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庙会通告怎样写?

农村土地庙会通告怎样写?,第1张

写农村土地庙会通告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标题:通告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例如“关于XX村土地庙会的通告”。

2时间和地点:在通告中明确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具体的活动地点。

3活动内容:在通告中详细介绍活动的内容,包括庙会的主题、活动项目、表演节目等。

4参与方式:通告中应该明确参与庙会的方式,包括是否需要购票、是否需要提前报名等。

5注意事项:在通告中提醒参与者注意事项,例如交通安全、遵守规则等。

6****:在通告中留下****,方便参与者咨询或报名。

以下是一个农村土地庙会通告的示例:

标题:关于XX村土地庙会的通告

时间:2021年10月1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

地点:XX村土地庙

活动内容:庙会主题为“传承民俗文化,共享丰收喜悦”,活动包括民俗展览、游戏娱乐、表演节目等。

参与方式:本次活动免费参加,无需购票或报名。

注意事项:请参与者注意交通安全,遵守活动规则,禁止乱扔垃圾。

****:XX村委会(联系电话:XXX-XXXXXXX)

1 关于四月八庙会的诗句

关于四月八庙会的诗句 1四月八的庙会

一九八五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后,清凉山佛教旅游景点,群众自发组织开发和修复的第一年,也是宗教组织公开举行清凉山农历四月八庙会的头一年。当时旅游业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一项工程,绝大部分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宗教组织的肩上,成为宗教组织生存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鉴此,八五年清凉山出现了修庙敬神,办庙会扬名的事情。

且说这一年的庙会虽是新中国后的头一次,山上没有多少景观,大多数都是古遗址,连条象样的路都没有,到处破烂不堪,荆棘满地,杂草丛生,难以预计今后的发展和资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当时四月四、四月八赶庙会的人还是上了千过了万。到了第二年政府就开始出面主持了。因此,清凉山能在20年的时间,在政府推动下自发的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也就不难理解。

话说八五年的庙会还没结束,天就下起了小雨,游人渐渐减少了,山上没有百十号人,但感觉确实很舒服,那种春季的熏热总算被抑制住了,人们打心眼里高兴。时近中午1时,天阴的更厉害了,云彩象锅底一样,天的脸变得没一丝淡妆,几道刺眼的闪电雷鸣,沉闷地吼着,由远而近,在眼皮子底下炸响。倾盆大雨夹杂着风暴和冰雹一齐倾泻,好一阵雨幕式的天气。人们东藏西躲,拥挤在几间能够遮风蔽雨的房内,闲话着,担心着,计算着。雨下了半个小时后,淅淅沥沥地停了,然后初放晴光,人们都站到院子里给菩萨做最后一个道场,时间一秒一秒地走,人们一点一点地做事,天一阵一阵地晴,彩虹双影出来了,就在眼前却又很远,人们都兴奋,觉得今天这个日子太美,太多感受。

2有关“庙会”的诗词有哪些

古代诗:

1、

《赶庙会》

熙熙攘攘人如云,适用百货两边分。呼儿唤女上街云,农村庙会闹似春。城乡发展和谐劲,新风处处耳边闻。亲朋好友一堂聚,明年今日还相寻。

2、《庙会》

晓去龙华三半两, 归时香烬满炉装。

九叩默祷万事愿,则灵无处不庙堂。

现代诗:

《庙会》

鼓乐声声震天价响,

串串红灯结成围墙;

吆喝声连成一片,

涌动的人潮熙熙攘攘。

这边买一串转运的风车,

那边把羊肉串尝上一尝;

瞧!大秧歌扭的多么欢快,

再把折子戏听上一场。

庙会是春节里精彩的高潮,

人们无论多远,

都会来逛上一逛;

它是对上苍的祭祀,

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或许,

有些人来此寻找些惬意,

还有一些人,

来寻找逝去的那段时光;

我想:更多的人,

是为了心中那个未尽的梦,

把中华民俗盛宴,

来细细品尝。

因此上,

绿叶在枝头酝酿绽放,

姗姗来迟的,

是羞答答的春姑娘;

风儿也变得温文尔雅,

太阳公公也悄无声地,

把温暖抛洒的越来越长……

3描写四月的佳句和诗句

送陈章甫

李颀(唐)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4关于“四月”的诗有哪些

1、《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乡村四月》

年代: 宋 作者: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笋霜筠厚。题就送春诗几首。聊对酒。樱桃色照银盘溜。

4、《渔家傲·四月芳林何悄悄》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四月芳林何悄悄。绿阴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争语笑。乱丝满腹吴蚕老。

宿酒半醒新睡觉。皱莺相语匆匆晓。惹得此情萦寸抱。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

5、《生查子》

年代: 宋 作者: 洪适

四月到盘洲,长是黄梅雨。屐齿满莓苔,避湿开新路。极望绿阴成,不见乌飞处。云采列奇峰,绝胜看庐阜。

6、《蝶恋花·君泛仙槎银海去》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7、《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四月上夏渐热,善疗也须调摄。

文殊眼裹抽筋,金刚脑后拔楔。

须弥{左孛右攵}跳上天,海底昆化吐舌。

几度长歌几度愁,一回饮水一回噎。

8、《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当年四月初八,老胡旧病再发。

云门遇水脱鞵,且莫随佗孟八。

九龙吐水沫金躯,七步周行总不如。

稽首归依乾屎橛,胡须更撞赤须胡。

9、《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观

今朝四月一,结夏又在即。

若是到家人,日日是好日。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10、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四月维夏,兆于重篱。

帝执其衡,物无厉疵。

于皇帝功,思乐旨酒。

奠爵既成,垂福则有。

5四月初八拜神需什么香火祭祀

4月初八洗佛节 洗佛节,亦称浴佛节、佛诞节,是佛教节日,在农历四月初八。俗传四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日。是日僧人以名香泡水灌洗佛像,购龟、鱼放生,佛寺举行大规模诵经活动。

《武林旧事》记载: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饶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

旧时,农家还以此日风向占谷价。谣曰:“南风吹佛面,有收也不贱;北风吹佛面,无收也不贵。”

在藏族地区,浴佛节日喇嘛们群集念诵“沐浴经”,为佛像除尘保洁灌水。 释迦牟尼,被佛教徒称为“如来”(意思就是“成正觉”),佛(意思是“觉悟者”),奉为佛祖。 四月初八佛诞节

四月初八日,本为佛诞节,属于我国佛教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之一。即释迦牟尼的生日纪念。

正统的佛诞节庆祝活动,至今保留在山西省佛教界。其中尤以五台山最为隆重。届时,各寺庙要在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诞生像。为一尊高约三寸,稚气可爱的孩童站立形象(即太子像)。浑身赤裸,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刚降生人间,便能站立行走,开口讲话。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意味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太子像就是根据这则传说用铜铸成的。佛教还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沐浴。佛诞节庆贺仪式开始时,太子像前面要放一盆用旱地莲花、台参等药材特制的香汤。主持僧人点灯、上香、摆供、三跪九拜,五体投地。全体僧众念经,鼓乐齐鸣,诵谒成章,赞誉释迦牟尼对人类世界的伟大贡献。经完,则用香汤沐浴太子像。浴完,再诵经,亦舞亦唱,反复多次,称为治佛法会。法会结束,聚餐。然后分领浴佛香场,回僧房兑开水沐浴自身,以求尽快获得正果。

佛诞节流传到民间,又形成了庙会。例如寿阳县每年四月初八日要举办天佛庙会,祭祀佛祖。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佛诞节在民间传承中,不少地方演变成纪念其他神灵和别的民俗活动。

大同、阳高及晋西北一些县,佛诞节演变成了奶奶庙会。祭祀的对象由男性变成了女性,外来神变成了本地神。奶奶神又称送子奶奶,往往伴生着当地民间盛传不衰的各种故事,显得神秘离奇。其神通除包医百病,驱邪赐福以外,还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给盼望子孙的人家赠送孩童。求拜者只要心诚,便可得子。今天看来当然是迷信,但在历史上却影响颇大,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心理。

运城地区多盐池,民间传说是四月初八日,黄帝大战蚩尤时所遗。四月初八日要专门纪念此事。传说大战时为了区分敌我,黄帝的将士头上插着皂角叶,蚩尤的将士头上插着槐树叶,最后黄帝战胜了量尤。今人都是黄帝的后代,为了纪念老祖宗的胜利,届时男女老少头上都要戴皂角叶,后来相沿成俗。

灵石县四月八日庙会,介庙后宫院里,牡丹花盛开,艳丽多彩,雍容华贵,人多前往观赏,取意富贵,俗称“看神花会”。

乡宁县的四月初八日庙会,民间称为油糕会。逢会期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城,油糕摊多达四、五十家。赶会者皆以吃饱油糕为荣。乡间一些人因为年纪大或者患病等原因,不能亲到县城赶会,也要托人买回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其乐。

临县四月初八日,妇女要到长寿山(一名真武山)敬香祈福。当地流传着一首古诗:“汗湿轻罗雾绕环,彩裙华映单斑斑。何侬不为还香愿,肯上崎岖长寿山。”生动地描述了人们敬香的情景和心态。

四月初八日还演变成了纪念关圣帝君的节日。明版《大同府志》记载:“四月八日,铺行各行于关圣庙献品数日,供设花盘纸工,极其精洁。”关圣帝君,指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字云长,本是山西人。历史上传说他大志大义大智大仁大勇,深为后人赞誉崇拜。儒、释、道三教共敬,进而被封建统治者册封为神。旧日关帝庙内有一联语,上联为“汉封侯,宋封王,明封伏魔大帝”;下联为“儒称帝,释称佛,道称源直天尊”,是对关羽形象最典型的概括。运城解州是关羽的故乡。解州关帝庙是全国最大的同类型庙宇。庙会期间,方圆县(市)的群众都要前往赶会。

四月初八日,晋南地区习惯用苜蓿花拌面做成“鼓蕾”尝鲜,孩子们要摘杏子吃。俗语有“四月八,苜蓿花,吃稚杏(土语读哈)”的说法

四月初八牛魂节 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 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

今天二十八,大后天就是春节了,可是在农村老家里,除了集市上比较热闹外,再也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唯一和平常不同的就是,每天下午,总能听到那儿时最熟悉的声音——锣鼓!

01:14

下午专门去看了很久,很开心,有小时候的味道,拍了很多照片、视频作为纪念。其中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六七十岁的叔叔,还有年轻点的,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算是后继有人了吧。那几位叔叔算国宝级别了,因为在当前来说,也就他们懂得最多了,当然,他们其实也不算很专业,因为很多具体的内容,他们也回答不上来。

古人说:“锣鼓喧天”,锣鼓的特点就是热闹,声音大,很容易让人宣泄心中的感情,开心时可以敲,伤心时也可以敲。虽然自己不会敲,但看着别人敲,也感觉很带劲,精神振奋。我从一位叔叔嘴里得知,鼓法有很多种,村里敲的最多的一个鼓法叫“添油”,还有一个叫“小鸡上架大鸡上架”,还说了几个名字,可惜没有记住。

其中有一位是我当家的侄子,他很喜欢这个,每次都有他在场,但是也只是会敲,除了“添油”,别的鼓法的名字他也不清楚,至于来源就更不清楚了,都是老人们一辈一辈口头相传下来的。

记得小时候,村里人爱敲鼓的人特别多,光我们杨姓家族的就很多,我的几个大伯敲鼓都很在行,他们那会儿还都会武术,有时候有人敲鼓,还配合表演武术,但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稍微长大点后,就没有人练武了,但是敲鼓的一直有。

那时候村里办丧礼出殡,和现在不一样,现在都是请唱歌跳舞的,那会儿都是敲锣打鼓,几个人在丧葬队前面抬着大鼓,大家敲锣打鼓的开道,后来有了拖拉机,就把大鼓抬到拖拉机上。我大伯最爱敲鼓,很专业,每次都是他敲鼓,别人敲锣,拍钵,当时看到大伯敲鼓时气宇轩昂的场景,自己都感觉很骄傲。

三十年前,农村虽然很穷,物质很贫乏,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大家也都很有兴致,精神头很好,特别愿意参加这些公益娱乐活动,一到过年,有拉六轴的,踩高跷的,骑竹马的,划旱船的,练武术的等等,天天村里都很热闹。后来物质生活逐渐好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少了,出现更多的只是打麻将、玩牌,那些活动都逐渐消失了,就连庙会也办的越来越艰难,几乎快坚持不下去了。

这几天每天一到下午,就有人把村里的大鼓推出来,但是敲的人不多了,甚至有时候都凑不起人来,只好把大鼓又推回去了。庆幸的是,还有几个年轻人,甚至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会敲了,这样,我们村的锣鼓也不至于失传了。

农村庙会通知的写法可以参考以下模板:

标题:关于XXX村庄庙会的通知

正文:

各位村民: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村将于XXXX年XX月XX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活动。届时,将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传统美食,欢迎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时间:XXXX年XX月XX日(星期X)上午X点至下午X点

地点:XXX村庄庙前广场

活动内容:

1 民俗展览:展示我村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等。

2 传统美食:邀请当地著名小吃摊位,为村民带来各种美味可口的美食。

3 游戏娱乐:设置各种趣味性游戏,让村民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4 表演节目:安排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让村民在欣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与方式:

1 村民可自行前往庙前广场参加活动,无需提前报名。

2 如有需要咨询或报名,可联系村委会(联系电话:XXX-XXXXXXX)。

注意事项:

1 请村民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禁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 请参与活动的村民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特此通知,希望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庙会活动,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签发单位:XXX村庄村委会(盖章)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时值清明,三天假期,陪父亲回老家上坟,正赶上村里庙会。

细想起来,十几年没有赶过庙会了。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工作,一年回家也就一两次,赶上庙会很少。

昨天开车在路上,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家乡也越来越真切的一点点走到眼前。近乡情更怯,几十次离开又回归,归来又离去,可每次快到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些小激动。特别是这次,要去赶庙会,儿时庙会的点点滴滴浮现眼前。

那时,赶庙会都是骑自行车去的,用个包袱或篮子带些鸡蛋、糕点之类的,从四面八方汇到亲戚家。男人们聚在一起,开始喝酒聊天;女人们一边张罗着做饭,一边交流东家长西家短;孩子们则跑到庙会,从东到西,从西到东。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庙会留下的都是吃和玩儿的印象。平时吃不到的糖球、糖稀、酸枣面、棉花糖、冰棍儿等等,都有机会尝尝,之所以说尝尝,是因为不可能都买,只能大家分别买,一起吃,都能尝到一口。平时见不到的套圈、花鸟虫鱼,甚至耍猴,庙会时都有了机会,虽然玩儿不了,至少能凑个热闹。还有骡马市,当时觉得骡马那么高大;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挂饰、小玩意儿,农民们终于可以歇口气,拿出时间消遣消遣。

带着满满的回忆,又来到了庙会。依旧是那些摊贩,只是更多了时代气息。卖服装的,款式紧跟潮流,牛仔裤、T恤衫,颜色时尚,图案新潮,虽然相比都市服装店,基本都是山寨版,可也展示着新时代的触角无处不及。卖花鸟虫鱼的,小鸡小鸭身上染着五颜六色,有了我以前没见过的仓鼠、鹌鹑;花花草草种类更多,花盆有了塑料的、树脂的,红陶的基本见不到了,花也开始有大棵的,有了多肉;卖虫鱼的,不再是一些小金鱼,有了乌龟、热带鱼。卖吃的,虽然以前难得一见的酸枣面,现在更加稀罕,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只是买的人更少了,倒是卖棉花糖的还是那么招人喜欢;更有了卖冰激凌、碎碎冰的,烤羊肉串、炸鸡柳的……品目繁多,勾引着过往人们的味蕾。

庙会依旧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虽然骑自行车的少了,开汽车的、电动车的,骑三轮车、摩托车、电车的比比皆是,路边停满了车,院子里也停满了车。如果不是车身上的泥土印记,有谁会知道车主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

耳边乡音缭绕,把我从恍惚中拉回,真实地告诉我,这是在村里。的确,讨论的话题是那么不同,不是工作上的沟通协调,不是谈论那个楼盘更有升值价值,也不是交流孩子的成绩和学校,更多的是谁家在哪儿打工,谁家儿子结婚、谁家女儿生孩子、谁家老人去世,还有今天土地要不要承包。

中午,开饭了。还是大锅菜,还是一样的配料,甚至更丰盛,但是似乎没有了以往的香气。

记忆中的庙会,似乎永远也回不去了。儿时的欢快,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了。虽然眼前繁华琳琅满目,可心中那份喜悦与幸福似乎再也无法重温。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也或许这是物欲横流掩盖了心灵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01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