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山水画中肌理语言的现实意义

当代山水画中肌理语言的现实意义,第1张

当代山水画中肌理语言的现实意义如下:肌理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出现在中国山水画中可以更加充分的表达山石的结构,将平印法、擦印法、点渍法等结合起来,不再是将传统的山石画法延续,而是出现一种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更能传达出山石的质感,也让中国山水画更加富有了现代感。亦或是画水,将揉皱法、遮挡法、干预流法等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水法的勾线,表达的更为传神。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正是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灵感,将各种自然形成的肌理运用到画面当中,创造出非自然的艺术肌理之美。“凡画不用笔墨,吹云泼墨、水画火画、漆画绣画,皆非正派,故不可取。”人们重视笔墨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然而肌理制作却被视为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没有得到正视。直到近代,人们受到西方文化和材质的影响,又开始自我反思中国画表现力的不足,因此才逐渐对肌理重视起来。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利用肌理的表现技法可以充分的表现。

用树叶可以这样做肌理构成:

在树叶上涂上颜料,然后在纸上压印

直接把树叶贴在纸上,做成好看的激励效果

准备 牛皮纸 或者卡纸,颜色自选,墨汁 或者水粉颜料,把树叶沾上墨汁或者水粉颜料,紧紧的按在卡纸或牛皮纸上,拿起来就会出现树叶纹理。

把树叶煮烂,剩下的叶脉就是它的肌理,

美术中的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的组织结构。

一件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构成元素组合而成的某种形式及形式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肌理又称质感,是各种纵横交错、凹凸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可以帮助表达对美学和绘画内容的特征感受,是理想的表面特征。

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能看到的;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等摸得到的。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触觉肌理一般通过拼压、模切、雕刻等加工方式而得到,是三维立体的肌理,用手能触摸感觉到。

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肌理画教程如下: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3、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4、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材料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创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5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