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CMT) 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后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对侧,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可触及肿块,两侧颜面部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窄平。
患侧胸锁乳突肌早期表现为椭圆形或梭形肿块,质地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肿块表面皮肤正常,表面不红,皮温不高,无压痛,肿块随胸锁乳突肌移动,肿块在一定时期内会逐渐增长,生后3W肿块明显,生后1月达到最大,其最大直径范围为l~3cm,后多数肿块可逐渐消失,逐渐出现肌肉的增粗、增厚,最后形成纤维性挛缩的条索。 患儿会因下颌发育不良导致下颌不对称,甚至出现两侧母乳喂养的困难。患儿会出现双侧耳、眼不对称,患侧耳、眼小。
有些CMT患儿还会出现运动发育迟缓。 如果不予治疗,患儿双侧颜面部不对称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颈椎活动受限、椎体变窄、颈椎侧凸畸形、颈部深筋膜增厚、前中斜角肌挛缩、颈动脉鞘及血管缩短、胸椎代偿性侧凸。由于CMT患儿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可能还会引起继发性斜视。继发性畸形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而越加严重、甚至影响其心理发育。
CMT按照胸锁乳突肌变性程度可分为三型:纤维型、肌肉型和混合型。
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为主,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部分或全部由纤维组织代替,镜下可见多量纤维组织增生。肌肉型以肌肉为主,胸锁乳突肌增粗、变短,镜下见少量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和肌肉共存为混合型。
此外,Cheng等根据胸锁乳突肌受累的程度,将先天性肌性斜颈分 为三类:
第一类, 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肿块,此型最常见,胸锁乳突肌肿块通常在1岁之内消退,会遗留纤维瘢痕。
第二类, 胸锁乳突肌不能触及肿块,但可触及胸锁乳突肌明显紧张挛缩及条索状;
第三类, 胸锁乳突肌不能触及挛缩及肿块,仅有头部偏斜,也称为姿势性肌性斜颈。
继续按摩,到2岁半~3岁时再去医院检查,如果胸锁乳突肌还有明显增厚、挛缩的话,再手术不迟。
(150医院张伟旭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