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骨”更具体来说应该指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公元前196到220年间,在历史上称为“建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与以往文学不同,建安文学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具体的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代表诗人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魏晋风骨是反对浮糜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与之前的时代相比,魏晋时代的文学创作更为自由,这就导致了“逞才”的现象出现,文人过于注重辞藻的修饰,忽略了文章的意境美与刚健美,魏晋风骨则是对这种文风的一种否定,“慷慨”“志深”。
魏晋的建安文学是在战乱之中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残酷的战争和苦难的人民,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梗概而多气”。同时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家族命运和个人命运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更清醒的生命意识崛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命,追求更自由、更洒脱的生活方式。
魏晋风骨其基调慷慨激昂,又悲凉豪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