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三维才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标准?

如何量三维才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标准?,第1张

曲线美是衡量女性形体美的重要标志,而女性“三围”(胸围、腰围、臀围)又是构成曲线美的核心因素。那么,怎样衡量女性的“三围”是否标准呢?我国的健美专家根据国人的体质体型,结合健身运动对人体形态和体质的影响等因素,研究归纳出计算女性标准三围的方法:胸围=身高(厘米)×0535,腰围=身高(厘米) ×0365,臀围=身高(厘米)×0565。 实际计算得出的指数与标准指数±3厘米均属标准。小于5厘米,说明过于苗条(偏瘦);大于5厘米,说明过于丰满(偏胖)。但职业女模特的三围标准与此不同,由于职业需要,她们的三围标准与正常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围的比例是:胸围约等于臀围,腰围比胸围或臀围约小23厘米。通过测量计算,如果发现哪个围度与标准数据有差距,则可以通过健美运动来弥补矫正。因为针对性的健美运动能加强“三围”的协调发展,防止比例失调。此外,健美锻炼还能使身体各部位肌肉与脂肪分布均匀,有利于整个体格的健美。 测量三围的方法: 胸围:胸围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与乳房的发育情况,是身体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测量时,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面放在乳头上缘,皮尺后面置于肩胛骨下角处。先测安静时的胸围,再测深吸气时的胸围,最后测深呼气时的胸围。深吸气与深呼气时的胸围差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为6~8厘米,经常参加锻炼者的呼吸差可达10厘米以上。测量未成年女性胸围时,应将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测量时注意提醒被测者不要耸肩,呼气时不要弯腰。 腰围:腰的围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发育情况。测量时,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稳,皮尺水平放在髋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细的部位)。 臀围:臀围反映髋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情况。测量时,两腿并拢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耻骨联合和背后臀大肌最凸处。 为了确保准确性,测量“三围”时,一是要在横切面上,二是要在锻炼前进行。同时要注意每次测量的时间和部位相同,测量时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紧或太松,力求仔细、准确

每个健身锻炼者在在刚开始踏入健身这条道路上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训练难题。比如在练习时动作没有做准确、锻炼前没有做好拉伸、肌肉的刺激强度不够等等。这一切的问题都是每个初入门的健身者要遇到的。而且很多人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解决这些这些问题方法,没有去做到正确的改变。导致练习的停滞,甚至失去了锻炼肌肉的信心。

所以小编在这篇文章中给广大健身爱好者整理了四大健身中要注意到的健身体验方式。如果正确运用了这四大体验方式,对于你的健身效果会有大大的提高,并会让你的健身理论知识库又增加了一些必备的知识。

一、“所想即所得”

在健身中,“身=心”。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身体和心里所想的要把他们等同于一体,你所思考的就是你动作上所反馈出来的东西。所以在练习时内心的思考是极为重要的,你的心想控制肌肉的发力部位,可以让锻炼的效果更加的集中与一点上,如果你在练习时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出现锻炼的部位不准确,还可能出现锻炼事故。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健身体验感觉也是有一些异同,所以这个锻炼中要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方式就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找到,就好比如你在练习肱二头肌时的感觉,别人对你说是没有用处的,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练习,不断集中注意力去感觉自己练习时真正的发力点。这样子经过不断的实践你就会可以让自己的神经更加的敏感,对于肌肉的控制会更加自如。所以,锻炼时集中精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泵感

泵感可以说是每个健身者最为喜欢的东西,他让你的肌肉在短时间内可以纬度变得比平时更大,让人看起来更加的壮硕。泵感就是在你开始训练后,经过四或五组的练习,你的肌肉膨胀得非常大。这是因为在练习时你的肌肉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使得血液流入特点的区域,使得肌肉膨胀变大。

泵感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每个健身爱好者都会喜欢这种感觉,这可以说是一种“训练高潮”。他让你的训练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在持续的泵感下你的训练热情会高涨。当然,如果在练习中你练了很久还是没有泵感出现的感觉,就说明你需要做出一些训练调整,没有泵感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你的休息不够,身体过于疲劳,又或者是你的营养补充不足,这些对于的泵感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注意力的集中,如果你在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泵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不管出现了什么问题影响到了,就要马上做出调整,不要让自己身体过于疲惫,要注意饮食营养的补充,保持精力的集中,专心的练习,泵感是仍然会出现的。

三、训练强度

在某个锻炼期间,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练习肌肉还是没有得到变化,这说明你要改变自己的训练强度了。很有可能你在锻炼的瓶颈期了。突破的瓶颈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增加训练的强度就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增加训练的强度对于你的身体刺激会更进一步,从而突破身体的生长限制。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提高训练强度呢?可以记住这四点小方法。

1、增加训练的重量。

2、增加锻炼每一组的反复次数

3、减少健身组之间的休息时间

4、运用超级组锻炼法则,不断做更多的组数。

四、肌肉疼痛和肌肉酸痛

每个人在锻炼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肌肉疼痛和酸痛。这两个是最为人头痛的问题,但是我们做的事要区别疼痛和酸痛的区别。酸痛是很正常的肌肉锻炼事情,而疼痛就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了,疼痛很有可能是你肌肉出现拉伤或扭伤等问题。所以,我们在练习后要正确的区别自己身体的酸痛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如果是酸痛就要做足必要的拉伸和休息。如果是疼痛就要感觉找到具体的疼痛位置,寻找正确的治疗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锻炼过程中我们的肌肉疼痛是必不可少的,这中疼痛对于我们的肌肉增长效果是极为有效的。比如你在练习肱二头肌过程中,你的肱二头肌已经在很痛苦的尖叫了,可是你还是不能停,因为只有再做第十次或十一次你才能练就更强大的麒麟臂。

好了,这就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四个肌肉练习体验,你在锻炼中要正确的去运用或者寻找锻炼的体验感觉,这样子对于肌肉的刺激才是极为有效的。

随着运动训练研究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训练方法不断推成出新,而功能性训练方法从医学康复领域渗透到竞技体育界,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多年来我国运动训练领域都秉承了马特维耶夫的训练理论,把训练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训练也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的。但随着运动训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认识到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因为一般与非一般、专项与非专项的界限很难界定。近年来,一种新的训练理念不断兴起,并在健身领域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与应用,这就是功能性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功能训练概念的界定

由于功能训练是一项新兴的研究,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院将其定义为:所有功能训练形式都包含有运动链和运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有 “ 功能训练之父 ” 称谓的Gary Gray给出的定义是:发展身体被设计的动作;有大量实践经验并担任1996年奥运会女子冰球金牌获得者美国国家队体能教练Mike Boyle将其解释为:训练运动的动作。从表述看,似乎各不相同,但通过分析可发现:第一种定义是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指出功能训练的动作特点要素,说明了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功能平衡状态和多维度的特点;关于第二个定义是以解剖学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构造和我们身体应该做的动作,人体的各种复杂运动——包括竞技动作都是人体功能性动作的组合,功能训练将训练动作建立在人体解剖结构基础上的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第三种定义运用了人体运动生理中神经控制肌肉机制的理论,强化运动程序,达到自动化状态;运用多种刺激,全面提高运动技能,使训练指向比赛性更强。

具体而言功能训练不是以练习外表的肌肉体积和形状为目的,不强调某一具体动作中四肢力量的过分发展,而是注重意识与肌肉统一,神经肌肉系统更有效;通过使深层肌肉协调发展,预防运动损伤;接近与比赛的方式使运动神经系统向肌肉发出最强的冲动信号,同时这种强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缩产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剧烈收缩又反过来促使运动神经系统更灵敏,发出更强烈的冲动,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运动能力。

2.功能训练主要特点与原理

第一,人体的各种复杂动作(包括竞技动作)都是人体功能性动作的组合,这些动作有推、拉、旋转、弓步、蹲、体前屈,这些动作都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面内完成的动作,因此功能力量训练注重了多角度,在运动链各个平面协调练习;第二,功能力量训练将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作为重要内容。核心部位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而四肢运动的各种状态控制都源自核心肌群,有了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四肢的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少,肢体能够更协调地完成技术动作;第三,功能力量训练强调的是动作的一体化和控制下的动态平衡。人体可分为头、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足等多个环节,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 “ 运动链 ”,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是所有运动项目共同面临的问题。功能训练是力量增长的同时兼顾整体平衡与协调的体能训练,是在技术提高的同时兼顾全身的稳定与统一的专项训练。

3 功能训练的应用研究

功能训练与其它训练的不同在于它不再是一种方法与手段的表面形式,而是针对不同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千差万别的,它是体能专项化的桥梁,在训练实践中其表现出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训练的手段、负荷和练习的时间。下面将对功能训练做应用方面的探讨。

1) 爆发力

根据爆发力=力量距离/时间,可以推断出:爆发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力度、速度、运动幅度三方面来进行。高强度、大剂量的力量训练只是增加力量和肌肉块,而非技能。爆发力的提高是建立在神经-肌肉的工作方式与体能协调发展途径上的。

2) 灵敏性

灵敏性的提升是又一条利于比赛的途径。灵敏的练习应该专门针对项目来操练。如孙海平教练认为,跨栏项目的特性,就是带障碍的短跑,所有的训练都要绕这一特点来安排和进行。速度是跨栏项目最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应该始终把速度训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3) 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大,产能和储能也最多,在健美操的踢、摆、走、跑等下肢动作,看似是脚对地面或人体的作用,而实则来自于腰髋原动肌群的发力,并通过闭合式的动力链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应用在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力的训练中,可以:双腿置于球体的支撑练习,单(双)腿立于球上练习蹲起,这样既提高了核心肌肉的稳定性和本体感受控制力,又完善了技术适应性。

4) 运动技能

专项技能的提高,它需要完全像在比赛中一样来操练。在功能训练中,通过各种形式、不稳定状态下对运动技能进行模式化的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为在比赛中应对变幻莫测的情况打下基础。

4 功能训练的作用与意义

1)提高训练效率

功能训练的优势在于不断认识项目的本质特征规律,把握住项目特征的核心和具有竞争力的参赛能力,不但使运动强度达到比赛的要求,更强化了技术动作在不同状态下的适应性,故功能训练不但对运动员的速度、灵活、协调性、平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专项能力的提高有着更为直接的帮助。所以功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专项体能与技能的发展,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缩短了技术成熟期,提高训练效率。

2)强化核心肌肉力量

人体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核心(人体横膈肌以下至盆地肌之间的区域)在动量传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体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此外,人体在运动期间,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稳定平衡,核心部位也担负着控制全身姿势精准性的重责。核心力量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在功能训练中大多数练习除利用自身体重外,还借用滑轮、瑞士球、普拉提床等为不稳定支点上,完成类似专项技术动作的同时增强了核心力量。

3)有效预防运动伤害

按照人体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面和基本轴,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功能训练以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功能出发,从运动实践出发,引入斜向和旋转形式以及屈伸、旋转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运动形式,精心设计出针对项目特点、多种独特的多关节、多维练习,使每一块肌肉都参与进来,保证了肌肉均衡发展,而且各肌肉的张力也保持了相应平衡。

5 功能训练的创新

功能训练摒弃了以往力量训练的不足,加强了各肌肉协同运动,运动链的一体化与身体动态平衡的训练,通过募集、激活各参与肌肉快速、协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训练更趋于比赛需要;类似实际比赛状况动态下的功能训练,增强了被常年忽视的侧屈和旋转肌的功能,实现了提高力量的同时,完善技术质量。功能训练不仅在理念上创新,在训练方法手段上也于以往力量训练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滑轮、普拉提床、瑞士球、平衡板等,练习者站在这些器械上进行专项动作练习,突破了我国已有的训练理念与方法,是对我国体能训练在理念与方法上的补充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288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