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情感教育作用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学生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本文从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就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情感教育;班主任;学生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所以说情感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言的,是对智力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为此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用情感教育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特征。
2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21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老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了基础。
22班主任教师能诱发学生去仿效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那些他所嫌恶的人。所以,教师的爱又能促使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他们所爱慕老师的情操和观念,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所爱慕老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这样,教师的道德观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教师的行为准则就成了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一个热爱学生并受学生所爱戴的老师,其榜样则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它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3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31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知道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32亲近学生是学生情绪体验。
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池,教师对学生的“情爱”就是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没有情爱之花,哪来教育之果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它沟通了师生思想,协调了师生关系。它具有迁移作用,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
33情感教育让学生放飞心灵。
虽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它秉承了传统教育中的许多可取之处,而且更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放眼于少年儿童的未来,其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班主任平时能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那么将不会再有高分低能者或高分低德者出现,那么未来必定充满希望。让情感教育的春风化作甘霖,哺育出健康的新一代,让学生的心灵之花盛开。
4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学生,守望着他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的成才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 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浅谈情感: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3 浅谈情感因素与高职英语教学
4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5 有关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6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 议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8 重视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9 浅谈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0 论语文教学中情感语言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感性与情感的教育,而情感是文学的生命与灵魂,是文学的精华。语文教师应如何把情感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是教材和学生情感融合的前提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是否有兴趣,要看作品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品,学生在阅读中才能获得满足,产生情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工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淡,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结合具体的教材特点,找准教材和学生心理的相通点,唤起学生探求的积极情绪和心理机能,在作品中寻找、检索、提取与学生情感相对应、相近似、甚至共通的情感信息,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寻找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 ,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蕴涵的情境中,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最能与作者产生真挚的情感共鸣:如林海音在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中心灵成长的历程;冰心远涉重洋时对母亲深切的思念;曹操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普希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感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这样,学生不仅能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感知美,而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作品与学生发生共振共鸣。同时,教师也应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寻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状态产生一种巨大的循环力,影响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活动。”语文教师要用真诚去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让他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情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等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情绪所能控制的,因为自己的感情所致,党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自己却没有能力去解决,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情感教育是非常的正确的,它可以帮助你去解决很多的感情问题,可以更理智的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那样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看的一清二楚
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持久话题,少有热门却也从没冷落。面对今天的学生,情感教育显然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更多的也在于课堂,因此将情感教育与课程有效地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本文试以高三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此话题的进一步思考。
1情感教育,需要厘清情感的真实含义
通常情况下,谈及情感教育,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情感这个概念,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又通常是经验性的。比如笔者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少人就认为情感教育,就是与学生感情或感情波动的有关教育,更有人提出情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不要轻易动感情。这说明情感教育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尤须重视这一点。心理学中对情感的定义是这样的:情感(也包括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身体生理的发育,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情感体验常常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信念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如果有极强的信念,往往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高三学生的情感教育并非机械地面对情感,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要,积极根据课程的特点,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让学生生成能够促进学习与身心成长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关键。
2情感教育,需要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根据以上理解,笔者以为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努力想办法,让情感教育与英语课程产生实质性联系。而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情感体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让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所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产生良好的契合性。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三的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目标的认可;二是对学习任务的认同;三是对自身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关注;四是对关注对象(体现在部分学生身上)的情感投入能否得到满足等。一般来说,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以上的心理满足。下面举两例分别说明。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语法的掌握是高三英语复习期间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而机械的默写让学生获得的常常是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如果转换教学思路,从激发学生乐学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一个个的主题去串联起相关的词汇短语或句型语法的话,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复习中常常结合热门话题,让学生用彼时复习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关于媒体热门(热档**)、时事(领土争端)等主题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组织,这样通过以写促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对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有机的'组织,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此类话题往往有积极的动机)。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是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两大核心内容,重复的训练同样不能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广泛阅读,到相关的英文网站或书籍中寻找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结合当前高考要求进行复习材料的自组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吸纳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编制出一个个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材料,这样从材料刺激的角度来看,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训练方式上看,符合考试的需要。而从具体的训练过程来看,则是在激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3情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
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关于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应当是基于学生情感体验并自然生成的具有教育意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情感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男学生因心仪的女孩远离而失落,高考在即,这样的情形让身边所有的人都着急。笔者在与该生几次谈话之后,一次给了他一份特殊的作业:一则英语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丰富并不易一下子读懂,而其后提出的问题却指向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后来这个孩子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懂了材料,并在材料后附了百度总裁李彦宏的一句话“不动摇”。解决了学生的这一认识问题,其情感自然就摆脱了消极状态,从而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往往并不是一个宏大概念,而是基于具体学生而实施的个性化教育。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关键词 情感教育;情感动力;感染共鸣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心”就是指学生的心理或心灵,情感则是心理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我们人类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别人和自己的言行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满意、愉悦、赞赏、敬佩、尊敬等肯定的情感;当人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等情感;当人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就会产生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情感动力”思想,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在一项对青少年的实验中,让一组男女青少年进行400米跑,其中一组给予情感上的鼓励,而另一组则给予情感上的挫折。结果鼓励组无论男女,成绩均获提高,而挫折组无论男女,成绩均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对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动力效应。由此我想到,对于数学教学,如果我们能融合进我们的情感教育,注意情感陶冶,如一声亲切的称呼,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等,把我们的情感化作涓涓流水,沁入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给学生启迪的思维,我想,一定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呢对此,我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主动,学得有趣的效果。自己对所授科目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相应学科的情感。第二,教师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可以说她对于数学怎么学也学不会,因此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天天问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从而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表面看是自己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你对他的真诚与关心。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我相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抑制。第三,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比如,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一是要抓住导入环节,精彩的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流畅。二是要抓住过程环节,教师要投入情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获得新知。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获得成功体验,要设计悬念保留其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使学生感到课虽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积极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着眼于我国的稳定发展,它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教育国家的未来,使得教师的职业选择尤其重要。
首先,教师是有情感的。无论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还是自己长期处于教育工作中,都很难避免受到情感的影响。这种情感可能来自教育家庭成长经历,也可能来自教学、管理和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因为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难完全将个人情绪独立于教师的职业。
但是,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把握自己的情绪,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个人情绪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情商,并不断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并及时向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的情感也可能成为教育的一种资源。教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投入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教育中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最后,个人情绪的表达需要有清晰的界限。教师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不仅是为了维护学生的权益,而且是为了避免任何与学生不相关的因素,例如仇视、偏见、歧视等,影响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过多的个人情绪,可能会损害教育的公正和学生的尊重。
综上所述,身为教师,虽然很难完全避免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但教师需要意识到个人情感的存在,并在教育中掌握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教育中的情感表达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但强烈的个人情绪表达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并切实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