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第一课春此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初一上册第一课春此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此文分为三个部分,先是盼春,后是绘春,最后是赞春,绘春部分是文章主干,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些春天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的热爱。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写盼春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 “新”、“美”、“充满活力”。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他喜爱春天。

扩展资料:

修辞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全文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1、殷切盼春归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品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反复修辞格。“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紧接着,用一个“拟人”辞格,来传递春天的讯息。

(2)春,是人们所心仪的,是可感可知的,可爱可亲的。春天的脚步声,更是人们极为熟悉的。来了,近了,它是人们在历经三九寒冬之后所殷切期盼的。在此。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翘首企盼之情和迎接春天的万分欣喜之情。

2、热情绘春景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初春,好一种淡淡的气息;初春,好一派朦胧的景象。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

(3)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用“朗润”描写的山,使山富有光泽、格外的洒脱。

这个段落是对 春风 的描写,和下一段的春雨相呼应。同时,承接前段的春花,是春的图案的进一步展开。由春草、春花的视觉感受,转而表达由春风而起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的感受,对春的全面的感受由此而展开,并引起下文。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扩展资料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春

《春花图》

特征:多艳甜。

顺序:由高到低

语言修辞:排比 拟人

写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

《春风图》

特征:和煦轻柔清新悦耳。

语言修辞:引用 比喻 拟人

顺序:从人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描写春风

《春雨图》

特征:细。

语言修辞:比喻 排比

写法: 动静结合

顺序:由静到动,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迎春图》

特征:积极努力,奋发向上,美丽

语言:比喻、拟人

顺序:由静到动,由近到远

写法:动静结合

希望对你有用。你一定是老师吧!!向您致敬!

春草图——拟人 排比

春花图——拟人 排比 比喻

春风图——引用 比喻 拟人

春雨图——排比 比喻

迎春图——引用

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春草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春花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

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吴周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朱自清以他的新诗踏上了文学道路,后又努力从事散文创作,为建立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中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6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