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第1张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

古诗词的情感 :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

1、月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写明月的诗词不可谓不多。如我们熟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明月通常用来渲染清幽的气氛,体现出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

2、杨柳

“柳”与“留”字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或“柳枝”便具有了惜别怀远的感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另外因柳树常见于屋舍前后,在古代常被视作是故乡的象征。

3、杜鹃(子规、望帝)

古代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有位明君,退位后归隐山林。之后不幸身死,魂灵化作鸟类便是杜鹃,因杜鹃叫声凄厉,声声泣血,仿佛是在鸣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被视作思念故国,故土之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另外,也有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来表现只是内容的愁苦,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等句。

4、燕

用来体现世事变迁,常见于抒发国破家亡或昔盛今衰的诗句。如“到国依栖应有梦,巢空月落旧楼台”也用来表现春光美好,体现惜春之意。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主要有月、杜鹃、鸿雁、杨柳、菊花、梅花、兰花等。它们在诗中表达了作者相应的情感。

1、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鸿雁:代指书信,寄托思念之情。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菊花、梅花、兰花:坚强、清高人格的写照。例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又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洁洁白。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2、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全诗略)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  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保家卫国的决心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3.报国无门的悲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  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  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闲居带湖时。语浅意深,今昔对比,将一首小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半生的感受。上片写少年时乐观单纯,登楼玩赏,为文造情,无愁寻愁。下片“而今”力折,写历尽沧桑后情郁于中,有志难伸,对“愁”体验透了,但深沉之痛却在结处用“吞咽式”抒情,以淡语出之,极耐寻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柳营:指军营。

7、后庭花:荒*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蟋蟀 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18、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6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