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如痴,凉山彝族火把节赛马介绍?

爱马如痴,凉山彝族火把节赛马介绍?,第1张

凉山彝族爱马成痴,流传有“一个人只值一匹骏马”的俗语,不论家贫家富,都有养马之习,在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火把节上,赛马更是不可缺少的竞赛项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凉山彝族火把节赛马。

彝族火把节的赛马方法是在草坪上修一个圆圆的大跑圈,让参赛的骑手骑上各自的马匹,预备在起跑线上,等待着发出的哨令,同时策马直追,最后以第一个到达终点者为胜,败者被淘汰。火把节赛马,是从村、乡、片区、县,逐级举行淘汰赛,最后能参加全县比赛的都是各地杀出重围的优胜者了,象普格、布拖的火把节,参加比赛的赛马可达上千。

彝族人在长期的养马实践中,精心选育出了着名的优良马种――建昌马。建昌马躯体短小精悍、体质结实、机警灵敏、性情温驯、易调教、负载能力强、行走于崎岖山路之间竟如履平地,因而成为凉山彝族驮载和乘骑的主要工具。而许多彝人以拥有一匹上好的建昌马而自豪,自然要将自己精心饲养调教出来的骏马,带到火把节上寻找对手,比试高低。

要在竞马大赛中夺魁,平日可少不了练习。在彝族各地都有固定的赛马跑道,彝语叫“九甘”,“九甘”一般不设在平地上,而是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寻一圆形小山包,先用锄头绕着山腰开一条便道,并将两头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圆圈。

骑手将马匹用绳牵着绕道行走数圈,当马熟悉便道并会主动绕道而行时,便飞身上马,扬鞭催马,绕着山包飞驰。如此早晚各一次,长此以往,骏马便会训练有素,并能在婚、丧、节日等大规模比赛中,稳操胜券。

赛马不仅是赛马力、跑速,而且也是赛骑技、姿势、技巧等综合性的竞技项目。在大规模的赛马比赛中获胜,不仅仅是自己的荣耀,也是全寨和家支的光荣,故而倍受敬重。而获胜的骏马也名扬四方,前来议买者络绎不绝,马价也猛增数倍。这大大鼓励和促进了养马、赛马的积极性。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虽然是传统习俗,但这却是由于当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如今,既然具备改变这一现象的条件,就理应着手治理,打造更为健康、优良的风俗习惯。

有关部门在出台的《关于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风易俗的通知》中强调要“彻底改掉席地而坐、蹲地就餐等陋习”,并指出“越是边远村落,越需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要持续通过群众知情大会,引导群众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彻底改掉席地而坐、蹲地就餐等陋习,形成文明新风。”

对于这一做法的提出,很快引来了小伙伴们的热议,大家也是褒贬不一。有的小伙伴认为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可以改变当地的社会风貌,加快建设村镇文明新风。但是也有小伙伴认为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我们应当尊重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

在我看来,我更加支持前者的观点。因为,一些朋友看到的可能只是大家蹲在一起的热闹,认为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但是却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

其实,蹲在地面上吃饭并不仅仅只是说吃饭姿势不雅观,更重要的是不健康、不卫生。首先,吃饭的餐具用的都是塑料盆,就是我们平常用来洗脸的那种大的塑料盆(含有化学纤维);其次他们盛饭、打菜之后,是把餐具直接放在地上的,并不会太在意周边的环境是否干净;而且有些食物,他们是用手去抓着吃的,不戴手套的那种。

我这么说并不是歧视,只是用这样的吃饭方式很容易滋生一些细菌感染,饮食真的不是那么健康。而且并不是说大家买不起桌椅板凳,更多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束缚。很多年轻人并不想以那样的方式去吃饭,但是家里的大人要求那么去做,也就只能选择妥协了。

风俗肯定是需要尊重的,但是这种习惯更准确的命名应该是“陋习”。虽然网上有人叫嚷着要尊重当地人的吃饭方式,但是我想如果让你那么去做,你大概率是不愿意的。

在地上的塑料袋上面做饭、剁肉,然后用手抓饭吃、用手抓肉吃,一个勺子几个人用来舀汤喝(直接嘴dui嘴喝汤),这种习惯对于广大青少年,基本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我觉得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是对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这不仅是聚集性用餐的不雅观,更是为了避免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

《当代人》050000河北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市庄路66号

《长城》050021河北省槐北中路192号

《野草》055350河北隆尧县新华街129号

《草原》01001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文联

《文苑》100010呼和浩特市机场路东馨园别墅C3座0471-4668815 etlw@vipsinacom

《鹿鸣》014010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金融大楼6楼644室

《黄河》030001山西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山西文学》030001山西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0351-3075443

《北岳》037044山西大同市御河北路行署大院内

《乡土文学》030600山西晋中市委大院内

《五台山》034000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1号

《火花》030001山西太原迎泽大街378号 03514047973

《人民文学》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010—65003120renminwx@263net

《世界华文文学》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北京文学 精彩阅读》100031大街97号 BJWX1@263net

《北京文学 中篇小说月报》100031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

《十月》100011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

《神剑》100720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号 010――66350642

《橄榄绿》100089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号

《当代》100705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mdangdai@public3batnetcn

《中国作家》100009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甲83号

《地火》100011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112号西237室 010-62385121 62385123

《解放军文艺》100081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 10166801096

《阳光》100013北京市和平里91号 01064463817 01064204251

《儿童文学》 etwx@263net

《小说林》150010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北方文学》150008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0451—82710056

《北大荒文学》150001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和街31号三单元402室

《章回小说》150040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街6-1号045186037105 zhxs@mailqikancom

《青年文学家》161000齐齐哈尔市新明街党政办公中心大楼1819室0452—2791819

《岁月》163311大庆市东风新村经六街3号大庆日报社六楼 sywxyk@sohucom 0459-4666809

《作家》130021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0431-5683677

《鸭绿江》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yljwxyk@onlinelncn

《芒种》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024---22828718

《辽河》110000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互助里29号04712606871

《满族文学》118000辽宁丹东市振兴区七经街118号

《上海文学》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shwx001@sh163net

《海上文坛》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萌芽》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上海小说》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

《小说界》200020上海市绍兴路74号

《太湖》214001江苏省无锡市长大弄5号taihuzazhi@sinnacom

《青春》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1号楼1楼 qingchun@artsorgcn

《钟山》210024南京市颐河路2号 025—3716919

《雨花》210024南京市颐河路2号 025--83717649

《金山》212001江苏镇江市人民政府大院3号楼zjjszz@sinacom

《山东文学》250002济南市舜玉路40号

《时代文学》250002济南市舜玉路40号 0531----2867242

《当代小说》250002济南市经十路152号

《青岛文学》266003山东青岛市信号山路25号

《清明》230001合肥市芜湖路同济大厦6层

《安徽文学》230001 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6层0551-2884295 2885559

《安徽文学》230001合肥市芜湖路同济大厦6层 0551-2884295 ahwx@mailhfahcn

《药都文学》236800安徽省亳州市汤王大道天润花园南侧 yaoduwx@sinacom

《小说月报原创版》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xiaoshuoyuebaoyc@sohucom

《青春阅读》300040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QCYD@eyoucom

《通俗小说月报》300040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tjpopular@hotmailcom

《小说月报 原创版》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小说月报》300051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创作评潭》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0791-6232319

《百花洲》330008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出版大厦 0791006894751

《江南》310006浙江省杭州市环城西路33号省政府4号楼11层 jiangnanzazhi@21cncom

jiangnan_0571@etangcom 0 571---85213119 85118963

《鸭嘴兽》310006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政府综合办公楼0571-85811487

yzs472@yahoocomcn

《西湖》310006杭州市延安路472号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xihu472@yahoocomcn

《野草》312000浙江省绍兴市光明路龙珠里15号 05755136031

《文学港》315010宁波市柳汀街150号

《海峡》350003福州市华林路76号 0591—7536840

《厦门文学》361005厦门市曾厝铵仓里社2号 xmwenxue@publicxmfjcn

《泉州文学》362000福建省泉州市新府口48号5楼 0595—2272364

《福建文学》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 0591-83711725

《芙蓉》4100014长沙市雨花大道2号 0731-5983055 yanjiawen1@sinacom

《三峡文学》443000湖北省宜昌市云集路21号

《城市小说》430064湖北武昌武珞路114号银杏公寓B座1702室 hblzzs@126com

《江河文学》443002湖北省宜昌市清波路3号

《长江文艺》430077武汉市武昌区东湖翠柳街1号027—86781963

《芳草》430010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027—82631089

《东京文学》475000河南省开封市省府前街老市委院南楼

《莽原》450008郑州市经三路北段98号

《红岩》40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125-5号

《四川文学》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天涯》570203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6层tyzzz@0898net

《山花》550002贵州市科学路66号0851—5813844 shanhuagz@163net

《广西文学》530023南宁市建政路28号 lhh-nn@163net alu99@163net

《红豆》530012广西南宁市南环路98号nnhd@163com

《南方文学》tea927@126com tea927@hotmailcom

《广州文艺》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4楼gzwyzzs@pubguangzhougdcn

《作品》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路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 020—38486216

gzzp2001@21cncom gdzp2002@21cncom

《中国铁路文艺》510080广州市东山小东园14号10楼02061326579 ZGTLWY@21CNnet

《花城》510075广州市水荫路11号02037606288—487

《特区文学》510000深圳市红岭中路1038号五楼 0755-25892237

《江门文艺》529051广东省江门市港口路102号文化城西二楼 jmwenyi@sohucom

《佛山文艺》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季花路华远东路佛山发展大厦26楼E室 史佳丽

《湛江文学》510005广州市德政北路吉庆东街4号103 zjwx88@163com

《滇池》650233云南昆明市迎新小区文艺路28号0871-3313659 Dc5bjb6@publickmyncn

《大家》650034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4层

《含笑花》663000云南文山县城东风路27号 0876-2122042

《边疆文学》650230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

《青年作家》610031四川省成都市交通巷12号家和楼 028-87661804

《四川文学》610012四川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028-86745271

《凉山文学》615000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联

《延河》710001西安市建国路83号 张艳茜

《延安文学》716000山西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yawx@eyoucom

《华原》727031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西北军事文学》730000甘肃兰州市南昌路890号

《阳关》735000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

《飞天》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668号0931-8856211

《陇南文学》746000甘肃(武都教厂)文化大厦院内05――206信箱0939――8216489

lnkd6489@r5youcom 尚建荣 sjr197503@21cncom

《黄河文学》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

《朔方》750004银川市文化东街59号0951-3971932

《六盘山》756000宁夏固原市市委院内 0954—20326871

《西部》830003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whoami@xjcninfonet xjwest@126com

《吐鲁番》838000新疆吐鲁番市绿洲路34号《吐鲁番》汉文杂志社编辑部

《回族文学》831100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69号0994-2343565

《青海湖》810008西宁五四西路1号 0971—6306871

《雪莲》810001西宁市黄河路90号0971—6142588

《西藏文学》850001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85号 08916822383

《绿洲》830002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还有很多很多。

苏正民的论文致谢之所以能看哭网友,是因为他写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经历,描述的都是最真挚的情感,所表达的态度也十分地诚恳。

苏正民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每当生活陷入到困境中时,总会有人对他施以援手。无论这份援助是大是小,苏正民都牢牢地把它记在了心里,并且通过6000多字的内容一一致谢。在学成毕业之后,苏正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乡支教。他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积累的人生阅历,去帮助更多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学子们。

一、苏正民写的都是亲身经历

能够在深切体会过生活的苦难之后,依然决定要用一片真心去回馈生活,苏正民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勇气与阳光。挫折虽然会给人前进的脚步增加阻碍,但无法打消勇敢者的信念。真正的勇士不会被生活所压倒,只会不断从失败当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二、吐露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很多人看到苏正民的文章之后,会不由自足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每个人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苦难,哪怕是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的家庭,背后也会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其实网友们哭泣不仅仅是因为看了苏正民的文章,更是因为通过文章回忆起自己逝去的时光,以及一份份宝贵的情感。

三、知恩图报的精神令人钦佩

苏正民在求学的过程中,一直用自己的余热回报社会。他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志愿活动当中,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要把内心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需要的不单单是一穷热血,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

你在看过苏正民的文章之后有哪些体会呢?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除泼水节以外的品牌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都会推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保留“祭火、巡游、斗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欢”等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火把节还特别邀请了彝族哑巴表演队、白族唢呐乐队、斗羊队等,进一步丰富和营造“精彩火把节、经典火把节、欢乐火把节”三个时间段。同时还新推出了“火把节选美、纳西族东巴祭火、火把跳赛”等项目。

除了阵容强大的少数民族拦门敬酒迎宾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红、大三弦等乐器伴奏外,还有刺激好看的牛王争霸,斗羊比赛,激情热闹的彝族祭火仪式,将民间民俗的味道彻底还原,让游客感受多个少数民族的激情四射,体验独具特色的狂欢盛事。

准备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彻夜不息。

选人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俊男的条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狂欢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

表现彝族的国画作品-作者狄少英

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活动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13年到凉山,如今五年过去了。当时走出干海子村说,以后一定要写一个全面的调查报告,把这次特别的社会调查经历记录下来。虽然也零零散散写了不少,但基本不成体系。今年在《经典咏流传》中听到梁俊和乌蒙山的孩子们唱《苔》时,突然想到了五年前的一些经历,就想何不早点动手,完成一个迟迟未了的心愿。                    

                            静而凉

        凉山,又称西昌,坐落在四川的西部,靠近西藏。它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落差特别大,基本可以说是“地无三尺平”。

        很多人知道这里只是从地理课上,但当你脚步真实地踏在这里的土地上时,你才会骤然生起一种人生天地间的博大感和永恒感。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地走出去看看,不是单纯地看新鲜,而是带着某种崭新的视角去看世界。

        我们总会一不小心就把人生过得一成不变,似乎命定就该如此。说着一些似乎铁定而不可改变的事实;劝服着那些为生命寻找意义的犟种,告诉他们你所以为的全部真理。我们把日子过得单调乏味而又心安理得;我们把个人的独特性抹杀掉,活成了肖小之徒;我们把存于天地间的姿态扭曲如蛆虫爬行,孰不知人生而伟岸挺拔。

        当你站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川西高原上,头顶一轮天地间少有的洁白的明月,呼吸着世上少有的干净的空气,相信你会撇下生命中诸多的琐碎和多余,由衷为生命本质的纯粹和透明所感动。那轮月不是中原的月,没有诗词的浸泡,没有爱恨情仇的纠葛,只是纯粹的白和淡淡的圆,静静地照。那空气是从雪域高原上飘荡来的还带有阵阵寒意的冷,进入鼻腔是透心的凉,一种剥离感的凉,一种驱魅请魂的凉。自然的透彻和生命的澄澈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融合。

        所以,多年后才明白凉山行对于个人的意义。似乎灵魂中永远抹不掉一点冬天的色彩,无论走到哪里,心都有一种永远无法捂热的凉,不是添加感情色彩的凉,而是一种静极而生的凉,一种天地独一人的凉。不喜悦,不悲伤,不孤独,不绝望。好似融化一切于行走和经历之中,闭目睁眼都只见雪山,红日正待翻越绝巅。

                              慈而安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慈是放在第一位的。佛家讲慈悲为怀,儒家讲忧国忧民,世上所有的宗教和思想的顶点无不讲博爱。没到凉山之前,我并不明白何为慈悲,何为感动,而凉山行让我明白了这一切。

        印象极深的是当时经过小金江时,看到两山之间有一条木板桥,不过这木板桥属于晃晃悠悠没有桥基的那种,人走在上面左右摇摆。山对岸有稀稀落落的小木屋,和金沙江旁边的一样。偶尔还可以听到阵阵的狗叫声传来,和中土的没啥区别。一位年龄估计最多四十的妇女背着竹篓从对面山通过木板桥晃悠悠走来,竹篓里装着玉米。通过装束基本可以判断她是彝族人无疑了。她看到我没有说话,眼神略带新鲜而又木讷,从我身边静静走过,篓里的玉米,金**可见,大小也可见。

        这一幕似乎太过平常,但时隔多年依旧记忆犹新。那山,那桥,那屋,那狗,那人,那河,似乎都成了人生的某种隐喻,透露着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意义。那山似乎为人生自身,那桥似乎为局部的出路,那屋似乎为暂时的寄寓,那狗似乎为野狼,那人似乎是普遍意义的人,那河似乎为轮回。天地之间,无人不背负大山而沉重活着,我们又有谁不是在局部的出路上做着某种探索和突围;一条木板桥如暂时的希望,把我们由此岸渡到彼岸,而前方依然是另一个看不到的彼岸;一座木屋寄此身的哲学意义和一座大楼寄此身,甚至和蜗牛借壳而生的哲学意义本质上并无多少不同,都是如苏轼所说的“天地之一粟”与“寓居”。等等。

        而那一刻的那人和我具有作为人根本上相同的命运安排,只不过是所背负的山不同,所走过的桥不同,所住的屋不同,所经过的河不同罢了。她们被命运的必然性所支配,匍匐在地,卑微如蝼蚁,生过的和死去的都好像只是一种无意义的从无到有再到无的重复和轮回。而我,却早已觉察到了人生的某些实相,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去审视自己的整个人生境遇与意义,这又是不同而特殊的。

        以及到泥珠村遇到的阿嘎嫂子一家人,她们都是普通的一群人,又都是善良的一群人。她们的善良属于那种特别单纯的善良,就像格桑花一样简单的美,是升腾于人性毫不经过深思熟虑情感算计的纯真之美。她们的善良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作为普通人自身活着以及之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就像梁俊《苔》中唱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每个平凡的个体对于自己来说,只要静心倾听自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圣感,而这种神圣感绝不输于任何一个伟大人物的自我感觉。同时,她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在于,用自己的存在默默诠释着世界多样性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梁俊唱的“你是拼图中不可缺的那一块”。而在那些虽然平凡但道德素养很高的人身上,这种意义显然更可贵。就像阿嘎嫂子,她的朴素、善良与坚韧,对任何一个思考人性问题和人类道德走向的人来说,都是特别具有启示意义的个体标本。

        而这种种对我来说,就是明白了人生天地之间的某种悲剧色彩,同时在悲剧之中品味人性之善的价值,在品味人性之善的价值中让内心自觉生发出一种最朴素的慈悲感,以及慈悲感背后的博大感和永恒感。一个人只有明了了慈才会得到内心真正的安,而任何为己的获得都不可能从根本上给自己真正恒定的宁静。

        当我来到凉山时,夕阳已黄昏,当我离开时,干海子村秋雨潇潇,木里山顶早已开始飘雪了。依稀记得一位藏族妇女骑着白马在雨中缓缓前行,一棵树下掉满了山楂,红色的。走过一片片苹果林,也就慢慢离开了凉山,离开了木里。但时至今日,我还念念不忘凉山的月与一张张古铜色的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4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