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长骨干骨折,无移位骨折即用三角巾悬吊即可;外展型、内收型骨折均以手法复位+外固定,若手法复位失败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尺骨鹰嘴外展位骨牵引适用于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病例。
方法及内容
仰卧位为最常用的体位,多数头、颌面、颈、胸、腹、四肢等部位手术皆可用。
(一)头部手术
1颅脑手术 用头架,头下垫一海绵(或棉花)垫圈以固定头部。有时需在一侧肩下垫一小软枕,以利保持头部侧偏。手术台头端抬高10°-15°。
2眼科手术 头下垫一海绵(或棉花)垫圈。
3乳突手术 仰卧,头下垫一海绵(或棉花)垫圈。头部转向一侧,患耳向上,肩胛下垫一小软枕。
4全麻扁桃体切除术 肩下垫一小软枕,头后仰60°-70°,手术台头端放低5°-10°。
(二)颈部手术
1甲状腺手术 头下垫一海绵(或棉花)垫圈,肩下垫一小软枕使颈根部抬高,头部后仰。颈项下垫一长圆形小枕,以保持体位舒适。头颈两侧尚可各置一沙袋,保持头颈部于正中过伸位。器械托盘架放于头端。此体位亦适用于颈椎间盘前入路手术、喉头气管上部的手术等。
2颈动脉手术 同上,头颈部需稍转向对侧。
3领面、口腔手术 基本上可取甲状腺手术体位,有时头部需转向对侧。
(三)胸部手术
1左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交界扩张术或心包手术 左背部垫一小软枕,左侧肘屈、手臂上举,固定于护头架上。右手置于身旁或外展置于托板上。
2纵劈胸骨行纵隔或心脏手术 背部垫一小软枕,双手臂置于身旁或外展置于托板上。
3手术 患侧下垫一小软枕,上臂外展伸直,固定于托板上(托板上衬垫应相应加厚)。
(四)腹部手术
1一般腹部手术 平卧,手臂自然置于身旁,或按需要外展固定于托板上。双膝下垫一小软枕。
2肝胆、胰腺、门腔静脉分流术 于右背部肋下胆囊相应区垫一小软枕,或将手术台附有的胆道手术桥架摇起,使上腹抬高,便于手术区显露清楚。待缝合腹膜前,取去垫枕,将桥架摇平。脾切除术、脾肾静脉分流术于左背部肋下脾相应区垫一小软枕。
(五)四肢手术、阴囊手术
平卧,两上肢置身旁用压手单固定,或外展固定于托板上。用压腿带固定一侧或两侧下肢。
(六)盆腔或下腹部头低位手术
臀部垫一小软垫,两侧肩部需加肩挡,并垫海绵或棉花垫保护。 上述各种不同 手术,双膝均需用压腿带固定。
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
一、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个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纤维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缘。
2、下拉: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前锯肌、胸大肌都参与该动作。只前锯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内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锯肌协同完成。
4、内旋:指肩胛骨下角内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内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动作以协助上肢向下伸的动作。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侧移动,由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后内侧移动,向脊柱靠拢。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体位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6、外旋:肩关节的外旋肌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为使上肢上举,因此对目前这一动作有详尽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在上肢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各自的运动范围有多大,也就是经常说到的肩胛骨、肱骨节律的问题。
在上举的前30°内,盂肱关节的运动范围占较大比例,而在最后60°上举活动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度是基本相等的。最终,在整个上臂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总运动角度的比例约为2:1。
另外从侧方看随着上肢的上举,肩胛骨相对于胸壁亦有前后方向的旋转运动。在上举的前90°内,肩胛骨相对于胸壁旋前约6°;在随后的上肢继续上举的过程中,肩胛骨又向后旋转16°。因此,在上肢极限上举时,肩胛骨处于相对于静息位向后旋转10°的位置。
-肩关节
-肩关节运动学
概述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
治疗措施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脱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血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头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4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病因学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影像学表现]
X线征象是构成肩关节的肩肿骨、肩盂和肱骨头的两关节面失去正常平行的关系。按肱骨头分离的程度和方向,分为以下几型:
1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间隙上宽下窄。肱骨头下移,尚有一半的肱骨头对向肩盂。
2肩关节前脱位:最多见。其中以喙突下脱位尤为常见。正位片可见肱骨头与肩盂和肩胛颈重叠,位于喙突下05cm-10cm 处。肱骨头呈外旋位,肱骨干轻度外展。肱骨头锁骨下脱位和盂下脱位较少见。
3肩关节后脱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正位片肱骨头与肩盂的对位关系尚好,关节间隙存在,极易漏诊。只有在侧位片或腋位片才能显示肱骨头向后脱出,位于肩盂后方。
临床表现
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伤肢呈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肘屈曲,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外观呈“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空虚。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肱骨头。伤肢轻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时接触对侧肩部(Dugas征,即搭肩试验阳性)。上臂外侧贴放一直尺可同时接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直尺试验)。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和确定有无骨折情况。
应注意检查有无合并症,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后脱位临床症状不如前脱位明显,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头。上臂略呈外展及明显内旋的姿势。肩部头脚位X线片可明确显示肱骨头向后脱位。
伤脱位。
术后康复锻炼
第一阶段康复锻炼(术后3周内):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术后3天即进行伤肢指、指掌、腕、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肘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术后1周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度锻炼。患者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划圈运动;医生双手分别握住患肢上臂和前臂做被动上举、被动外旋和被动外展、内收、内旋锻炼,以出现疼痛为度,然后缓慢回到休息位。术后2周开始进行肩关节肌力锻炼。患肢屈肘90°,用健侧手托住患侧手,手用力向前做肩关节前屈的动作以锻炼肩关节前屈肌群;肘部用力向外推,做外展动作以锻炼外展肌群;肘部用力向后做后伸动作以锻炼伸肌群;双侧同时用力做耸肩动作以锻炼提肩胛骨肌群;双侧同时用力做内收肩胛骨动作以锻炼内收肩胛骨肌群;患肩做内旋动作以锻炼内旋肌群;患肩做外旋动作以锻炼外旋肌群。
第二阶段康复锻炼(术后4~6周):以肩关节主动活动为主。继续肩关节各方向的牵拉锻炼,进行患肢滑轮牵拉锻炼和爬墙摸高锻炼,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肩胛骨肌群、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张收缩锻炼。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持续时间。鼓励患者用患侧手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可结合患肩局部适当理疗、按摩、中药熏洗。
术后第7周增加活动度和肌力锻炼强度,增大肩关节牵拉锻炼范围,增加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进行各类活动,但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引起不适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