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42式太极的动作口诀

谁知道42式太极的动作口诀,第1张

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

心静体松精神注, 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

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

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

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

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

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

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

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

拦掌过后捶急进, 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

两臂推按腹前下, 跟步助劲显奇功。

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

沉肩坠肘掌相对, 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

沉肩坠肘虎口对, 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

捶居肘下前劈掌, 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

上脚跟步掌前推, 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

弓步上架前推掌, 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

分撑两掌勾脚蹬, 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

外旋两臂合拳肘, 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

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

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

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

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

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

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

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

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

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

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

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 身正直立似如松,

右掌翻转向上托, 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 右捋摆掌劲不断,

左前上成半马步, 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 绕上右脚体左转,

右掌侧托提左掌, 撤步平捋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

回身盖步下屈蹲, 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 左脚侧出体右转,

右腿全蹲成仆步, 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 左掌前挑与肩平,

右腿前上成虚步, 两拳叉架成七星 。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 收脚挎虎连又圆,

左腿前举立站稳, 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 空掌平抹势不断,

左转身体右摆脚, 两掌依次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 重心前移似挽弓,

右提左拂随转体, 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

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

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

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它包含了许多基本功动作,以帮助练习者培养身体平衡、柔韧性、力量和内外协调。其中十大基本功动作是:起势、提手、单鞭、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肘底看捶、倒卷肱、金鸡独立和闭式。这些动作通过缓慢的运动和深呼吸来促进内气的流动,有助于练习者达到身心的和谐状态,同时也是太极拳招式和原理的基础。

  如何快速掌握动作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与一般的运动方式不同,初学者一时无法适应,加上又不能有效地放松肢体,因此总因记不住动作而着急。初学者如何快速掌握动作呢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氏太极拳手型基础图解。

陈氏太极拳手型基础图解一:拳型

四指并拢,向内卷屈于手心处,拇指屈压于中指和食指的第二关节上。拳面要平,成四方拳,注意既不可用力握拳,也不可使拳中留有空洞。打拳时,手腕也要平,拳有拳心、拳背、拳眼和拳面。分为平拳和立拳。

1平拳:拳型不变,拳心向下。见图3。 2立拳:拳型不变,拳眼向上。见图4。

动作要点:练习时可随时做握拳练习,以达到自然、灵活、准确的目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手型基础图解二:掌型

瓦垅掌手指自然伸直,拇指与小指根微内合,食指外张,虎口处夹紧,拇指端外仰。

掌型有立掌、仰掌、俯掌和横掌之分。

1立掌:坐腕,指尖向上,手指自然伸展,小指根部和拇指根部微内合,虎口处夹紧,拇指稍外仰。见图5。

2仰掌:指型不变,掌心向上或掌心斜向上。见图6。

3俯掌:指型不变,掌心向下。见图7。

4横掌:指型不变,小指侧向外。见图8。

练习时可利用空余时间,一左一右两掌轮换伸掌来练习变化掌型,或两掌同时练习。也可以配合太极桩功练习各种

掌型。

3勾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指尖捏拢,其余指自然向内屈于掌心,虎口撑圆,腕微屈。见图9。

注意事项:勾手时不可僵劲拙力,要舒松自然。 可利用空余时间多做勾手练习。练习时可配合太极桩功。

陈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著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著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太极拳 42式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42式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想要练好太极走步,除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 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

 准则是“四正四隅”。即东、西、 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二是夹角小于30°者,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42式定势的方位, 也是太极拳42式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三、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不能过 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侧行步(横移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四、两脚间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

 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也就是说,不论进步或退步,要使身体重心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支撑脚转换到另一脚。

 一般的横向间距是:虚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马分鬃同肩宽),马步约为本人2~3脚长。前后两脚一定不能站在一条直 线上,或左右交叉绕步。并步时,两脚平行,间距10~30厘米,成小开步,不可靠的很紧或成“八字形”。

 五、步幅大小要恰当

 步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自然伸直为好,不可有任何勉强。习练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体悟、摸索, 总结 经验 。

 六、两脚要虚实分明

 这既是太极拳42式运动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步法的一个基本要求。

 拳论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就 是说,太极拳42式的每个套路,除起势和收势时两脚短暂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无时无刻不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转换中进行。

 习练者要靠意念的引导、姿势的开合、 重心的移换、呼吸的配合来调整实现。具体做法是: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腰向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成为支撑脚,左脚即为实;右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

 反之,腰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成为支撑脚,右脚即为实;左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

 二者交替进行。要防止步不分虚实的“双重”现象和拖泥带水的散步 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七、脚的运行路线要清晰,要走出弧形

 走弧画圆是太极拳42式独特的运动方式。它以演练者的脊柱为轴心,手上有圆,脚下有圆,进是圆,退是圆。各式各样的弧和圆贯穿于每个拳势之中。

 因此,不论进步或退步,两脚都应根据“先收后开”的轨迹运行。不可直来直去,有棱有角。

 以弓步为例,不论左弓步或右弓步,都应先把 后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向左(右)侧前方上步。倒卷肱则是先把前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斜向左(右)侧后方45°角撤步。这样就自然形成“月牙 形”或“弓背形”的弧形路线。

 八、脚步要稳固

 这是步型的核心,也是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拳谚曰“迈步如犁行地,落地如树生根”;“腰如蛇行,步如粘”。只有根基扎实,身体平衡,上 肢、躯干才能灵活多变。

 注意要领

 1、开胯圆裆,两腿对撑,扩大底面。

 2、身体重心的转换只能随步的变换而移动,步法不变,重心不能变。

 3、换步前必须先换重心,只有在支撑脚控制好重心后,才能将另一脚提起。

 4、支撑脚必须五趾抓地,全脚踏实。切忌“掀掌”“拔根”减少支撑面。

 九、脚的动作要与上肢动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一起进行

 做到身随步走,步随身移。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步到、身到、手到、眼到。内外相合,上 下相随,全身协调。不能步走身留或身走步留,各行其事,上下脱节。拳谚说得好:“步动身随手方到,打人动步方得妙”。“手到脚不到,鬼也打不到;手脚一齐 到,金刚也跌倒”。

 总之,太极拳42式的根基在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只有充分认识脚在太极拳42式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经常注意桩功、行步锻炼,打好步型、步法基础,加强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才能提高拳技水平。

 太极拳42式风格特点

 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所以说,想要真正学好太极拳42式,还是需要掌握太极拳 其它 流派的一些动作风格的。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

 只有将太极拳42式的这些动作要领掌握,才能将其学好。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学练太极拳42式,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相关 文章 :

1 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

2 太极拳步法的操作要求

3 太极拳的两种步法练习

4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要求

5 杨式太极拳步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太极拳的上步法

太极十三势,又名长拳十三势,为太极拳中基本的八个方位打法和五种步法。涵盖太极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领。

太极十三势: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四正:掤、履、挤、按。

四隅:采、挒、肘、靠。

五行: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者。掤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木金土。

[编辑] 《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梢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示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惜。

[编辑]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或无微不利)[1]。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者。掤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木金土。

[编辑] 《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梢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示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惜。

[编辑]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或无微不利)[1]。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杨式40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分动口令

01、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

04、提手上势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手挥琵琶

08、搬拦捶

09、如封似闭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中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挥马

18、右蹬腿

19、双峰掼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势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裆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85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