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完二头肌胳膊伸不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生理性原因,因为进行肱二头肌的锻炼,肱二头肌会变得粗大强健,肌肉张力也会相应增大,三头肌的力量不足以对抗这种张力的时候可以出现肘关节轻度弯曲,不能完全伸直,所以,肌肉强大的人通常都会出现上肢轻微弯曲,这种情况不需要做特殊治疗。
2、病理性原因,不恰当的锻炼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出现肌肉疼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情况就需要暂停锻炼,进行康复休息。如果休息后仍然不能恢复,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扩展资料:
运动后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
1、缓解肌肉酸痛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简单的方法如热水浴,热水浴可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通过按摩、肢体抬高,高于心脏,也可促进血液回流。
2、运动前后坚持拉伸。不止运动前要拉伸,运动完之后拉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采用静态牵拉,牵拉的重点放在几个大肌群:大腿、小腿、臀部、躯干、肩、颈,每个伸展动作最好维持20-30秒,最少做2个循环。
3、饮食调节。突然运动或者经常运动的人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的人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这种症状也可以通过饮食调节缓解,可以补充呈碱性食物,比如蔬菜、菌类;也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可以适当补充富含锌的食物,比如海产品、坚果类。
人民网-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缓解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关节疼痛在中老年人当中很常见,不过实际上,真正的肩周炎病人在所有肩痛病人中所占比例只不过十之一二。在此先提醒肩痛患者,千万不要盲目的治疗与锻炼,因为你所做的很可能是无效的,甚至起反作用的。
引起肩膀痛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疾病:肩峰撞击症、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周炎”(即粘连性关节囊炎)甚至颈椎病。
肩峰撞击症
肩峰撞击综合症是肩痛最常见的原因。它是由上臂上举后肩部肌腱受到肩峰的压迫撞击造成。
主要症状为:肩部慢性钝痛,在上举或外展活动时疼痛加剧,如果有肌腱撕裂出现上臂力量减弱。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发展成肩袖损伤。
这类病人早起可用三角巾或吊带悬吊前臂制动,局部封闭疼痛能明显缓解。口服些消炎镇痛的药物也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还可采取物理治疗。若已伴有肌腱断裂和肌腱断裂等病理变化,则建议采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峰撞击症凡是能得到及时诊断,明确病因和病理变化状况,得到正确治疗,能减缓疾病进展,进行彻底治疗一般均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肩袖损伤
主要由创伤(如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肩袖组织退行性变、以及肩峰慢性撞击(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如棒球、仰泳和蝶泳,举重,球拍运动)引起。
损伤的肩膀要充分的休息,并加强健侧肩部肌肉的锻炼。避免做推压动作,而代之以牵拉活动。局部可使用膏药等外用药物治疗。疼痛较重的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
如果损伤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经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好,需行手术治疗。
肩峰下滑囊炎
多因外伤、肩部肌腱损伤或退变、长期挤压和刺激所致,严重者可并发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一般表现为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挤压滑囊)。
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等和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局部封闭注射有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康复治疗,主要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常发生于长期反复过度活动的人群,可因外伤或劳损后急性发病,但大多是由于肌腱长期遭受磨损而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前部疼痛,可向上臂前外侧放射,夜间加剧,肩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急性期疼痛严重,穿、脱衣服困难。
刚开始肩关节活动尚无明显受限,但外展、后伸及旋转时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
前期可外涂正骨医院平乐展筋酊活血消肿药物,贴敷正骨医院膏药,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疼痛较重者可用三角巾悬吊前臂,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局部理疗或热敷有助于炎症消退,必要时可做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个别顽固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病例可行手术治疗。
粘连性关节囊炎
这个才是我们平时所谓肩周炎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
患者肩膀怕冷,不少人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靠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
我建议你快去医院!询问下!但也可以看看下面的
有关膝盖的话题(转自绿野)
这是多篇文章,慢慢看
一、人的膝
膝关节是身体内最大的关节,是由大腿骨、胫骨、腓骨和剩骨(俗称膝盖骨)几块骨头所组成,支撑着人体的重量、膝盖的屈曲和伸直。在大腿骨和胫骨之间有半月软骨,厚s3-9毫米,这个软骨的功能,就是吸收了来自外力的冲击,并使关节能圆滑的进行活动,相当于靠垫的功能。此外,尚有几条韧带,负责膝关节的稳定及运动。
以下是膝关节的复杂构造,然而本文章内容,将介绍大家对膝韧带的进一步认识。
十字韧带
位于大腿骨和胫骨间呈交叉状,而得此名。十字韧带厚且坚韧,根据它们依附在胫骨的部位,由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所组成。此韧带具有维持膝关节前后方向安定性之功能。
副韧带
位于膝关节二侧,各有一条副韧带,分别称为腓侧(外侧)副韧带及胫侧(内侧)副韧带。其功能为保持着膝关节横向运动的安定,预防膝部的侧面脱位。
造成膝部问题的诱因
是否有些人较易罹患膝部外伤与问题?
1小孩若出现膝内翻及膝反屈,假使持续至青少年时期皆未加矫洽,则较易出现韧带问题。
2肥胖亦是膝关节的大敌,膝部负担着人类大部的体重。以一般情况而言,走在平路上,膝要承担的是体重之四倍压力。而在下楼梯或走斜坡时,膝要负担的是体重的七倍之重。故可说,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
3运动员,其超量的运动量,或是不当的运动方式,皆会造成膝部的损伤。
二、常见的膝关节韧带疾患
1内侧副韧带损伤
在膝盖内侧连结大腿骨和胫骨,并防止膝部之左右分离的重要负责者,即是内侧副韧带,除了有膝关节的横向安定作用外,也有固定半月板并控制膝关节活动的功能。此韧带,常在膝部外侧受到加强的外力或过度扭转时,极易受伤。例如:滑冰时,不经意的扭伤或打橄榄球、足球时,争球被拉扯等状况下,也容易使内侧副韧带受伤。当内侧副韧带受伤时,膝的内侧会肿痛,并且在内侧副韧带断裂部分轻压时,会感觉创痛,如果受伤严重时,膝部会缺乏安定感,并动摇不稳,有时亦会有积血现象。当副韧带受伤时,可先将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部位,并以冷湿布轻敷患处,使肿胀减至最小程度,若是症状轻微者,则可用弹绷等,将患部固定,先以冷湿布再改用温湿布方法,作二至三周局部固定后,在患部不会痛的范围内,作膝部伸屈及大腿四头筋的肌力训练工作。
若是韧带完全断裂的情况,则要接受专门医师的手术,将断裂的韧带缝合。不管轻伤或重伤,事故后运动时,不要忘了加上护膝等装备。
2上端胫骨突起症
负责膝关节伸展的大腿四头筋的未稍部分,膝盖韧带往胫骨的附着部发生病痛,即是此病症之症状。通常是由于青蛙跳等过度的给予膝部压力而产生的。其特征,是骨的成长不及肌肉或肌腱的缘故,成长中的青少年所常发生的。
由于韧带拉紧,而前方胫骨的上端胫骨突起,并看得见骨的隆起,用手压的时候会隐隐作痛。和运动膝一样是起因于跑步或跳跃的无节制,而o或X型腿的人,也被认为他们膝盖承受着比正常人重的负担,所以容易得到此病症。
用一只手抵住墙壁,以支撑身体,另一只手则抓住同脚,往后拉,将籍由屈曲的膝盖节向后牵引的作用力量,使得大腿四头筋能因而伸直的训练,皆为预防此病症的良方。
3跳跃膝
因为在慢跑或打排球、篮球等经常反复跑步或跳跃时,所容易发生的,故叫做跳跃膝,其正式的名称叫膝韧带炎,由名称可了解到,在跳跃后着地时,其所受来自地面的撞击力,积聚于膝盖下端,膝韧带因而引起发炎或受伤,即称为膝韧带发炎。
初期的症状,是于跑步之后,膝盖骨下端会感觉痛,严重时运动中也会痛,到最后不只是运动无法进行,就连走路都觉得困难。再加上膝盖骨下端,会有叽哩叽哩的声音,或出现僵硬现象。当症状一出现时,最好停止跳跃或跑步等,用到膝盖的运动,并完全休息静养,休养的同时,直接用冰块冰敷,使患部冷却或涂消炎止痛剂,且一边作按摩。然后用热毛巾或温湿布等进行热敷,如果还无法收效时,就要考虑动手术了。
一般的预防方法,是在运动前作大腿四头筋的强化运动,使膝部确实地暖和起来。
4前十字韧带
在大腿骨和胫骨间呈十字形状态连结两骨的两条韧带之一,从胫骨前面连到大腿骨后面的韧带,称之为前十字带带和膝原有弯曲呈反方向的固定作用,使膝关节得以伸直且成安定状态。
此韧带常是在作体操着地时或打篮球、排球等激烈的跳跃动作时,膝盖发生叽哩的韧带断裂声后,就会觉得膝关节好象脱离分散了一般,这时,膝部会出现少许出血而呈瘀血肿胀现象,是此韧带受伤时的特征。
在韧带断裂一个月后,肿痛均消除了,看起来彷佛是治愈了,但却往往由于同一种动作而再度受伤,而如果反复这样的伤害,则前十字韧带的损伤,就会变成慢性化,慢慢地膝关节就会动摇而无力。软骨会受伤,且膝关节的水分会逐渐渗完,而最后导致影响日常生活的障碍。所以,当一有症状发生时,就要一次完全治愈,而不要让它变成慢性化,这是最重要的。
大腿四头筋的直线运动和强化练习
在前面我们一直提到大腿四头筋的强化运动,现在,我们就来仔细研究一番。
和膝关节痛的产生最有关系的是大腿四头筋(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强化大腿四头肌的第一步骤,便是步行的训练。若在激烈使用膝部运动的时候,能作好以下所说的训练肌肉的准备运动的话,对于膝关节痛的预防是很重要,且效果很大的。
首先,是大腿四头筋的直线运动,将膝关节屈曲,以一只手抓住足部,慢慢地向背部伸展,同时,大腿四头筋也会跟着伸直,另一只手扶着墙壁支撑身体,较有安全感之情况下,也较能使训练收到效果,一次大约支持30秒,如此二脚交互地作四、五次。
其次,则是大腿四头筋的强化训练,将膝伸直而腰接触于地面上,以两手置于身体后,并接触地面,以支撑身体。在伸直的膝下放着浴巾等折叠成的东西,并使脚不碰到地面,将脚伸直,并好象用膝的力量压这些毛巾般,维持约十秒后,再换另一脚。大约两只脚如此地交互做了十次之后,可在胜任得了的范围内,稍微增加次数。若经过多天的训练后,亦可在足踝上加些重量以加强训练,然而这些可依个人的状况而定。最初只是放着卷毛巾等的重量即可,而到后来更可增加足踝上的负担,肌肉的强化也可因而更顺利。
此外,同样将脚伸直坐着,将伸直的足部,以大腿的力量再将脚尖前压,使得腿伸得更直的训练也有,这时膝盖骨周围的筋肉,似乎呈紧缩的状态,而使得足部能不着于地面并且伸直,约用力五秒,用力后即可放松,如此重复左右各五、六次,一天约进行五回合,等到这种训练进行到某一种程度后,在足踝上一样加些小东西,以加强训练,而达到更完全的运动。
作者:花旗 日期:2004-12-28 23:57:00
三、膝部损伤疼痛
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人的膝关节是所有关节中面积最大的关节,承受体重的主力,它由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组成,其前有髌骨,其中间有“软垫”即半月板,周围有强壮关节囊、肌肉及韧带保障了关节的稳定。
体重是膝关节承受的垂直应力,复杂的人体动作如打球的转体,上厕所的蹲起动作等是侧方的应力。如受力过大,膝部关节的两块半月板容易受到损伤,尤其在旋转力过大时更易发生半月板撕裂伤。
半月板损伤伴有关节囊的损伤,因血液循环丰富,容易出血并形成膝关节腔的积血、疼痛及肿胀。旅途中膝部扭伤疼痛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肿就可不必担心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软骨组织,几乎没有血液供应,一旦损伤难以愈合,是形成伤后关节疼的原因。手术摘除半月板、通过关节内窥镜技术去除小片撕裂及条形撕裂是易被接受而有效的方法。半月板损伤并非都要立即手术,走路小心保持膝部稳定,关节仍可活动。但有时小的裂片可因走不平坦的路或不协调的姿式等因素而移动,卡在关节间隙的某处,立即剧痛不能行路,医学上称为“关节交锁”,经活动或处理又可“解锁”,症状随着一声弹响立即消失。应该对关节交锁这一特殊现象有所认识。有经验的患者经过多次体验往往会自己解锁,即放松下肢肌肉,轻轻晃动及屈伸膝关节(屈曲旋转手法),以达到缓解。
2膝关节游离体
关节交锁不仅由半月软损伤引起,还有一个原因是关节内的游离体,其体积甚小,本质是小片软骨因创伤或变性等原因而由关节面上脱落下来,形如豌豆大小,不骨化者X线照不出来,偶尔可摸到,旋而又不知去向,窜来窜去移动很快,故又称“关节鼠”,它同样能卡在关节间隙中,形成交锁,反复出现以致引起关节腔积液,因平时不疼,往往忽视。症状及处理同半月板损伤。
3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疼的另一常见的原因是髌骨软化症。髌骨是膝前方的一块圆形骨质,也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位于股骨下端内外髁间窝的前方,髌骨后面的软骨面与之相关节。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髌骨关节面互相接触可起支点作用,髌骨上下都有韧带相连,膝关节伸直时,股四头肌腱带动髌骨向后挤压股骨髁,起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膝关节反复扭伤或不合理的运动姿势可引起髌骨关节面的磨损,软骨失去光泽及弹性,部分软骨软化脱落,移动髌骨则引起疼痛。日常活动尚能忍受,只是容易疲劳。活动稍多即招致膝关节疼痛。病人对医学知识不熟悉,误以为是全部髌骨软化,实际病变为髌骨的软骨软化。走路过多或道路不平可引起膝关节积液,关节肿胀,旅途中是难以预料的。只要及时休息,恢复很快。如果必须照常活动,赶上行程,可去医院做关节腔内强地松龙注射,加快症状的消失。
髌骨软化的综合治疗
髌骨软化症中医称“髌骨劳损”。由于髌骨的后侧面大部分为软骨结构,与股骨两髁和髁间窝形成髌股关节。当膝伸直而股四头肌松弛时,髌下部与股骨髁间窝轻轻接触;当膝屈至90°时,髌上部与髁间窝接触;当膝全屈时,整个髌骨的关节面紧贴髁间窝。膝关节在长期伸屈中,髌股之间反复摩擦、互相撞击,致使软骨面被磨损而致本病。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如田径、登山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起病缓慢,最初感膝部隐痛、乏力,以后髌骨周围按压疼痛,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困难,严重者影响步行。X线摄片检查早期可没有明显的改变,后期的侧位及切线位片可见到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骨关节面粗糙不平、软骨下骨硬化,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中医行之有效的综合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中药内服法
▲取丁香60克,木香60克,血竭60克,儿茶60克,熟大黄60克,红花60克,牡丹皮30克,甘草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天早晚各服10克,黄酒送服,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可选用中成药小活络丹口服,每次服3克,每天早晚各1次。具有温寒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
中药外治法
▲取羌活、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肉桂各等量,连须赤皮葱适量。先将前八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药末与适量的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和,用醋炒热,布包,热熨患处,每天1次。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效。
▲取当归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儿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补90克,红花60克,元胡60克,防风6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每天外敷患处1次。具有消肿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推拿按摩法1患者取坐位,自患侧大腿至膝关节,拿捏数次,先使肌肉放松,然后在痛处用揉按手法,由轻渐重,最后再取轻手法,徐徐按摩3~5分钟,直至关节内没有发热感为止。
2点按患肢的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委阳、合阳、承筋、承山等穴位。
3术者一手握着患膝正中,手指分别握住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处,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
4将患肢屈曲,尽量使足跟接近臀部,随即伸直反复3~5次。
经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后,可缓解肌肉痉挛,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解除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之功效。
另外,预防本病发生也十分重要。首先要避免在膝关节处发生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特别是搬抬重东西时更应小心。经常从事半蹲位工作的人,应注意适当休息,尽量避免膝关节极度疲劳。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北医三院运动医学门诊时间
运动创伤普通门诊 周一全天,周二(限40号)上午、周四上午
运动创伤按摩门诊 周二、五上午(每天限40号)
骨质疏松门诊 周二上午(副主任医师),周四下午(正主任医师)
骨密度检查及治疗 周一至周五全天
肥胖门诊 周三、五上午
运动营养门诊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专家出诊时间
姓名 专业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曲绵域 运动创伤 ★ ★ ★
于长隆 运动创伤 ★ ★ ★
田得祥 运动创伤 ★ ★
敖英芳 运动创伤 ★
林共周 运动创伤 ★ ★
李梅君 运动创伤 ★ ★ ★ ★ ★
高云秋 运动创伤 ★ ★ ★
浦钧宗 运动创伤 ★ ★ ★
张宝慧 运动康复 ★ ★
周谋望 运动创伤 ★ ★
胡跃林 运动创伤 ★ ★
余家阔 运动创伤 ★ ★
王健全 运动创伤 ★ ★
http://wwwbysyeducn
作者:花旗 日期:2004-12-28 23:58:00
常见的运动创伤及其预防
体操的运动创伤
体操包括的内容很多,在比赛项目中,男子有6项:自由体操、
单杠、双杠、鞍马、吊环及跳马;女子4项:自由体操、平衡木、高
低杠及跳马。
(一)慢性疲劳损伤1膝髌骨软骨病与伸膝腱膜炎较多见。此外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与股骨踝剥脱性骨软骨炎也有发生,后者易漏诊。
发病原因都与跳跃与下法落地练习过多有关。
2手腕及踝足最易发生的是各种慢性腱鞘炎少年儿童最易发生的
是骨骺炎(桡骨远端及跟骨骨骺炎)。
3肩肩袖损伤最多,与吊环、单杠、双杠的转肩动作有关。
4肘最常见的是肱骨小头骨软骨折(疲劳性)继发骨关节病。发
生率在一些集训队可高达50%。与上肢支撑翻腾训练过多有关。肘外
翻角过大或肘反弓角过大改变了肘的正常关节持重关系,是此症发生
的重要潜在诱因。
5脊柱在集训队里椎体骨骺炎的发病率为30%~50%,椎板疲劳
骨折约为15%,其发生均与“下腰”、“后软翻”过多或训练手段使
用不当有关。
(二)急性意外伤1肌腱断裂跟腱断裂最常见,其次是肱二头肌
长头肌腱。
2韧带断裂踝、肘及膝的侧副韧带断裂最常见。早期处理不当,
多继发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训练。
田径的运动创伤
田径运动包括跑、跳、投、走4类项目。有统计,跳高及中长跑
运动中创伤发病率较高,投掷次之。其中除短跑运动可发生跟腱和大
腿后部肌群的断裂伤为急性损伤外,多数为过劳伤,如中长跑运动中
的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最常见,膝外侧疼痛综合征(包括滑囊
炎、肌腱炎及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次之。“跳跃膝”(髌腱腱围炎
末端型)在跳高运动中最常见;投掷中,标枪运动员的肘关节骨关节
炎(投掷肘)发生率近100%,其次是肩袖损伤。二者都是关节周围
肌力不强及动作错误引起的。标枪和铅球运动员还易发生椎板的疲劳
骨折,系腰过伸所致,改进动作并用宽腰带保护完全可以预防。
柔道和击剑的创伤
(一)柔道和散打
无论是柔道还是散打,都易发生外伤。特别是女子柔道外伤的发
生率尤高。根据调查,运动员中常见的外伤有:耳壳损伤、挫伤(血
肿)、软骨炎、撕裂及处理不当继发的耳壳畸形(菜花耳)。其发生
系运动时抱头所致。女子因长发保护发病率较低。其次是肋软骨损伤
(54%),膝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及联合损伤(53%)。再次
为颈椎损伤及肘关节损伤。
预防此类创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运动用品如垫子等必须符合卫
生要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开馆使用。出现血肿时,
应立即穿刺抽出并压迫包扎。应特别注意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
(二)击剑伤
训练及比赛都必须着用护具(面、胸及手),因而急性伤并不常
见。偶因面具破损而刺伤面部,或女子刺伤乳房。慢性劳损伤最常见
的是“腕凸症”(第二三掌骨底桡侧伸腕长短肌腱止点部隆起
末端病)。其次是击剑时膝半蹲进攻与防守过劳引起的髌骨软骨病。
预防措施是:①剑应置于有锁的柜内,严禁乱放。剑尖必须安装
保险器以防刺伤。护具应定期检查以防破损。②运动员负荷量应循序
渐进地增加,专业运动员每次击剑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
次课15小时,一日两次。每周训练4~5天。
球类运动的创伤
(一)篮球的运动创伤慢性创伤最常见的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及踝
骨关节炎(足球踝)。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滑步进攻或防守、急停与踏
跳上篮等过多所致,应引起注意。急伤最常见的是膝内侧韧带、交叉
韧带断裂及半月板撕裂。踝韧带断裂也较常见。篮球运动是较激烈的
对抗性项目,相互冲撞时非常容易受伤。因此,训练中必须有体操滚
翻动作的训练内容以做好防护。
(二)足球的运动创伤国外报道,足球的运动创伤是急性创伤发
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外伤程度最轻的是皮肤擦伤,重的可以有骨折、
脱位及内脏破裂。据统计,创伤中除一般常见的擦伤及挫伤外,踝关
节扭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腿前后的肌肉拉伤、挫伤。膝关节创伤又
次之。我们的经验是,膝关节联合损伤(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及十字
韧带同时损伤)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女子足球运动中伤者较
多。
足球运动的慢性创伤公认的是“足球踝”(国外称为踝撞击性骨
疣,实际是骨关节炎)。其发生率在专业队约为90%。守门员因为经
常扑球摔倒,容易发生手腕(舟状骨骨折)及肘的创伤(鹰嘴皮下滑
囊炎及血肿)。所以,训练时都应着线衣、护肘及手套。发生这些外
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素质训练不够,技术不正确和运动员的犯规动作。
其次是不遵守训练原则、场地不好和运动员忽视使用各类护具和保护
装置。
(三)排球的运动创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肩、膝和腰。肩以肩
袖损伤、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最多,多因肩无力、扣空球或扣球技术错
误,一次或多次逐渐引起。也常因肩部扣球姿势不正确或过劳,引起
肩胛上神经麻痹。其发生率可高达25%~30%。膝伤以髌骨软骨病、
股外侧头末端病最常见,起因是过劳和救球时跪地髌骨受撞击致伤。
急性创伤以半月板撕裂及踝韧带伤较多。腰伤应特别注意因扣球时腰
过伸引起的椎板疲劳骨折、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和棘突骨膜炎。另
外,防守中拦网时,手指关节扭伤、骨折及脱位也不少见。这类创伤
的预防除加强身体素质训练、遵守训练原则外,应特别注意肩带、腰
及膝的肌力练习。运动员必须使用厚护膝及护腰带以防膝的跪撞软骨
伤及椎板骨折。
除上述3大球之外,棒球、垒球运动易伤肩及肘(投掷肘)。羽
毛球应特别注意预防跟腱断裂及因跳起扣球时腰反复过伸引起的椎板
疲劳骨折。乒乓球集训运动员,应特别注意预防“扣杀”过劳引起的
肩过度外展综合征,髌骨软骨病及网球肘(横拍反手攻球过劳伤)。
自行车运动的创伤
分场地及公路比赛两种,最常见的是擦伤、裂伤、脑震荡、锁骨
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
自行车比赛可“尾随挡风”,因此,比赛者距离太近撞倒是最常
见的受伤原因。场地不平或公路车辆行人太多发生冲撞,或与牲畜冲
撞,也是重要的致伤原因。此外,车辆质量不好,如脱胎、掉链、断
把等,也易致伤。运动量过大,车座大小或高低不合适,或座把间距
调理不当等,也会引起一些慢性损伤和劳损,如腰肌劳损、尺神经麻
痹(手豆骨部在车把上压迫过久)、腓神经麻痹、女子大阴唇一侧或
两侧水肿及髌骨软骨病等,但较少见。
创伤的预防:1场地要平坦,比赛的路线应预先检查,并设交通
哨管理交通。
2车辆要用蛇行橡胶把套,车座大小合适,车辆不能有损坏。
3必须着头盔。
4公路比赛时,发车时间最好有适当的间隔。同一队组行车时,
应禁止过近距离的挡风,带头尾随,以免一车因故摔倒引起连锁摔倒
的现象。
5公路自行车比赛时,应根据地形设救护点及跟随救护车。
要看你具体是怎么个酸痛,例如说你昨天练了哑铃弯举,今天肱二头肌酸痛,那你今天就别练肱二头肌了,但是别的可以练,例如背阔肌、腹肌等都可以(另外如果是肱三头肌这样的肌肉酸痛,那就别练肱二头肌,因为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会使得肱三头肌拉伸,会有痛的感觉,这样对肱二头肌的锻炼也有影响)如果全身酸痛的话那就休息一两天再去,跟教练说一声就好了,你是顾客,你说不去他也管不了(当然你自己总是爱练不练的,到时候没练好可别怪人家)
平时很少锻炼,然后突然锻炼(即使看起来强度不大)会适应不了是很正常的,想吐也没什么,第二天酸痛更是意料之中的事,再说你请了私教,有事请教他就好了,虽然有些私教其实是水货
训练肱二头肌的要点在哪里呢
◆基本动作很重要,在训练出足够的肌肉体积前,最好的选择是杠铃和哑铃,你的重点是加重、再加重。
◆注意与肱三头肌的力量平衡,否则骨骼受伤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想让肱二头肌更丰满,需要选用不同的动作针对它的外侧、内侧、肌峰、底端进行训练。
杠铃斜托弯举
这是奥林匹亚先生获得者拉里·斯科特钟爱的动作,能有效锻炼肱二头肌峰头,并对增加肱二头肌的厚度有很好的帮助。
动作要领:
站姿坐姿均可,双臂与肩同宽架在托板上,手腕锁定,使用肱二头肌的力量举起杠铃,上臂将垂直于地面时停止,控制还原,最底点不要完全伸直胳膊。
关键技巧:
1.练习前先调整托板的高度,使之略低于胸肌下缘,上臂紧贴托板。
2.动作过程中,身体与上臂都不要移动。
3.选择杠铃杆时,使用直杆能使前臂适当外旋,使用曲杆则偏重内侧头。
杠铃弯举
这是锻炼肱二头肌的经典动作,对增加肌肉体积和整个肱二头肌的厚度至关重要。
动作要领:
双腿与肩同宽站立,上臂紧夹肋部,握距与肩同宽,弯举杠铃至最高点并极力收缩肱二头肌,然后控制还原,到最底点时肘部不要完全伸直。
关键技巧:
1.谨记三个要素:肩关节不动,肘部紧贴体侧,腕关节保持伸直。
2.初学者弯举的高度通常不够,要在肘部不移动的情况下,举至最高点,便能体会到顶峰收缩感觉。
3.不要晃动身体。大负重弯举时上身后仰是造成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保证正确的动作是增加负重的前提条件。
4.握距可根据训练需要调整,越宽对肱二头肌内侧越有效,反之则针对肱二头肌外侧;此外,还可以用曲杆练习弯举。 哑铃弯举
这也是锻炼肱二头肌的传统动作,应列入你的日常训练计划。
动作要领:
建议采用坐姿,两臂自然下垂握铃,拳眼向前,上臂夹紧肋部,手腕保持稳定,弯举至最高点进行顶峰收缩,然后控制还原。
关键技巧:
1.使肘关节成为惟一运动的关节,但不要移动它。
2.不要借惯性悠起哑铃,上身不要晃动,运动时保持一定节奏。
3.可以双臂同时弯举,也可交替进行。
俯坐哑铃弯举
重点练肱二头肌外侧头和肱肌,是雕琢上臂肌肉的经典孤立动作。
动作要领:
坐在平凳上,分开双腿,俯身将右臂架在大腿内侧靠近膝关节处,锁定腕关节,手臂略微弯曲,举至顶点时上臂稍外旋。
关键技巧:
1.动作路线越长,拉伸效果越好。
2.最高点时用力压榨肱二头肌,体会目标部位的烧灼感。
提示:上述4个动作均采取中等重量,每个动作做3~4组,每组8~12次。掌握正确动作后,再增加重量,形体瘦弱者,可酌情减少组数,次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