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疗法
冷敷可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
冷敷疗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冰袋敷法:这是一种干冷敷法,在有冰的条件下冷敷特别有效,在橡胶制成的冰袋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冷水),将袋平放于桌上,使袋口提高,用手轻压袋身,排出袋内气体、然后扎紧袋口,擦干表面的水,套上布套子,放在额部、腹股沟和腋下等处即可。冷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可多次。
(2)湿冷敷法:用盆盛冷水(冬季可放人冰块,夏季最好用新取来的井水),盆里泡两块小毛巾或纱布,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多次。
适应症
20℃~30℃的水用于一度烫伤、电光性眼炎效果较好。还适用于鼻出血、软组织钝挫伤、关节扭伤早期和颅脑损伤、脑溢血、煤气中毒、高热头痛等病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的状况,比方说摔伤了,一旦自己被摔伤了,第一时间应该是自救,而很多人还是不清楚自己自救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在摔伤了以后,要冷敷还是热敷,这也是一直以来比较纠结的问题,摔伤了你应该这样处理。
1、冰敷不利恢复
人们一直认为,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时,用冰袋进行冷敷可以消除肿胀。但科学家目前发现,肿胀的肌肉可以产生一种有利于恢复的因子,因此“受伤后冷敷”的常规可能要被颠覆。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肌肉急性损伤后,肌肉细胞会产生炎性反应,继而释放出一种叫做“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的物质,它可以大大提高肌肉再生的速度。科学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肌肉发生炎性反应的受损小鼠的恢复速度明显高于没有炎性反应的小鼠。
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志》的编辑韦斯曼指出:“为了治愈运动损伤,我们需要控制以肌肉肿胀为表现的炎性反应,但要把握好度,如果控制得太严,反而有可能不利于损伤的修复。”
2、正确处理方法
摔倒后,摔伤者和身边的亲友可以观察一下,如果摔伤部位没有特别强烈的疼痛感,一般就不是骨折,如果出现异常反应,例如走路畸形等,很可能是出现骨折,此时,摔伤者不能再随意走动。请现场有急救经验的人立即用夹板对患处进行固定,无夹板时也可用书本等固定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摔倒后,很多人总是使劲站起来,或者坐在原地揉一揉摔伤的地方,以缓解疼痛,但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如果是颈椎扭伤或摔伤,活动一下或揉搓,会导致病情加重,如下肢瘫痪等。
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要正确按揉扭伤局部,扭伤初期,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适当进行活动也是需要的。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3、别马上贴膏药
一旦发生腕、踝等关节的扭伤,大家通常立即拿出家中常备的各类膏药、正红花油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涂抹。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外伤后立即贴膏药或涂抹消肿止痛药,其结果将适得其反,使症状加重。因为在损伤的急性期(24小时内),皮下软组织周围的小血管会破裂,此时如果使用活血化淤等药涂抹揉搓,就会加重局部血液渗出,使肿胀加重。
4、骨折饮食须知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少食油腻、煎炸食物,口味不宜过于辛辣。不必太拘泥于民间种种"发物"之说,但是酒应尽量少饮或不饮,尤其是在打针吃药时。
因为酒精与多种药物间有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茶应少喝,茶中鞣质含量高,能影响钙、铁及蛋白吸收;醋、菠菜应少食,因为它们酸化血液导致骨质脱钙。
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制品。多食蔬菜、水果,除了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因纤维含量高,可增加肠蠕动,防治卧床期间易发生的便秘,如粗纤维蔬菜芹菜、韭菜等。润肠作用明显的还有香蕉、蜂蜜等。
伤后三至四周,淤血大部吸收,骨折恢复中期,治疗宜和,以和营止痛,去淤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补充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伤后六至八周,骨折淤肿基本吸收,已经有骨痂形成,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牢固的骨痂形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邻近的关节自由灵活运动,恢复以往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以高营养的食物给以进补,能饮酒者可给以,杜仲骨碎补酒,虎骨木瓜酒。
视情况而定
伤口皮肤组织没有破皮就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及水肿,减少创伤后炎症反应。72小时后再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肿胀消退,加速恢复,减少疼痛。
如果皮肤有破皮,应先做消毒、包扎止血处理,并及时就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