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肠胃异响是怎么回事?

便秘,肠胃异响是怎么回事?,第1张

你的肚子老是咕噜咕噜的叫,也叫肠鸣

胃肠道会发出肠鸣音,胃肠道犹如一个只装了部分水的“瓶子”,其中的稀薄的液体若加上气体,再加上胃肠壁本身的运动(胃肠蠕动)使得胃内容物产生移动,在这一过程中便会有声音的产生,即肠鸣音。

不过,正常人的肠鸣音是感觉不到,用耳朵也听不到的。要想了解肠鸣音,只有将耳朵紧贴于腹壁或用听诊器才能听到它,每分钟大约3-4次。

如果自己能够明显感到或能用耳朵听到肚子里作响,那就表明发生了肠鸣音的亢进,反映胃肠道内气体来源或生成过多。就是气体和液体随肠蠕动发出的声音

当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时,则肠鸣音高亢而频急。

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浆,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胃部

肠鸣声漉漉下行者,多为水饮留聚于胃;鸣响在脘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中气不足,胃肠虚寒。

腹中肠鸣如雷,脘腹痞满,大便泄泻者,多为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乱所致。

腹内微有肠鸣之声,腹胀,食少纳呆者,多属胃肠气虚、传导功能减弱所致。

有时由于饮食上的,冷热交替饮食没有规律也会有肠鸣的问题

肠鸣是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而导致的肠鸣音,还有胃胀,腹胀,打嗝等都是胃肠功能不好的具体表现,有的还会有口臭和舌苔,或放屁很臭的症状。

建议在饮食方面少吃产气食物如土豆,洋葱等,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要少吃,以免加重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同时,建议你服用水苏糖调理一下,对肠胃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的。

可以用双手手掌叠起,在腹部顺着大肠蠕动的方向按摩腹部,也就是顺时针按摩,100次左右(按摩时要有渗透力,对肠鸣、消化不良的效果非常好)。

 [腹 部]

 14、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

 (2)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15、腹部触诊

 (1)浅部触诊手法;

 ①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

 (2)检查内容:

 ①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

 ②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③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④胆囊莫非氏征:医师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缘,以拇指指腹按压于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胆囊点,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气,吸到一定时候患者会因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Murphy征阳性。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16、肝脾胰肾触诊

 (1)肝脏触诊①单手触诊 :患者腹式呼吸,仰卧并屈膝。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2)脾脏触诊;

 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

 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

 ③ 胰:不能触及,叩诊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间叩到脾浊音,其长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④ 肾触诊 :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17、腹部叩诊

 (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简接叩诊。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 ;腹腔内游离腹水>1000ml: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3)膀胱叩诊方法;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 。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延长线上,由下向上口镇,由鼓音变浊音为肝下界)。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右腋中线上第7肋间,右肩胛线上第10肋间。

 (6)胆囊区叩击法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18、腹部听诊

 (1)肠鸣音听诊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

 ②顺序:左至右,下至上。

 ③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④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⑤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2)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神 经]

 19、深、浅反射

 深反射:

 (1)跟腱(踝反射):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踝阵挛: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2)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3)膝反射: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浅反射:

 ⑴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⑵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睛注视内上方或一侧检查者竖起的食指,避免其直视棉签,用细棉签由角膜外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0、脑膜剌激征

 (1)颈强直(颈抵抗):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正常可触及前胸,如下颏不能贴近前胸,上抬时检查者有抵抗感,且病人感到颈后疼痛,为颈强直。布氏征

 (2)Kernig征: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 Brudz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

 21、锥体束病理反射

 (1)Babinski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Oppenheim奥本汉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3)Gordon征(2分)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ChaddocK征(1分)用锐器竹签在被检查者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5)Hoffman霍夫曼征: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伸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听诊检查的内容包括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检查时应全面听诊腹部各区,重点注意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以及肝脏、脾脏等。 1肠鸣音:肠蠕动时,肠腔内的液体和气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1)听诊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将听诊器体件放在其右下腹部进行听诊。如果长时间未听到肠鸣音时,可用手指轻弹腹壁,刺激肠道蠕动。 (2)肠鸣音性质:①肠鸣音正常: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肠鸣音的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频繁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②肠鸣音亢进:肠鸣音每分钟达10次以上,音调响亮,称为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胃肠道大等疾患;如果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金属音,称为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者。③肠鸣音减弱:持续数分钟听到一次,音调较弱,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以及胃肠动力低下等。④肠鸣音消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激惹腹壁仍未听到,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疾患。 (3)注意事项:①肠鸣音听诊应在触诊和叩诊之前进行;②肠鸣音听诊点为右下腹部。 2血管杂音:正常人腹部无血管杂音,腹部听到血管杂音,提示该处存在腹部疾患。血管杂音有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 (1)动脉性杂音:常在中腹部或腹部一侧,如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等处听诊,有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分别。①在中腹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前者可于该处触到搏动的包块,后者则搏动减弱;②在左右上腹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③在下腹部两侧的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髂动脉狭窄;④当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在肿瘤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或听到微弱的连续性血管杂音。 (2)静脉性杂音:为连续的嗡鸣声或“潺潺”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分别,出现在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有侧支循环形成。

这种情况这是结肠炎的表现,一般多会出现大便的不成形和伴有大便次数的增加,在就是会出现腹胀和腹痛,在就是会出现腹泻和伴有食欲减退和伴有恶心和呕吐的情况!

意见建议:对于目前的情况在治疗上我建议你可以服用肠炎灵和腹可安片和呋喃唑酮片一起来治疗。一般是很快就会痊愈的!

 肠道内菌群失调,使各种细菌在肠内发酵,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使得胃肠内容物产生幅度过大,或超出常规的移动,所以就会出现肠鸣。肠鸣腹痛是什么原因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肠鸣腹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肠鸣腹痛的原因

 1急性胃肠炎

 ――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为主,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伴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急性水样腹泻,或伴有发热、头昏、软弱,多由酗酒、刺激性或不洁食物和药物引起。

 2慢性胃炎

 上腹部胀闷不适或疼痛,尤以进餐后尤甚,饭后饱胀、嗳气、吞酸嘈杂,食欲减退、恶心、舌淡无味、大便溏薄,或有贫血、消瘦。

 3消化性溃疡病

 ――上腹疼痛作胀长期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疼痛与饮食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进食后可缓解,胃溃疡的疼痛常在多后1小时内发生,1~2小时后逐渐缓解;伴唾液分泌增多、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

 4细菌性痢疾

 ――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恶心呕吐,继以阵发性腹痛、腹泻,腹痛以脐周及左下腹为著,每天排便10~20次,呈脓血便、量少,里急后重感明显。多为夏秋季节发病,有饮食不洁史。

 5过敏性紫癜

 ――皮肤紫斑,下肢及臀部多见,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紫红色、高出皮肤;50%患者伴有腹胀腹痛,位于脐周及下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膝踝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或明显红肿痛。多见于儿童与青年,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6泌尿系结石

 ――上腹部或背、腰或肋腹部疼痛,较剧烈,疼痛向下腹部、外阴部、大腿内侧等处放射,伴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虚脱,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见血尿,或有尿急、尿频、尿痛。

 7急性病毒性肝炎

 ――-右上腹发胀隐痛,可触及肿块,皮肤巩膜发黄,小便色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可伴有畏寒、发热、乏力。

 8慢性肝炎

 --患肝炎日久不愈,超过半年,右上腹隐痛作胀,可能及包块,有压痛,食欲不振,乏力倦怠,或有皮肤黝黑、蜘蛛痣,手掌发红如猪肝色。

 9肝硬化

 ----腹胀,右上腹隐痛,有或无肿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倦乏力,腹泻;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瘀点,面色黝黑,蜘蛛痣,手掌发红如猪肝色;发热,皮肤巩膜发黄,腹壁血管显露,腹水。多数患者有肝炎病史数年。

 10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反复发作上腹作胀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剧烈刀割样疼痛,多因饱餐或过食油腻辛辣引起或加重,伴有恶心呕吐,胃部灼热,嗳气反酸,部分患者右上腹触及囊性包块。

 11慢性胰腺炎

 --上腹部钻痛或钝痛,常较剧烈,迅速加重并持续较长时间,部分病人左上腹或脐部可触及包块,有压痛,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油腻,体重减轻。既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

 12子宫肌瘤

 ――女性,下腹部坠胀疼痛,部分病人触及包块,腰酸不适;月经周期缩短、量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或有尿频、便秘、大便不畅、不孕。

 13慢性盆腔炎

 ----女性,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白带增多,月经增多或月经失调;有时有低热,疲乏或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

 14痛经

 --行经前后或月经期下腹疼痛、坠胀,疼痛程度不一,多持续2~3日缓解。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或虚脱。

 15,先兆流产

 ----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出血,下腹坠痛。早期流产,先出现阴道流血,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晚期流产,先有腹痛,腹痛系阵发性宫缩样疼痛,后有阴道出血,出血不多。

 16阑尾炎

 先有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包块,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或有腹泻。

 17胃下垂

 ---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型者。上腹饱胀不适,常于餐后,多站立或劳累后加重,厌食、恶心、嗳气,亦可有腹泻、便秘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有时有深部腹隐痛,或有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等。

 18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腹痛,为轻到中度痉挛性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便次增多,可为粘便、粘液便、粘液血性便等,多因饮食不当、受凉感冒、月经周期或胃肠道感染而使病情加重,病情轻重不一,起病缓慢。

肠鸣腹痛的预防

 腹痛预防与调摄的大要是节饮食,适寒温,调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温,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防运动时腹痛的发生,应避免精神紧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量力而行。此外,剧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也不要饿着肚子参加运动,一般在饭后1小时后再进行运动为好。

4个月的宝宝肚子咕噜咕噜的响,提示肠鸣音活跃、肠鸣音亢进,多见于急性胃肠炎。给宝宝服用妈咪爱或益生菌,调节宝宝肠道菌群失调,小儿胃蛋白酶合剂助消化。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宝宝的小肚子,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加重腹泻的情况。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产妇在饮食上要以易消化、清淡、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服用辛辣刺激、油腻性的食物。宝宝是奶粉喂养,奶粉沏的不要过稠、过稀、过凉、过冷,要少食多喂。同时给宝宝多喂水,必要时需要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

四个月的宝宝如果出现肚子咕噜响的话,这就是孩子肠鸣音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孩子也是存在有肠鸣音的,只要肠蠕动就会出现肠鸣音,也就是肚子咕噜噜响的声音。但是正常的情况下,宝宝的肠鸣音是每分钟3到5次左右,是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响的过于频繁,则说明孩子有肠鸣音活跃,或者是肠鸣音亢强的情况。

孩子有这些症状的时候,首先考虑孩子胃肠功能紊乱,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孩子的腹部是不舒适的,而且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的出现。孩子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给孩子的腹部上一下热敷,尽量缓解孩子肚子疼痛的症状,喂养方面也是尽量的母乳喂养,多饮水,可以给孩子口服一定的益生菌来进行治疗,都是可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37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