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
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
不管是抗阻训练还是其他训练,在开始训练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训练目标,这样才能有目的性的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
对于大众健身,进行抗阻训练的目的一般为改善体型、保持身体健康。在进行抗阻训练前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身体和训练经历评估(体成分评估、基础体能评估、体态评估、之前的锻炼经历),了解客户的训练需求(我希望通过系统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私人教练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客户进行抗阻训练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是否有关节软组织伤病,是否有严重的体态失衡,如果有,哪些抗阻训练动作应该取消,哪些动作需要谨慎规避,哪些动作有较好的替换动作。完成所有评估后,再根据客户的训练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对于专业运动员,主要目的是加强相关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改善运动技术,促进运动表现提高,体能教练需要事先对运动员的训练经历、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有个充分了解,然后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计划,在安排抗阻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加强哪些肌群的训练会直接(或间接)促进运动表现的提高,需要加强具体什么素质(肌力/爆发力,肌耐力,肌肥大),怎么根据运动员的赛季合理的安排训练周期。
抗阻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主要有三个:肌力/爆发力,肌肥大,肌耐力(爆发力训练需要特别的训练技术)。其中肌力/爆发力类训练对训练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训练经验,所以建议之前未接触过抗阻训练的人群,先从肌耐力训练开始,肌耐力练习一般为小重量、高次数的练习,较高次数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掌握技术动作,并为之后的较大重量训练打下肌力基础。
二、训练动作选择
一般来说,抗阻训练动作根据参与肌群大小,以及对运动表现的贡献程度,可以分为核心训练动作和辅助训练动作两类,核心训练动作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大肌群的多关节训练动作(注意:这和腰腹核心的概念不同),核心训练动作又可分为结构性训练动作和爆发式训练动作,结构性训练动作是指躯干脊柱参与承重的训练动作,爆发式训练动作指非常快速的进行结构性训练动作。辅助训练动作通常指只动用小肌群或一块大肌群的单关节训练动作。
核心训练动作举例: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向上
爆发式训练动作举例:高翻,高拉,高抓,箭步挺,半挺,下蹲挺,抓举,挺举
辅助训练动作举例: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核心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提高运动表现效果明显,所以在选择训练动作时应该被优先考虑,辅助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和提高运动表现较不重要,通常用于运动项目所使用的辅助肌群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训练。
对于大众健身,选择训练动作应以核心训练动作为主(大肌群多关节动作),辅助训练动作为辅(小肌群单关节动作),而且要特别注意全身肌群的平衡发展(拮抗肌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肌力失衡影响体态,增加受伤风险。比如训练计划中安排了股四头肌训练,那一定要相应的增加股后肌群的训练,当然肌力平衡不是指某一块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和另一块肌群相同,而是彼此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
说到FITT原则,相信大家都不了解,其意思就是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描述的是一些与我们训练相关的因素,其中强度因素比较复杂,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判断强度,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着重讲讲该如何判断强度。
1、抗阻训练负荷
强度也可以指我们在训练中对身体施加的压力,也就是说,比较我们在阻力训练中使用的压力程度。当进行同样的运动时,举起一个15公斤重的哑铃比举起一个5公斤重的哑铃强得多。这里的力量指的是我们最大重复次数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运动或重复次数中,我们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例如,1RM指的是我们重复一个动作时能举起的最大重量,而10RM指的是我们重复10个动作时能举起的最大重量。
2使用RPE监测强度
RPE是一种有效的主观强度监测方法,RPE通常是从1到10的主观评分。1表示非常容易,5表示中等强度,10表示最大强度。如果我们计划一个中等强度的训练计划,那么训练中的RPE应该保持在4-6,如果是一个简单的低强度计划,那么RPE应该设置在2-3的范围内。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利用FITT原则
当我们以足够的频率、强度和时间进行训练,并且所选择的运动类型能够保持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坚持训练计划时,我们的身体素质将会大大提高,无论是外貌、体重、体脂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和柔韧性都会开始表现出良好的变化。坚持训练计划引起的这些生理变化被称为训练效果。
肌肉将遵循超负荷原则、特定原则、可逆原理则和个体差异原则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我们当前的身体水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期”。此时,我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逐渐增加对我们自身的一定压力,我们的身体会再次调整自己以适应。如果压力的强度或频率不足,身体就无法适当超负荷,身体也无法产生任何适应性变化。如果压力过高或过大,还可能会导致受伤或过度训练。只有在训练计划中采用最适合我们目前水平的压力,我们的体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当身体具有积极的适应性时,我们应该改变一个或多个FITT变量,以便我们能够继续升级并进入下一个训练阶段。
对于关心进步的训练者来说,首要目标是避免平台期,并在平台期之后成功走出平台,当我们的身体回到内部平衡的状态时,就会有一个稳定期。
刚刚开始健身的初学者可能需要经过长达6个月的训练,才能出现稳定期。在最初几个月的锻炼中,力量会显著增加,但很快这些变化就会开始稳定或停滞。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FIIT原则调整我们的培训技能,大约每4-6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力量训练是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次数、组数以及负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量训练主要是无氧运动,比如负重深蹲、俯卧撑、杠铃划船等练习动作。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轻重量、多次数、多组数的循环练习方式,使之兼具有氧运动的优点,可将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再次分解利用,减少肌肉不适感。
无氧运动是相对有氧运动而言的。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新陈代谢是加速的,加速的代谢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人体的能量是通过身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得来的。
当我们从事的运动非常剧烈,或者是急速爆发,例如举重、百米冲刺、摔跤等,此时机体在瞬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正常情况下,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身体此时的需求的,于是糖就进行无氧代谢,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
抗阻力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又称阻力训练,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传统的抗阻力训练有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
广义上讲,以任何形式对抗阻力的运动都可以称之为抗阻力训练,你背个书包去上学也叫抗阻力训练。你和人打架也叫抗阻力训练(身体对抗阻力)。而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也叫肌力训练,它重点突出的是肌力素质的发展。一般来说特指的是器械、自由重量、弹力训练这些。大部分学术机构和出版的书籍为了严谨一般都叫“抗阻力训练“。
一、
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与内容
(一)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选择正确的锻炼手段方法和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关键。为了制定出个性化的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必须要以健康状况的调查评估和健康体适能的测试评估获得的客户信息为依据,另外还要了解客户目前的抗阻训练技术经验和训练水平。一种确定客户训练经验与水平的简单方式是询问其参加训练的持续时间。对于以前没有训练经历的客户来说,参加训练少于三个月的属于初学者水平;三到十二个月的属于中级水平;超过一年持续训练的就属于高级水平。
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具体内容之前,要明确客户的锻炼目的。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重点增强锻炼哪些肌群,然后明确需要发展的是肌肉力量还是肌肉耐力,或是增加肌肉体积。
(二)抗阻训练计划的内容
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内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的选择、动作顺序、负荷和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组间休息、训练方法等要点。
1.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受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其它运动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的影响。
健身教练应该主要以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来确定其运动频率。训练水平差的客户需要较多的休息时间,这就降低了训练频率。相反,训练水平较高的客户需要的休息时间较少,所以每周可以安排多次运动。但是,如果客户还有其它运动,而且总运动量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减小抗阻训练的频率。
为了获得充分的休息,应该在相同肌群的训练中间至少安排一天的休息日。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训练水平做出更详细的指导。一般来说,初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两次或三次;中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三次或四次;高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四次或五次。
初级者每周两次或三次的训练应合理地平均分配,例如:可安排周一、周四训练或每周一、三和五训练。
中、高级者可以接受每周三次以上训练的运动频度,但不能每天都训练同一组肌肉群。这时就需要健身教练为其制定分化训练计划。例如:每周练四天可以这样安排,周一和周四训练上身肌肉,周二和周五训练下身肌肉。
2.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时间也取决于客户的训练水平,但做为一般健身者来说,一次抗阻训练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
3.运动的选择
运动的选择就是为客户选择抗阻训练计划中的练习项目,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个人情况。所选择的练习动作应针对客户的特殊需要,排除不适当的运动。一般性的运动选择原则如下:
(1)健身教练应该在特殊性原则指导下选择动作,为了训练某些特定的肌群,应该选择这些肌群的针对性练习。
(2)应该考虑客户的时间问题。这个因素不仅影响练习项目的数量,还影响练习的方式。例如,单臂哑铃弯举练习所用时间长于双臂哑铃弯举所用的时间。
(3)对于没有抗阻训练经验的客户先安排其进行器械练习。因为器械练习较自由重量练习(杠铃、哑铃练习)在训练技术方面较为简单,同时也较为安全。
(4)对于存在身体结构问题或某些关节柔韧性较差的客户,选择运动项目更应慎重。例如,对于肩关节柔韧性非常差的客户,就不应让其进行直立推举哑铃的练习,否则容易造成腰部压力过大而导致受伤。
(5)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身体状况和需要为其选择核心练习基本练习、辅助练习、结构练习和功能性练习。
(6)对初级者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一个动作的方法,以基础肌肉锻炼为主;而对中级者和高级者则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方法,并均衡锻炼基础肌肉和非基础肌肉。
4.运动顺序
运动顺序是指在一次抗阻训练中将练习动作排成一个特定的序列。运动顺序应该使前一次运动引起的疲劳对下一项运动的影响最小。在抗阻训练中,安排运动顺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
(1)一般先进行核心练习基本练习、多关节练习,然后是辅助练习、单关节练习,或先进行大肌肉群的练习,然后进行小肌肉群的练习。如进行预先疲劳训练法,则先进行单关节练习,然后进行多关节练习
(2)“推”和“拉”运动的交替进行。
(3)上肢练习和下肢练习交替进行。
(4)多关节练习、单关节练习与交替推拉练习相结合。通常先进行下肢的运动,然后是上肢的运动。
(5)组合组和超级组。
(6)预先疲劳训练法。
(7)循环训练。
5.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研究证明,高负荷(最大或接近最大用力)和低重复次数的训练可使力量得到有效增大,而低负荷和高重复的训练可使肌肉耐力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肌肉力量和耐力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发展,但每种负荷方案更有利于其专门的神经肌肉类型。以发展肌肉力量为主的抗阻训练应采用1~6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体积为主采用6~12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耐力为主采用小于或等于12RM的强度。对于初学者水平的客户开始阶段采用12~15RM的强度较为合适。由于老年人(接近50~60岁或更老的人)在抗阻力训练中可能会发生骨骼肌损伤,一般可采用10~15RM的强度。这里应该指出,RM代表该负荷可能举起的最高重复次数,而不是指负荷本身的绝对值,同为8RM,对体适能不同的人,承受的绝对负荷值就可能不同。因此,采用RM做负荷指标,就可能使抗阻训练更加适应运动计划个性化的需要。
6.组数
每次训练课要完成的组数与每次训练课需要的时间有紧密联系。组数的安排不像运动次数的安排那样直接受到主要抗阻训练目标的影响,但组数也与训练目标有关。尽管研究显示,只进行一组训练就能使肌肉增粗并提高,但是中级者和高级者可能需要增加组数来获得进一步提高。初学者一般不能进行多组训练,开始训练的几个月可以采用单组训练,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逐渐增加组数。发展肌肉力量与体积一般3~6组为宜,发展肌肉耐力一般为2~3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组数安排不包括热身组。
7.组间休息
客户的抗阻训练目标决定了组间休息时间。肌肉耐力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秒或更少。肌肉体积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90秒。肌肉力量训练,组间休息较长,尤其是下肢或全身性运动,长达两到五分钟。
8.训练方法的变化
为了帮助客户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或增大肌肉体积,降低过度负荷的危险,减少厌烦感并维持训练强度,需要在运动计划中应用多样化原则。可以通过周期性改变频率、负荷、训练量或休息时间来改变抗阻训练运动计划,使训练具有多样化。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
(1)基本练习法:首先通过测试确定个人10RM的重量,然后完成三组训练,每组10次,每组练习的重量依据10RM的百分比来确定。例如:
第一组10次 50﹪10RM
第二组10次 75﹪10RM
第三组10次 100﹪10RM
(2)金字塔练习法:先确定个人1RM的重量,然后依据这个重量的百分比来确定以下每组练习的重量。随着每组逐渐加重,每组次数逐渐减少。例如:
第一组12次 50﹪1RM
第二组8次 65﹪1RM
第三组6次或至力竭 75﹪1RM
(3)递减重量练习法★:同金字塔练习法相反,随着每组逐渐减重,每组次数逐渐增加。例如:
第一组6~8次或至力竭 约100﹪10RM
第二组9~12次或至力竭 约80﹪10RM
第三组13~15次或至力竭 约50﹪10RM
第四组16~18次或至力竭 约20﹪10RM
(4)强迫次数练习法★:当练习者做某一练习时,已完成一定的次数,无力继续完成全程规范动作时,健身教练可帮助其通过动作的“顶点”继续完成1~2次动作,使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5)退让练习法★:当练习者正常练习至疲劳后,健身教练可帮助其完成向心收缩动作,然后由其自己完成离心收缩动作。
(6)调整运动负荷量★:为了避免客户出现对某个运动计划的适应或出现过度疲劳,可周期性调整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量的调整主要是改变多关节练习的负荷量。例如:如果客户每周锻炼三天,可以将这三天分别安排为“大负荷量日”、“小负荷量日”和“中负荷量日”。如果客户每周锻炼四天,可以采用“大负荷日”与“小负荷日”交替的方法。
(7)改变练习动作★:为了使客户保持对健身运动的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可每4~8周改变练习动作,甚至可以在每次锻炼课都改变一些练习动作。
二、
训练原则
身体活动要达到健身目的,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不能盲目地去运动。因此,在进行抗阻训练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指对于运动量的要求要超出平时所适应的负荷,这样训练才有效果。这是一种为了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所实施的超过自身平时最大能力的训练,使得肌肉系统功能因训练内容而获得相对的改善。肌肉力量、耐力训练的超负荷是通过在抗阻训练中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增加重量、增加练习组数、增加训练频率等方法实现的。
(二)特殊性原则
不同的身体活动具有不同的效果,运动者期望获得什么样的运动效果,就应进行能产生那种效果的运动。因此在运动计划中,不同的需求要采用不同的运动内容。例如,要增加胸肌、肱三头肌的力量,就要采取卧推练习,而不是坐姿划船练习。高强度的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的体积;如果要获得最大的肌力就必须对抗最大的阻力;而要提高肌肉耐力则要采取低阻力、多次数的抗阻训练才能明显提高肌肉的耐力,但肌肉力量和体积却不会有多大改变。
(三)渐进性原则
实施运动计划要逐步增加运动量,从而使运动计划能够安全而有效地进行。在抗阻训练中,如果一时突然给予肌肉过强的负荷,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应采取渐进的方法增加强度、次数和组数。身体适应能力随着渐进的负荷而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体积也随之增加。
一、
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与内容
(一)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选择正确的锻炼手段方法和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关键。为了制定出个性化的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必须要以健康状况的调查评估和健康体适能的测试评估获得的客户信息为依据,另外还要了解客户目前的抗阻训练技术经验和训练水平。一种确定客户训练经验与水平的简单方式是询问其参加训练的持续时间。对于以前没有训练经历的客户来说,参加训练少于三个月的属于初学者水平;三到十二个月的属于中级水平;超过一年持续训练的就属于高级水平。
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具体内容之前,要明确客户的锻炼目的。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重点增强锻炼哪些肌群,然后明确需要发展的是肌肉力量还是肌肉耐力,或是增加肌肉体积。
(二)抗阻训练计划的内容
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内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的选择、动作顺序、负荷和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组间休息、训练方法等要点。
1.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受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其它运动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的影响。
健身教练应该主要以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来确定其运动频率。训练水平差的客户需要较多的休息时间,这就降低了训练频率。相反,训练水平较高的客户需要的休息时间较少,所以每周可以安排多次运动。但是,如果客户还有其它运动,而且总运动量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减小抗阻训练的频率。
为了获得充分的休息,应该在相同肌群的训练中间至少安排一天的休息日。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训练水平做出更详细的指导。一般来说,初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两次或三次;中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三次或四次;高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四次或五次。
初级者每周两次或三次的训练应合理地平均分配,例如:可安排周一、周四训练或每周一、三和五训练。
中、高级者可以接受每周三次以上训练的运动频度,但不能每天都训练同一组肌肉群。这时就需要健身教练为其制定分化训练计划。例如:每周练四天可以这样安排,周一和周四训练上身肌肉,周二和周五训练下身肌肉。
2.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时间也取决于客户的训练水平,但做为一般健身者来说,一次抗阻训练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
3.运动的选择
运动的选择就是为客户选择抗阻训练计划中的练习项目,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个人情况。所选择的练习动作应针对客户的特殊需要,排除不适当的运动。一般性的运动选择原则如下:
(1)健身教练应该在特殊性原则指导下选择动作,为了训练某些特定的肌群,应该选择这些肌群的针对性练习。
(2)应该考虑客户的时间问题。这个因素不仅影响练习项目的数量,还影响练习的方式。例如,单臂哑铃弯举练习所用时间长于双臂哑铃弯举所用的时间。
(3)对于没有抗阻训练经验的客户先安排其进行器械练习。因为器械练习较自由重量练习(杠铃、哑铃练习)在训练技术方面较为简单,同时也较为安全。
(4)对于存在身体结构问题或某些关节柔韧性较差的客户,选择运动项目更应慎重。例如,对于肩关节柔韧性非常差的客户,就不应让其进行直立推举哑铃的练习,否则容易造成腰部压力过大而导致受伤。
(5)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身体状况和需要为其选择核心练习基本练习、辅助练习、结构练习和功能性练习。
(6)对初级者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一个动作的方法,以基础肌肉锻炼为主;而对中级者和高级者则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方法,并均衡锻炼基础肌肉和非基础肌肉。
4.运动顺序
运动顺序是指在一次抗阻训练中将练习动作排成一个特定的序列。运动顺序应该使前一次运动引起的疲劳对下一项运动的影响最小。在抗阻训练中,安排运动顺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
(1)一般先进行核心练习基本练习、多关节练习,然后是辅助练习、单关节练习,或先进行大肌肉群的练习,然后进行小肌肉群的练习。如进行预先疲劳训练法,则先进行单关节练习,然后进行多关节练习
(2)“推”和“拉”运动的交替进行。
(3)上肢练习和下肢练习交替进行。
(4)多关节练习、单关节练习与交替推拉练习相结合。通常先进行下肢的运动,然后是上肢的运动。
(5)组合组和超级组。
(6)预先疲劳训练法。
(7)循环训练。
5.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研究证明,高负荷(最大或接近最大用力)和低重复次数的训练可使力量得到有效增大,而低负荷和高重复的训练可使肌肉耐力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肌肉力量和耐力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发展,但每种负荷方案更有利于其专门的神经肌肉类型。以发展肌肉力量为主的抗阻训练应采用1~6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体积为主采用6~12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耐力为主采用小于或等于12RM的强度。对于初学者水平的客户开始阶段采用12~15RM的强度较为合适。由于老年人(接近50~60岁或更老的人)在抗阻力训练中可能会发生骨骼肌损伤,一般可采用10~15RM的强度。这里应该指出,RM代表该负荷可能举起的最高重复次数,而不是指负荷本身的绝对值,同为8RM,对体适能不同的人,承受的绝对负荷值就可能不同。因此,采用RM做负荷指标,就可能使抗阻训练更加适应运动计划个性化的需要。
6.组数
每次训练课要完成的组数与每次训练课需要的时间有紧密联系。组数的安排不像运动次数的安排那样直接受到主要抗阻训练目标的影响,但组数也与训练目标有关。尽管研究显示,只进行一组训练就能使肌肉增粗并提高,但是中级者和高级者可能需要增加组数来获得进一步提高。初学者一般不能进行多组训练,开始训练的几个月可以采用单组训练,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逐渐增加组数。发展肌肉力量与体积一般3~6组为宜,发展肌肉耐力一般为2~3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组数安排不包括热身组。
7.组间休息
客户的抗阻训练目标决定了组间休息时间。肌肉耐力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秒或更少。肌肉体积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90秒。肌肉力量训练,组间休息较长,尤其是下肢或全身性运动,长达两到五分钟。
8.训练方法的变化
为了帮助客户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或增大肌肉体积,降低过度负荷的危险,减少厌烦感并维持训练强度,需要在运动计划中应用多样化原则。可以通过周期性改变频率、负荷、训练量或休息时间来改变抗阻训练运动计划,使训练具有多样化。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
(1)基本练习法:首先通过测试确定个人10RM的重量,然后完成三组训练,每组10次,每组练习的重量依据10RM的百分比来确定。例如:
第一组10次 50_10RM
第二组10次 75_10RM
第三组10次 100_10RM
(2)金字塔练习法:先确定个人1RM的重量,然后依据这个重量的百分比来确定以下每组练习的重量。随着每组逐渐加重,每组次数逐渐减少。例如:
第一组12次 50_1RM
第二组8次 65_1RM
第三组6次或至力竭 75_1RM
(3)递减重量练习法★:同金字塔练习法相反,随着每组逐渐减重,每组次数逐渐增加。例如:
第一组6~8次或至力竭 约100_10RM
第二组9~12次或至力竭 约80_10RM
第三组13~15次或至力竭 约50_10RM
第四组16~18次或至力竭 约20_10RM
(4)强迫次数练习法★:当练习者做某一练习时,已完成一定的次数,无力继续完成全程规范动作时,健身教练可帮助其通过动作的“顶点”继续完成1~2次动作,使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5)退让练习法★:当练习者正常练习至疲劳后,健身教练可帮助其完成向心收缩动作,然后由其自己完成离心收缩动作。
(6)调整运动负荷量★:为了避免客户出现对某个运动计划的适应或出现过度疲劳,可周期性调整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量的调整主要是改变多关节练习的负荷量。例如:如果客户每周锻炼三天,可以将这三天分别安排为“大负荷量日”、“小负荷量日”和“中负荷量日”。如果客户每周锻炼四天,可以采用“大负荷日”与“小负荷日”交替的方法。
(7)改变练习动作★:为了使客户保持对健身运动的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可每4~8周改变练习动作,甚至可以在每次锻炼课都改变一些练习动作。
二、
训练原则
身体活动要达到健身目的,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不能盲目地去运动。因此,在进行抗阻训练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指对于运动量的要求要超出平时所适应的负荷,这样训练才有效果。这是一种为了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所实施的超过自身平时最大能力的训练,使得肌肉系统功能因训练内容而获得相对的改善。肌肉力量、耐力训练的超负荷是通过在抗阻训练中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增加重量、增加练习组数、增加训练频率等方法实现的。
(二)特殊性原则
不同的身体活动具有不同的效果,运动者期望获得什么样的运动效果,就应进行能产生那种效果的运动。因此在运动计划中,不同的需求要采用不同的运动内容。例如,要增加胸肌、肱三头肌的力量,就要采取卧推练习,而不是坐姿划船练习。高强度的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的体积;如果要获得最大的肌力就必须对抗最大的阻力;而要提高肌肉耐力则要采取低阻力、多次数的抗阻训练才能明显提高肌肉的耐力,但肌肉力量和体积却不会有多大改变。
(三)渐进性原则
实施运动计划要逐步增加运动量,从而使运动计划能够安全而有效地进行。在抗阻训练中,如果一时突然给予肌肉过强的负荷,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应采取渐进的方法增加强度、次数和组数。身体适应能力随着渐进的负荷而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体积也随之增加。
运动健身越来越普及,然而,许多人因为盲目练习或不知如何制定训练计划,造成运动没有效果,甚至受伤。
首先先灌输我个人的思考:人的体型是和生活方式、体能、健康状况匹配的外在表现。如果来健身房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体型的改变(增肌或减脂),这样的目的完全没问题,但显得太过功利。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体能的提升,能应对生活需要、运动项目需要,甚至更好地表达自己。假定一个人为体型的改变开始健身,当他达到目标体型后,自然也会有体能提升的需求。
改变体型和提高体能,最有效的训练就是抗阻训练。为达目的需要详细的训练计划,并能通过每一训练课进行有效地监督和依靠完美的技术来实施。
1自我认识
像写简历前通常都要回顾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一样,在制定计划前得先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我有没有慢性病?我现在是什么身材?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如何?
2训练目标
明确训练目标很重要,是想更加苗条还是更加强壮?是想在某个运动项目里所向披靡还是只是想改善一下健康情况?有的目标可以并行,有的就不行,你当然可以又练健美又练长跑,但是你无法在两个运动性质相反的项目上都做得好。
3能用的设备、工具
有了目标就要看看自己能动用的身边的工作,周边的设施有哪些。健身房、跑道、健身步道、公共健身设施都行,家里有哑铃、俯卧撑架、泡沫轴等也能利用上。什么?你啥都没有?徒手健身?也行吧。
1要想使运动员的爆发力达到最高点,运动员全面的体能就要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力量应该先行。由于爆发力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要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首先就要增加运动员的力量水平,而要增加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则首先就要增加运动员的肌肉体积或尺寸 ,这是由肌肉大小与力量产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但并不是说肌肉的体积越大越好,先增加肌肉的体积,再增加肌肉的力量,最后的目标就是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
例如一些职业运动员就可以安排非赛季的训练计划如下:
2安排训练计划,对于训练的周期目标要清楚,可以通过强度、量、时间、方法等来控制,将流程安排好。
3如果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某个体育项目的运动表现,那么设计 训练的手段最好能够结合项目的特点,设计的动作和体育比赛的技术动作越接近越好 。
例如与弹跳技能相关的运动项目就少不了高翻;
与球拍运动技能相关的运动项目就少不了哑铃飞鸟;
与踢球运动技能相关的运动项目就少不了箭步蹲;
4对项目的肢体技术动作要清楚。
每次训练的顺序一般是如下,如果其中某项没有需求未安排,就跳过就行。
1爆发力训练
热身以后,以抗阻力量练习开始,通过抗阻需要速度,在高速中来完成,在练习中,速度和动作需要协调。
2肌肉力量练习
抗阻练习应遵循将参与肌肉群多的练习放在课的前面做。如深蹲 ——卧推、大肌肉群——小肌肉群等。
3躯干
躯干(背部、胸部、腹部)练习放在训练课的中段进行,安排在举重和下肢身体练习之后与在上肢或小肌肉群练习之前。训练课的开始最好不要做这些练习,因为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比做举重和下肢练习时要差。若放在训练结束前做躯干练习,此时由于运动员的能量供应水平较低,练习的热情也不高,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小肌肉群的练习所需的能量少和技能要求低,可考虑安排在训练课结束时进行。
4耐力
心肺功能训练(有氧运动)安排在抗阻力训练后,又不会影响抗阻力训练时的体力,又符合耐力需求。
间歇时间的控制
这可能是训练时最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大部分人(包括我)训练时都不会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但对于时间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间歇时间的长短对运动员的状况影响非常的大。
例如,15min最小的间歇时间,主要是在增大肌肉或耐力使用;
2-25min在发展一般力量时使用;
3min或者更长在爆发力或最大力量时使用;
当发展和提高纯爆发力时组间间歇时间可增加到5min;
超负荷原则大家都知道,为确定各种训练的效果,适当调整组数与重复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多数研究表明, 增加练习的组数比单组练习中增加次数更有效 。
不同训练目的的对次数的要求:
增加肌肉耐力 12-18次
增大肌肉体积 8-12次
增加肌肉力量 3-7次
增加爆发力 1-6次
1月(4周)常被用作一个小训练周期,合适的安排可获得最大增益。下面列举可行的安排,相信你能举一反三。
1爆发力训练
用高翻举例:
2增大肌肉体积的训练
用深蹲举例:
必须完成一单元的负荷才能进入下一单元,如果不能完成某一单元的数量就再延续一单元的训练,直到完成本单元的负荷。
3肌肉力量的训练
用硬拉举例:
说了这么多,坚持才能有成效,无论为了什么而健身,愿大家都能达到目标。
一、阻氧面罩训练
1通过不同的进气阀来空气进气量,不同的进气量对应不同海拔高度的空气稀薄程度。以此来达到模拟高原训练或者增强呼吸肌的功能。
二、作用:
1通过限制进入面具的空气体积以限制氧气体积,可以能通过佩戴该面具来提升训练强度,增强个人实力
2更好地提高肌肉力量,帮助燃烧脂肪,还可提高基础代谢率。
3主要训练无氧状态下肌肉耐力的。提高爆发力。
4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三、好抗阻训练的三个要素
保证训练动作准确,抗阻训练做好训练的动作,掌握相应的动作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了你的训练成果会更好
2训练负荷的控制,开始训练的时候抗阻训练的负荷不要过大,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负荷可避免受伤的风险。
3制定好动作训练计划,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能能让你的训练更加顺利,基本要包括训练前的热身,训练的具体动作和训练后的放松拉伸。
参考资料:
阻抗训练种类:
1有氧抗阻训练
有氧抗阻训练就是增加负重的方式来提升有氧训练的难度,这是力量和有氧的结合的训练方式锻炼效果很好。
2无氧抗阻训练
这类的抗阻训练多属于力量训练,能通过对不同肌肉的阻力对抗实现深入刺激目标肌肉的效果。
可以说抗阻训练是一种提升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方式,有着显著的效果,训练的时候找到适合训练方法能让你的健身变得更有成效。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