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是有什么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是有什么情感?,第1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月中钩 一作: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想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罢休之意。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春风"反衬了"愁"。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

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 有人说“芳心犹卷怯春寒”中“怯”字极妙,试联系诗句简析之(3分)  我的答案:将芭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芭蕉由于春寒而卷拢未展的姿态,照应文题这使作者笔下的芭蕉仿佛一位娇羞的少女一般惹人怜爱芳心犹卷怯春寒“是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春,而是有些担虑、畏怯早春的寒意(1分),一个”怯“字,拟人化把未展的芭蕉娇怯羞涩宛若少女的神情给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2分)  (2) 这首诗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句说说修辞效果  我的答案:“一缄书札藏何事”,比喻,将芭蕉卷拢的叶子比作书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芭叶形状,且赋作者的情感,芭蕉仿佛少女一般将绵绵情丝书于书信,娇羞而美好“一缄书札藏何事”,比喻兼设问,(1分)古人书札大多作卷筒状,正和未展的芭蕉相似,形象逼真“藏何事”的提问,把笔触伸向了心灵的纵深处(1分)  (3) 咏物诗一般都要有所寄托,你认为这首诗有着怎样的寄托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的答案:作者表面描写春寒中卷拢未开的芭蕉,实质刻画了一个娇羞纯真的少女形象,借此抒发了对美好少女情态的赞美这首诗借物喻人(1分)作者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刻镂空,创造了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形象,并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勇敢大胆,不要半藏半掩诗意含蓄深沉,感情真挚热烈,形象新奇迷人(2分)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会成理即可

描写芭蕉树的优美句子如下:

1、芭蕉树叶子的形状像西游记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像一个超大型的毯子。

2、芭蕉树的树枝很粗,叶子很大,近看的样子像一座房子,芭蕉树不是一棵而是三十多棵组成的。

3、走近一看,芭蕉树一棵紧挨着一棵,有的二楼那么高,有的一楼那么高,还有的像我人这么高。

4、我发现在芭蕉树的最顶部,有一串芭蕉长得十分可爱,玲珑剔透的。

5、小池咪起眸子看向天边炽烈的阳光,忽然颦眉嘟哝:“真是讨厌的太阳,种了那么多芭蕉树

6、芭蕉树的叶子呈巨大的椭圆形。每一片叶子都是天然的芭蕉扇。叶柄在叶片背面突出,非常光滑。

7、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8、走近一看,芭蕉树一棵紧挨着一棵,像战士一样挺直的站着。

9、回头俯视芭蕉树,青翠欲滴,犹如一把撑开的绿伞。

10、我抚摸着芭蕉树的树皮,它不像原来那么细腻,现在变的粗糙,苍老了,黄澄澄的果实,却使它有了活力。

11、微风中芭蕉树舒展着她婀娜的身姿,细细的绿发随风飘舞。

“窗外一本芭蕉画线”,这句话将景物和情感相融合,将自然景色与文学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场景的氛围和特点。这种写法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丰富情感表达:将情感和景物相结合,可以更丰富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感同身受。

增强艺术感:将自然景色和文学意境相结合,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艺术的美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提升形象表达:通过巧妙地使用意象和比喻,可以让作者所描绘的景象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增强语言韵味:使用这种融情与景的句子可以增加作品的语言韵味,使文章更加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

因此,将情感和景物相融合的句子可以让作品更加有感染力、有内涵、更加美丽,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描写女子思念情人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 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想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 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 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 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 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 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

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写道:“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词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蒋捷写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益也说:“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诗人们往往还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杜牧:“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杨万里更得雨打芭蕉之三昧:“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簌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更休。”

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0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