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举重选手石智勇什么时候受伤的?

8月12日,举重选手石智勇什么时候受伤的?,第1张

在12日的69公斤级比赛中,和廖辉一起组成"双保险"的石智勇在后场训练时意外受伤,无奈退出挺举比赛。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向记者描述了石智勇受伤的情景:"抓举比赛结束后,石智勇在后场热身,在挺160公斤时闪到了腰,完全不能举杠铃了。"腰伤是石智勇的老伤,而在进驻奥运村后他的肩膀又在训练中受伤,两个伤病是阻碍这名28岁老将前行的根本原因。

  在挺举比赛中,石智勇一直都没有露面。后来记者通过多方打探得知,石智勇是因伤退出比赛。

  实际上,石智勇在挺举比赛开始前是报了开把成绩的,他报的是180公斤。甚至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石智勇还根据场上形势提高了开把重量。可是随后,无论场上局面进行得如何激烈,石智勇就是没有上场。男队总教练陈文斌赛后向记者描述了石智勇受伤的情景:“抓举比赛结束后,石智勇在后场热身,在挺160公斤时闪到了腰,完全不能举杠铃了。”腰伤是石智勇的老伤,而在进驻奥运村后他的肩膀又在训练中受伤,两个伤病是阻碍这名28岁老将前行的根本原因。

  石智勇受伤后,国家队并没有立刻宣布他退出比赛,他的挺举开把重量从180公斤涨到181公斤,然后又改成186公斤,在最后一刻才取消比赛。“这是战术安排,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陈文斌解释说。

  石智勇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说:“这是我受伤后,唯一能为中国队做的贡献了。这是战术安排,用我来掩护廖辉”

这是他博客里的写的:今天真的很遗憾,在冲击69公斤级金牌的过程中退出了比赛。因为腰伤还没有完全好,在抓举157公斤失利之后,只能遗憾地选择了放弃挺举的比赛。这对我来说是痛苦的决定,由于我的退出,夺金“双保险”变成了“单保险”,由廖辉一个人去承担夺金的重任。还好,他挺住了压力,成功的为举重队再添一金,祝福他

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

挺举:运动员以两个分解的动作把杠铃举过头顶。先将杠铃放置于身体重心的水平线上,屈腿预蹲,将杠铃提起,经过胸前将杠铃置于肩上,然后站立;然后是两手握杠,曲臂,下颌与杠平,直臂推起,动作完成。

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

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

挺举:运动员以两个分解的动作把杠铃举过头顶。先将杠铃放置于身体重心的水平线上,屈腿预蹲,将杠铃提起,经过胸前将杠铃置于肩上,然后站立;然后是两手握杠,曲臂,下颌与杠平,直臂推起,动作完成。

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答案补充:

石智勇的更有技术还量。据说这是中国最新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式的举重方法。可以更加省力。

举重是技巧性很高的项目,简单介绍下技巧在那里吧

其一,蹲下去抓杠铃的时候看屁股的高低就能大概开出来这个运动员的类型,是技巧型还是力量型?屁股蹲的低,拉杠的时候力量全都出自大腿上,抬的高的属于用屁股和大腿同时用力,这就要看他自己的技术如何处理了。双腿站立的宽与窄也可以看的出力量的大小,这是从力量个技巧同时运用。

第二,抓举时握杠的宽窄,也是属于技术上的范围,直线运动距离就有了很小的差别。

抓举时要求把杠铃带到最高位发力,双臂垂直向上用力同时双腿发力,但不能只下顿没有上送的动作,拉杠再下蹲,稍微有一点朝外用力的话,杠铃就会惯性的往外走,增加了工作距离和成功率。

说的不好,希望你消除对举重的只重力量不重技术的关点,现在的举重运动员挑选都是看身材的匀称和全身的协调性,还要看聪明与否,能否贯彻教练的技术要领。不是单纯的比傻力气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03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