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用于预防接种。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3局部麻醉时,在需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再行局麻。
准备工作1用物:注射盘内备lmL无菌注射器和4号半针头、75%乙醇、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按医嘱备药液及急救药盒等。2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的药物做皮试。
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处,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2选定注射部位,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出现碘过敏反应引起混淆。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刺人真皮与表皮之间。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4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嘱病员留观15~20分钟,按时观察反应。5如作对照试验,须更换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相应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问答
1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答:(1)停药超过1天以上或药物批号有更换时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2)试剂要新鲜,不得超过4~6小时;
(3)试验前备好急救药盒,内有注射器及01%肾上腺素;
(4)防止迟发反应,继续观察10~15分钟,并在注射药物前再观察一次;
(5)皮试结果阳性者需作生理盐水对照,确为阳性者做好记录,并告知病员。
2 临床上常需作皮内试验的药物有哪些?
答: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C,普鲁卡因,链霉素,碘等。
3青霉素皮试液应注入的剂量是多少?
答:应注入的准确剂量为20U或50U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觉得皮下注射后疼痛
指导意见:很高兴为你解答,你的情况应该不能算是事故,本来皮下注射的部位就是三角肌下缘外侧,只是有的人打针疼而已,缓解疼痛的方法就冰敷就比较好了,不需要特别吃止痛药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它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于前臂掌侧的中部。它通常用于皮肤试验(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兆。注射方法为;与乙醇消毒后,皮肤穿刺到5度的角度或平行于皮肤,注入0.1毫升的液体,拔针时注射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形式,不擦后局部皮肤或按当地拔针。
如有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和盐酸肾上腺素1枚。注射到皮肤内部不能用碘酊消毒,如果病人对乙醇过敏,可以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皮下注射)
适用于皮下组织,常用于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先对皮肤常规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出好的液体并与皮肤以30-40度角快速刺穿,刺入针蒂1/3至2/3处,无血回泵,缓慢注射液体。
用棉球压住针眼,迅速拔针。
扩展资料:
安全用药警告
静脉注射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静脉注射也有其缺点。不良反应通常更严重,发生更频繁。”“吊针”虽然纯度很高,但仍难免存在不溶性小体,小体通过“吊针”终末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引起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引起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重要的是,异物可以从血管侵入组织。
安全用药的四项原则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所以如果你可以口服药物,最好不要注射,如果你可以肌肉注射,最好不要静脉注射。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如果有的话)和使用的组合类型。“医生不要开过多的静脉注射处方,病人对待治疗要有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求快。”
-打针
-屁股针
不能说一定没有效果
手臂上的皮下组织薄
也许你认为她注射在皮下了
其实是肌肉
皮下注射的话是在三角肌的下缘
肌肉是针尖垂直注射进三角肌的上部分
距离肩峰两但三横指
个人见解
不用太过担心
接种疫苗
皮下影响不大
专业建议去做血清检查
1、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不同点是:前者是将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后者是将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内。
2、肌肉注射
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是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肌肉注射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或者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处。首选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由于臀大肌附近是坐骨神经,稍不注意会损伤到坐骨神经,不建议自行注射。肌肉注射经常被我们通俗的讲说“打屁股针”。
3、皮下注射
是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即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进针角度不超过45度。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我们常说的“打胳膊”;腹部,我们常说的“打肚子”,是以肚脐为中心,离肚脐3-5cm左右范围外可以注射,避开疤痕、皮肤创伤部位,建议轮流交替注射部位,过瘦者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除此之外,还可以打在上臂的外侧、大腿前侧及大腿外侧等。
分类: 医疗/疾病 >> 药品
问题描述:
注射中的皮下注射与肌肉注射有何区别?有些药物说明中说此药需皮下注射,有些需肌肉注射,还有些是都适合。我想知道药物的注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药物疫苗适合皮下注射,那些适合肌肉注射。如果混用会产生那些不良反应,对药物的吸收有无影响。
解析:
疫苗一般多是皮下注射, 性大、作用快的药物肌肉注射;两者同属于内部注射,药品不会经过首过效应损失,所以药物吸收、副作用区别很小,只是吸收的速度不同,肌肉注射会很快起作用。
皮下注射(H) 皮下注射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多用于治疗的给药途径和预防接种。
1部位:多用上臂三角肌凹陷处。
2操作方法:吸取药液,先用碘伏消毒注射部位。左手绷紧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2ml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约至针头的2/3,放松皮肤,固定针头,反抽无回血时即可将药液全部注入。注射完毕后,用棉球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
肌肉注射(im)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内,为了使药液迅速发生疗效,或 性药物不宜作皮下注射,或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常选用肌肉注射法。
1部位:一般选用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三角肌和股外侧肌。
一般用十字法确定臀大肌注射部位,即从臀裂顶点引一水平线,再以髂嵴与脊柱连线的中点作一垂线,外上四分之一处即为注射部位。
2操作方法: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上侧腿伸直,下侧腿稍弯曲。坐位亦可。暴露注射部位,有碘伏消毒皮肤。吸取药液后,左手拇、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2ml或5ml注射器),将针头垂直,迅速刺入深达针头的2/3处,固定针头,反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注入。注射毕,拔出针头,用棉签轻压针眼处,到无药液渗出为止。
其他注射方法:
皮内注射(id) 皮内注射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内(表皮与真皮之间),主要用于过敏试验和预防注射。
1部位:皮肤过敏试验多在前臂掌侧中段,预防接种 多在上臂三角肌处。
2操作方法:吸取药液,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皮试严禁用碘酒,因碘酒的棕色不易消除,影响皮肤试验的观察)。待酒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1ml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快速刺入皮内,推入01ml的被试药液,使局部形成皮丘。拔出针头后铁按揉皮肤。过敏试验者在注射后15~20分钟观察反应。
静脉注射(iv)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静脉内,用于需要迅速发生药效,或药液 性强而不适于其他注射方法时。
1部位:身体各部较显露的表浅静脉均可。常用肘窝处的正中、贵要、头静脉。小儿常用头皮静脉或股静脉。需多次静脉注射的病人,应由远端静脉开始。以保护血管。
2操作方法:常规查对无误抽吸药液后,选择注射的静脉,在其上方放好止血带,下垫小枕。常规消毒皮肤后扎紧止血带,让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取已吸好药液的注射器,再重新查对无误,排尽空气。左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往下拉紧,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约成15°角度,沿静脉走向刺入皮下,再刺入静脉内。有回血时让病人松拳,放松止血带,固定针头,慢慢推入药液。注射毕,用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用棉签再按压片刻,拉开注射器活塞,清理。
静脉点滴(in gtt)静脉点滴用于补充体内水分、营养、冲淡或排除毒素,维持电解质平衡,供给药物等。
1部位:同静脉注射。
2操作方法: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瓶代替输液瓶。检查液体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瓶有无裂缝及有效期和药液浓度。无误后,撬开铝盖中间部分,套好瓶套,消毒瓶塞,插入输液皮管和通气管,注射针头用纱布包好,以保持无菌。输液前让病人排便后,卧于较舒适的位置。排尽办理液皮管内空气,用血管钳夹紧皮管。选择注射的静脉,局部消毒,并在注射部位上方6cm睡缚扎止血带,按静脉注射法刺入静脉,有回血时打开血管钳,见溶液点滴通畅时,用绞布固定针头,盖上无菌纱布。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滴数,一般病人每分钟滴入45~60滴,脱水病人心肺功能尚好者滴速稍快,老年人或心肺功能较差者,滴入速度宜缓。
(2)开放式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入液体种类及数量。危重者的抢救和手术病人用此法。具体方法瑕述密闭式输液相同,但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向输液瓶内倒溶液时,除去铝制瓶盖,揭开橡皮塞,勿污染瓶颈及瓶口。用血管钳夹紧滴管上端上预选赛,倒入溶液,盖好输液瓶。
二是如需在输液瓶中加药时,先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内,取下针头,再将药液注入瓶内
(1)操作环境整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射后再次洗手。
(3)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头的针梗、针尖,均应保持无菌。
(4)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并保持无菌。常规消毒法或用棉签蘸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2遍,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认真执行 三查七对 ,在注射前、中、后均应仔细查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有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可应用。
(3)如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注意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用物应做到一人一套,包括注射器、针头、棉垫、止血带。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一次性注射器应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密封好。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不漏气;针头应锐利、无钩、无弯曲;注射器和针头必须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注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局部皮肤应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应现用现配:注射药液应在规定注射时间前临时抽取,以防药液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7排尽空气:进针前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应注意防止浪费药液。
8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根据注射法的不同,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注意不可把针梗全部刺人注射部位。
9注药前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入药物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后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直接注入血管内;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
10减轻病人疼痛的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使肌肉松弛,便于进针。
(2)注射时做到 两快一慢 ,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3)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应选择粗长针头,且进针要深。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二)注射前准备
1用物准备
(1)注射盘。
(2)注射器和针头:按照注射原则进行选择。
1)注射器的乳头、空筒内壁、活塞应保持无菌。
2)针头的针尖、针梗、针栓内面应保持无菌。
(3)药物: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常用的有溶液、油剂、混悬液、结晶、粉剂等。
(4)注射本:根据医嘱准备注射本,以便进行 三查七对 。
(5)无菌包。
2药液抽吸法
(1)自安瓿内抽吸药液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进行查对。
2)轻弹安瓿,使安瓿尖端药液流至体部。
3)用75%乙醇棉签消毒安瓿颈部,用砂轮在其颈部划一锯痕,再次消毒,以拭去细屑;如有蓝色标记,则不需划痕,用75%乙醇棉签消毒一遍即可。
4)折断安瓿。检查并打开一次性注射器。
5)抽吸药液:将针尖斜面向下,伸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6)排尽空气:将针头垂直向上,示指固定针栓,轻拉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人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然后轻推活塞,驱出气体,注意不要浪费药液。如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应将注射器乳头向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再按上法驱出气泡。
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10)洗手,记录。
(2)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2)作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如对所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能做皮试,应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标记。
3)消毒皮肤忌用安尔碘,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4)拔针后切勿按揉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5)如需做对照试验,应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9%氯化钠溶液01ml,20分钟后,观察对照反应。
3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目的
1)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药效时采用。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2)部位:常用的有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检查并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2019年护士执业考试精品课程专题点击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证注册专题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备考-每日一练点击立刻获取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