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纪录片《兄弟》: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

挪威纪录片《兄弟》: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第1张

与这部片子的邂逅,是在一场北欧纪录片展映。

主角是一对兄弟,哥哥是Markus,弟弟是Lukas,妈妈是导演,爸爸是制片人。这是两兄弟长达八年的私人影像记录,大背景是挪威的风光,奥斯陆中部的古老房子、斯莫拉海岛,房子前面有河水、海上有捕鲸人。

河水永远在哗啦哗啦流动向前,不急不缓,像时间的流逝,所有的瞬间都在流逝,无法回头,只会永远留在镜头里。

这是片中的一段台词,童年是什么?披上床单便觉得自己可以飞翔,小狗在挠痒痒也是一件稀奇事,快乐和悲伤总是来得猛烈去的匆匆。也许,每一个观众的童年记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烦恼、关于快乐、关于陪伴的点滴,都在随着这镜头一点一点苏醒过来。

从出生那一秒,我们便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世界于我们而言是完全的陌生和未知,每一步的尝试和探索都需要勇气。

影片一开始便是关于勇气的片段,看起来像是关于兄弟俩的第一次跳水,弟弟跟着哥哥脱掉T恤,跃跃欲试。哥哥一马当先,弟弟却有些犹豫,他看着在水里畅游的哥哥,羡慕而又胆怯,哥哥上岸鼓励他,告诉他不会有危险,不断跟他说加油,他还是退却了,穿上T恤离去,哥哥对他喊:“胆小鬼!”,他也抛在脑后。

当恐惧产生的时候,只能自己战胜自己。

这个家族与水是有渊源的,妈妈的祖先是渔人,他们以大海为生,捕鲸捕鱼。面对无常的海上生涯,他们必须勇敢、强壮、反应灵敏,如此才能不被大海吞噬,于是,坚毅和固执似乎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lucas弟弟躺在草地里发呆,在一番与自己的独处之后,在哥哥不断地召唤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跳水。他做着深呼吸,数着一二三,他的赤足在颤抖,恐惧还是伴随着他,可是这一次,他压下了恐惧,战胜了恐惧,鼓足勇气迈出了脚。

他的脸上露出惊奇和喜悦,还有如释重负的放松,似乎在恍然,原来没有那么可怕,又似乎在开心,原来跳水这么爽。

他爬上岸,说有点冷,第二次应该不会冷了。

你看,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后面便很容易了。

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我想起自己小学的一次体育课,那节课要学习跳马。

助跑、支撑、跳跃腾空。那时候,总觉得运动白痴的自己会摔得惨不忍睹,然而真正去尝试的时候才发现,那并不难,你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厉害,你只是需要勇气。

如今长大,我们同样要面对很多困难,面对恐惧。当退缩的时候,胆怯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想起,曾经年少的我们,那样勇敢过。

《苏菲的世界》中,一切的哲学问题始于好奇心,好奇心始于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婴儿的好奇心是最盛的,他们从娘胎里掉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幼小的灵魂便开始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当你作为一个观众,全程围观兄弟俩的成长的时候,你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孩子,看到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是Lukas弟弟看待世界的视角,连大孩子们喜欢戴着耳机走路这样的琐事,都是他倾注注意力的地方,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

Lukas尤其喜欢说一些充满哲学意味的话,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思考着深邃的问题。

他们懵懂地思考着宇宙、思考着上帝、思考着世界的本源以及世界的样子,没有那些成长带来的诸多经验,这思考更加直接和纯粹,也更加丰富斑斓。

妈妈问弟弟,你觉得我们的**在讲什么,弟弟说,“我们是怎样的好朋友,还有,我们是怎样的好兄弟”

弟弟第一天上学,Markus哥哥带着弟弟找到一年级的班级,一年级的楼层在二层,哥哥便说,“Lukas上到这么高会很难熬的。”

弟弟掉了一颗牙齿,拿在手里反复观察,惊叹好大一颗,一边拿给哥哥看,哥哥的注意力可不在牙齿上,他拿了纸巾过来,擦着弟弟口腔里掉落牙齿的地方,之后才端来一杯水,将弟弟的牙齿放里面,他说,“把这个放你床边,这是它该待的地方。”

兄弟俩一起做俯卧撑,力量似乎是男孩子从很小就开始的追求,年长一点的哥哥显然比弟弟力气要大一点,哥哥弯起胳膊展示自己隆起的肱二头肌,弟弟有样学样,肌肉明显没有哥哥那般发达。哥哥炫耀自己每天都会比他起的早,比他多做二十多个俯卧撑,再喝一勺鱼肝油,不甘心的弟弟也开始了独自偷偷的训练。

北欧的冬天是鹅毛大雪堆砌的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地里,两个男孩在堆雪人。他们滚出了一个巨大的雪球,只剩最后一步了,两人要合力抬起这个雪球。他们一边怀疑对方没发力,一边又齐心协力,将庞大的冰雪球搬到雪堆上,做雪人的头部。

然而兄弟关系并不总是其乐融融的,好的时候像是加了蜜,吵架的时候又无比讨厌对方。

冰箱那一幕最为印象深刻。

哥哥将酸奶给了弟弟,又拿出一盒巧克力豆,一颗接一颗地塞进嘴里。弟弟开始紧张,只眼睛巴巴地盯着那盒巧克力豆,不停地问,“你怎么一直在吃,你要都吃完吗?”

哥哥一边不满地说,“我已经把酸奶都给了你啊。”一边还是把剩下的大半盒巧克力豆都倒进了弟弟的酸奶里。

弟弟吃完酸奶又爬上柜子去拿饼干,哥哥便化身为控制狂,阻止他,弟弟很不满,“这里又不归你负责!”面对暴躁的弟弟,哥哥苦口婆心,“你不能再吃甜食了。”然而弟弟生气地推倒了脏水桶,泼在了地板上。此时的哥哥真像一个无奈的家长,要他拿抹布擦干净。

我们会吵架,会讨厌对方,弟弟讨厌哥哥的控制欲,哥哥也会头疼弟弟是一个不听话还脾气很大的淘气鬼。

然而当他们真的失手伤害到对方,却又万分后悔。

雪地里,两个人争夺足球,哥哥推了弟弟一把,弟弟重重地摔倒在了冰面上。这一下吓到了哥哥,这个结果是他没想到的,他愧疚地去向弟弟道歉,弟弟愤怒地骂他混蛋,他说要远离马库斯,他有个坏哥哥。哥哥反驳,“你听话我就不会坏了,我想做你的朋友。”

对此情况,哥哥感叹,“做一个哥哥真不容易,我是说变强壮很容易,但打架时,我比他强壮,对他不公平。”

哥哥在手工课上,做了圣诞礼物给卢卡斯,是一个圣诞老人的木牌,做得很粗糙抽象,然而这小小的礼物却让卢卡斯开心不已。

当影片取名叫《兄弟》的时候,陪伴便是不可或缺的主题,它存在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成长的路上,有另一个人与你一起,两个灵魂互相碰撞、扶持、爱,是何其幸运的事。

我们有不愉快的时候,也有那么多开心的时候。 我见证了你每一次的变化和每一步的长大 ,我是兄长,像一个领路者,弟弟像哥哥的小尾巴,会以哥哥为榜样, 我们彼此又爱又恨 ,我们有很多娱乐,一起做很多事,没有比这更亲密的关系了。

影片里那些细碎的细节总是轻易让人感动,有兄弟姐妹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的人,会羡慕这样一份陪伴吧。

哥哥的梦想是做一个足球明星,也深知这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也许受父亲影响,父亲是他的足球教练。输了一场友谊赛,哥哥显得很失落,也许就是足球让他开始意识到人生的得失与输赢,他在一阵失落之后总结,“足球是享受乐趣,这才是关键,胜利并不是全部。”

年幼的弟弟耳濡目染,他小小脑袋瓜里的喜欢,便是穿有足球图案的内裤,这样明天就会赢了,对于踢足球,他觉得关键是要跑得快,比警车还快。

跳水那一幕似乎再次发生,临近足球场,年幼的弟弟突然心生退怯,不愿意走向自己的队伍,因为他讨厌跑步。好不容易向跑步妥协,却又遇上不友善的小伙伴,足球给他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

看着足球场上的父亲和哥哥,他远远地竖起了中指,年幼的爱憎来得如此极端。

此时妈妈问,“卢卡斯,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复仇,这就是我的梦想,我只在乎自己,别人我都不在乎,”

他似乎将这份对足球的不满延伸到了整个世界,瞬间黑化,决绝地宣誓着自己的不满。

然而稍微长大一点,他与哥哥进行足球练习的时候,他突然宣言,“我爱足球,我喜欢鲁尼、曼联,罗森贝格也可以。”

似乎在短暂的童年岁月里,爱憎都不算什么,人说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他们极端,却也直接。

弟弟的叛逆和随性似乎与生俱来,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大大咧咧哼唱着不着调的歌。

一开始的新奇过后,他开始厌学。当老师阻止他继续画画时,他会因为被打断而不爽,说那个老师不要脸;他讨厌数学,却又无法选择,便觉得“讨厌学校,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

各种厌烦积累,他便负气要回家,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不停地宣告着,他有多厌烦这个地方,他抱怨,“谁发明的学校小组之类的一堆东西啊”。

妈妈的镜头开始摇晃,凌乱地划过地板或墙壁,母亲的身份和导演的身份在此时产生了冲突,她必须要放下拍摄,去追赶他的孩子,劝告他,“你不能在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逃跑。”

他强硬的回应:“我当然可以!我可以!我可以直接退学!”

劝告进行的很不顺利,妈妈决定搬出自己:“如果你不回去,妈妈会被责备。”

然而此时的弟弟就像一个展露头角的小恶魔,他说,如果他们责备妈妈,他会踢他们,并骂他们“fuck you”。

哥哥也同样厌学,但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极端,只是对算术作业充满了抓狂,分分钟想要掀桌子的冲动隔着桌子都能感受的到。

妈妈的劝告不再那么顺利,他们有了自己的反驳,那个年龄,好像学业是最大的负担和烦恼,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一篇文章,这让哥哥觉得以后的生活都不会太顺利。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烦恼着练习题,烦恼着枯燥的课堂,烦恼着烦人的老师,学业生涯似乎看不到镜头,然而一切转眼即逝,当时天大的烦恼,回头再看是那样微不足道。

成长似乎发生的悄无声息,却又是那样清晰可见。

圆润的童稚的脸庞,开始有了棱角,哥哥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班级的第一次派对,他不断在镜子前打理着头发,却似乎总是不满意 。这份紧张产生的烦躁转移到了拍摄上。

成长带来了青春期,青春期让一个男孩有了性别概念,他开始对女孩产生异样的感觉,开始思考自己的初吻。

青春期的马库斯迷上了摇滚,他热爱的东西除了足球,又增加了乐队,他说愿意为乐队和足球放弃一切。

可是哲学家弟弟卢卡斯说,足球和乐队,你必须做出选择。

马库斯喜欢绿日乐队,因为他们很酷,他想要染黑色的头发,戴一只耳钉,却担心父亲会不喜欢,这是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烦恼。小心翼翼对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期待父亲的认同,父亲如意料般持否定态度,但这并未打消哥哥的这个念头。

少年的心里打开了新世界,他想要尝试新的东西,这萌生的小小悸动,只会愈演愈烈,他还是去做了,染了头发,戴了耳钉,完成这一切的他喜悦而兴奋,总是控制不住露出笑容,同时又有点忐忑。

不想在回去的路上,就遇到了忐忑的对象,就是他的父亲,他突然羞涩和胆怯,不知该如何面对父亲。

这是对随性与自由的初尝试吧,年少的灵魂渴望个性与张扬,这何尝不是活力与自由的体现。也许会遇到阻碍、也许会面临选择,但不张扬一次,又如何叫青春呢?

妈妈的祖先是捕鲸人,这个家庭似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亲戚拍摄的捕鲸影响里,妈妈捕捉到了几秒钟的十岁的自己。这短暂而宝贵的几秒钟也许是她关于童年的仅有的影像记录,也许正因如此,她才想要用影像完整地记录他的孩子的成长,像一个捕鲸人一样去捕捉孩子们的美好。

这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羁绊和传承。

在纪录片展映礼上,有幸看到了这幸福的一家四口。父母是影视从业者,用了长达十年时间来拍摄制作,这让这部影片不像简单的DV记录,多了更多艺术手法和视角,多了更多诗意的表达和描述。

这是最真实的少年时代,没有彩排、没有演员、没有剧本,只有镜头的记录。

哥哥的毕业考试也带来了纪录片的结束,然而生活只是刚刚开始,成长还在继续,时间还在向前,逝去的,只有那些有趣的、愚蠢的、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

作为80'S,我小时候看着电视里的小虎队一边画着“心”,一边唱:“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以为那就是爱;流着泪看黑猫警长里螳螂姑娘吃掉自己的老公,以为那也是爱……慢慢长大,才发现,只要人有愿望,就会期待爱;也慢慢发现,只有“爱”能治疗“怕”,也只有“爱”是我们的信念。 在心灵安全岛,我们接收到数千心旅人的来信,“怕”的背后表达着“爱”的需要——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让我们的对人生既期待又矛盾的那些爱是什么吧,我们的心理年龄即将随容颜老去,但至少心口要暖暖的。 一“ 爱 ”安全 心旅人“苦杏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岛,我也有吗?也许自己不知道,但是看见大家的留言,我才发现原来现在的我们原来都那么的不安全,为什么呢?” 心旅人……说:“我曾因有三个男朋友,都因为我不肯跟他们发生性关系而跟我提出分手,有时我想他们大概是因为性而和我在一起的,失去了,我应该庆幸!但长期以后,我对男人都没安全感了。” 心旅人“米苏”说:“要的太多,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在这个索要的过程中频频被现实击倒,发现,原来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是那么不信心,对于现实的环境是那么不信任,导致自身有过多的心理障碍,在静夜中发现和自己一样喜欢寂静思考而失眠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 心理分析:对我们80后来说,社会变化的既快又微妙。小时候1毛1包的话梅,现在都卖到5元了;小时候一个班只有俩仨单亲的孩子,现在到处都是离婚的父母……愈是面对无法掌控的变化,愈是需要稳定的爱。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都希望能充满安全感。但习惯了独处的我们,要去和其他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件事并不熟练,也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学会信任,然后才能获得安全感。在所有的心理资源里,我们最想要的是安全感,最爱的也是安全感。 如果感情、关系、物质、愿望和理想都能被自己控制,那才是完美世界——虽然完全的控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总是希望,很多人和事可以长久,可以稳定,可以安全。 二“ 爱 ”个性 心旅人“果丹皮”说:“我喜欢有个性的东西,发型、服装、手机都要最新最有个性的,我这样是不是很不好?很善变?虽然我心里知道有些人很讨厌别人有个性,但我自己还是觉得没个性就不是我了!” 心旅人“丞成”说:“我为什么常常去暗恋,而且暗恋的对象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我觉得自己很平常,所以不敢表白,对他们那么特别的人来说,我是不是很无趣呢?” 心理分析:80后要上学时,是入学高峰;80后要工作时,是就业高峰;80后要买房时,房少人多房价飙涨——我们就快被自己人淹没了,如果没有点个性,怎么“混”?所以有偶像明星时,追星模仿;有最新鲜的时尚产品时,刷卡也要拥有……有的时候,爱个性的代价是被个性吞没,有的时候,越显得个性,其实内心越苍白,个性多了,反而找不到自己。谁敢说,自己从没有躲在个性后面,保护自己呢? 80后爱个性,爱与众不同,这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我们真正爱的,是独立的,不依附的,自我的一种生存状态 三“ 爱 ”自由 心旅人“拔萝卜”说:“我厌倦死朝九晚六的工作,我好想自由,但别人常说,自由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自由,人怎么活得这么郁闷啊?” 心旅人“太空波波”说:“我都二十六了,可我爸妈还是总干涉我,找工作、找对象都要管,这些不都是我自己的事儿吗?我怎么就不能自己做主呢?” 心旅人“龙葵”说:“我谈了好多次恋爱了,每次都是我提出分手,我也很奇怪,怎么我不能安心下来……我觉得跟任何人在一起久了都会被约束,都要承诺,我很怕这些,我希望自由,随时能把握自己,不把自己给别人……” 心理分析:不想被控制,不想被管理,不想被约束……可能是被溺爱惯了,所以总认为如果撒娇耍赖装小孩,就能让父母一样的大人世界松开控制。即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和父母有着纠结的亲子关系,却也还是想脱离父母的管理,能够自由自在的为自己活着。但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恨与爱,有时是很难拆解的,爱有时也是一种控制,所以80后有时为了自由,会连爱也不要。所以我们那么容易患上“无爱症”,那么容易被爱灌满了,而不想要爱,只想要自由。 四“ 爱 ”做梦 心旅人“胜利感”说:“我总是期待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可以给保护别人,可以实现理想,可以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心旅人“公元1627年”说:“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了,没有懒觉,没有同学,没有教室,更没有校园,想想都觉得太恐怖了,接受不了!工作了的人是不是老的更快啊?是不是会没有了激情呢?很希望父母能再养我几年,呵呵,说出来都觉得羞愧……80后的你们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呢?单纯的要我慢慢适应是不是太空洞了……” 心旅人“cool cat”说:“我为什么拥有不了漫画主人公的那种人生啊,他们只要奋斗,都能有好结果,可我奋斗来奋斗去,为啥总是失望?” 心理分析:动画、漫画、日剧、韩剧……我们触手可及的虚拟人生都是那么美妙的,以至于让80后们接受现实变得那么难。我们爱做梦,喜欢做梦,以至于很多人都变得爱睡觉……梦里面的世界更接近理想。有时候,我们的爱做梦并不是异想天开,也并不是逃避社会,而是一种自我治疗。现实残酷时,我们在脑海里无厘头一下,梦幻一下,那些不能接受的,那些痛苦的,那些矛盾的,那些事非的,似乎都能一笑而过。爱做梦的人不空虚,懂幽默,即使常常失望,也能很快恢复希望。 五“ 爱 ”囧 心旅人“风平浪静”说:“我是个囧男孩,反正我觉得这是种好态度,喜欢这个表情,总觉得人生囧囧才健康,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心旅人“哭穷”说:“失恋了,我囧一个,痛苦了,我囧一个,被放鸽子了,我囧一个,考试挂了,我囧一个,钱花光了,我囧一个……别迷恋哥,哥只是一个囧。” 心理分析:囧在2008年就流行了一遍,现在只能算是个过时的词儿。但相信它绝对还挂在我们脸上。我们很爱囧,因为这表情无辜又单纯,我们的确不是装,是真的不世故。我们对新鲜事习以为常,但不代表我们适应他们,那些雷人的事,极品的事,值得BS的事……我们都有点小看法,但也真觉得很多事发生都自有它发生的道理。我们除了一囧,又能怎么样? 我们其实比老一辈更容易接纳很多人和事,这个族那个族,这个症候群,那个症候群……甚至是BT和ET,我们都觉得没什么不能接受的,难道这不是一种“boai”(博爱)吗?还有比囧更伟大的表情吗?站出来…… 六“ 爱 ”宅 心旅人“无声の宅”说:“我是个宅男,反正除了动漫和游戏,我每天什么也不想接触,我就在我自己的世界了,我躲着,我知道这样有点自闭,是不是?可我喜欢。” 心旅人[慢姬]说:“除了上班我就是宅在家里,想恋爱,却觉得麻烦,不如自己就这么呆着,自己欣赏自己,偶尔和线上的同类互诉衷肠,感觉惺惺相惜,这样不是挺好吗” 心旅人“菰”说:“我今年半年多已经没有和一个朋友联系过,现在一个朋友也没有了,工作方面,我已经5个月没工作。现在情况,不愿出家门,不愿看到任何人,总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玩游戏看视频。麻痹自己,还有就是总覚得自己已经废了没用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没有哪个年代的人比我们更习惯独处了,因为没什么兄弟姐妹,所以我们从小就会自己和自己玩。所以即使喜欢热闹,偶尔呼朋引伴,却也喜欢每天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时间,写写博,听听歌,看看视频……这就是最好的自我珍惜了。 社交,有的时候像个玩具,一个人呆无趣了,就和别人一起玩玩。但玩具终归是玩具,对80后来说,我们其实都是内向的,我们关注自己,爱自己,所以我们爱宅,宅是一种保护——就像小时候我们习惯了一个人看家,家这个空间是真正令我们归属的。宅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谁能说它不好呢? 七“ 爱 ”隐身 心旅人“嘟嘟”说:“我上qq、msn都会隐身,我习惯了,朋友们也这样,所以要说话前,我们大家都会问一句‘在吗’?” 心旅人“麻吉土豆”说:“我喜欢穿黑色的衣服,这样可以随时隐蔽在人群里……” 心理分析:被人找到,被人关注,都会焦虑——这是80后才有的吗?我们小时候被重视的太多了还是被忽视的太多了,以至于我们都想藏起来。其实藏匿需要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只不过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想隐藏起来,就像想暴露一样容易。如果不想被陌生人骚扰,不想被广告短信、垃圾邮件骚扰,最好的方法就是隐身;在人际中,不让别人了解你的时间表,有时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谁太了解谁都不安全,被人了解的太多,就可能被控制,会焦虑,所以还是隐身的好。我们有多爱隐身,看看自己的qq就知道了。 八“ 爱 ”baidu 心旅人“苹果”说:“我好像又搜索引擎综合症啊,反正我对什么事好奇就搜索一下,有时候还搜自己的名字……” 心旅人“爱上共舞”说:“我爱上的那个Ta,我在网上找到了Ta的联络方式,你说我要不要打过去?” 心理分析:信息对80后很重要,无知对80后也很重要——我们常要自己保持在无知的状态,就像回收站要随时清空,这样才能随时装上需要的信息。所以我们多少都有点“搜索引擎综合症”,无论是人名、新词、地图还是电话号码,只要陌生,就都可以baidu一下。所以我们很有“不知道也敢装知道”的勇气。知识不再是一种固定的东西,而是一种搜索能力,只要你会搜索,你就能成为权威。事实证明,人肉搜索力量大,这也是80后的智能才能掌握的力量。我们爱baidu,爱搜索。当然goole也不错。 九“ 爱 ”管闲事 心旅人“jiji”说:“为什么现在小三这么多啊,都不能有点道德吗?天下男子那么多,干嘛招惹有主的……” 心旅人“古老的传说”说:“有些网友评论太不负责任了,不懂得尊重别人,汉字都不打对了,严重的bs他们……” 心旅人“喷漆魔鬼ww”说:“我是来打酱油的……但我还是想说一句,大家打打酱油就好,还是别管别人的人生了,管好自己吧。” 心理分析:有人总说80后没有社会责任感,冤啊!其实我们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去论坛、BBS、博客上看看吧,那些评论和跟帖都说明我们的主见和立场。我们都很“八卦”,也都爱管闲事。只是我们的参与方式并不是指手划脚,我们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bs的bs,力挺的力挺。 辩证法教会我们,天下的新鲜事都有两面,你可以有态度,但不能阻止它发生,所以我们管闲事,也一般都使用打酱油和俯卧撑的方式,捧个人场,凑个人气。这个社会的模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我们都有发言权,这就是我们管闲事的入口。 十“ 爱 ”及时行乐 心旅人“火炎”说:“别总想明天,过好今天吧,反正我就是这样的,我挺快活!” 心旅人“心有千千结”说:“爱情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快乐。生活的苦与甜,让我们学会了长大。有时候自己给自己找解脱,只希望追求自己的快乐。面对生活,没心没肺的笑,才不会使自己陷入深渊。” 心理分析:祖辈们总教我们稳定、铁饭碗、想想明天……可我们还是啃老、月光又闪玩。这是我们进步的地方还是退步的和苦苦的为明天打拼相比,过好当下是不是更重要呢我们都爱自己,爱自己的生活,在无聊的上班路上,我们要买个mp3、mp4来娱乐一下。我们也用分期付款,给自己买房子,买车,买数码产品……我们的确更爱及时行乐,更让自己马上能享受到快乐。今天的快乐就是我们最强的心理动机,但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老去,才有足够的勇气奋斗明天。 爱没有更好的,爱就是爱,是心底的一种赤诚。这种赤诚哪怕是一种愚忠,我们也会奋勇前行。时代早已换了我们,换了活法,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为自己,为自己的心灵幸福而选择少有人走的路。我们用自己的“爱”为自己的“怕”治疗,即使浑身上下都是弱点,爱也能够守护最后的“能量核”。我们的爱并不完全需要对象,因为我们爱的这十件事,本源更多在自己的心里。请用爱证明,80后是伟大的一代,我们将伟大的却默默的和青春一起变老。

采纳哦

01、早睡早起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早睡早起身体好,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能做到的人太少。熬夜伤身又伤脑,绝大多数的人晚睡都是因为玩手机。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放下手机,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辜负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今天,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02、保持微笑是对自己最好的宽容

常听人说:“爱笑的女人最好命。”这可不仅仅是空口白话。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周围那些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微笑是生活中最真实的语言,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可以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可以使走入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人生实苦,不妨用微笑给自己加点甜。保持微笑,世界也会报以善意。

03 、仪表干净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是从外表认识他人的,你的内在再丰富,邋遢的外表也只会让人望而却步。可以不精致,但不能不干净。可以不优雅,但不能不得体。

干净的笑容、整洁的头发、清雅的妆容、得体的穿着……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对自己认真负责,这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04对生活抱有信心,暴积极,阳光的态度,而且的话,是需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需要以诚去带人,不能够只是欺骗。需要以一个阳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持自信心,需要有能力,有自信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51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