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习开肩和开胯的方法:
1、开肩
掌心内含,撑起来就可以了。脚趾也是一样的也是轻轻的抓着地面,手指脚趾都是同样的,轻轻的绷起撑起。
要做到两肩崩弹,感觉到劲力能打到指尖,而且能够弹出去再自动的弹回来,这样效果就到了。并且从外形来看的话整个手臂会有颤动的感觉,从声音来听的话,肩部会发出“嘭嘭”的声响,需要在数量上多累积,由量变到质变,这点非常的关键。
2、开胯
时刻保持前后运动状态,切忌左右拧摆。多移重心有三个前提不得违背:一是固膝定脚,二是立身中正,三是裆的运行路线要接近直线。横向开步脚要齐,纵向开步要控制角度,左右横向开步时,两脚尖要在一条直线上。
扩展资料:
1、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
2、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肋骨下的腹肌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
3、下肢的内撑外裹,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灵活性全靠胯的领带。拳势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度加快时产生。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姿势要领
导语: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运动方法,很多国外的朋友也学习太极拳。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极拳基本动作与姿势要领,欢迎大家参考!
太极拳基本动作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五大主要部位放松方法
导语:松,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也是太极拳习练者苦苦追求的功法。本文对头、肩、腹、腕、胯五大部位的放松,提供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希望对拳友们有所启发。
一、松头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坐到脖子这个架子上的感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要点:1、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2、舍掉脖子上的肌肉。3、脸部眼眉之间、眼皮、嘴放松,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二、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觉,如果有点困惑,如果恰好家里有小孩子,托托他们的手臂,找找感觉。如果身体直立后感觉不到手指的涨热麻,那就是还没有松透。
当你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之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
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现在,在保持上述感觉的前提下练练太极起式(就是手臂平举到胸前再放下,着重做两臂平举):
第一步,两臂上举。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要点: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时候,能感到肩关节的开展。此时的手臂仿佛有千斤重。
两臂上举的时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动一分,就检查一下脸、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松了。现在一点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个身体都是空的。所以这个简单的抬手的动作应该在1分钟以上完成。
随着你对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你也许会听到身体里有一些细微的从没有过的`感觉,不要控制这些感觉,也不要强求,让他们来去自由,你就静静的听着。
肩关节可能不舒服,如果胳膊放松的好,肩关节比较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韧带有被拉扯的机会,所以会感觉很不舒服。等练久了,不舒服的感觉,酸痛的感觉会减轻。
第二步: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动。
第三步:慢镜头自由落体运动,手臂缓缓下落。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能够由着地球引力松开,由着肘尖的开展而开展,不久肩胛骨也会开。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棚劲才能生出。但这不能执著地去想,因为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
三、松腹
腹部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拳彦有云"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运动的时候不容易平衡。腹部紧张往往是由于憋气、努气等不自然呼吸造成的。在想松却不能松的时候就深吸一口气,细、慢、匀、长地轻轻地吐出,意想从胸口吐到腹底甚至脚底,找找松的感觉。
四、松腕
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即使地面不平,身体中正也不会因地势原因受影响。
五、松胯
1、左腿弓步站好,小腿垂直地面。
2、意念左腿成实腿,右腿虚掉。
3、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
要求:
1、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
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重,右腿0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体会右腿胯关节。
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对腿的要求比较高。左右交替练习。
;
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一)\x0d\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x0d\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这些都有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里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对患难与共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经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x0d\\x0d\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二)\x0d\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x0d\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x0d\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训、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x0d\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x0d\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实验(在一分钟之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三十二名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只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壮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太极拳组的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x0d\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肋软骨骨化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x0d\\x0d\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三)\x0d\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据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五,而一般老人则为百分之四十七点二。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对照组老人占百分之十六点六。X线照像检查发现,太极拳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百分之三十六点六比百分之六十三点八)。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质中的成骨细胞不够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x0d\\x0d\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四)\x0d\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但从上述两组老人的骨骼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x0d\\x0d\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五)\x0d\前面已经提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x0d\\x0d\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杨澄甫宗师《太极拳说十要 》中说:“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本人习拳多年对“沉肩坠肘”略有所悟,今试以论之以飨读者,文中不当之处及错误之处还望坛中高手不吝赐教点拨一二。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首先双肩从夹脊夹脊双关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即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窍)左右意松至肩,使两肩关节放松有外张下垂之意,使两肩向下沉坠,同时微微向前合抱(即微前扣)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虚腋和臂不贴身就很难做到。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余以为坠肘先沉肩,沉肩先松肩,松与沉是因果。能松则能沉,能沉则能坠,能坠然后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坠肘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除肘部须高于和平于肩部的动作外,肘尖都应垂朝下方。坠肘的关键是不翻肘、不亮肘,翻肘亮肘容易引起抬肩。比如起势两手下落,肘尖不过背,过背是亮肘,亮肘力不整。白鹤亮翅时,肘不要翻,翻肘容易使肋部、背膀部肌肉上提,肩也容易提起,力就上浮。要避免这个问题,手上举时应当同时将腰收住,肋部肌肉放松,收住肩窝,使肩胛拔开即可。杨氏太极拳二十字口诀(对上肢要求)曰:“抻(chen)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zhuai)膀尖、连手腕、带手指”。二十字口诀字句不多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它虽然指的是上肢各个部位,却能够起到由此及彼的连锁反应,不只是联想到而且能够立即真正感觉到,由于上肢的活动,牵动了含胸、引发了拔背、。。。。。这其中一抻一拽引出虚腋(空腋)、臂不贴身。虚腋垂臂,手指松开微曲这是为了创造手三阴、手三阳这六条经脉通畅气血流通的客观条件。如果不这样,把两只手夹得紧紧的,手三阴不通;如果虚腋太大,手三阴通了,肩部倒紧张了,手三阳就不通了。所以,要自然下垂。虚腋不要太大,拳头这样大小就行了。要松静自然,不能够矫揉造作,故意拿架式。。沉肩坠肘,虚腋松腕,使我们的胸大肌,臂大肌,三角肌,扛上肌都松驰下来,这样才能使手三阴、手三阳这六条经脉通畅。每次行拳走架能做到这些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就会使肩关节松开;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手臂抬不起来,就像脱臼了一样,酸痛难楚,而且用不上一点力;说白了就是手臂不敢动弹了,这就是肩关节松开时的现象,不用害怕的,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一切恢复正常,到这个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上肢有松、沉、灵的感觉;两臂就像挂在肩上一样,你的意念一动手臂就自然而然的上提或下沉,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尤其在练太极起势的时候,这种感觉最为明显;每一动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学练太极拳,不应仅仅满足于掌握太极拳套路,而应把精力放在探索太极拳的规律上——把握、掌握、拿住太极拳之放大、缩小、螺旋、方圆、松紧、快慢、刚柔、掤、捋、挤、按、探、捌、肘、靠、进退、顾盼、中定等规律。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基本功述略。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
只有在运动的状态中,对太极拳的这些规律有了感性的、逻辑的、体察的认识,才能说对太极拳有了了解。此外,太极拳并不是刻苦学练就能掌握的,老前辈们往往把练太极拳称之为“玩太极”。这样,就让太极拳的修养行为成为一个很放松、很自然、很个性化的生命的内在“游艺”。
这种“游戏的艺术”,是心态的解放,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亦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真谛。太极拳的真谛,说到底,是一种圆的运动。圆代表着循环不已和生生不息——这种充满生机的运动。不是仅靠严肃认真就能把握的,必须在放松的心态下,用动作催动气血。使之更好地流通。
太极游艺是以游戏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神意(大脑)支配形体(肢体),按照方圆、松紧、螺旋、反向等肢体动作,来帮助理解太极拳哲理的一种锻炼方式。
刚开始进行太极游艺活动时,很多人会不习惯。因为其所选编的招式招法运动的部位,多为人们平时很少运动的部位。这些看起来一学就会,而循法操持大多数人却做不到位的游戏,是一种太极思维的建立过程。太极思维和我们平时前就是前、后就是后、左右就是左右的单线条的思维方式不同,它讲究有前必有后、有方必有圆、有心必有身、有内必有外。建立了这样的太极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太极文化、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协调身心,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舒适、更快乐。
太极游艺。亦称之为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一式两手互搏
在金庸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有一位赢得所有读者喜欢的人物——老玩童周伯通。他的武学绝技是“两手互搏术”。我们这里介绍的两手互搏术则很简单,就是右手握住左手,或者左手握住右手,具体操作原则如下。
其一,主动去握的一只手要用力气(静静地用力,武学中的术语是静力)、尽量不让另一只手抽出来。
其二,另一只手想办法,尽量通过扭动、蛹动、旋转等形式,从紧握的手中抽出来。
其三,抽出来之后,换另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往外抽。如次反复多次。
老辈人称练太极拳要练出“美人手”,手上的气血流通得好,皮肤很细腻,这是其中的一个锻炼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二式拳掌变换
太极拳的招式招法,除了内功心法、身法、步法、眼神外,其余的都不外乎拳掌的变换。拳掌变化的灵动性,决定着招式招法的协调性和互变性。这里介绍的拳掌互变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主要锻炼的是大脑支配拳掌的能力。
右手四指卷曲。拇指盖在食指、中指上,成握拳状,拳心朝下,拳眼对准左侧;左手五指伸直,掌心朝下,指尖对着右手握拳的拳眼。拳和掌均暗暗地使劲。随之,非常快地,左手变拳,右手变掌,右掌对着左拳。两手反复变换。
一开始很多人做这个动作时不协调,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关系,只要反复锻炼逐渐就熟练了,不用脑子的支配亦能很快捷地进行拳掌变换,使之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锻炼的时候,手可用力地握紧或伸直,也可不用力地握紧或伸直,这对气血通达指尖很有益处。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三式两臂反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向前就是向前,向后就是向后。但是在传统太极拳的思维方式中,向前时要有向后的意识,向后运动时要有向前的寓意。要理解这一点,按照传统太极拳的要求,对照拳论反复“默识揣摩”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这个游戏,也可以帮助理解太极拳的这个理念。
两手松弛地握拳。随之,右臂按照上、前、下、内的方向,画立体的圆;左臂则按照上、内、下、前的方向,反向画立体的圆。
刚开始时要同时画这两个立体的圆,一般人会左臂干扰右臂,会觉得很不习惯,很不协调,甚至会左臂和右臂顺方向画圆了。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关系,只要反复训练,练着练着,时间长了就能做顺了。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四式圆伸循环
这个动作在传统太极拳中叫做“阴阳连环手”,其在拆手拆架中运用时的意义是,对方的手打过来的时候,我用一只手将其往下圈揽并化解,同时另一只手向前伸,直指对方的喉咙(注意力集中在颈后部)。不过,在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中,本式则是帮助大家体会太极拳圆伸一体之理念的。
基本动作要求:两手均成伸手式,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微含。
动作运行轨迹:左臂按照上、内、下、外的线路画圆弧的同时,右臂手心朝下,手指朝前,放松地伸出;然后,右臂按伸出的线路往收回,左臂稍稍往外画一点弧线,等一下返回的右臂。随之,右臂按照上、内、下、外的线路画圆弧的同时,左臂手心朝下,手指朝前。放松地伸出。两臂如是循环往复同时做圆伸。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五式立轴转肩
太极拳要求身体的各个大关节均要松开,只有松开各个大关节,内气才能“节节贯穿”,毫无阻碍地实现拳论所述的“气遍周身不稍滞”的境界。其中,松肩至为重要。肩不松,颈部就不能放松:颈部不放松,给头部供氧的途径就不畅。松肩的方法多种多样,身心协调健身法的松肩,要求两肩部能反向同时做立体的转肩运动,动作要领如下。
两臂向上举,在头顶上方,两掌指尖微微相接,掌心相对。随之,右臂以肩为轴,按照前、后、下、上的轨迹画立圆;同时,左臂亦以肩为轴,按照后、下、前、上的轨迹画立圆,两臂交错画立圆,不要相互影响,各自按各自的轨迹运行。转数圈后,两臂反向再做,反复多次。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开始练习时两臂会相互十扰,做不到按各自的轨迹画立圆,需在反复揣摩的基础上逐渐习惯。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六式肩臂通透
背部的肩胛骨一般人很少运动到,日久天长则气滞瘀堵,不利于养生。传统内功太极拳认为两个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为“劲源”——发劲的源头,此处如果不灵动、不松开,则发劲不畅,阻碍功夫的施展。此外,臂亦需要多锻炼,连带着整个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也能获得运化。如何锻炼肩胛骨和两臂可交错做挤动转圆。
其一,两臂向两侧伸直,手心朝下,手指指向身体的两侧,成“一”字。
其二,两臂的肩胛骨处分别按照上、左、下、右的轨迹画立圆,或按照上、右、下、左的轨迹画立圆。此时,肩胛骨处好像在相互催促着、挤压着各自交互地画立圆。随着两肩胛骨交互地画立圆,两臂的肩、肘、腕、手也相互促动地做波浪起伏运动——此为行家所言的“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
反复多次做这样的运动,可帮助松透两肩胛骨、两臂、两手,从而为更深入习练太极拳奠定基础。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七式肘胯旋转
太极拳对肘部的运动特别看重。“浑身是手手非手”、“空四梢”、“腕为秃肢”,这些论述都是对“没有手”的表述。其实,“没有手”是不可能的,这里指的是精神和注意力不能放在手上,而是要“走肘”,以肘的运动来实现手的放松、手的空松。此外,腰胯部也需要松开,使之灵动,从而让气血上下畅通没有阻碍。松腰、松胯均有专门的训练内容,这里介绍的是走肘和松胯合练的方法。
首先把精神注意力放在肘部,使之左右各自(分别、同时、交错、反向)画立体的或扁平的“8”字,手随肘而动。画“8”字没有一定的规律,可随心意而画。此方法可称之为“乱环肘”。
其次,随着肘画“8”字的逐渐熟练,胯部也需要配合着画平“8”字。胯部画平“8”字,要以尾闾尖为笔虚虚地指向地面,在地上画平
“8”字。同时两胯部相互放松递送,以使尾闾方便地画平“8”。熟练后,画“8”字可多种多样,如立体“8”、混合“8”等。
肘和胯画“8”字,可有效锻炼肘部和腰胯的灵活性。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八式手脚画圆
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所安排的手脚同时画圆,可强化大脑的运动神经支配肢体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此外,太极拳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上下相随”。这个方法是提高这种能力的一种辅助锻炼法。
两脚先自然站立,随之重心右移提左脚,大脑支配左脚向前、右、内、外的方向画平圆:同时,大脑支配左手向前、左、外、内的方向画
平圆。
画了几圈之后,重心左移提右脚,大脑支配右脚向前、右、外、内的方向画平圆:同时,大脑支配右手向前、左、内、外的方向画平圆。
初练这个动作,绝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画出一个平圆(或腿或手),手和脚的动作很不协调。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关系,只要多做、多想就会逐渐做出来了。这个练习也是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法。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九式周身抖颤
松透周身,让身体的各个关节都灵动无碍——这是太极拳锻炼的必由之路。通过周身抖颤的练习,将来练水性太极拳做“翻滚”、“扶摇”、“羊角”等动作时,才能如水之波浪般一动无不动。
步骤一:松抖膝部——两膝先前后动颤,随之左右动颤。
步骤二:松抖手部——两手仿佛面条般丝毫不用力,随便抖动。
步骤三:松抖肩部——两肩部自由地上下、左右、前后抖动。
步骤四:松抖胯部——两胯前后交错地放松而动,幅度小而速度快捷,不用拙力。
步骤五:同时抖颤——同时抖颤腰、胯、肩、手、膝部。抖的时候要自然、不用力。这是难度最大的抖颤,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做好。
抖颤的目的是松透周身,但是注意不要勉强而为,要放松地逐渐摸索着实施。
太极拳基本功述略第十式提踵放松
经过以上九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动作的锻炼之后,会逐渐由不习惯到习惯,由做得不协调逐渐过渡到很协调,这样我们心灵(大脑)控制形体(相关动作)的能力会得到强化。此时,可通过提踵落身的锻炼,进一步放松身心。古人云:“圣人呼吸在踵。”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呼吸在踵,却可以做一做提踵放松的练习。动作要领如下。
两脚并拢,两手好像拉着丝线把各自对应的脚后跟提起来,脚掌着地,两臂在体前伸平,与肩等宽,手半握拳,仿佛真的握着丝线一般。随之,手轻轻地把想象的丝线放下,两脚后跟也随之落地,轻轻地、自然而然地震动一下周身。然后,再用手拉着丝线,把脚后跟轻轻提起来,再放松身心地落下脚后跟。反复做多次。
以上动作,除第七式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外,其他各式均为两脚并拢站立。
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可作为热身操抽出来单独锻炼,亦可在平时集体活动前抽出几个式子作为一种游戏来活跃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