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胃壁的结构

解剖指导:胃壁的结构,第1张

胃壁组织由外而内分为四层,即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1浆膜层:覆盖于胃表面的腹膜,形成各种胃的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接,于胃大弯处形成大网膜。

2肌层:浆膜下较厚的固有肌层,由三层不同方向的平滑肌组成。外层纵形肌与食道外层纵形平滑肌相连,在胃大小弯处较厚,中层环形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内层斜行肌,胃肌层内有Auerbach神经丛。

3粘膜下层:肌层与粘膜之间,是胃壁内最富于胶原的结缔组织层,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含有自主神经Meissner丛。

此层是整个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缝合胃壁时应贯穿粘膜下层,同时胃切除时应先结扎粘膜下血管,以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4粘膜层:粘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粘膜肌层使粘膜形成许多皱褶,胃充盈时大多展平消失,从而增加表面上皮面积。胃小弯处2-4条恒定纵行皱襞,其形成的壁间沟称为胃路,为食道入胃的途径。固有层系一薄层结缔组织,内含支配表面上皮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胃粘膜是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面密集的小凹陷称为胃小凹,是腺管的开口。柱状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保护胃粘膜。不同部位的胃粘膜具有不同腺体和细胞。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由主细胞和壁细胞构成。贲门腺在贲门部,以粘液细胞为主,幽门腺在胃窦和幽门区,以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为主。胃腺体有五种细胞类型;①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要在胃底和胃体。少量在幽门窦近侧。②粘液细胞,分泌粘液。③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在胃底或胃体。④内分泌细胞: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EC细胞释放5-羟色氨呈嗜银或嗜银染色。⑤未分化细胞。

胃角切迹是胃窦体部交界处的解剖标志,其组织学分界与解剖学不一致,并根据年龄而异。组织学分界常位于胃角切迹的近侧,随着年龄增大可高达贲门处,此处抗酸能力差,是胃溃疡好发部位。幽门窦切除时胃小弯切除线应达贲门下,才能将分泌胃泌素的幽门窦粘膜完全切除。

胃肠消化不好,吐奶瓣子,小孩子常会有呕吐发生。尤其是婴儿最常无缘无故地呕吐。出生后的两个月份左右,一喝完母乳或牛奶后,或是过了1小时后,便常会将喝进去的奶给吐出来。

将喝下去的奶水吐出来的方式有从嘴角不断溢出,以及突然喷出,有时甚至由鼻孔喷出的两种方式。不断从嘴角溢出乃是乳液从胃部逆流回食道,而跑出嘴角所致,称为“溢奶”。呕吐则是横膈肌的强烈收缩所伴随的一连串反射运动,因吐出的是奶汗,故称之为“吐奶”。你家的情况应该是溢奶,消化不良造成的。如果是人工喂养可以考虑换奶粉。

另外,幽门狭窄症是,异常的吐奶时,通常体重会停止增加,或反而下降。所谓的肥厚性幽门狭窄症,乃是一种胃部通往十二指肠的部分肿大而发生的通过障碍,因而导致呕吐的病症。通常会在出生后2-3周左右开始呕吐,但也有的婴儿会在之前或之后开始。呕吐轻微的话,可以到内科接受治疗,大多数还是进行手术好得会比较快。虽然这是一种有名的疾病,实际上却没有太多的病倒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32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