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体内寒气

如何去除体内寒气,第1张

 步入秋天,天色开始变短,早晚温差开始变大,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寒气侵体,会让我们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寒气重会影响到健康。

 那么寒气重怎么办,如何去除体内寒气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吧。

区分部位进行防秋季寒气重

 寒气侵体,很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人的身体分为很多个部位,不同部位被被寒气入侵都有不同的症状,怎样才能做到防寒保暖呢,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吧。

  1、头部

 头部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所以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

 因此,在气温突降时,外出时要戴上帽子,把头部保护起来。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

  2、口鼻

 呼吸说话吃饭都是要用到口鼻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就有可能从口鼻之中入侵了寒气,因此出门时带上口罩,保护好口鼻很重要。

  3、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因此,体质虚弱的人要穿立领装,配戴围巾。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对预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处。

  4、肚脐

 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5、腰部

 腰为肾之府,若腰部受寒,易引发疼痛,全身乏力。因此,建议在闲暇时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

  6、背部

 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常选择背部作为治疗部位,就是这个道理。

  7、脚底

 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去除体内寒气有讲究

  起居有常,寒温有度

 异常的或者毫无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会耗伤阳气,比如熬夜、久居空调房间、贪食冷饮冷食等都会耗伤阳气、积聚寒气。有助于养阳气、散寒气的生活习惯有:夏天喝常温开水或饮料、不吃冰镇食物,不要总是呆在空调房间,要有足够的流汗时间与空间;炒菜要习惯放生姜、葱等温性配料,时不时地吃一点辛辣的大椒、胡椒或喝一点白酒“冲一冲身体,有利于发散掉体内的寒气;天冷了,就要及时加衣,避免“美丽冻人。

  锻炼

 锻练可以强健机体各系统功能,促进组织器官代谢和调节更趋健旺与协调,如此一来则阳气输布充沛,寒气自然就无藏身之地了。

  拔火罐、刮痧或艾灸

 在背部腧穴或不适之处拔火罐、刮痧可以活血通络,使湿寒之邪散去;在足三里、肚脐及上下穴位或背部腧穴艾灸同样可以祛散体内寒气。这种方法经济、绿色,可以长期应用,有非常广泛的保健作用。

  适当服用中药

 经常腹部冷痛者,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可以温阳驱寒气;四肢不温,易生冻疮者,可以服用当归四逆汤;腰部冷痛者可以服用独活寄生丸;症状较重者可以去咨询或就诊相应科室中医师。

养生五大秘方,注意清除体内寒气

  秘方一:食疗排寒,红糖姜汤

 红糖含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维生素。用红糖20克生姜15克,将生姜切片,放入水中煮涨后放入红糖。喝上一碗可排出体内寒气,预防感冒等疾病。

  秘方二:敲胆经除寒气

 不少人为了改善体寒症状,大量进补,由于循环不畅热气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选择敲胆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症状,站立后收紧肌肉,凹陷处即为胆经位置,双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秘方三:不喝冷饮

 冬日寒气易入体,人们不要喝任何冷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随身携带保温杯,保证每天都能喝到热水,这样做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

  秘方四:运动锻炼

 选择一些有氧运动,例如瑜伽,或健身操在家进行。这样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排出体内寒气。

  秘方五:按摩促血液循环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侧,来回擦40次,直至皮肤感觉微热为止。双手食指中指微分开,手指间夹耳根向上来回擦30次,然后双手并合轻擦脸部,注意碰到眼部时要放轻。

驱寒保暖的食谱

  五花肉豆角焖饭

 用料:豆角300克、五花肉150克、大米200克、土豆1个、胡萝卜半根、洋葱半个、色拉油1勺、食盐5克、酱油5克、料酒5克、蚝油5克、胡椒粉3克。

 1、准备好原料,该去皮的去皮,洗干净,将所有原料都切成丁。

 2、锅烧热,放适量色拉油,将五花肉丁放进去煸炒出油。

 3、加料酒、酱油、胡椒粉调味。

 4、放进洋葱丁、土豆丁、胡萝卜丁翻炒几下。

 5、把豆角丁倒进去炒匀。

 6、加适量蚝油,还有盐适量,翻炒均匀后关火。

 7、大米淘洗干净放进锅中,将五花肉豆角一并倒进去。

 8、加适量清水,焖米饭的量即可。

 9、自选加压15-20分钟,时间到泻压开。

  土豆炖牛肉

 用料:牛腱子250克、土豆1个、胡萝卜1根、洋葱1/2个、番茄红烩调料1份、植物油2汤匙、水800毫升。

 1、把牛腱子肉取出解冻,解冻后洗净。

 2、准备好食材。

 3、把牛腱子肉切大块,土豆、胡萝卜、洋葱切滚刀块。

 4、热锅凉油,把土豆、胡萝卜、洋葱放入煸炒。

 5、然后再把牛肉放入。

 6、只需要炒的牛肉两面都稍稍变色,可以闻到洋葱的香味就可以了。

 7、加入没过食材的开水。

 8、放入番茄红烩调料。

 9、煮开锅后,撇去浮沫,转入个小点的锅中小火慢炖。

 10、直到可以用叉子轻松扎透牛肉,就可以了。

 11、开大火收收汁,就可以上桌开始享用。

  山楂炒肉片

 1、肉切片。

 2、山楂捣碎去核。

 3、锅中热植物油,先放山楂。

 4、再放入肉片翻炒。

 5、最后放入一点水,放盐,放白糖,收汁。

  结语: 秋天更深露重,很容易寒气侵体,所以在秋季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谨防在换季的时候天气变冷,导致各种疾病的滋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秋天如何抵御寒气的小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外部来讲,背部是人体油脂分泌最旺盛的地方之一,而且角质层较厚,新陈代谢缓慢,容易造成毛孔堵塞,而春夏出汗一多就更容易滋生细菌,少不了暗疮红肿。

从身体内部来说,人体湿寒过重,排便不畅会造成毒素堆积,经常熬夜、心理压力大等还会造成上火现象,后果就是——背部爆痘!

按中医的说法,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进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饮食不规律,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破坏了荷尔蒙的平衡也会让皮肤容易出油。而油性皮肤油脂过多,容易堵塞毛孔,长时间排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毛孔硬化,和外界氧化后就形成了黑头啦。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油脂,不然不仅是后背长痘,鼻子有黑头,脸上痘痘,严重起来还会湿疹。那么既然湿气重导致油脂多 ,应该如何减少体内的水湿,重现光滑美背呢?

每天拍拍这几个部位,轻松祛除体内湿气!

1、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2、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3、膝窝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5、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

临床上,引起背部发凉的因素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感冒。感受风寒外邪或者吹冷空调所致,导致背部发冷、肌肉绷紧。治疗上以发散风寒为主,可以用荆防败毒散或桂枝汤等治疗。

第二、考虑身体阳气不足,尤其是肾阳不足所致。由于平时体虚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温熙肢体,导致四肢及背部发凉。治疗上可以考虑温阳散寒治疗,可以予肾气丸或四逆汤等治疗。

第三、一些风湿或有颈椎病的人群,也会出现背部发凉不适。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1寒气重也就是临床所说的内寒症、里寒症。根据寒邪所犯脏器部位不同,常见的有寒邪克肺证、寒滞胃肠证、寒滞肝脉证、寒滞心脉证、寒滞胞宫证。其症候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背寒凉冷痛、容易感冒、咳嗽声重。咳吐白痰或清稀液体、喜温和喜热饮、胃脘喜温喜按或胃脘冷痛,呕吐腹泻。大便溏泄、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女性可见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质紫暗夹有血块。

2湿气重可见身体困重、头重如裹、胸闷脘痞、口腻不渴或口中粘腻、饮食不香、甚至恶心欲呕,大便稀薄、小便浑浊。女性可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涕。

3治疗方案:胃脘冷痛可服用附子理中丸;手足冰冷、腰背冷痛、小便清长、肢体沉重等寒湿夹杂的病症可用金贵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等温阳利水。女性可用艾附暖宫丸。

4饮食上可多吃些羊肉(当归15g、生姜5片,和羊肉一起炖煮)桂圆肉(适量,1天吃3或4个)大枣、或是生姜大枣红糖水。严格禁吃寒凉食物,如冷面、冷饮、冰镇水或啤酒。

5生活习惯上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烫脚,女性在月经期间忌用冷水。增加体育锻炼,如晨起做些体操或是有氧健身操。

祝你有个健康美丽的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886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