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放气道, 再采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气道通畅是呼吸道通畅的前提!
因气道通畅可解除因舌根后坠、呕吐物及血块导致的气道阻塞。
可以采用手法开放气道的方法。常用的手法开放气道有三种: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和仰头拉颌法。
手法开放气道
1、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舌后坠而堵塞呼吸道的病人。
2、禁忌症
有可疑颈椎骨折的患者禁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
3、方法
首先,将病人置于合适的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如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
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颈椎损伤。
体位摆好后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种方法施行徒手开放气道术,使头极度后仰,对疑有颈椎骨折者,保持头颈脊柱一直线,并使头适度后仰张口。
(1)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左手掌根放在伤病员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伤病员下颏骨处,向上抬起下颏。操作时要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管,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2)仰头抬颈法:伤病员仰卧,撤除枕头,抢救者一手放在伤病员前额,向后向下按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伤病员颈部向上抬颈。
(3)仰头拉颌法:抢救者在伤病员头侧,双肘位于伤病员背部同一水平上,用双手抓住伤病员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颌向前。同时,使头部后仰,两手拇指可将下唇下推,使口腔打开。头部后仰的程度要求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
扩展资料
⑴隐匿伤:坠落伤、车祸伤等钝挫伤容易出现隐匿伤,病人表面“正常”,但很快出现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如肝、脾、肾破裂出血,心肌损伤、创伤性湿肺、血气胸等。如有可疑,到医院检查、观察。
⑵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颌面损伤、颅底骨折、深昏迷、呼吸困难、口鼻出血或分泌物时,应及时控制气道、插管。颅腔异物的外露部分不要拨除,要加以保护,用敷料包扎固定。
耳鼻流血不能填塞(因可能为脑脊液),而应及时擦去。抽搐者用安定肌注,昏迷者纳洛酮静滴,颅内高压者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
⑶烧伤:正燃烧时,勿呼喊、奔跑或赤手扑火,可卧地滚动。尽快将伤面浸入凉水中,但使用冰水不要超过10分钟。剪掉烧毁或化学物浸湿衣服,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
化学性腐蚀剂烧伤(包括咽、食道烧伤)可用弱酸或弱碱中和,一时无合适药液,可用清水稀释,然后用牛奶或蛋清、植物油来保护粘膜创面;如有呼吸道烧伤,可表现为咳痰、呼吸困难,应早期大剂量用皮质激素,喉梗阻时,及时气管切开。
生石灰烧伤应去掉颗粒后再冲冼。磷烧伤应将创面浸入水中或用湿纱布覆盖。冲洗眼时,必须拉开眼脸,暴露上下穹隆。
⑷断肢:不要急躁在将肢体从机器上撕下,也不能倒转机器来移出肢体,应停电、拆开机器移出,使用冰袋等低温保存(肢体和冰隔开以防冻伤)转运。
⑸脊柱损伤:诊断:局部疼痛、畸形,相应肢体活动障碍或麻木,大小便失禁或阴茎搏起。
⑹体表损伤的处理:急救时应考虑对伤肢实施降温处理。外行救助者对皮表创伤者推荐使用自来水冲洗伤口。皮肤或眼睛接触腐蚀性毒物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是最基本和最适当的急救措施。
外行救援者对皮肤破损或损伤者使用抗生素药膏,并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药膏要优于使用两种或单一种抗生素软膏。
⑺其它:
①开放性喉损伤时,为防止纵隔气肿,应迅速闭合伤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喉或气管应置入气管套管或塑料管。
②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应清除口腔异物,解除舌后坠,颌骨移位致窒息者立即复位,昏迷或休克者可取俯卧位。
③大静脉出血的主要危险是空气栓塞,应暂用手或绷带压迫。
④开放性创伤应用敷料覆盖。如肠管脱出,可用湿纱布或干净的碗等覆盖。
⑤蛇咬伤不要用嘴吸吮,可以用绷带捆绑患肢(不要太紧)。
⑥锐器刺入不要拨出,应用敷料包扎固定,使锐器不移动(相对于身体)。
3.止血:
①指压动脉止血法,压迫颞浅动脉、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等出血的近心端。颈总动脉损伤可在锁骨上方直接将它压向颈椎横突。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纱布等覆盖用力加压包扎。
③止血带法,使用橡皮条或布条紧缠肢体止血。注意事项:上臂扎在上1/3或下1/3处,下肢于股骨中下1/3交界处;包扎处应有衬垫;松紧以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每小时应放松1到2分钟。
4.固定:
固定术是为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内脏而实施的。主要用于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头部或颈部受伤时,急救者不能确定颈椎是否受损时都推荐使用颈椎固定托;受到严重创伤或虽创伤较轻但有症状的伤员行急救时也推荐固定颈椎。
固定材料多用夹板和三角巾,于紧急时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树枝等。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固定要牢靠,松紧适度,皮肤和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
5.搬动和转运 脊柱损伤搬运时,顺应伤员脊柱轴线,使脊柱固定或减少弯曲,滚身移到硬担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协调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弯曲,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
颈椎患者:上颈托以防止颈椎继发损伤,如果没有颈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躯干一同滚动,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在背部垫上软枕,使颈部略向后伸展,头两侧各垫软枕或折好的衣物。
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应垫软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继发损伤。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感觉、反射以及大小便情况等,尤其要注意呼吸频率的改变。监护持续的心电监护和氧疗,持续的扩容治疗和升压。昏迷、颅脑损伤的伤员应足朝前、头朝后放置。
-急救技术
类似斜靠,但不宜太高。
在医学领域中,临床上正确的卧位是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许多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影响被迫采取一些不舒服的卧床姿势,分为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位等。
半卧位的优点
半卧位有利于血液循环,并增加肺潮气量。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舒适,因为这种卧位可以减少腹部肌肉牵拉受力,减少病人的疼痛及伤口缝线张力;半卧位可使腹部渗出液流注盆腔以利于引流同时可避免形成膈下脓肿。半卧位还可减轻中毒症状:上腹部及膈下腹膜比盆腔的吸收能力强,取半坐位,引流液流向盆腔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
救命!!这个睡姿超级不健康的,我自己也跟风练过。起因是我失眠,然后在网上刷到这个所谓的道教“神秘功法”,据说用这种姿势睡觉,可以补肾助阳,使人快速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精神更佳,还有缓解痛经的作用。所以我就试着用这个姿势睡了几次,我个人感觉助眠作用不大,倒是因为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以致于腿发麻动弹不得是真的难受……然后给我哥打电话,换来了狠狠的鄙视和嘲笑……
先说一下,所谓还阳卧这个姿势,有些类似于我们临床上进行髋关节影像检查(“大胯”拍片子)时使用的动作——蛙式位。蛙式位就是让患者仰卧,双腿屈膝 45 度,并尽可能地向外伸展,贴在床上,整个姿势就像仰面朝天的青蛙,因此被称为蛙式位。
“还阳卧”时,髋关节会处于屈曲、外展、外旋的状态,也就是“大胯”会处于“窝着”的状态。
短时间是没有问题,但是长时间处于此状态,比如保持此姿势入睡,不但起不到放松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压力增高而造成软骨或盂唇损伤,髋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处于屈曲牵拉状态,会造成神经麻痹,下肢血液循环受阻等病理变化。
也就是说长时间保持“还阳卧”会让“大胯”受伤,所以不要用这个姿势睡觉。
“还阳卧”姿势是中医的一个养生动作,网上传的神乎其神,真神假神先放一边,首先明确一点就是它不适合成为一个睡觉的姿势。
对于健康来说,睡姿是非常重要的。
平躺姿势: 平躺是最为推崇的睡姿之一,可以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同时也能减轻颈椎和脊椎的压力。
侧躺姿势: 侧躺姿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关节压力相对较小。此外,可以选择把腿稍微向上弯曲一点(膝后窝垫软垫),这样可以减轻膝盖和髋关节的压力。
趴睡姿势: 趴睡姿势是比较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受到压迫的睡姿,不推荐使用。
蜷缩姿势:这个睡姿相当于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容易导致颈椎、腰椎变直,不推荐使用。
总的来说,平躺和侧躺是对关节最为友好的睡姿,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睡姿也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比如是否存在颈椎、腰椎等问题,以及是否有呼吸方面的障碍等。
无论是侧躺还是侧躺,长时间的维持一个姿势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大多数人入睡以后是很难掌握自己的睡姿的,通常会变换姿势,所以,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高低适度的枕头,入睡前保持正确健康的姿势则尤为关键,因为这些因素是可控的。
正确理解抑或尝试使用“还阳卧”可能会给部分人带来好处,但是,过度解读或者错误使用则会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俯卧位最不健康,影响呼吸,而且不利于脸部皮肤血液循环。长期保持此睡姿,面部易老化。
睡觉采取仰卧位时,身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也能较好地消除疲劳。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老人,特别是肥胖人士,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严重的打鼾会引起呼吸暂停,造成脑部缺氧,还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有打鼾问题的老人还是不要仰卧。
扩展资料:
如果向左侧睡,不仅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
若采取右侧卧位,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因而有助于胃中内容物排出。不过,右侧卧位的时间太久,可能使右侧肢体受压迫,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建议老人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
因此,老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不过,易打鼾老人,注意别仰卧,选右侧卧位最安全,但要记得翻身,以免肢体麻木。
人民网-打鼾不要仰卧,俯卧影响呼吸 这些睡姿不适合老人
卧位可以分为去枕平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半卧位,高卧位,头低足高卧位等。例如半坐卧位通常应用于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或者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呼吸会相对顺畅很多。侧卧位通常应用于比较肥胖的病人,肚腩比较大或者孕妇后期会出现腹部比较大的情况,不适宜平卧位的时候。
相关内容解说
去枕平卧位适用于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可以避免因椎管内麻醉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的疼痛。俯卧位适用于背部手术或者有伤口的患者。左侧卧位适用于身体右侧有病变,但其实一般情况下左侧卧位不是一种首选的睡眠姿势,因为人体的心脏位于左侧,左侧卧位回压迫心脏,影响心脏的血液回流。
常用9种卧位的种类如下:
1、仰卧位:用于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枕头横置床头,头偏向一侧。
2、侧卧位:用于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3、半坐卧位:用于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减少局部出血。
4、端坐位: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
5、俯卧位:用于腰、背部检查或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6、头低足高位: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7、头高足低位:用于颈椎骨折患者颅骨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8、膝胸位: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9、截石位:用于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改变病人卧位的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如发现皮肤红肿或破损,应及时处理,并增加翻身次数,做好记录及交班。
2、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拖拉,防止皮肤擦伤。两人为病人翻身时,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要平稳。
3、病人身上带有多种导管时,协助翻身前应先安置妥当,翻身后应检查有无脱落、扭曲、移位、受压等,以保持导管通畅。
4、协助手术后病人翻身前,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再翻身,颅脑手术后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于健侧或平卧,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注意将患处置于合适位置,以防受压。
1 承扶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大腿后面,臀横纹中点处。
快速取穴法:
1俯卧位,穴在臀横纹下,大腿与臀部交界处,即臀沟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俯卧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按压有酸胀感。
2 承扶的功效作用
承扶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是性感带密集的地方,常按承扶穴有舒筋活络,通便消痔,活血化瘀的功效,坚持按摩,对腰腿痛,下肢瘫痪,生殖器官疼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3 承扶主治疾病 主治腰腿痛
不少人在腰痛的时候,常伴随大腿部后侧正中的疼痛或麻木,这时除了按揉腰痛的局部以缓解疼痛之外,点按承扶也可有效缓解腰痛,该穴位于大腿后侧正中上部,两侧臀横纹中点,其深层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通过的地方,时常点揉,可以刺激坐骨神经,使之兴奋,以减轻腿部疼痛,麻木等不适感,对于大腿保健是个重要穴位。
治疗肛肠疾病
本穴有调理肛肠,清热化瘀之功,用以治疗痔疮,生殖器官疼痛,尿潴留等症。配伍次髎,长强,会阳,承山,二白可治湿热瘀滞痔疮。
治疗性冷淡
长期坚持按揉承扶穴,可以用来治疗性冷淡,也可以强化括约肌的收缩力,增加性器的敏感度。
4 承扶穴按摩方法
1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向上按摩本穴,每次左右各1-3分钟,也可以同时进行。
2将背挺直,肛门夹紧,慢慢吸气,用拇指以外的四根指头按压承扶穴,往上按压6秒钟时,将气吐出,如此重复10次,早晚各1轮。
在溺死的人群中俯卧的姿势更多是因为人当时肚子里水多,所以死了之后就开始这个动作了。
溺水的机理尚未阐明。在过去,淡水淹死的机理不同于海水。淡水溺水者的水被大量吸收到血液中,使血液大大稀释。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很快肺水肿心脏的节律是不规则的。心室节律加快并发展为心室颤动。心力衰竭死亡。淹死在海里肺泡因为渗透压高,不但不进入血液,反而会从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中吸取水分,引起肺水肿,血液会凝结到一定程度。因此,在海水中溺水通常不会发生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血液浓度,粘度增高,最后发生心力和呼吸衰竭还有死亡。
除了上述主要死因外,少数人可死于入水后一刹那间,这是由于冷水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声门痉挛导致急性反射性心跳停止还有死亡。有人将溺死依呼吸道内有无溺液及其发生机制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前者就是溺液进入并阻塞呼吸道和肺泡,影响气体交换,引起典型的外窒息而死亡;后者是因反射性引起心跳停止而死亡,呼吸道中并无溺液,所以也称为干性溺死,约占落水溺死的15%。
俯卧位影响睡眠的危害不仅如此,在小儿身上,尤其是那些还无法自行翻身的小儿来讲,俯卧位会掩盖小儿的口鼻,使小儿窒息而死。如果一定要采取俯卧位,可使小儿的脸偏向一侧,并且有专人在旁照料。
趴睡可以避免睡眠危险。但是咱们一般在睡觉的时候都是怎么舒服就怎么睡的,但是溺死的人的具体的姿势是不能自己决定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