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产后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但可能一些没那么细心的妈妈在某些地方没注意,产褥感染很可能就会找上门来,还会影响身体的恢复。那么,产褥期感染的恶露症状是什么呢关于产褥期恶露的小秘密很多,请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产褥期感染的恶露症状恶露难以排尽且有臭味。
产褥期发生感染之后,必须接受及时的治疗,不然病情就会逐渐加重,最终危急生命。除了积极治疗之外,患者要做到的还有康复期间的各种护理。
1注意休息
生完孩子之后,产妇本身就应该多多休息,但是因为产褥期感染,产妇承受了更多的伤痛。如果想要更快速康复,患者切记要好好休息,平时最好采用半卧位的姿势,这样可以让恶露引流得更方便。
2留意病情发展
在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里,产妇需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要配合医护人员,比如每隔四个小时左右就测量一次提问。如果有恶心呕吐或者是发烧的现象,也要尽快告诉医生。
3做好会阴护理
如果发生了产褥期感染,产妇必须要做到保持外阴清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专用护理液进行清洗。对于会阴有伤口感染扩创引流的患者,则需要每天使用消毒液消毒并且上药。
女性生产时需要消耗很多的力气,分娩过后各脏器需要恢复,这些都需要摄取营养进行恢复。在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新妈妈为了恢复体力可以适当吃些流食或者半流食。产后初期,要摄取含丰富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食物,多喝汤类,促进乳汁分泌。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兴奋类食物,一定要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均衡搭配。
产褥期感染的症状恶露增多: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此时除有下腹痛症状外,体温可升高至38C左右,恶露增多且有臭味。
腹膜炎:如果炎症蔓延至腹膜,则可引起腹膜炎,这时除寒战高烧外,脉搏增快和腹痛加剧并伴有腹胀。
发热腹痛:如果细菌毒性大,炎症进一步蔓延到子宫旁组织,则可形成脓肿,可有发热腹痛,严重者可见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
肛门坠胀:如果细菌渗出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处,则出现肛门坠胀,里急后重。若形成下肢血桂性静脉炎,可见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发白,局部静脉压痛或硬索状,弛张热。
危急症状:若是病菌侵入血液,引起脓毒血症,会引起肺部、肾脏或关节脓肿,最后形成败血症或菌血症。这时体温变化很大,而且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情况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危及生命。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胃穿孔最多见于胃溃疡,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发生胃窦前壁小弯侧。溃疡穿孔发病率为所有溃疡病例的5%~10%,约占溃疡病住院病例的20%~30%,穿孔并出血约占10%。临床上急性穿孔多见,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发病率要多于胃穿孔,约占所有溃疡急性穿孔的90%,青壮年多见,多发生十二指肠前壁。胃穿孔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有少量病人为胃癌穿孔。穿孔发生具有季节性,冬季发生穿孔者最多。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急性溃疡穿孔主要原因是活动性溃疡基底组织坏死,穿透浆膜层,致胃腔与腹腔相通。溃疡穿孔后,含有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首先胃酸、胆汁等刺激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产生剧烈的持续性腹痛。数小时后,胃肠内容物流出减少,而腹膜刺激所致渗出液增加,胃肠流出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一般于8~12小时后,由于腹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形成细菌性腹膜炎,引起肠麻痹、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慢性穿孔时因溃疡在向深部发展时,多逐渐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表现为慢性穿透性溃疡、胃胆囊瘘或十二指肠胆囊瘘。临床表现多有长期溃疡病史和近期加重病史,但约10%病人无明确溃疡病史。饮食不当、情绪变化等可诱其发生。溃疡穿孔临床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 骤发性剧烈腹痛,如刀割样,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疼痛初始位于上腹部或剑突下,很快波及全腹,仍以上腹部为重,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如胃内容物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可发生右下腹痛。因腹痛剧烈,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脉搏快、呼吸浅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可出现休克。查体可见病人急性痛苦面容,仰卧拒动,腹式呼吸减弱,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减小或消失提示气腹存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第二阶段(反应期) 穿孔后1~5小时,因患者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也恢复常态。但仍不能做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第三阶段(腹膜炎期) 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混浊液体。病情严重,抢救不及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疾病治疗胃穿孔的治疗原则上应尽快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延迟,尤其超过24小时者,死亡率和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空腹小穿孔、穿孔时间短、临床表现轻、腹膜炎体征局限或诊断尚未明确时,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应该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症状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治疗6~8小时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手术治疗。一般治疗禁食、止痛、吸氧、静脉输液、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抑酸药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溃疡部位、穿孔时间、腹腔污染程度和冰冻切片结果是否恶性来进行选择。(1)胃穿孔周边活检后单纯穿孔修补术 一般状态差,伴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穿孔时间超过8~12小时,腹腔内炎症重及胃十二指肠严重水肿等估计行根治手术风险较大的病人,胃穿孔周边活检后阴性后,适合选择单纯穿孔修补术。修补分为开腹修补和经腹腔镜修补两种方式。(2)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同时解决了穿孔和溃疡两个问题。适用于病人一般情况较好,穿孔在8~12小时一捏,腹腔内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水肿较轻,且无重要器官并存病者可考虑行根治手术。其具体适应症为:①病史长、反复发作;②曾有溃疡穿孔或出血病史;③此次穿孔伴有出血、幽门狭窄或修补后易致狭窄;④疑有癌变。根治性手术包括:①胃大部切除术;②穿孔修补加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③穿孔修补、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或幽门成形术。其中前两种术式效果较好。[2-3]疾病预后如诊断治疗及时,病人一般预后较好。若年老体弱且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疾病预防(1)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早期胃镜普查明确溃疡性质、发病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系统内科治疗。(2)系统内科治疗无效或者溃疡愈合后复发者,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3)规律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冷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缓解精神紧张。(4)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药物等。若必须应用时,应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及抑酸药物。饮食注意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 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流行病学 9 病因 91 结石 92 感染 93 其他 10 发病机制 11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12 体征 1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121 黄疸 122 休克 123 出血征象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本病常有低血容量休克及合并感染 132 腹腔穿刺 14 辅助检查 141 腹部平片 142 胸部透视 143 B型超声检查 144 CT检查 15 诊断 16 鉴别诊断 17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71 中医辨证论治 1711 肝胆郁结 1712 肝胆湿热 1713 热毒内结 172 西医治疗 1721 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1722 支持疗法 1723 抗生素的应用 1724 抗胰酶疗法 1725 手术治疗 18 预后 19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21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穴位 1 拼音
dǎn yuán xìng jí xìng yí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biliogenic acute pancreatitis
3 概述胆道结石、炎症等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张仲景已指出了“呕不止,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等类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同时提出了治疗原则与方药:“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本病属中医“结胸”、“黄疸”、“腹痛”、“胃脘痛”等范畴。
4 疾病名称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5 英文名称biliogenic acute pancreatitis
6 分类
消化科 > 肝胆疾病 > 胆囊疾病
7 ICD号K838
8 流行病学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
9 病因胆道的各种疾病,包括结石、蛔虫、感染、瘢痕狭窄、肿瘤、炎性水肿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共同通路”是其发生的解剖基础,其中结石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91 结石胆道系统的结石在体内发生移动,不仅结石本身可造成壶腹部的狭窄,而且结石可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加重狭窄。壶腹部狭窄,胆道内压力增加,胆汁逆流入胰腺,胰酶被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92 感染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时,胆汁内含有大量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细菌酰胺酶等可激活胰酶,造成胰腺的自身消化和急性炎症;胆总管的炎症可直接累及胰管,胰管引流不畅而向胰组织内逆流而发病。
93 其他胆道寄生虫、瘢痕狭窄、肿瘤及奥狄括约肌功能不全等均可造成胰管梗阻,胰液排泄不畅,胆汁逆流等而发生本病。
10 发病机制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胆汁通过共同管道逆流入胰管内,感染即带入胰管。
②胆石排泄过程中,使Oddi括约肌发生麻痹性松弛,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导致胰腺炎。
③毒性物质对胰腺组织的损伤。它们包括:游离胆汁酸、细菌、非结合胆红素及溶血卵磷脂。游离胆汁酸具有毒性,可损害胰管黏膜屏障;细菌能分泌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后者能分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而非结合胆红素对胰腺有毒性;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内有溶血卵磷脂,它能直接损害胰组织。
11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起始于上腹部,出现早。典型者常突然感脐上偏左疼痛,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呈刀割样。常放射至肩部、胁部和腰背部。随着炎症的扩散,腹痛范围可呈带状,或向全腹扩散。
(2)恶心和呕吐: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几乎在腹痛的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常为喷射状,内容有食物和胆汁,晚期出现肠麻痹,可呕吐出粪样物。
(3)腹胀:是本病的常见症状。腹胀的程度与胰腺炎的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轻者持续2~3天,重者可持续7天以上,常伴有排气、排便中止。
(4)黄疸:一般较轻,多为阻塞性,但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5)其他:发热、消化道出血、休克征等可出现于部分病人。
112 体征(1)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多数患者腹部压痛,以上腹部为主,腹肌多紧张,但其程度不如胃肠穿孔或胆囊穿孔,部分病人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2)休克:部分病人脉搏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3)出血征象:外溢的胰液沿组织间隙达到皮下脂肪,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而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腰部、前下腹壁或脐周。
(4)肠梗阻及移动性浊音:肠梗阻常为麻痹性。腹腔内出血、渗出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121 黄疸少数出血坏死型病人,黄疸是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122 休克部分病人脉搏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123 出血征象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见于腰部、前下腹壁或脐周。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本病常有低血容量休克及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加,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降低。血糖在发作早期增高,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急性坏死型者血钙在2~5天开始下降,如果在175mmol以下,说明病情重笃。血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急性胰腺炎病人70%~95%表现有血清淀粉酶增高。24h到达高峰,5天以内恢复正常,持续增高12天以上者,表示已有并发症存在。尿淀粉酶增高稍迟出现而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h增高至15康氏单位以上。
132 腹腔穿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腹腔穿刺常可抽到混浊液,且可能见脂肪小滴,并发感染时可呈脓性。腹腔液淀粉酶常增高,往往高于血清淀粉酶,且持续时间也比血清淀粉酶长2~4天。
14 辅助检查 141 腹部平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有2/3可显示异常。具体表现有:胰腺阴影增大,边缘不清,密度增高,局限性肠麻痹,横结肠截断征(仰卧位时可见结肠的肝曲、脾曲充气,而横结肠中段无气)。
142 胸部透视胸部透视可见左侧膈肌升高,中等量左胸腔积液,或左下肺不张。
143 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胰腺弥漫性肿胀、增大,轮廓线略呈弧状膨出。阳性率可达45%~90%,并可发现胆道疾患。
144 CT检查CT检查是现代灵敏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70%~90%的病人有不正常表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外形不规则,胰腺或胰腺周围液体积聚等。
15 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常要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判断。1988年日本制定的标准如下:
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 征。
2血、尿或腹水中胰酶升高。
3影像学检查、手术及活检发现胰腺有异常。具有含第1项在内的2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临床可供参考。
16 鉴别诊断早期或水肿型胰腺炎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道疾病、肠梗阻及阑尾炎等相鉴别。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心肌梗死等相鉴别。通过一些特殊检查仍不能鉴别时,应作剖腹探查。本病同非胆源性胰腺炎的鉴别有时很困难,但是由于两者治疗基本相同。因此,不是鉴别的重点。
17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71 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报道颇不一致。临床大体可分为肝胆郁结、肝胆湿热、热毒内结等3型。
1711 (1)肝胆郁结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治则:疏肝利胆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1712 (2)肝胆湿热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证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1713 (3)热毒内结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瘀斑,齿龈出血等。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治则: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172 西医治疗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721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1722 (2)支持疗法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1723 (3)抗生素的应用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1724 (4)抗胰酶疗法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1725 (5)手术治疗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18 预后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相随。出血性坏死型预后仍较严重,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19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系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0 相关药品胰酶、磷脂、葡萄糖、氧、二氧化碳、黄芩、大黄、安宫牛黄丸
21 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结合力、尿淀粉酶、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穴位 胰胆、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等。 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等进行 。
下三里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下陵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鬼邪术。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足三里配百会
足三里1.继发性腹膜炎
(1)病因和病理:腹腔内脏器病变坏死、穿孔、损伤破裂、脓肿破裂,使大量消化液及细菌进入腹腔,早期为化学性炎症(如胆汁、胰液、胃液所致腹膜炎),6~8小时后可发展为细菌性炎症或直接为化脓性炎症。细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链球菌、变成杆菌等,一般都是混合性感染。
最常见的原发病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此外尚有胃肠道肿瘤坏死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穿孔、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穿孔、憩室炎穿孔、创伤所致胃肠道穿孔等。
(2)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开始部位和原发病部位一致,很快弥散,这是腹膜炎的一个特点,但又不一定扩展到全腹部。疼痛变为持续性,改变了原发病疼痛的性质为又一特点。一般均很剧烈,咳嗽、翻身均可加剧,故病人常取平卧位或侧向一侧。
胃肠道症状可以是原发病所有,如呕吐、恶心,在继发性腹膜炎时也可以并不明显。腹胀往往很突出,或病人自觉发胀,待麻痹性肠梗阻发展到后期,腹胀常是一个严重问题。
体温上升、脉率变快,中毒症状、脱水症状、少尿等均是常见的表现。
体格检查常见病人呈急性病容,腹式呼吸减弱或甚至消失,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亦很明显,但可因年龄、肥瘦、病因、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常见体征。
诊断腹膜炎不难,诊断原发或继发有时不易;诊断继发于何种原发性如病人就诊早一般不难,如就诊过晚,病史不清则有时相当困难。X线、超声等诊断手段有助于诊断,如腹腔有游离气则可知有消化道穿孔。超声可以诊断阑尾有无病变,胆道有无扩张。血清淀粉酶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胰腺炎,有的应做血清脂肪酶和尿淀粉酶检查。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显著有助于诊断肠坏死。
(3)治疗:继发性腹膜炎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允许采用非手术疗法,如有恶化则迅速转为手术治疗。
2.原发性腹膜炎
(1)概述: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源,致病菌通过血运,淋巴管,肠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多数病人全身情况较差,女童及成人慢性肾炎或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本病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急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波及全腹,诊断本病的关键是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2) 临床表现:①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在肾病,猩红热,肝硬化腹水及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②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急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弥漫至全腹;③伴恶心呕吐,发热,脉快全身中毒症状;④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诊断依据:①持续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弥漫全腹;②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③腹穿抽到脓液稀薄无臭味,除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4)治疗原则:①明确为原发性腹膜炎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选用对球菌感染敏感或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输液及支持治疗;②如非手术疗法不见效,病情逐渐恶化或不能排除继发腹膜炎时,则应剖腹探查。
坐月子发高烧能吃什么
坐月子发高烧能吃什么呢?坐月子是孕妈生完孩子后的重要节点,所以对于自己的饮食都是很谨慎的,但是有些孕妈妈可能会发烧,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坐月子发高烧能吃什么
坐月子发高烧能吃什么1第一、橘子
让患有感冒发烧的宝宝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不假,但是橘肉却容易生热养痰,喝点橘皮汤对降温却有辅助作用,但是吃桔肉却会加重病情,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很难让一个孩子,放弃酸酸甜甜好吃的橘子,而选择橘皮汤。
第二、鸡蛋
鸡蛋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婴幼儿期的宝宝辅食添加的必备一物就是鸡蛋。可鸡蛋虽营养,在宝宝高烧不退时喂他吃,无疑是在害他。
因为鸡蛋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若人体发烧时食用,只会在体内产生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加剧发烧症状,导致体温恢复更难治愈。
第三、鱼腥虾蟹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既是说这类高蛋白肉类不适合宝宝在生病阶段食用。当宝宝发烧时,往往伴有扁桃腺发炎红肿或咳喘,尤其鱼腥虾蟹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鱼肉中尤以白鲢、带鱼影响最大。
坐月子发高烧能吃什么2一、坐月子发高烧怎么办
产后发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分娩是一个有损伤的过程,所以正常产妇在产后一天内一般都会发生38摄氏度以内吸收热,此外由于乳房极度充盈、胀大,产后三、四天内还可能发生39摄氏度以内的泌乳热,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除发热外不伴有其他的症状,验血白细胞不升高。
坐月子期间,饮食是异常重要的,关系到妈妈的健康状况,坐月子期间,妈妈尽量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食物,高热量食物,健康饮食,绿色饮食。还有,坐月子妈妈们要调整好心态,不可以有很多负面情绪,静心调养。
在月子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者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相关症状时,称为“产后发热”。产妇在产后1~2日内,由于身体阴血骤虚,经常会有轻微发热的症状,2~3天后身体会自然调和。除此之外的发热,都应视为异常。但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正常发热和异常的发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正常发热:在产褥期,产妇体温一般是正常的。如因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产妇极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等,在产后一天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而且经过充分休息,体温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
产后3~4天,产妇开始大量分泌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下降。
异常发热:如产后第2~10天之间,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以上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异常发热主要可能有以下情况:
1、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切开或裂伤缝合处这些部位是常见的发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
2、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多发生于产后3~5天,恶露臭或不臭,轻者可以有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腹胀、下腹疼痛及压痛。重症者伴发热、寒战,有下腹压痛或疼痛,白细胞升高。
3、盆腔感染常于产后5天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盆腔深部压痛。可引起盆腔脓肿,甚至高热不退。 盆腔腹膜炎表现可为寒战、高热、全腹剧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可引起肠粘连、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4、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长期卧床,年龄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患者呈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向腹股沟、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疼痛,由于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可摸到下肢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患肢温度高于对侧,病程较长。
5、由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甚至破溃。
上面就是对坐月子发高烧怎么办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出现这一现象一定要通过饮食来进行调整,另外希望很多女性在坐月子期间能够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一定要注意身体的'调养,这个期间也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另外一定要多卧床休息。
二、产妇坐月子发高烧39度原因有哪些
1、伤口感染
剖腹产后伤口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伤口很容易感染发炎,而伤口感染严重就容易导致产妇发烧,伤口还会出现疼痛、红肿甚至化脓等症状,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
2、感冒发热
生完孩子之后身体会变得很虚弱,很容易遭受风寒而感冒,感冒严重就会伴有发烧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头疼、四肢酸痛等现象,若是由于感冒引起的发烧,那么就按感冒处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感冒冲剂。
3、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导致产妇发烧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因为产后身体会很虚弱,产后坐月子期间要是遭遇病菌入侵,就很容易诱发产褥感染。
三、产妇坐月子发高烧怎么退烧?
1、准确的测量体温
产妇出现发热的时候,首先要呗体温测量准确率,不要空虚一场。测量体温应在安静的状态下测量,不要在进食后、运动、或是沐浴后测量体温,在这种状态下测得的体温都偏高,应在上述活动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2、多饮水
产妇发烧的时候一定要多饮水。多饮水一方面可以补充因发热导致出汗机体丢失的水分,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让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
3、冰袋降温
产妇发烧的时候,可以采取冰袋来降温。在冰袋的外面包一层棉布,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产妇的皮肤,那样会引起皮肤的不适。冰袋可以放在有大血管走动处的皮肤处,如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等部位。
窜稀是什么
窜稀就量拉肚子、腹泻。
腹泻(diarrhea)指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表现为排便量的增加。依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急性及慢性腹泻。
(一)常见原因及症状
1、炭疽:这种疾病起因于进食感染炭疽杆菌的肉类,早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热。后期表现为严重的血便、腹痛。
2、类癌综合征:严重的腹泻常伴有头颈部潮红,主要是因为进食刺激性的食物热水或酒精。其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腹部绞痛、厌食、体重减轻、乏力、心脏疾病和抑郁。
3、痢疾:进食痢疾杆菌感染的水及食物后,患者表现为急性水样便及呕吐,其他还有口渴(由于水、电解质丢失)、乏力、肌肉绞痛、皮肤弹性降低、心动过速、血压减低,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数小时内死亡。
4、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发现粪便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恶臭、脓血、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白细胞升高,严重者,可进展为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及腹膜炎。
5、Crohn病:这种疾病常可导致腹泻、腹痛,伴随腹肌紧张、恶心,患者也可有发热、寒战、乏力、厌食、体重减轻的表现。
6、大肠杆菌感染:患者进食生肉或其他食物中含有这种菌可导致水样便及血便、恶心、呕吐、发热、腹部绞痛,在年龄<5岁的小儿童、少年及老年人则可出现血尿、最终导致急性肾衰。急性肾衰为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并发症之一。
7、感染:急性细菌、病毒感染及潜在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突发的水样便及腹痛或恶心、呕吐、发热,严重的水、电解质丢失可引起脱水的表现及休克。慢性结核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轻,持续时间长,伴有消化功能紊乱、恶心、体重下降、有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
8、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增加了肠坏死的可能,其可导致腹痛、腹泻、腹肌紧张、恶心及腹胀。
9、肠易激惹综合征:便秘与腹泻交替,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
10、缺血性肠坏死:这种疾病可导致血便及腹痛,严重者可有休克发生,需手术治疗。
11、乳糖不耐受:腹泻可在进食牛奶或乳制品数小时后发生,伴随症状有腹痛、痉挛、腹胀、恶心。
12、大肠癌:在这种疾病中,部分性肠梗阻常可出现血便,还可有腹痛、体力减轻、乏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和抑郁。
13、李斯特菌感染:这种感染通常由于进食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主要影响孕妇、新生儿及免疫缺陷人群。典型表现包括腹泻、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肌痛,当感染波及中枢神经系统则可出现头痛、发热、意识改变、颈项僵直及脑膜炎。
(二)其他病因及症状
1、药物:许多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可引起腹泻,其他药物还有抑酸剂、秋水仙碱、乳果糖、丹曲林、甲芬那酸、甲氨蝶呤。
2、食物:含有某种油类的食物可抑制食物吸收导致急性腹泻及饥渴。
3、中草药:如银杏、人参、甘草可导致腹泻。
4、中毒:腹泻与便秘交替伴有腹痛、厌食、恶心、呕吐,患者常有头痛、头晕、金属味、齿龈炎。
5、治疗:胃切除术、胃肠切除术、幽门成形术可导致腹泻,高剂量放疗也可导致腹泻发生。
(一)内科疾病 有不少内科疾病具有与腹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必须严加区别,以免错误治疗。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冠心病等都可引起反射性腹痛,疼痛也可因呼吸活动而加重。因此呼吸短促、脉搏变快,有时出现上腹部腹肌紧张而被误认为腹膜炎。但详细追问疼痛的情况,细致检查胸部,加以腹部缺乏明显和肯定的压痛及反跳痛,即可作出判断。急性胃肠炎、痢疾等也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高热、腹部压痛等,易误认为腹膜炎。但饮食不当的病史、腹部压痛不重、无腹肌紧张、听诊肠鸣音增强等,均有助于排除腹膜炎的存在。其他,如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等也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无腹膜炎的典型体征,只要加以分析,应能鉴别。
(二)急性肠梗阻多数急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的阵发性腹部绞痛、肠鸣音亢进,腹胀,而无肯定压痛及腹肌紧张,易与腹膜炎鉴别。但如梗阻不解除,肠壁水肿郁血,肠蠕动由亢进转为麻痹,临床可出现鸣音减弱或消失,易与腹膜炎引起肠麻痹混淆。除细致分析症状及体征,并通过腹部X线摄片和密切观察等予以区分外,必要时需作剖腹探查,才能明确。
(三)急性胰腺炎 水肿性或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均有轻重不等的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但并非腹膜感染;在鉴别时,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有重要意义,从腹腔穿刺液中测定淀粉酶值有时能肯定诊断。
(四)腹腔内或腹膜后积血 各种病因引起腹内或腹膜后积血,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临床现象,但缺乏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腹部X线摄片、腹腔穿刺和观察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五)其他泌尿系结石症、腹膜后炎症等均由于各有其特征,只要细加分析,诊断并不困难。
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量、引起原因、发生部位及累及器官,如出血量不多,范围局限,很难有固定的典型表现,特别是并发复合性损伤时,其症状更易被掩盖。
本病多数患者进展很快,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症状,少数临床过程隐匿经过,较迟才出现贫血和包块。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痛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可局限或弥散,位置可在腹部、侧腹部、腰部甚至在背部或髋骶部,有时下蹲能使缓解。其他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轻度腹泻、肠鸣减弱、腹胀及麻痹性肠梗阻等。严重者可伴出血性休克及严重贫血,失血和后腹膜神经受刺激可引起出汗、心悸、低血压、晕厥甚至休克。有些患者出现短暂的发热。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血肿压迫肠系膜血管时,可致局部肠袢坏死。血肿压迫神经时,可出现下肢神经性疼痛、麻木,甚至功能障碍。血肿可影响腹腔神经丛,使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胃肠道及泌尿道蠕动功能和排泄功能障碍。
腹部检查局部有压痛,有时在腹部、侧腹部或腰部可触及肿块或饱满,一般无或仅有轻度腹肌紧张。当血肿破入腹腔,或伴有腹内脏器损伤,可伴发肠麻痹。若为严重的动脉出血,包块可迅速胀大,甚至有搏动。出血附近皮肤如腰部、腹壁及阴囊部出现淤斑。血肿破入腹腔,常出现休克和腹膜刺激征。偶有报告股神经受累,出现股四头肌无力和膝腱反射消失的特殊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