消肿的目的。在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热敷太长时间,按摩时力度要轻,以免加重消肿或者再度发生出血。

  2、针灸

  采用针灸的方法能够对患者韧带拉伤的地方进行修复,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的恶化。此外,针灸不受损伤的时间限制,治疗的方法比较灵活,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3、按摩与理疗

  按摩与理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韧带恢复。但是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在受伤之后的24-48小时内不能进行按摩与理疗,以免加重出血与肿胀的症状。

  4、药物治疗

  中医中药对于治疗韧带拉伤,也有不错的效果。就中医看来,肩部韧带拉伤是因为外力的原因,而导致的筋骨损伤、瘀血肿痛。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活血化瘀为主,比较常见的药物有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

  以上,就是针对肩部韧带拉伤怎么恢复的相关介绍。由于肩部韧带拉伤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当患者出现肩部韧带拉伤,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进行缓解、治疗。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查看韧带拉伤的程度,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参加体能训练,以锻炼肌肉的强度

  . 每天做5-10分钟伸展锻炼

  . 逐渐放松并减慢活动的步伐,配合伸展运动,有助于防止肌肉的损伤和痉挛

  . 穿着大小合适、适合运动的鞋

  . 任何剧烈运动前都要进行热身准备

  . 运动时应用适当的保护设施

  . 剧烈运动前,要穿戴保护套、应用有弹性的支持物或包裹关节部位

  拉伤是指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的肌肉或肌腱的撕裂或过度紧张。

  最常见的拉伤区域包括:月国窝部肌腱(位于大腿背部的肌肉和肌腱),股四头肌(大腿前面的肌肉),小腿肌肉和肩部的肌肉

  治疗

  RICE 是肌肉、肌腱或韧带损伤的常见治疗方法。

  它包括:

  . Resting: 休息至少24-48小时,损伤区制动并避免外力压迫,医生可推荐使用拐杖或手棍,也可根据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用夹板、固定器或绷带。

  . Icing:在发病初24-48小时或72小时,冷冻受损区域以减轻肿胀,最好根据损伤部位、大小和损伤组织的深度,在封闭的冷敷包里冷敷10-20分钟,数小时后可重复应用,直至肿胀消失。注意:一旦肿胀消退,就应开始热疗,每次20分钟,一天三次。

  . Compressing:用弹性绷带包裹受累的关节,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包得太紧,最好从身体距离心脏的远端向近端包扎。

  . Elevating:如果可能,抬高受损区域使其高于心脏平面,即使冷敷或睡觉时也应如此。 医生也可推荐阿司匹林、布洛芬、奈普生或扑热息痛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在疼痛消退后,可以开始轻度锻炼和理疗,以恢复关节的张力和灵活性。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来修复受损的韧带或肌肉。

  . 轻度拉伤需2-10天

  . 中度拉伤需10天至6周

  . 重度拉伤需6-10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45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