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基因是上限,努力是下限。训练效果不明显,很可能和你选择的运动以及训练计划有关系,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加了解自己,然后做出更优的选择。
真人真事
一年多前,我们馆里有两名训练者,就称他们为A和B吧。
他们在身体素质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参与了我们馆内的Lifton力量课程。所使用的训练计划比较相近。
在几个月结束之后,A在可以完成15次60kg深蹲,10次100kg深蹲,3次120kg深蹲,1次130kg深蹲。
B只能完成10次80kg深蹲,100kg深蹲也只能完成6次,但是却能够完成5次120kg深蹲,3次130kg深蹲。
(B的内心独白)
通过两位同学的数据,我们会发现,A在较低重量(60%极限重量以内的强度)时,能够完成更高的次数,而B在较大重量时(80%极限重量以上的强度),能够完成更高的次数。
在那之后,我一直在观察我们馆内的许多力量训练者的计划和力量训练结果,我发现,每个人在相同强度下,能够完成的次数都是有很大差异的。
身体的秘密
其实训练对于效果的影响真的可能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很可能被自己的基因坑了。
如果你们还看过我两年前写过的《肌肉类型:快肌与慢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有一部分人是先天慢肌纤维较多,比如长跑运动员;有一部分人是先天快肌纤维较多,比如短跑运动员、举重运动员。
慢肌纤维的抗疲劳特性强于快肌纤维,因此慢肌纤维多的人,在进行强度不太高的训练的时候,能够持续更久的时间,或者完成更高的次数。
快肌纤维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比慢肌纤维强,因此快肌纤维多的人,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时,会积累更多的训练和比赛优势。
(来源:《运动生理学》,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上面这幅是一个测试不同肌纤维比重受试者“重复完成最大用力的伸膝运动”实验的结论。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大腿快肌纤维比重大的受试者,对照组为大腿慢肌纤维比重大的受试者。
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大腿快肌纤维比重大的受试者力量远远大于慢肌纤维比重大的受试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快肌纤维比重大的受试者力量迅速下降,很快低于慢肌纤维大的受试者。而慢肌纤维大的受试者力量下降较慢。
因此我们从上面这幅可以知道两点:一是慢肌纤维的抗疲劳特性强于快肌纤维,二是快肌纤维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比慢肌纤维强。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快肌纤维收缩蛋白多、肌浆网更丰富,因此其速度快,收缩产生的力量也更大,但是比较容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速度慢,但是由于其毛细血管网更丰富(所以慢肌纤维视觉上看起来会比快肌纤维更红),因此慢肌纤维在运动过程中,不像快肌纤维那样,主要由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慢肌纤维也能够主要通过有氧供能系统来供能,三大供能系统都可以对慢肌纤维产生作用(详见《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详解》),在三大供能系统的支撑下,慢肌纤维更不容易疲劳。
快慢肌的纤维数量多寡,有较大程度是先天决定的,但是后天的训练可以多快慢肌的质量比进行更改,更多地训练快肌纤维,可以让快肌纤维变得更加粗壮,从而使得快肌纤维对慢肌纤维的质量比更高。
一探究竟
看到这里,难道你不想深究一下,到底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基因在一直默默坑自己吗?难道就不想探索未知的自己吗?
目前,基因测试已经是很火的了解自己的“秘密武器”了。就像23魔方,是拥有国内DTC基因检测公司唯一自建的专业实验室。
实验采用与美国赛默飞联合定制的基因检测芯片,70万+位点专门针对中国人群,是目前国内检测位点最多的定制芯片。
关于你身体里的秘密,在这里都可以为你揭晓。
比如你的祖源信息,我来自何方,我是几国混血? 也可以查看不同历史时期,你父系或母系祖源的迁移路线
风险基因,可以预见哪些遗传或突变的罕见遗传病。
遗传特质则帮助你加强对自己的认知,比如可以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喝酒就脸红,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在明白了身体的秘密之后,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运动潜能则是从代谢、健身效果、运动损伤、恢复能力,告知你关于你身体的属性。
终于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己练了那么久就是身材好不起来的忧伤了,很可能是没有选对适合自己的运动。
还有减肥/增肌人士最最关心的话题,测试不仅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代谢情况,还会提供增肌/减脂的建议,并且很贴心地罗列了高GI和低GI的食物表。
最后是营养需求&药物反应,也可以稍微注意一些,多补充一些自己缺的元素,毕竟身体是一个整体,哪儿脱节都不行。
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淘宝上开始销售一些地球人新研发出来的黑科技了。
作为曾经差点交过智商税的客户,如今看到淘宝店这些有趣的骗子产品,不得不再贴出来谈一谈,各位谨防受骗。
一、抖腿机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和我说过,她想给每个抖腿的人脚上装一台缝纫机。
然后,我就看见淘宝店的卖家们发明了「全身抖腿机」这样逆天的产品。
这些全身抖腿机所凭借的「专利」各有不同。我在淘宝上随便搜了下,这些抖腿机的光原理就有十几种说法。价格呢,也从50元到5000元的都有。宣传的效果却都是一样的:每天半小时,每周7次,一周10斤不是梦~
它们分别利用「远红外线」、「强力磁场」、「电流震动」、「光疗」、「碳纤维加热」等各种「国家级专利」帮助你在半小时内抖去全身多余脂肪,想抖哪儿,就抖哪儿~
这玩意儿其实在上个世纪末就出现在各种电视购物节目上了,然而二十几年过去了,这种产品并没有得到推广,却有各种凭借不同「专利」的同类产品冒了出来,可想它的靠谱程度到底如何。
与之类似的,还有下面这种摇摆哑铃:
在塑料里加几个弹簧就可以这样吹牛逼?
二、能量手环
还记得小时候看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念个咒语能变身,陆战队员有了奥特曼变身器能变身,现在花几百块钱买个所谓的能量手环就能变身了。
这样的手环,不仅能够改善你的血液流动,让你在冬天不用再携带暖宝宝,而且更厉害的是,可以瞬间提高你的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等各项身体素质:
是的,就这么黑科技。
这个东西多少钱呢?888元。
军事领域没人用,田径领域没人用,举重领域也没人用,直接流通至民用领域,还只卖888元。这不是黑科技是什么?
三、EMS微电流刺激
EMS被称为肌肉电刺激技术,也被称为肌肉电运动技术。
这项技术在运动康复和竞技体育的确存在。
最早用于诸如髌骨软化、肌腱断裂、韧带损伤等运动康复的问题之中,我国的举重队早在15年前就有用这项技术来刺激专项训练中的薄弱肌群。
但问题是,这项技术至今都不是特别成熟,而且也并非是给那些「坐在家中不动的人」使用的,它更像是一种辅助训练工具。
如果市面上卖的民用的EMS塑形仪器真的是运用EMS的原理,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使用者局部肌肉痉挛、发硬(一些运动员在运动队教练的指导下使用EMS技术的仪器都出现了局部肌肉痉挛的情况)
使用者自身肌力发展不平衡。
使用者长期刺激某一部位导致该部位肌肉疲劳。
电刺激带来的严重的刺痛感(有效的电刺激一定伴随着刺痛感)。
说到底,EMS的技术因为并不成熟,就算是给专业运动员的仪器,使用起来本身都并不舒服,何况是那些民用器械呢?
我浏览过大部分号称使用EMS技术的商品,都是宣称自己多么舒服就能够让你练出八块腹肌。
四、各大减肥药品……
这个我在三年前就写过长文论述过了,点击链接可见:健身系列科普之三减肥药品靠谱吗?
这里就不多做论述了。
五、总结
从逻辑上来说,一项先进的、体能改善的技术,一定是会最先流通至军事和竞技体育领域。如果军队和竞技体育里都没有大规模采用这种技术,恰恰说明了这项技术有很大的水分,或者有很大的危险性(比如类固醇?)。
基本上这些所谓改变你生理机能来帮助你减脂或者增肌的「商品」都非常不靠谱,没有效果还好,如果有效果的话,那一定是会有很强的副作用的。
我在《超量恢复——越练越强的理论依据》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人的身体会想尽方法去抵抗压力和适应环境,来保证自己的内在环境不被外界所改变。这是生物的共性。
假如你的内环境如此容易就被外界环境所改变(比如上述所说的,通过仪器可以震动掉身上的脂肪或者通过手环可以提高血流),这说明你的生理系统已经从内开始崩溃了,变成了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随便来一场感冒就可以把你击倒。
我知道有许多人去健身房办卡不是为了健身,而只是为了那种「我会去健身」或者「我马上要变瘦了」的可能性。
市面上许多的减脂仪器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期待可能性」的心理去欺骗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
哎,还是好好健身吧。
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很多刚刚开始健身的朋友都会询问:我一周应当去几次健身房比较好?是不是每天都去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般是:如果是没有太多训练基础的人,一周去健身2~3次是比较合理的。
还有一些有训练基础的人,往往会问:我每天都是去健身房,但是好像越练越累,这是不是遇到平台期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回答一般是:如果你把去健身房的次数减少一些,可能训练效果会更好一些。
其中的原因涉及到两个重要的运动学概念:“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
一 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
20世纪初,生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肌肉在收到电刺激时,肌肉中的糖元被消耗,刺激停止后,肌肉中的糖元逐渐恢复,不仅恢复到收缩前的水平,而且还超过原有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超量恢复。随后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定生理范围内,运动期间消耗的物质越多,恢复期限内,超量恢复也就愈明显。人们将这一规律广泛地运用到体育运动实践中,认为超量恢复是“物质能量贮备超过原有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工作能力”。超量恢复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简单科普:“超量恢复指的是,人在经过一次训练后,其体能水平会逐渐下降,经过饮食和睡眠的恢复,体能水平逐渐上升,乃至超过原先体能水平的情况。”
这也是我们越运动身体素质会越好的理论依据。(详见:陈柏龄《超量恢复——越练越强的理论依据》)
如上图所示,在经过训练后,我们的体能会下降,我们的身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能状态。然后会逐渐超过之前的体能水平,获得“超量恢复”。如果没有继续施加训练量,我们的体能水平又会回归到之前的状态,丧失“超量恢复”的效应。
但假如,我们还未等到身体足够恢复,就施加以又一次的训练,那么我们的体能水平只会进一步下降。
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的最重要区别就在于恢复。
二 恢复不足:过度训练的根源
当我们持续、规律地给自己的身体施加运动量的时候,又具有足够的恢复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才会逐步上升。如下图所示:
(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当我们持续、规律地给自己的身体施加运动量的时候,但却没有足够的恢复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不会逐步上升,而可能逐步下降。
比如训练者小强为自己制定了一个12周的训练计划。小强第一周按照计划进行了训练,但由于加班和应酬,小强未能获得良好的饮食和睡眠,身体恢复不足。如果这时候小强没有根据实际的身体情况降低训练强度,或者没有等到身体恢复充分再执行第二周的训练计划,那么很可能第二周小强的体能水平和运动表现都会下降,这就直接影响到了第三周的训练和恢复情况,甚至影响到剩下十周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越练越弱的现象。
(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恢复不足,但又进行较高强度较密集的训练,一个训练者的体能水平/运动表现(Y轴)和时间(X轴)上的曲线变化往往如上图所示。
三 过度训练的外在表现
过度训练的外在表现一般反应为: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训练时兴奋度不足、运动表现下降、性欲下降、睡眠状况糟糕。
即使是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容易出现过度训练的现象。
如果你在健身过程中遇到了以上的情况,就要想想是否是过度训练了。
(来源:Richard BKreider,Andrew CFry,Mary LO’Toole,《运动员过度训练》)
四 多久训练一次不容易过度训练?
理论上来说,在一次训练后超量恢复效应峰值达到最高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训练,训练效果最好。但是我们人体的各种系统和物质并非是同一时间达到超量恢复的峰值的。供能系统、肌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时间都不一致,而且在不同的训练强度下,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有变化。
比如ATP-CP的恢复时间较快,只有8-15分钟。肌糖原恢复时间为1~46小时,蛋白质恢复时间为6~48小时,脂肪则需要48小时以上肌肉的恢复时间在24~96小时,内分泌系统则需要考虑睾酮、睾酮/皮质醇比例、生长激素、瘦素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力量训练的强度不同恢复时间也有极大差异。
判断超量恢复的峰值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情。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饮食一般、没有补剂的情况下,48小时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的运动系统中的大部分物质获得恢复。因此对于一般的训练者而言,两天训练一次是比较合适的。
很多刚刚健身的朋友都是一开始很积极,狠练猛练,天天去健身房,天天跑步,然后过了一两周觉得非常累身体吃不消,就停下来了。许多人人办了张健身卡结果去几次就不去了。在增肌、减脂或者增强体能储备、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中,锻炼很重要,但是休息同样重要!
不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那么身体累积的疲劳迟早会让你停止运动,而一旦原先这种运动的惯性被打破,对于刚开始健身的人而言,很可能意味着他难以再继续坚持运动。这不只是由你的意志决定的,更多的是由你的身体决定的,不要对自己那没有锻炼基础的身体太自信。
对于初学者而言,延迟性的肌肉酸痛(doms)是最常见的,初学者最好等到肌肉不再酸痛的时候,再开始进行相同部位的训练。
如果是饮食基础非常良好,且坐拥蛋白粉、BCAA、肌酸、ZMA、OMEGA-3等各种补剂的健身爱好者,则可以按照训练强度自己调整训练计划。
五 减少过度训练现象出现的方法
过度训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训练刺激过大和恢复不足。
因此避免过度训练现象出现的方法也就是:提高恢复能力和降低你的训练刺激。
1提高恢复能力
过度训练和恢复不足紧密相关。与训练恢复有关的变量,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可以划分为:饮食、睡眠、生活方式、恢复手段。
(训练金字塔。来源:《动作入门》课程第二期学员田甜的笔记)
饮食包含了三大营养素配比、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以及补剂。基础饮食做得足够优秀的人,一定比普通人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在相同体能水平下,也就能够承受强度更大、密度更高的训练量。睡眠也是如此。
生活方式上,保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愉快的心情,都有助于我们加快训练后的恢复。
训练前后的热身、放松、拉伸,以及合理的泡沫轴滚压、按摩、冰敷、热敷,都属于恢复手段,也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恢复速度。
2降低训练刺激
减少过度训练现象出现的第二个手段是降低你的训练刺激。
降低训练刺激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降低训练强度,一种是降低训练密度,一种是降低训练的总量。
降低训练强度,在力量训练中指的是降低训练所用的配重,在跑步这类位移训练中指的是降低训练所用的配速。
降低训练密度,指的是减少训练的次数。
降低训练总量,在力量训练中指的是降低训练所用的总量(详见《动作入门》第一课笔记),在跑步这类位移训练中指的是降低位移的公里数。
六 本文信息点总结
1如果在训练后有了充分的休息,再进行第二次训练,我们的身体只会越练越强。如果没有充分的休息,很容易越练越弱。
2过度训练的外在表现一般反应为: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训练时兴奋度不足、运动表现下降、性欲下降、睡眠状况糟糕。
3对于一般的训练者而言,两天训练一次效率较高,比较合适。如果饮食基础良好、且有一定训练经验的训练者,可以尝试更密集的训练计划。
4避免出现过度训练的方法:提高恢复能力和降低训练刺激。
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看许多健身文章都用这么一个习惯性的短语:「收腹」「收紧腹部」。许多健身教练在教导学员的时候,往往也会说:「快绷紧你的腹部」。
那么,什么是收紧/绷紧腹部呢?怎么样才算是做到了绷紧腹部呢?收腹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有的人会说是用力把肚子向内收,有的人说是憋住气的感觉,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案都有。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到底什么叫做收腹,这篇文章的内容大概需要花费你2-3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尝试。
结束后,你会对「腹部收紧」有更深刻的体会。
一 击打练习
用手击打你自己的肚子,肚子绷紧用力向外对抗击打的压力。
如果没有绷劲腹部,用手击打肚子时,腹部会有略微的不适感。
如果绷紧腹部,用手击打肚子时,腹部则无不适感,此时能感受到自己的腹部在与拍击的压力进行对抗。
二 木棍击打练习
让朋友用一个硬物击打你的肚子(可以用一些力,但不要使上全力)
用你的腹部与击打压力进行对抗,此时就是“腹部绷紧”的状态。
三 仰卧抬腿练习
人仰卧躺在垫子上,将脚跟抬离地面五厘米。保持1-2秒即可。
此时腹部会比击打练习时绷紧的程度更高。此时能够感受到腹部完全绷紧的感觉。
四 绷紧腹部的意义
绷紧腹部能够让躯干在训练时候成为一个刚体,从而更好地与外界的压力进行对抗。
这篇文章为了大家快速上手,不做过多原理说明,仅仅是告诉大家「收腹」的身体感受是什么样的。建议一定要把上述的动作都尝试一遍!
懂得了原理不是真正的明白,训练的东西一定要练到自己身上才算是真正明白!
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有健身经验的朋友会发现,在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之后,自己的力量增长了,肌肉也增加了,瘦小的人似乎看上去更壮了。在一段时间的跑步训练之后,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在单位时间单位距离内跑得更轻松了,跑得更稳了,也跑得更快了。打羽毛球打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接球、挥拍、击球或者在球场中的移动都更加流畅和灵敏。
实际上,无论是力量训练、位移训练、球类运动或者其他的竞技类项目,只要训练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会在该项目上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在生物学上,这叫做“应激”,也叫做“一般适应综合征”。
在运动学上,这叫做“超量恢复”。
一、应激/适应:超量恢复的理论来源
超量恢复是一种训练现象,也是运动学的基础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来源是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的应激学说,这个学说也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AS)理论。
应激学说认为,生物在面对传染、中毒、创伤、神经紧张、高温、低温、肌肉疲劳及放射线的压力的时候,常常以一种固定的形式来反应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这就是“应激”(也可以称为“适应”)。
从本质上说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它的目的是维持生命和损伤后的恢复。从外在的表现上说,应激是我们的身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时候,去抵抗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会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期:此时适应还未获得,我们的能力下降。
2适应期:此时适应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能力逐渐上升。
3衰竭期:此时的适应逐渐丧失,我们的能力回归常态。
而这种应激现象,同样也可以表现在体育运动上。
“超量恢复”理论就是基于应激学说提出的运动学理论。
二、超量恢复是什么?
超量恢复指的是,运动员或者普通人在经过一次训练过,其体能水平会逐渐下降,然后经过饮食和睡眠的恢复,体能水平逐渐上升,乃至超过原先体能水平的情况。
超量恢复是运动学的基础理论,它更多关注的是应激学说中的“动员期”和“适应期”。教练需要对运动员施加一个合理的训练压力,才能够一直让运动员保持在“适应期”,让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持续上升。以我们健身中的力量训练举例:
动员期(体能下降):当我们第一次走进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感觉到了和以往不同的压力,训练时,我们的肌肉开始充血,疲劳,撕裂感,神经系统开始募集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发力;训练后第二天,我们的肌肉有极为强烈的酸痛感,手臂酸的搬不了重物,腿酸的难以上楼,神经系统对肌肉纤维的募集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个阶段,就是属于应激学说中的“动员期”:此时适应还未获得,我们的能力下降。
适应期(超量恢复):过了几天,当我们的酸痛完全停止,我们再走进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我们发现,我们居然可以卧推/深蹲/硬拉起比上一次更大的重量了,训练后我们的身体也没有之前那一次那么的酸痛了。这个阶段,就是属于应激学说中的“适应期”:此时适应达到最佳状态,机体能力逐渐上升。这个状态,就是“超量恢复”。
衰竭期(体能回归):而后,我们因为某种原因停止了训练。这时候我们的肌肉就会萎缩、神经募集能力也开始下降,之前训练获得的适应逐渐丧失,我们的身体重新回归到原先的状态。这就是应激学说的“衰竭期”。
这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三、总结:为什么要坚持训练?
如前所述,超量恢复只有在施加了运动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果我们运动几天,然后就停下来一直不运动,那么身体就会逐渐回归到之前不运动的状态。
运动学中,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让“超量恢复”持续存在。
只有当我们持续、规律地给自己的身体施加运动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才会逐步上升。
(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我来分享我的经验,你来成为自己的健身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ID:soychen01
作者:陈柏龄
一、健身者的刚需
健身者想要的是什么?健身者想要的就是我要练得更好,更有效果。
能够让健身者练得更好,更有效果的东西,就是健身者的刚需。
运动装备。补剂。健身指导。健身场地。
这四样东西就是健身者的刚需。
二、健身房的商业模式:预售
运动装备主要就是运动服装、电子运动设备、运动护具这些有专门的产商来做,轮不到健身房。训练者一般也都有自己购买补剂的渠道,要么网购,要么海淘,要么代购。在健身房购买补剂的人,有,但不占主流。
现在的健身房只能去满足四点刚需中的健身指导和健身场地这两点。而且前一点还做的很糟糕。现在的健身房的主要盈利模式只有两种:销售年卡,销售私教。
为了销售年卡,商业健身房往往把短期卡的价格抬到极高,让顾客不可能考虑购买短期卡,而转而购买年卡,这其实是冲动性消费。当然,有一些健身房会做一些短期卡的团购活动来来引流,但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年卡的销售量。
为什么健身房只卖年卡而不卖短期卡呢?因为健身房无法把当下的市场做起来,健身房如果要依靠顾客来健身房的次数结算费用,健身房是赚不到钱的。健身房只能做未来市场。在健身房里,很多人来了一两次就不想来了,健身房如果要做短期卡,就无法赚取这部分人更多的钱了。
健身房依靠销售年卡来盈利。
销售年卡本质上是在“租赁健身房未来一年的使用权”。
健身房的盈利模式,围绕着两个字:预售。私教的销售很多时候也是预售模式。
很多健身房运营者甚至很乐意看到一些顾客办了健身卡后不来健身房训练,他们觉得自己赚了。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们损失了未来能从这个人身上获得的健身消费。
三、健身房模式的缺陷
为什么很多人来了健身房一两次就不来了呢?
因为健身房没人指导顾客!健身房的私教太贵了!
或者根本就是,健身房私教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都不够高!要么解决不了顾客想要的问题,要么是一节课能讲完的东西藏着掖着分十节课卖给你。
健身身房的突破点,理应在教学上。
健身行业的本质,理应在教育业,而不只是租赁业。健身者最大的需求是把自己练好,这种需求往往表现为购买各式补剂,各种先进的运动装备,过度训练和在网络上盲目求医问药。其实一个好的老师(也就是教练)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的市场是供不应求,有无数的健身者愿意花钱去请好的教练教自己健身,却不知道哪里有这些教练。一个优秀的健身教练在中国,基本就是稀缺商品。
中国的健身房模式也发展了十几年了,但除了北上广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健身房都一直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健身教练。原因有外部的社会原因,也有健身房内部的原因,但内因还是占多数。
在我看来,对客户来说,他需要的是健身教练三方面的能力:训练经验、技术水平、教学能力。训练经验意味着他能够告诉你他走过的弯路,他能够更好地从他自己的经验出发帮助你成长,授之以鱼;技术水平意味着他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你身体的不同问题,授之以鱼;而教学能力意味着他能够把他的技术用语言很好地表达给你,授之以渔。
但是,商业健身房不需要这些,商业健身房需要的是教练的销售能力。一个教练只要他能够卖的出去课,他就能在健身房立足,无论他是否技术水平高,无论他是否训练经验丰富。
要么是瘦小的帅哥受到女性粉丝的追捧,要么是壮实的硬汉得到男性会员的青睐。而身材普通、外貌平平又真正有经验、能解决问题的教练,不一定能够生存下去。(注:身材普通不等于训练经验少,身材不是训练水平的衡量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健身房私教如此被人诟病的原因。因为健身房不在乎技术水平。健身教练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盈利的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大部分商业健身房的原因。
四、饮鸩止渴
健身房没有真正做好教学,顾客无法不花钱或者低价学会健身,然后本来一个可能长期健身的顾客就放弃了学习,以后再也不考虑去健身房办卡了,因为他觉得办了也不会去训练。
所以整个健身行业的人,大部分时候就只能从一个顾客上赚到一张年卡的钱。然后,损失了他购买运动装备的钱、运动补剂的钱、运动指导的钱,还包括未来五年、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从这个人身上能够获得的健身消费。
这一切的损失,仅仅是因为这个人,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健身。或者是他不愿意花那个高价的钱学习健身。
做销售的人一定都听过这个故事:有三个皮鞋销售员,他们一起到了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只有10%的人穿皮鞋,剩下的90%是不穿的。第一个销售员说,只有10%的皮鞋市场,哎,真难做。第二个销售员说,还有10%的皮鞋市场,挺好的。第三个销售员说,还有90%的未开发市场,太棒了。
现在的健身房,其实就是那第一个和第二个销售员。他们不仅只盯着那10%的市场,还在想着怎么用最低的成本从这10%的人身上捞一笔,而不是想着去做这10%的人的长期生意,或者通过这10%的人开发剩下90%的市场。
在健身行业的从业者看来,现在的健身房要做大做好赚更多的钱,都是在硬件上下狠劲,租更大的地,买更贵的器械,花更多的钱。因为他们觉得,健身房只是个租赁产品而已。
这就是商业健身房的悲哀。
但同时,也是那些健身工作室和健身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