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牛蛋白需要量的计算 肉牛维持蛋白质需要量是通过测定其在绝食状态时,体内每日所排出的内源性尿氮(EUN)、代谢性粪氮(MFN)以及皮、毛等代谢物中的含量之和,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肉牛维持的蛋白质需要,是指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蛋白质。其需要量随代谢体重增加而增加。根据试验结果,我国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维持需要量:粗蛋白质= 55W075(克/日);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42W075 (克/日);式中:W075——代谢体重(千克)。
肉牛增重的蛋白质需要量,是指增重中蛋白质的沉积。不同体重、不同日增重的蛋白质需要量不同。我国采用的公式为:
生长育肥牛粗蛋白质需要(克)=[DGW(16807-016869LW+00001633LW2)×(112-01233DGW)]/034式中:DGW——日增重(千克);LW——体重;034——生长牛增重的粗蛋白质平均利用效率。
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需要量,分犊牛和生长牛计算公式。
犊牛增重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需要(克)=[DGW(17022-01731LW+0000178LW2)×(12-01258DGW)]/046生长牛增重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需要(克)=[DGW(16807-016869LW+00001633LW2)×(112-01233DGW)]/046式中:046——犊牛和青年牛小肠可消化蛋白质对增重沉积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肉牛对粗蛋白质或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是维持需要和增重需要量之和。
(2)肉羊蛋白需要量的计算生长羊:生长羊的蛋白质需要量是根据内源尿氮和代谢粪氮排泄量估测其维持蛋白质需要的基础上,再通过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增重的蛋白质需要,维持需要(CPm)与生长需要(CPg)之和即为生长羊的蛋白质需要量(CPR),即:CPR=CPm+CPg。
内蒙古细毛羊(育成母羊):
CPR=42356W075+915933-00782ΔW中国美利奴羊育成母羊:
CPm(克)=05721×625W075+(12%W+698)/4124%青山羊:
CPR(克/天)=292W075+056ΔW湖羊(断奶至六月龄羔羊):
CPR=844W075+363ΔW(千克)
式中:W——体重(千克);W075——代谢体重(千克);ΔW——体重变化。
利用品种间杂交,产生杂种优势,提高生产的一种交配制度。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在一定特定性状表现上高于杂交组合中纯种性状平均值的超越部分。一般说来,杂种表现有生活力强、繁殖力高和生长快的特点,这是因为纯种,特别是高产优良品种在品种形式、定型阶段都采用过不同程度的近交,在品种之内固定了一些不合意基因,当两个品种杂交时,形成了新的杂合基因型,掩盖了纯种原有不合意基因的表现,杂合子的性状表现超过了纯种的平均值,即杂种优势现象。从遗传学上解释,杂种优势的出现主要来自群体内杂合率增加,产生显性和上位效应,从而使群体平均值增加。在国外,澳大利亚应用边区来斯特与澳洲美利奴杂交,在美国应用萨福克与兰布列斯杂交,生产羔羊肉,就是利用亲代群基因频率差异大,能取得明显杂种优势的一个实例。
用杂种一代的平均数与亲本平均数的差值表示杂种优势量(H)。杂种优势量除以亲本平均数,变换为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值,称杂种优势率,计算公式:
例:在羔羊肉生产杂交中,萨福克羊日增重372克,汉普夏羊日增重354克,两品种的杂种羔羊日增重386克。杂种优势率相当于
[386-1/2(372+354)]÷[1/2(372+354)]=00633或633%
环境、生产方式和品种对杂种优势表现有影响。低遗传力性状的杂种优势强于高遗传力性状(选择反应大的性状)。杂种优势在各性状上的单一效应能综合对总生产力产生累积性总效应。例如表8-6和表8-7按实配母羊为基数计算的羔羊断奶体重可以达到18%。
图6-6 山羊轮回性经济杂交
已知遗传力和杂种优势对不同性状存有相反的可逆现象,这样杂交和选择便可以结合用到经济羊场的选育计划中,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来改进繁殖力、成活率和总生产力,而通过选择来加快提高断奶后生长速度和产毛性状一类高遗传力性状。这是经济杂交在羊肉生产体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方面。
具体是根据蛋白的含量来判定的。蛋白含量不同导致氨基酸的含量不同。
一、豆粉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第一种是浸出的豆粕进行碾磨成豆粉。第二种是压榨的豆饼碾磨成豆粉。相比较第二种蛋白氨基酸按量较高。
二、不知道您比较的原因是什么意图。具体是养猪用还是养其他的,在蛋白一定的情况下,对于豆粕和豆粉主要还得看蛋白溶解度以及尿酶活性这两个指标。
三、希望下边东西对您有用,谢谢!
氨基酸/蛋白比
普通豆粕 44 (268)61 (059)14 (057)16 (171)39
去皮豆粕 48 64 14 14 40
菜籽粕 37 55 20 24 41
双低菜粕 38 54 21 26 43
棉籽粕 47 (169)36 (075)16(103)22 (165)35
玉米蛋白粉 60 18 25 18 36
葵花籽粕 34 35 21 16 36
鱼粉 60 75 25 09 40
花生粕 49 35 10 13 26
豌豆 24 70 09 14 35
美国氨基酸平衡设计:小
100– 赖Lysine = 100
66– 苏Threonine = 62 - 65
16– 色Tryptophan = 16 - 18
508-含硫Met + Cys = 56 – 62
20-50 kg生长猪色氨酸适宜需要量为17 g/kg
70-100 kg猪赖氨酸(Lys)最佳需要量为059%(159 g/d)
一头每日采食量为15 kg,体重为30 kg生长猪,所需
真可消化磷TDP为51 g/d
–
林映才等(2002)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色氨酸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无论是生长猪,还是肥育猪,随着日粮中色氨酸/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率的升高,猪的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当日粮色氨酸满足最大生长速度需要后,进一步提高日粮色氨酸/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率,单位色氨酸获得的体增重趋于降低。
林映才等(2002)研究生长肥育猪真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时,生长猪总赖氨酸为075%(真可消化赖氨酸为0685%),得到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44%,育肥猪总赖氨酸为060%(真可赖氨酸为0541%),得到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14%。这低于之前张克英等(2001)的报道,她们发现20-35 kg生长猪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可消化赖氨酸为0896%,可消化色氨酸为017%。
张克英等(2001)研究不同基因型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蛋+胱、苏、色氨酸平衡模式时,发现大长猪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为: 100:49:72:l9;雅南猪则相应的为100:78:76:21。
Han等(1993)报道,日增重在可消化色氨酸水平达到0137%时最高,而获得最佳饲料报酬所需的可消化色氨酸较之要少,为0122%。
在仔猪营养研究中,Sawadogo等(1997)报道在含014%色氨酸的日粮中,添加006%或012%的色氨酸时,仔猪体内蛋白质和色氨酸的存留率都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及蛋白质代谢水平的指标。伍喜林等(1994)、林映才等(1999)报道血清尿素氮含量与日粮色氨酸水平呈负相关。这间接反映了色氨酸具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自1987年以来,研究者对仔猪氨基酸模式中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的报道变异很大。总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Trp/Lys)变化与可消化色氨酸与赖氨酸(TTrp/TLys)基本类似,TTrp/TLys在16-23之间波动,5-10 kg阶段的平均为174,TTrp含量为022%,与NRC(1998)推荐该阶段真可消化色氨酸的含量一致,但比值偏低(174 vs 185);10-20 kg阶段的平均为202,TTrp含量为021%。在该阶段,无论是日粮真可消化色氨酸含量,还是TTrp/TLys的比值均高于NRC(1998)的推荐值。
生长育肥猪色氨酸需要量
Trp指总色氨酸,TTrp指真可消化色氨酸,Trp/Lys指总色氨酸与总赖氨酸的比值,TTrp/TLys指真可消化色氨酸与真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
Trp % TTrp % Trp/Lys TTrp/TLys
20-50 kg阶段平均值 017 015 019 019
50-80 kg阶段平均值 013 013 017 020
80-120 kg阶段 012 010 018 019
Kendall等(2007)对90-125 kg猪真回肠可消化色氨酸的需要量进行了三次试验(体重范围分别为885-1136 kg,912-1233 kg,988-1234 kg),得到真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08%,009%和009%,占日粮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例分别为15%,17%和17%。随后Kendall将三次试验的数据汇总分析并将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
NRC (1998)指出,对于20-50 kg, 50-80 kg和80-120 kg生长肥育猪的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在其各自阶段的理想蛋白模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18%和19%,需要量分别为015%、012% 和010%。这与表2得到的平均值基本吻合,说明 NRC(1998)对于各阶段猪色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TTrp,%)= 02346×e-0009BW (R2 = 0821)
图1表1和表2中不同生长阶段猪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的总结
表3 采用图1回归公式计算的色氨酸需要量值
与NRC (1998)的比较 体重,kg 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 %
范围 平均 公式计算 NRC(1998) 相对增加量 %
3-5 40 023 024 -417
5-10 75 022 022 000
10-20 150 020 018 1111
20-50 350 017 015 1333
50-80 650 013 012 833
80-120 1000 010 010 000
苏有健等(2005)对8-22 kg断奶仔猪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粮粗蛋白水平较NRC(1998)推荐水平降低25%的条件下,当总色氨酸水平为028%,与日粮总赖氨酸水平之比为2:3时,低蛋白日粮组试验猪的生长性能与高蛋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日粮蛋白水平降低48%,总色氨酸水平为020%时,试验猪的日增重及日采食量就可达到最佳(吴新连,2003)。
生长猪的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后,总色氨酸水平达到019%时,就可满足猪的正常生产水平(陈娥英,2005),但降低了4%后,总色氨酸水平仅需要018%(真可消化色氨酸为014%)就可以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梁福广,2005)。Kendall等(2007)的报道表明,当日粮粗蛋白水平与NRC(1998)相比降低45%,39%和32%时,88-123 kg肥育猪的真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在008-009%之间。
由此可见,对于低蛋白日粮色氨酸的研究均基于NRC(1998)提供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因此,得到的结果也均接近于NRC(1998)的色氨酸推荐量。
生长猪的氨基酸营养需要
1、赖氨酸
2000 年以后的赖氨酸需要量普遍高于2000年以前的数据。6-14 kg 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141%(81 g/d),远远高于此前的数据和NRC(1998)的推荐值。同样,在10-25 kg 阶段,2000 年以后的需要量为132%(103 g/d),比2000年以前的104%(10 7 g/d)提高了027个百分点。Hill等(2005)认为,在不考虑基因型、环境和性别的情况下,7-23kg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要比NRC(1998)的推荐值高20%。
猪的生长性能同样在提高,2000年以后研究的研究资料中,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比NRC(1998)的推荐值要高。
真可消化Lys需要量(%)= 00000662×BW2-00153780×BW +15687438
BW—体重
20-50:11116088;50-80:08734388;80-120: 06929438
采用公式计算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数值均高于NRC(1998)的推荐量,其中以10-20 kg、20-50 kg和80-120 kg三个阶段的相对增幅最大。
备注:玉米豆粕日粮,无真可消化或总赖氨酸报道值时,以88%消化率作转化;
2 含硫氨基酸
21 总含硫氨基酸(TSAA)
2000 年以前含硫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均低于2000 年以后的数据(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5-15 kg,061% VS 074%,32 g/d VS 45 g/d; 10-25 kg,056% VS 067%,55 g/d VS 59 g/d)。Yi等(2006)对其梯度试验采用线性回归法处理后发现,11-26kg猪最大生长的回肠真可消化SAA的需要量为0 73-077%,最佳料重比的回肠真可消化SAA的需要量为080-083%。
11-26kg猪最大生长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为570-583%,最佳料重比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为571-593%。从2000年以后的大多数研究来看,NRC(1988)推荐的小猪577%的回肠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比值是比较恰当的。
注:玉米豆粕日粮,无真可消化或总量报道值时,以90%消化率作转化
22 蛋氨酸与胱氨酸
生长猪蛋氨酸与胱氨酸的适宜比例在45/55-55/45 之间。如果不考虑试验因素的控制差异,可发现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蛋氨酸的比值相应在增加,而胱氨酸相应减少。
当日粮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为048%,蛋氨酸占含硫氨基酸的比例从31%增加到58%时,日增重和氮沉积几乎呈线性增加,血浆尿素氮则呈线性下降趋势,并以58%比值的综合评价为最佳。20-30kg生长猪获得最大氮沉积的真可消化蛋氨酸占总含硫氨基酸的比值为5396%,最小血浆尿素氮的这一比值为5672%。这远远高于NRC(1998)的推荐值(4681%),
3 苏氨酸
Thr/Lys的比值达到070时都可以促进生长猪生产性能的提高(Wang和Fuller,1989; Baker,2000;Wang 等,2006)。日粮赖氨酸的含量决定苏氨酸的需要量。对于10-25 kg的仔猪,日粮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109% 时,真可消化苏氨酸达到075%(Thr/Lys 为069)时,猪的增重达到最佳,但获得最佳免疫功能的真可消化苏氨酸需要量为085%(Thr/Lys为078),的真可消化苏氨酸水平最好;
4 色氨酸
Guizk 等(2005)对生长肥育猪的研究结果也与NRC(1998)的推荐值(20-50 kg,015%;50-80 kg, 012%;80-120 kg,010%)相当,就已有的研究而言,NRC的推荐值仍适用于目前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型。
5 异亮氨酸
对于50-80 kg 阶段的需要量研究极少,仅有的数据还是在上世纪60 年代的研究结果(034%),但却与NRC(199 8)的037%接近。80-120 kg 猪的真可消化异亮氨酸需要量研究结果相近,在031%-037%(平均值034%)之间,高于NRC(1 99 8)的0 29% 的推荐量。
6、缬氨酸
Kendall 等(2004)采用玉米- 豆粕日粮进行的试验表明,13 到32kg 生长猪的真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大约是65%。8-25 kg仔猪赖氨酸食入量没有变化,但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均呈增加趋势,因此,考虑到试验条件的差异,有理由相信,猪的氨基酸总需要量呈增长趋势。
苏氨酸需要量的提高与猪的免疫功能不无关系。目前,猪的生长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和防疫势必增加苏氨酸的需要量。
色氨酸的研究关注的是采食量调控机理的作用
往往追求提高赖氨酸含量的高营养浓度日粮,导致了其它氨基酸的相对缺乏或氨基酸失衡。
只有当Thr/Lys的比值达到70 时,才能更好的促进猪的生长。
不同生长阶段猪赖氨酸的需要量应该提高20%左右,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养猪生产。除苏氨酸外,以赖氨酸为参照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没有明显变化。
1、役用性能:富钟水牛一般2岁后正式使役,使役年限一般18~20年,挽力大而持久。耕田速度:犁沙质壤土水田,公牛507平方米/小时,母牛440平方米/小时。成年公牛拉车载重量1000千克,日行25~30千米。
2、产肉性能:经屠宰测定,成年富钟水牛屠宰率为4317%,净肉率为3254%,大腿肌肉厚度159厘米,腰部肌肉厚度637厘米,眼肌面积3171平方厘米,背部脂肪厚度233厘米,腰部脂肪厚度033厘米,骨肉比1:251。
3、繁殖性能:公牛4~10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初产年龄35~45岁,终身可产犊10头,少数达15头,繁殖年限一般到18~21岁,产犊间隔一般为15年,1年一胎约占能繁母牛的15~20%。
根据73头富钟水牛母牛的调查情况繁殖性能如下:
1)性成熟年龄:公215岁,母2~25岁。
2)配种年龄:公3~4岁,母25~3岁。
3)发情季节:全年均可发情,但多集中在7~11月份,占80%。
4)发情周期:21d
5)怀孕期:310d
6)一胎产犊数:一头
7)犊牛出生体重:公2659kg,母2572kg
8)犊牛断乳体重:公16224kg,母15795kg
9)哺乳期日增重:公058kg,母055kg。
10)犊牛成活率:9815%。
11)犊牛死亡率:185%。
4、泌乳性能:富钟水牛哺乳期为8—10个月。泌乳量根据测定150头公母牛犊生长情况,产后28天平均每天增重07796千克,用美国国家科委标准公式计算,富钟水牛一个泌乳期(305天计)泌乳量平均为1217千克,最高为184465千克,最低为90823千克。发情季节全年,但多在7~11月份,占80%。
其实杂种优势是个很复杂的现象,以至于现在也没有人能彻底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且,也不光有杂种优势,还有杂种劣势呢,生物的事儿,就是充满着惊喜……嘛。
回正题,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在主要有三个假说。前两个主要是针对等位基因,第三个是针对非等位基因。以下分开来讲:
1,显性假说:
正如其名,这个假说主要是说,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面聚集在杂种后代中而引起了互补作用。比如有一个好的抗性性状由A/B/C三对基因控制,那么亲本如果是AAbbCC和aaBBcc,那么后代就是AaBbCc,可见,后代的性状为双抗。也就是说:在F1中,隐性基因被显性基因遮盖,那么显性基因就能够聚集起来,呈现更明显的优势。
这是个很粗糙的模型。因为实际的情况很复杂,比如很多性状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而且效应会累加。(这个累加效应就比如,大家可能做过这样的题,某个花色是由4对基因控制的,aabbccdd为白色,AABBCCDD为深红色,其中间的基因型按显性基因的个数颜色不断加深……对,这就是累加效应。ps,这种花色的性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量性状——就是很难分清楚的性状,连续变化的性状,区别于豌豆的圆粒皱粒这种能明显区分的质量性状)
2,超显性假说:这个假说比上面那个晚出现,它认为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等位基因的杂合及其它基因间的互作。嗯,说人话一点,就是——在上个假说中不是AaBbCc有优势嘛,那么按照这个来说,AABBCC也应有同样的优势啊。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那么,如果依据超显性假说的话,只要是杂合的就有优势,不管显隐性。因此AaBbCc会比aabbcc及AABBCC更有优势。(好吧,事实上,在这个假说中,不考虑显隐性,所以只是a1a2a3a……。)
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杂合体能支配的功能更多。比如,a1a1支配A功能,a2a2支配B功能,那么a1a2就可以支配两种功能了。其二,杂合体生成的物质比较适量。也就是说,往往a1a1生成的太少,a2a2又生成的太多,两者都会影响生理功能(可以联想下如果生成的是抗原什么的),那正好,a1a2生成量就比较适中咯,于是该杂合体能生长得更好。
但大家也肯定有疑惑了,不考虑显隐性真的大丈夫么……确实,我们知道显隐性关系什么确实存在呀,所以这个观点也确是不完善的。(而且,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纯合体优于杂合体的情况,这种假说便无法解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