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从文章中体会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才能从文章中体会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个网站上的东西不能复制,挺有用的。自己去看哈啊~

http://wwwxgzwwcom/xxzl/ShowArticleaspArticleID=73

下面还有一些。

关于文章主题把握方法的案例

厦门市禾山中学 凌明月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他的所见所闻所思,这样,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纳入一种感官媒介中,使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到这种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学原理》)”。与作者的写作相反,阅读对读者来说则是一种逆向接受的过程,读者要通过文字这一感官媒介去领会作者所要表现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题),作者的表现与读者的领会构成一种双向逆反的辩证过程。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无疑是重要的,它来自于读者对文本的分析,却又指导读者深入分析文本,从而体会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精巧及情思上的深邃性,获得审美愉悦,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及境界,最终提高自己表现美的能力。

读者要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表现的主题,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几篇课文说说这些方法,权作案例。

一、标题分析法

标题的拟定大都是作者思想内核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炼体现,“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同样,凡落笔必留下作者思想的印痕,因此,它必然会成为我们解读文章主题的钥匙。当然,有时标题的拟定也会有随意性,它或许是作者“福至心灵”的闪念灵思,但这种偶然性中却蕴含着某种必然性,作者忽然发现某个标题,并认可之,说明这个标题切合了作者的表现意图。表现意图必然在先,发现的的行为在后(比如:“中国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句话蕴含着一个意思,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在世上早已存在,我们只是发现了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已。)标题泄露了作者思想内在的“秘密”。对标题的分析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重视不够。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能抓住标题来分析,则全文的脉络清晰可见。文章由两个地点名词“百草园”、“三味书屋”和两个介词“从”、“到”组成,文章写了作者在两个地方的生活,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教参中认为本文的写法是:两部分所写的两种生活形成对比。笔者认为,标题可以揭示文章的结构及写法,但在写法上却不是对比,因为介词“从”和“到”除了揭示了文章在行文上的时间顺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层进的逻辑关系。对文章的两个部分进行细读,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生活是生动活泼的,但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趣味盎然的,以前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这实在值得斟酌。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一个回首往事的人,在心理上应该会更温和一点,而不是批判;再者,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在加入“语丝社”之后(1926年),此时期语丝社的文章大部分是情思散文,鲁迅作为语丝社的一个成员应该与其他主要成员的创作倾向有某些方面是能够切合的;另外,文章中时时也流露出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怀念(如对寿镜吾先生的刻画,作者未有一笔鞭挞)。“从”“到”的介词关系其本质是在说明人生阶段的嬗递,作者显然在文章中表达了一种温暖的情感回味,这样的回忆或者也可以说是严酷的社会斗争中的短暂的心灵避难。我想在文章主题的挖掘上,标题是泄露了一定秘密的。新教材对旧教材认同的文章主题的修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进步。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每读必有所获的美文,但对文章七个部分结构上的内在脉络与主题的理解却一直争议颇多。我先简述本文七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写作者在地坛里对自己“残疾”的命运的思考,儿子的命运给母亲的命运带来了苦难;第二部分写了母亲面对这样的苦难时的“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第三部分其实是一个过渡,作者在这个部分中表达了对地坛的“感恩”与对母亲的“想念”。第四部分写了几个(组)人物,中年夫妇在时光中变老,爱唱歌的小伙子日复一日地等待命运之神的钟情,饮酒的老头悠闲地品味生活,捕鸟的汉子等待着或许不能实现的希望,女工程师在作者的想象中生活着,长跑家与命运之神一次次错肩。不管这些人怎样地生活着,他们 “在生活着”就是最基本的现状,世界以其纷纭多态显示了它本来的面目。第五部分,作者写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但她却是一个弱智者,作者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除了接受命运的安排能做什么?作者由自己不幸的命运而拓展到其他所有不幸的命运,他追问“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第六部分,作者对人生的质询达到高潮,他认为人都是命运的“人质”,“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人活着是欲望驱使的造就的结果,同时,对欲望的追求也给予了人活下去的动力,象第四、五部分中的几个(组)人,他们都在某种的“欲望”中生活着,这构成了生活的常态。第七部分中,作者设想自己面对死神的召唤时的平静,因为他毕竟是活得有意义的,因为他以其不息的欲望将生命的歌舞“炼为永恒”!

《我与地坛》标题中有一个主词“地坛”是很值得研究的,地坛是一个圆形的建筑物,从上面文章内容的简介中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其实也是一种圆形的、向外拓展的“地坛式”结构。作者以地坛作为叙事、抒情的起始点,由自己的命运扩展到对母亲命运的思考,进而思考周围的人的生活,更进一步思考不幸的人的“救赎”问题,逐层外化,使文章的主题逐层深化。标题中的“与”联结“我”、“地坛”两个主词,揭示的是我与地坛(包括地坛里的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我给予地坛生气,地坛给予我生命的感悟。通过标题的分析,文章的结构与主题极为清晰。

二、文脉把握法

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里有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有机整体观念。他在《诗学》第八章中说:“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或主题)内在规律的反映,这种规律性在文章里体现为文章脉络(文脉)。文脉主要指线索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地点、逻辑关系的词语),这些词显示了文章情感与理性思维的推进,因此要领会文章的主题,就要有整体性观念,把握清楚文脉。

富兰克林的《哨子》是一篇深刻隽永的短文,对文中三个词(“七岁”、“长大”、“总之”)的把握,就把握了文脉,也就可以从整体性上清晰理解全文的结构,从而深入领会文章主题。第一段记述的是“七岁的时候”自己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价钱,它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所带来的快乐。第三段写“长大进入社会”,看到人们为了哨子付出的了过高的代价(为“恩宠荣禄”,为“名望”,为“财产”,为“寻欢作乐”,为“外表、装束、住宅、上等家具、精致的设备”等),最后一段,作者以“总之”作结,引出观点。显然,这篇文章是以自己的经历为生发点,联系到生活现象,而文中写人们为之付出过高的代价的“哨子”与作者经历中的哨子同质却不同物,可见“哨子”在这里具有象征意味——不良的人生欲望,“总之”一词引入对人生“悲苦”主题的探讨,揭示了人类探寻幸福之路的途径,向读者展现了宏大的人生命题,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这篇文章10段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与理性思维的脉络循序推进,主题的表现自然水到渠成。

三、关键词把握法

恩斯特·卡西尔在《歌德的潘多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概念和思维形式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消融在体验和诗歌形式中,相反,它们拥有与后者相对的独立和可分解部分。但是原初建构的主题越是广泛地展开,它们也就不再保持这种二元论,在歌德晚年成熟的诗歌中,意义与直观、思想和体验显示了一种全新和真正的统一。”这段话说明作者的思想必须通过文字的感官媒介来表现的,文字就象脚印显露了作者思想的倾向。文字在人们的运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与意蕴内涵(“意义与直观、思想和体验显示了一种全新和真正的统一”),“玫瑰”能够象征爱情,是因为人们一次次地把它作为表达爱情的物质工具,这个词也就逐渐具有了精神内涵,然后文人墨士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其意义在使用的过程中叠加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其独有的精神内涵。苏东坡在他一首咏雪诗前面的小序里说,决不用“盐”这个字指雪,“雪”这个字总是胜过“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月”隐喻思乡,其实也是在人们一次次举首仰望和落笔书写表达思乡之情的行为中凝固下来的。不仅实词如此,虚词亦同。“唉——”表示感叹,是人的情意通过发声的行为而后凝定下来的。可见,作者在行文中选择情感倾向与意蕴内涵不同的字词,反应了作者不同的情思,进而可以咀嚼出文章的主题意旨所在,或者至少可以品味到其中的思想倾向。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中,面对一棵树无止无尽地飘送种子的情景,她在文章中用了一个词“动人心魄”。这个词所透露的正是作者对造物的伟岸、生命传承的神奇、生命的执着意志、生命突破困境及有限性之慷慨的震撼与敬畏。抓住这个关键词,仔细咀嚼,就可以举重若轻地分析文章、把握主题。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典范的美文,我在讲课伊始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本课有一个词用得极其频繁,这个词是作者对苏州园林景致的一种比喻,这个词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画”、“画意”,都没错,就是这个词。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苏州园林富于‘画意’?”很显然有五个方面: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一个细部的图画美,由此可见,文章的四个“讲究”与“一切”两个词是对下文的总说,此篇文章的结构历历在目,条分缕析,丝毫不乱。而文章的主题也可由“画意”二字引申出来(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说明文并没有主题,但是凡是文章都是作者意图的一种表现,因此它必然是有主题的),显然作者是要“鉴赏”苏州园林,而这个词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出现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词——第八段中的“赞叹”,“鉴赏”与“赞叹”正是本文的主题。分析文章时,抓住了这些词语,作者写作的本意就很清楚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用“心”去旅游了。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表现生活,因此对“艺术”有这样一种的定义:“艺术即是表现。”每一种生活都有一种不可让与的权利去得到表现,文章的使命就是去表现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思考及伟大的想象力,读者的使命之一则是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希望以上几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609/23481html

1把握文章只要内容。。。。

2延伸作者表达的情感(字里行间中)

3举一反三(举例:可以从保护树木扩展到保护大自然)

4答题结构(修辞方法+表达内容+自身感悟)

5紧扣文章关键词。。(一般是题目)

问题一:文章主旨是什么意思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问题二:文章主旨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主旨一般是指此文章通过某件事或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如:讽刺性小品文多是通过了所见所闻来讽刺了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有时文章的主旨也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对自己遭遇的愤懑和对未来的达观。

像余秋雨的作品就多是表达民族的历史的感观。

问题三:作文主题是什么 你是问什么是作文的主题吗?就是作文要围绕的一个谈话的内容,也可以叫做“话题”你的作文就要在这个谈话的内容里写,不能离开这个内容,如果离开就是跑题。你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己命题,就是自己取一个作文题目来写。

问题四:作文主旨延伸是什么意思 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高于中心思想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它的中心思想是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主旨就是警惕全国人民国家的危亡,就是把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宽泛、更抽象的概念上去。

主题,就是高考作文评分表中“立意”的“意”。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一个明确的主旨,并让这个主旨贯穿始终,统率所有材料。要探讨话题作文对主题的限

制,就必须特别注意材料、阐述和话题。因为,对主旨的限制应该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材料上,或表现在阐述上,或表现在话题上。写这类文章,首先要认真审读材

料、阐述和话题,弄清主题,然后再构思写作。

主题表现在材料上。如: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

“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元钱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请以上面材料的寓意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本题材料属寓意性材料(即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种哲理的寓意性文字或漫画)。遇到这类材料首先必须把握它的寓

意,并以寓意作为文章的主旨。这则寓言的寓意为:①凡事不是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有投资的观念,甚至需要投资毅力、

耐心。

主题表现在提示语或话题上。如: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

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

已无一朵菊花,到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看来,说话做事都须细致全面地了解情况后行动,切忌以偏概全。请以“苏东坡的错误”为话题写一

篇文章。写作本文时一定要注意“看来,说话做事都须细致全面地了解情况后行动,切忌以偏概全”这一提示语,因为这提示语已经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问题五:作文主题是什么 主题就是中心思想,整篇文章都得围绕你所想所想表达的这个想法写下来。主题是不能变的,这一篇作文你必须只用一个中心思想

问题六:作文主旨大全 从问题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好学的人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试着帮你分析一下吧 1隔壁人家----可以从远亲不如近邻,助人为乐,或性格古怪但心地善良等方面入手 2孔子曰------可以赞誉孔子以言育人,一部>留芳千古;也可以借此批评拉大旗做虎皮,人云亦云的不良社会现象,主张不迷信权威 3问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或用鲁迅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课文中的爱情----是唯美的,是理想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5谢师宴---------可以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一些师生间变味的情谊表达方式,也可以写一次别开生面的谢师宴(如:二十年后的师生大相聚,再如:落榜不落志,谢师教做人) 6穿破裤的人-----可以歌颂当下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人,也可以写一个生活困难的民工或流浪汉还可以抨击一类思想有问题的人(如:破鞋,破裤只是一个代表)

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题

分析标题时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么表述的,写了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了解这一作品是作者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

文中的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关键具有首尾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特别是文章的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

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的意思,然后归纳整合

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文章的爱憎好恶,因此要分析文中所写人、景、物的特征,然后展开联想,推断出作者借此想传达的思想、精神或感情。

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1知识要点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

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样板题解析 看看以前怎么考的

名师诠释

[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②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约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约有70%左右的学生进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③瑞士大专学府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④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在第①自然段中可抓住一个关键句,“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把此句浓缩,可得该段的要点

第②~③段具体说明了瑞士学生(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

第④段总结了瑞士国富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分不开

综合以上各段内容,该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瑞士教育使国家富强如果抓关键句,第1段中画线部分可归纳为文章的中心

[答案] “瑞士教育富国”或“瑞士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3综合创新

6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 文学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考题2] 枫叶馒头

①一踏上濑户内海宫岛的码头,便看到很大的广告牌,推销馒头果然,到岛上一逛,发现到处有馒头卖,而那馒头是有馅的,并且多为枫叶形状,原来号称“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除了景色秀丽、古迹密集,还有两大特产:一种是勺子;馒头则是岛上的另一特产

②人们到名胜地,总要买些传统工艺品留作纪念,也总要买些当地的传统食品品尝我不能也不想免俗,在宫岛买了把写有“家内安全”字样的勺子,也买了枫叶馒头就着碧绿的日本煎茶细细咀嚼

③暮色将至,畅游后赶到码头,等候下一班渡船,好回广岛市的旅店这时正有一大群日本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也等渡船我一路都遇到秋游的日本师生这一大群秋游待归的中学生,个个丰衣足食的模样,有的甚至显得营养过剩,胖得憨憨的他们的手里无一例外,都提着装枫叶馒头的纸兜,显然他们是遵照家长的嘱咐购买的我坐在长椅上等船,发现他们买的几乎都是岛上最有名的“鸟之屋”的枫叶馒头该商家的纸兜质地厚实,外面印刷着淡雅而温馨的图案徽识那种跟书包一样大的纸兜,起码能装进五扁盒馒头枫叶馒头售价不菲,“鸟之屋”的馒头作为名店名品,价格更其昂贵,但这些中学生的购买力竞都很高,个个似乎都是“只求快乐,遑论价格”的气派

④可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馒头袋子映入我的眼中那不是“鸟之屋”的大纸兜,是个小塑料袋,袋子里只有一盒枫叶馒头,我注意观察,提这小塑料袋的是一个男孩,他前后的同学有的似在跟他开玩笑,有的更用自身那堂皇的大纸兜,去碰撞他寒酸的小塑料袋确实,他是买得太少了,而且,还有可能是限于购买力,买的只是非名店的产品

⑤眼前这个细节,使我意识到日本社会仍存在着贫富差异这个男孩的家境,想必还相当艰难,他的家长只能给他这样一份钱,来买回这一小盒枫叶馒头我再仔细端详,这男孩个头不算太矮,却相当瘦,当然并不是赢弱,他挺直腰板,br/>标准解答

1.第(2)题为测试文章主旨题答案为:从“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至“使它对明天又充满信心”第(1)题答案为::第一部分(第1段):早晨醒来,首先看花第二部分(2—4段)交待看的什么花,为什么要养这种花第三部分(第5段):看i花的感受

2.第(3)题为点明文章主旨测试题答案为:关怀新干部;抵制不正之风其余各题答案为:(1)①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i②简朴的小住房;③有人托我给你爸爸买车,我没理会(2)买车是为了试试自己

3.第(2)题是概括文章主旨句答案为:秋叶护根其余各题答案为:(1)硕果;秋叶(3)c

4.第(2)题为文章的主旨测试题其答案为:“应当提倡‘赏识教育”’或“表扬效果更好”其余各题答案为:(1)①去掉;“产生”;②“竞争”改为“激励”或“鼓励”(3)①国外一位教育家的实践证明表扬的效果更好;②夏令营中,中国领队的表扬i激励了中国孩子(4)不妥;毛泽东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说的是“要虚心”的道理,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i相符,所以不能作道理论据第(5)题,首先要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选取自身经历的事例为论据即可 i

5.第(3)题为对应训练题答案为:学问是依靠积累的其余各题答案为:(1)③(2)A(4)①有人喜欢摆排场,结果!手头拮据,被人笑话②有人积累不厚实,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5)成功积累

一、概括文章主旨

  

  例1:文段见理解语句例2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主题的能力。结合全文分析灯火在文中的含义。综观全文,可根据以下语句解读末段:①第二段“‘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第十二段“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②第六段“祖孙两人……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③第五段“夜深的时候……读一点诗词”,第十四段“伴读的祖母……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当年的夜读促成了今天的写作。

  

  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技法总结:

  

  散文中情感主旨的归纳常见的是寻找中心句,从主要形象中概括升华,这在前面已经涉及。这里从标题、段落层次及语言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1.挖掘标题含意

  

  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旨。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2.归纳段意,分散整合

  

  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意思,然后提炼整合。

  

  温馨提示:领会文章主旨常用的几种具体方法口诀:

  

  标题提示整合段意,关注首尾归纳不忽视,关键词句深挖不停止。

  

  3.进行修辞还原

  

  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多数能从文中找到中心句,但有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或态度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特别是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章、句段,分析评价时要先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二、评价思想和态度

  

  例2:文段见作品结构例1

  

  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韩三十八老汉的人生经历来鉴赏,韩三十八老汉戎马半生,飘荡一生,而大河家就是他的家,黄河就是他的根。关于韩三十八老汉的描述是在文末十至十三段,第十段写他喜欢看河,第十二段写他看河时默默无语,第十三段点出其中的缘由。由文章主旨可知,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揭示黄河人与黄河的关系,黄河是民族之魂,黄河人与母亲河的命运息息相关。

  

  答案:(1)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2)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技法总结: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赅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2.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3.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技巧归纳]

  

  做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回答评价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理解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对答案进行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

  

  探究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是:(1)联系自身,对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析探究。(2)联系生活或时代,对文中涉及主旨的语句进行探究。(3)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所表现出的深意(深刻意蕴)。一般所谓的“深意”,一来自作者层面,即作者通过文本所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或观点。二是来自读者层面,即读者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是尊重作者,一是尊重文本。所有的探究都不可弃这两者于不顾,另立炉灶。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技法总结:

  

  解答探究类的题目,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知体识文,特征之中识文风。散文大体上可分为:叙事类、人物类、哲理类几种。一般来讲,叙事的文章(小说也是如此),都是由“事”及“理”。即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反映某种时代精神,表达某种希望、道理并给人以某种启迪。人物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所写的人、景或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志趣。阅读这类散文,抓住人、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作者赋于人、物之上的主观情感——文章的主旨。

  

  哲理类散文一般通过某种文化现象的兴衰或是一个具有人生哲理意味的事物、情理、人物故事等,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或是人生的某种感悟。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抓变化,找对比,分析能表现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很重要。

  

  (2)高屋建瓴,观照结构炼内容。我们可以从对文章结构的观照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提炼作者的写作内容,抓住作者的写作重点和中心。这种结构除了文章内部的结构,还有外部的结构,比如文章的标题和文后的背景介绍。

  

  (3)条分缕析,关键句中悟深意。透过文中的关键句,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可以达到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所谓关键句就是:①中心句,文眼句;②表明作者观点立场的句子;③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我们可以在一边阅读时一边把这些语句画出来,然后根据答题的需要加以筛选和选择。

  

  如例3,就是对作者思想感情进行探究。答题时要立足表现作者行为的句子,如“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自己的观点。

  

  [技巧归纳]

  

  散文阅读四步骤

  

  解答散文阅读题要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整体阅读,把握中心意思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1)了解大概,把握主旨。阅读时先要看文章标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及描写对象,根据文体特点思考把握主旨的方向。如果是散文,其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可以从“情、志、理”入手把握,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见闻、经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感悟;如果是小说,则要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看它选取了什么生活片断,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抓住线索,逐段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大意。这里所说的“概括”当然不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是要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考,对每段内容有个大致印象,想清楚文章哪几段是叙述、描写,哪几段是议论、抒情;哪几部分是实写,哪几部分是虚写。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写作思路。

  

  (3)关注注释。有的文章末尾还有注释,这些大都用来交待文章的出处、创作时间及时代背景,这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要充分重视,不可视而不见。

  

  如果关注了这些要点,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紧扣主旨思考问题,就能迅速找到设题点和答题点,为答题做好第一步工作。

  

  2.审析题干,确定答题区域

  

  审题是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不注意审题,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结果洋洋洒洒一大篇,却答非所问,不能得分。这应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1)把握命题意图。要看清楚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快速判断每一个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明确“要考什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明确答题范围。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极强,要求发挥想象的试题,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对题干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的试题,要迅速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对“联系全文”“从全文来看”一类的题目,也要快速找到重要语段。要关注作品前后的勾连,既要避免答题范围过大,宽泛而不严谨,又要防止思虑不周,以偏概全。

  

  3.分析题型,找准答题方向

  

  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后,还要分析题型,并扣住题目要求进一步细读文章,搜索相关材料,找出最切题的语句。

  

  (1)理解含义类。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思考重点为词句的字典义和语境义。

  

  (2)具体表现类。多为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和概括观点态度方面的试题。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上下文语境,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

  

  (3)原因目的类。涉及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的所有知识点,答案一般分散于全文,要仔细思考题目与文章中心的关系,透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找出相关语句。

  

  (4)表达作用类。此类试题是高考最常用的形式,其要求一般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等。其解题思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构成线索等;二是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如突出主旨,揭示文章主旨等;三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一般来说,无论是词句运用、题材选取还是表现手法的作用,都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词句的表层含意是什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其深层含意是什么?对表达思想、文章主旨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道题的答案都要包括这五个点,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但在思考阶段,这五个方面都应作为重要的思考点。

  

  (5)品味赏析类。“赏析”是个很宽泛的词,可从语言技巧,如用词精当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答题。而且答案要包括表达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4.组织语言,规范简明表述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思考,答案的轮廓便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组织答案。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恰当的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程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紧扣文本,整合信息。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即使没有规定答案的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84位粉丝

1、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58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