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花许秀年歌仔戏

杨丽花许秀年歌仔戏,第1张

  跟我一样,喜欢看他们的做搭档演戏

  杨丽花和许秀年搭档戏剧年表(2007-02-21 18:46:53) 分类:杨丽花

  1971

  错中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纪玉娥

  母子会 台视歌仔戏剧团 饰 李秋霞

  李旦与凤娇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凤娇

  郎非无义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史玉桂

  1972

  再生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江彩莲、江彩萍

  状元堂 杨丽花/许秀年 饰 ——

  巧相逢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程雪芳

  七世夫妻

  万杞良与孟姜女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郭华郎与王月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月英

  王十朋与钱玉莲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钱玉莲

  商琳与秦雪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秦雪梅

  李奎元与刘瑞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刘瑞

  韦夔春与贾玉珍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贾玉珍

  七侠五义 台视联合歌剧团 饰 柳金蝉

  薛仁贵征东 台视联合歌剧团 饰 陈丽霞

  1973

  万花楼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柳文娘、狄金鸾

  隋唐演义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范玉苹

  杨家将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柴郡主

  1974

  三千金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宝凤

  孟丽君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刘燕玉

  1975

  秦雪梅与商琳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秦雪梅

  洛神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甄宓

  大汉英烈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贺莲莲、白牡丹

  桃花过渡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桃花姐

  春江万里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黑翠馨

  1979

  侠影秋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白月霜

  莲花铁三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云儿

  青山绿水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曹玉英

  1980

  侠骨英雄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李翩翩

  薛平贵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宝钏

  陆文龙 台视歌仔戏团 饰 陆登夫人

  龙凤再生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丽君

  1981

  铁扇留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水莲荷

  情海断肠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董莲君

  朱洪武与刘伯温 台视歌仔戏团 饰 妙娘

  铁汉金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花翠菱

  传奇故事

  嫦娥与后羿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嫦娥

  精忠报国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秀英

  杨宗保与穆桂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穆桂英

  蔡松坡与小凤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凤仙

  甘国宝过台湾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莲莲

  杨乃武与小白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白菜

  西厢记 柳青/许秀年 饰 红娘

  光绪帝与珍妃 台视歌仔戏团 饰 珍妃

  倩女离魂 台视歌仔戏团 饰 柳梦梅

  舞台剧 《渔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翠

  1982

  薛丁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薛金莲

  西江月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陆菁

  杨家将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柴玉霜

  恩怨情天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杜雅瑛

  1983

  七侠五义 台视歌仔戏团 饰 丁月英

  薛仁贵征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柳金花

  白衣童子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白如月

  舞台剧 《孟丽君》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丽君

  1984

  梁山伯与祝英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狸猫换太子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寇珠

  风流才子唐伯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秋香

  年羹尧新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鱼翠娘

  花月正春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皇后

  1986

  薛刚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纪鸾英

  皇上难为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孙福如

  孙膑下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瑞莲公主

  1987

  王文英与竹芦马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辛月霞

  王伯东告御状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辛月霞

  朱洪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马鸾英

  1988

  英雄残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姚静君

  薛丁山与樊梨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樊梨花

  1989

  红楼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林黛玉

  泥马渡康王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崔明珠

  1991

  罗通扫北 黄香莲/许秀年 饰 屠炉公主、史玉莲

  新狄青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双阳公主

  1992

  大唐风云录 黄香莲/许秀年 饰 长孙淑颖

  1993

  宝贝王爷贵千金 黄香莲/许秀年 饰 杨贵如

  1995

  舞台剧 《双枪陆文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耶律芙蓉

  1996

  四季红

  乱世情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李琼花

  落花盈泪 李如麟/许秀年 饰 柳燕娘

  苦海思亲 陈亚兰/许秀年 饰 江凤雪

  品巧县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伍柳枝

  1998

  …2000庙口歌仔戏

  1999

  舞台剧 《少年阿爸》 唐美云/许秀年 饰 ——

  舞台剧 《梨园天神》 唐美云/许秀年 饰 徐芙蓉

  2000

  舞台剧 《龙凤情缘》 唐美云/许秀年 饰 李灵凤

  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2001

  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舞台剧 《荣华富贵》 唐美云/许秀年 饰 太后

  **演出

  1961 乞食与千金剑龙小飞霞

  1962 金银天狗银面小天狗

  1963 流浪三兄妹小按君

  1964 三兄妹告御状三兄妹报父仇

  1981 陈三五娘编剧:蔡天送

  主题歌:

  背著命运的包袱,走向茫茫的前途,为爱甘愿来吃苦,为情不怕风和雨,心爱的~恨我没照顾,眼泪也笑我太糊涂,啊~英雄残梦,啊~英雄残梦。

  杜克伟:杨丽花饰演 姚静君:许秀年 饰演

  傅文俊:陈亚兰饰演 姚惠君:高玉珊 饰演

  韩辉雄:纪丽如饰演 韩辉茹:青 蓉饰演

  邓天豹:黄 龙饰演 邓天英:潘丽丽 饰演

  牛 涛:叶丽娜饰演 马 仁:洪秀玉 饰演

  明末大将杜克伟(杨丽花饰),奉命镇守边疆,在元宵佳节顺利捉到贼首「韩辉雄」,街上百姓人山人海,一方面佳节将至,一方面为这位英勇的大将军喝采,但因为有人趁隙救出韩辉雄,街上一片混乱,姚静君(许秀年饰)和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傅文俊(陈亚兰饰)也被人群冲散,柔弱的静君,惊慌的寻找著傅文俊,但街口迎面而来的却是杜克伟奔驰的快马,虽然克伟及时将马停了下来,但静君仍是吓的晕了过去,克伟急忙跳下马探视这位女子,克伟扶起娇弱的静君,那犹如芙蓉般的面貌,平日驰骋沙场的他,不禁痴痴的……痴痴的……看得出神,在众人赶到后,克伟才回神,立刻再追逃犯。之后皇上赐婚,对象正是那令他心头一震的姚静君,原本克伟不愿接受这门亲事,想成全静君和文俊,但静君对天发誓:「我姚静君生是杜家人,死是杜家鬼,若有不贞,乱刀之下必丧生。」克伟感动於静君的允诺,也怜惜著这位天赐的娇妻,克伟带著一家出游享受居家生活,在优美的风景下克伟拥著心爱的静君,不放心的问道:「我算是夺人之妻吗?」静君坚决的道:「我姚静君今生今世已经是你杜克伟的人」,克伟欣喜之余想著「我杜克伟有了这为贤妻,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惜好景不长,由於傅文俊的纠缠不已(因为文俊一直误认曾和他有一夜情的是姊姊静君但事实上是妹妹惠君(高玉珊饰))。克伟对静君深深的爱意终究抵不过那满腔的妒火,克伟为阻隔文俊的纠缠,便带著静君返乡,在缺乏防备下竟遇到死对头韩辉雄,但猛虎终究难敌猴群,克伟被捉回乌山寨,静君不愿自己逃走,愿克伟同甘共苦,也正是在此培养了夫妻的金石之情、敞开心胸全心的互敬互爱,但在元宵夜,克伟忍不住被扶的耻辱,愤而欲找韩辉雄一较雌雄,静君追出去后竟遇到醉眼惺忪韩辉雄,惊吓之余昏了过去,辉雄在色欲薰心下轻薄了静君……,悲愤不已的静君原想一死,正好克伟回心转意回来,惊恐的静君紧抱著克伟,但已失清白的自己,实无颜面对克伟,但又不敢启齿,克伟以为是自己一时冲动静君才生气,不断好言的劝著爱妻,安慰著发抖不已的静君,静君依偎在克伟怀中,惊吓过渡的心才逐渐平复下来,两人决定要互相照顾、共度难关,不平静的一夜才这样过去了。一日克伟捡到一把挫刀,两人合力将克伟身上的铁鍊锯断静君还因此割伤了手指,克伟心疼的看著香汗淋漓的妻子,紧握著静君受伤的手,柔情铁汉也不禁落泪,更暗自发誓(今生今世绝不辜负静君,将不再让她受到任何的委屈、伤害)。两人终於在同心协力之下脱离了乌山寨,在回京面圣之后,克伟也恢复了官职,但生活并未因此而平静,静君竟怀了韩辉雄的孩子,怒火冲天的克伟误认为是傅文俊的孩子,乃派人将小孩送给发配边疆的文俊,因为他要的是至爱的妻子,要以小孩作为交换。但此事已让两人之间多了层芥蒂,再加上层层而来的风波,两人一分手竟已十年。在这十年中,克伟知悉韩辉雄对静君的伤害,克伟气愤之余,不禁想著静君所受的委屈及自己对她误会的冰冷态度,想必静君一定柔肠寸断吧!而一切的一切竟由静君独自承受,克伟实心痛不已,恨不得将韩辉雄碎尸万段,但因国难当前暂时作罢,而静君已不知何去何从……(十年已过)

  一直待在杜家旧居的静君,也日夜期盼著克伟的消息,众人得知静君在杜家,便由妹妹惠君带著静君从未谋面的孩子前往,静君欣喜於将和克伟见面,但又担心自己是否已老,梳理之后一起来到村外相约的地点,远远看到思念的相公,静君高兴的向克伟奔去,但乱兵四窜,虽是短短的距离,竟是如此遥远………一声「相公~」,刀剑无情,静君硬生生的受了两刀,克伟愤怒的杀退乱兵赶到静君身边,此时原就娇弱的静君只剩一丝薄弱的气息,克伟不舍的抱著静君受创的身体,静君吃力的说著:「相公,我很高兴,我终於见到孩子,我……」,克伟忙说道:「静君……」气丝渐弱的静君满足的躺在克伟的怀中…魂归离恨天……克伟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向天喊著:「静君~」,心……已随静君而去,万念俱灰的克伟,最后选择自残以结束生命,面对与命运抗衡的自己,到头来只是一场「英雄残梦」。

  最后这个英雄残梦,把我哭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4htm#15

歌 仔 戏

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的戏曲剧种,它的曲调来自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故为群众喜闻乐见。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南民间艺术流行台湾,其中用闽南方言演唱的锦歌,颇为台湾民众喜爱。他们自发组织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清代,在台湾有人以锦歌为基础,揉合车鼓、采茶产生了表演程式比较简单的“采茶戏”。至清末,这些民间表演艺术,又吸收了乱弹的锣鼓科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歌仔戏”,又因其多在广场上演出,故又称“落地扫”。近代,歌仔戏向四平戏、京剧学习借鉴,有了较完整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逐步丰富剧目,从广场走向舞台成为台湾剧坛的主要剧种。

1928年,台湾“三乐轩”歌仔戏班回龙海白礁慈济宫祭祖进香,途经厦门,上演歌仔戏。由于语言相同,曲调相似,剧中唱、白全能听懂唱腔旋律和语调紧密结合,悦耳动听。因此,一时风靡厦门。此后,每年都有台湾剧团来演出,歌仔戏也随之流行于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相继成立许多歌仔戏班,随着闽 南人民侨居南洋各地,歌仔戏又流传到南洋。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 长可短。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

歌仔戏的代表剧目有《三家福》、《安安认母》、《加令记》、《火烧楼》等,此外,还创作了不少新剧目。

中秋节搏状元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花红月圆,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加倍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厦门一带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人。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更加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一个,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媒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两个,直径4寸左右;三红四个,直径2至3寸;四进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二举十六个,直径约1寸;一秀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它们分别代表文、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每人轮流掷股子,根据投到碗里的股子的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如果六骰相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

由于搏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口分批轮流赏月搏 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近年来,包装越发精美,成为送礼佳品。

http://wwwwelaocom/18/index9htm

另外一个

儿童饮食的禁忌

厦门儿童饮食的禁忌似乎比大人还要多一些,这或许是因为对孩子的希望更多,寄望更大,才带来更多的禁忌。

厦门俗话"吃饭皇帝大",因此禁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这一民俗使孩子安心吃饭,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饭,合家欢乐。

小孩吃饭时虽可免去父母的打骂,但许多食物却是被禁忌而不准吃的。吃鸡时,鸡脚、鸡翅膀、鸡肠子,小孩不能吃。据说小孩吃了鸡脚,将来手会发抖,写不好字,而已手指会如鸡爪一样抓破书 。同时,厦门人吃鸡时本来就有一奇怪的说法,认为吃鸡脚和鸡翅要两支一起吃,若家里两个人各吃一支,那就会互相打起架来。大约是看见鸡相互攻击时都用脚和翅当武器而引起的联想吧 。但为什么变成分吃一只鸡的两只脚或两个翅膀会导致互相打架,实在令人费解。也许,这只不过是哪位对鸡翅和鸡脚特别嗜好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与自己争食所发明的?

鸡肠则因其弯弯扭扭缠在一起,使大人们因害怕自己的孩子缠哭不休,而禁止小孩吃。

猪蹄同样也与孩子无缘。因为猪蹄是用来走路的,小孩若吃了,将来长大,婚事就有走掉的可能。这种说法当然是极为可笑的 。推测只是小孩啃猪蹄总是吃不干净,人人难逃暴珍天物之咎,干脆就不让孩子吃算了。

鱼卵也是不准孩子吃的,据说吃了将来就不会计算 。这大约是因为一块鱼卵包含千万粒小卵,在无从算起的情况下,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数为宜,进而引为不吃为宜。

盖屋禁忌

旧时的大厝建造之时,禁忌很多。要先盖内后盖外,忌先盖外后盖内。房间一定要单数,不能双数。前边的房子一定要比后边的低。屋脊上要安放碗、钵或土偶,据说可以压邪 。住宅的门口忌讳对冲着路口巷口,据说容易招来鬼魅。若无法变动,那就要在大门口高悬"八卦镜",或在门旁立"石敢当"。不过最大的忌讳当是被人暗中埋下崇物 。祟物可以是各种各样,甚至在厕所灰浆未干时按上一个手掌印.据说也会今主人家不得安宁 。能安放祟物的当然主要是工匠师傅,因此,盖房时对师傅是极为恭谦尊重的。

房屋的坐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忌朝北和朝东。尤其是店铺,厦门的俗语:"朝南,赚钱一世人(一辈子);朝东,剥空空;朝北,蚀本又脱壳;朝西,赚钱没人知 。"有这么几句,可知朝向之重要了。

忌满斟茶酒

"七分茶、八分酒"是厦门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酒斟茶不可斟满,让客人不好端,溢出了酒水茶水,不但浪费,也总会烫着客人的手或撤泼到衣服上,令人尴尬 。因此,斟酒斟茶以七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忌留碗底

民以食为天",而作为闽南人主食的大米,更被十分珍惜,乃至敬重。糟踏粮食,被视为暴珍天物,不但父母兄弟,连邻居路人都会加以遣责。因此,小孩如果吃饭时不将碗底的饭吃十净,大人便要督促他,并警告说,留碗底会娶"猫某",嫁"猫丈夫"。即是说将来讨的老婆或嫁的丈夫一定会是麻脸 。这当然是骗孩子的话,但其用心却是教育儿童自幼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不仅小孩,大人也是如此。倘若去作客吃饭留碗底,那一定会被斥为"歹样"。

但在作客时,对于每一道菜看却是要留碗底,不能把菜吃得精光 。这不但因为吃光会使人产生是否菜太少的疑问,而且因为旧时厦门习惯,男人上桌,女人下厨,厨房里的人还等着这些剩菜吃呢。

忌将核子插在饭碗中央

由于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同丧俗"拜脚尾饭"时白饭中间插一双筷子的情形一样,因而是非常忌讳的 。小孩子这么做,一定会招来大人的喝斤,而如果客人这么做,则一定会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快。

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厦门人认为,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挨家挨户乞讨。因此,小孩子如果在吃饭时或开饭前以筷敲碗,作父母的就一定会严加喝斥 。大人就更不必说了,一时兴起,敲碗作乐,总要惹起老人的不快。

讲究一点的人家,拿筷子甚至不允许执筷头或筷尾,必须恰在适中 。据说,著执筷头(底部)吃饭,将来婚嫁对象就在近邻;而若执筷尾(顶部),则对象远在天边。

另外,端碗的手势也有讲究,大拇指一定要搁在碗沿,若是五个手指都托在碗底,也是要被斥为"乞丐相"。

忌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

旧时厦门民间宴客,不是像现在一道菜吃完再上另一道菜,而是一道紧接着一道上,把桌子摆得满满荡荡,那才算热烈丰盛。而每个人吃剩的鸡鸭鱼骨头等,也必须弃在自己面前的桌上 。当客人尚未起身离席,如果去打扫他面前的残渣骨头,那无异于赶客离席,更不用说把他的碗筷收起了。如果只收拾自己的,则又好像是催促未吃饱的其他人 。因此,一直到现在,许多人家仍然忌讳在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但是有些餐馆,客人还未起立付账,服务员就忙不送过来一股脑儿将碗筷收走,有的还要弄出很大的声响 。即使再好的美食,此时也会反胃。

忌办喜事煮咸粥

咸粥本是厦门人所喜爱的,好吃又省事。办丧事的时候,孝男孝女只负责哭泣,帮忙的人很多,三餐又无法正常,往往煮咸粥来招待,无形中咸粥便成为丧事必备的项目之一 。现今大生里火葬场也有专门煮咸粥来供应守灵的人。这样一来,办喜事时,当然就视咸粥为大忌了。

忌补冬时吃萝卜、白菜

厦门人极重食补,尤其在秋冬之际,总要吃些壮气养神补血益肾的食物。这些食物自然是以热性为主,如鳗、鸡等。同时,还要加上参茸等中药补剂,也都是热性 。而萝卜、白菜被认为是冷性食物,吃了当然会使这些补品的功效大打折扣。

忌食物相克中毒

厦门民间有许多关于同时吃某两样食物相克中毒的传说,有的甚至还有人物故事,那些人物还有姓名有地址,不由你不信。传说最多的是,酒和柿子不能一起吃,牛肉和橄榄不能一起吃,生蛇和红糖不能一起吃,南瓜和虾不能一起吃,番薯和石榴不能一起吃,鳝鱼和红枣不能一起吃,苋莱和鳖不能一起吃等等,大约有四五十种 。其中恐怕有真有假,并不太可靠,也未听说科学家们曾加以化验论证。但世人"小心不蚀本",有谁愿以命相试?至今依然禁忌。

忌孕妇吃姜吃蟹吃兔

据说孕妇吃姜,婴儿会生出十一支手指头来;如果吃蟹,婴儿会喜抓挠他人;如果吃兔子,生子会缺唇。这大约是由于姜尾多歧如指,螃蟹多脚横走,而兔子则豁唇所引起的联想 。只是鸡照吃,却不怕孩子生出来头上长鸡冠;鱼照吃,也不怕孩子生出来没有手脚。

忌蒸时有人在一旁说话

过年过节蒸发,忌讳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点点,大声说话或猜测发与不发。如果万一不发,那就一定要迁怒于这些人;即使发了,也要怪说发得不够 。如果是发得很好,那就庆幸刚才及时地赶走了这些"帮败鬼"。

忌祝寿时用筷子夹断线面

老人作寿都要吃面条或线面。当这一盘寿面上来时,大家就要一起举筷,夹起面条或线面,一边嘴里还要念"给某某抽寿了"。这面条越抽越长,那主人才越高兴 。如果此时哪位用筷子去夹断面条,不但败兴,而且也大不知趣了。

忌反穿衣

厦门旧时丧葬中有"接外客"和"套衫"之俗。所谓"接外客",也称"接外家",即家中女眷去世,人殓前必须迎接女眷娘家的舅舅前来审视 。这时,丧家预先放置一桌于门口,桌围需反面而结,桌上排烛台、香炉,但均不燃,专候女眷娘家之人。所谓"套衫",即替死者套上"寿衣"。"寿衣"有三层、五层、七层不等,必须先反穿在孝男身上,再脱下穿在死者身上 。由于有这些缘故,反穿衣,形同当孝男,是大不吉利的事。

忌衣服晾干后未摆好就直接穿着

晒衣晾衣有许多禁忌。比如夜间露天不可晒衣服,恐冲犯夜游神煞;竹尾不能晾衣服。因像丧事所举的旗幡;禁将女人的裙裤晾晒在行走之处,忌男人从晾晒的女裙裤下经过 。若衣服晒干,则必须先从竹竿上收下摺叠妥当,然后才可抖开来穿上,否则就不吉利。这当然都是些无稽之谈,只是要化解人们不祥的联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过去有一种巫术,做个小人,穿上衣服,写上仇人的名字,然后用针刺在小人的心窝或头上。据说这样一来,仇人就会得病死亡。因此若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不仅穿针引线不便,失手有刺戳之虞,而且令人联想到这种巫术,心里总是有些发毛 。所以,缝补衣服是一定要脱下来的。

忌在庭院植香蕉

这主要是由于香蕉无籽,无籽即"无子",因此厦门人家的庭院是绝不种香蕉的。

忌用字纸漆屁股

字纸即写着或印着字的纸。旧时厦门人相当注重教育,儿孙好坏,首先看他读书如何。尊师重教,乃引申到对书、对字纸的敬重。如果将这令人敬重的字纸拿来擦屁股,简直是糟踏文明礼数 。这一禁忌虽然同样是牵强附会的臆想,却应该说是挺好的风俗。

忌养白蹄或白尾猫

在厦门话里"白脚蹄"是专指"帮败鬼"、"扫帚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如果是带来好运气的人,则称之为"好脚蹄"。因此养白蹄的猫,等于是给自己招致厄运,是非常忌讳的 。白尾猫却是因"白"总让人想起丧事。白尾,便是没有好结尾,不得善终。因此,不独白尾猫,所有白尾巴的家畜都十分忌讳 。不过如果全身都是白的倒问题不大。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鸟飞空中,或歇枝头,人从其下过,偏偏有鸟粪不偏不倚落在头上,那实在是非常倒霉的事。人当然会联想自己一定有什么坏运气了。因此若遭此不幸,必须赶快改运消灾 。改运的办法就是吃一碗猪脚线面消灾 。所以运气虽然不好,却可大快朵颐,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致有些小孩反而期盼"鸟粪运",总在大树下留连忘返。

忌乱送礼物

厦门人待人热情,好客诚挚,朋友往来之间自然彼此会有馈赠 。但是厦门人对礼物却是有许多的忌讳,如果乱送礼,不但一番好意没人领,反而会引起误会。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赠人。厦门话"巾"和‘根"同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有断交之意。直至今日,厦门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魂魄不找生前友好 。因此如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

扇子则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是一时之交,用后即弃 。若是交友如此,岂不让人伤心?厦门话"扇"和"见"又偕音,俗话有"送扇,无相见",大有断交之意,所以也是禁忌作为礼物的。

至于剪刀,总是让人想起"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在赠予者与受赠者之间不但有断交之意,而且有威胁之意,似要强行断绝,更是万不能作为礼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厦门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 。除了手巾、扇子、剪刀,雨伞也是不宜作为礼物的。厦门话"伞"、"散"同音,而且"雨"和"给"也同音,而"给"在厦门话里又有"让"、"使"的意思,"雨伞"岂不就是"使"之"散"的意思吗?

忌晚间去看望病人

日落后阳气衰退,阴气渐长。对病人来说,也是处在阳气渐衰,阴气渐侵之时。探视病人若在白天,好似带去阳气,而在晚间却如带去阴气,有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 。同时,前人认为病乃鬼煞作祟所致,晚间鬼最活跃,探望者有可能也被病者的鬼煞所侵。因此,不宜晚间探望病人。

忌将信封折角

旧时民间报丧的讣闻信函,例有折角之俗。因此,一般人寄信绝对忌讳任意折角。同时,讣闻所用信函,例用全自,不得掺杂半丝红色字体或画线 。因此,普通人写信,也忌讳用全白的信封。

忌穿红衣、花衣参加丧礼

友人或友人亲属之丧,本是极为悲哀之事,如果穿红的、花的或色彩艳丽的衣裳,不但不能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而且会令人误为幸灾乐祸,是非常禁忌之事。

忌以鸭子赠产妇

亲友有生育之喜,礼当祝贺,一般要送补品食物为产妇做月子,厦门话叫"做月内",产妇称"月内人"。"月内人"宜吃麻油鸡、猪肝、猪腰等热性的食物 。而厦门人认为鸭子却是冷性的食物,不补,因此"月内人"不宜吃。如果送鸭子就犯了恳。

忌在店铺前的桌柜上坐卧

店铺为生意场所,银钱出入之地,财运至关重要。生意好坏,除了自身的勤谨精明,经营有方,还要有点运气。可是运气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机遇,完全是偶然性的,捉摸不定,来去无踪,便使店主讲究起"彩头"。厦门所谓"彩头",即是运气的征兆 。好运将至,便称好彩头;坏运将至,便称坏彩头。好像听见喜鹊叫就高兴,听见乌鸦叫就倒霉一样。

店铺前的桌柜有如人之脸面,倘若让人放肆地坐卧,喧声吵闹,岂不是"坏彩头"吗

忌早上第一位客人不成交而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位客人若成交,叫开市吉利,这一天自然就得心应手。而且常常是有人来买,其他人看见了才会围拢过来,于是生意就热闹起来了 。所以店主或摊主总是竭力招呼第一位客人,力求成交。若不成交,新一天的希望一下子落空,心情总是不好,当然是很坏的"彩头"。因此,有时甚至情愿降价以求成交。

忌匠人工作时手受伤的血溅到器物上

不论桶匠、木匠、藤匠、席匠、鞋匠、铁匠、衣匠,都十分忌讳工作不小心,手受伤,血沾到器物上。据说若忘了擦干净这些血迹,那器物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精魅祟人 。自古以来,血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人活靠血,血干则死。器物沾了血、获得血当然也就会有生命,但又不是人。有生命而非人,自然就是妖精鬼魅了 。这完全是原始时期对血的恐惧和神秘之感的积淀。

忌艺人花脸入睡

这一禁忌不但是艺人,就是一般人,尤其是小孩子,睡前脸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古人认为人人睡,灵魂就出窍去游荡,早上才又回到身体。若入睡前涂抹脸孔,恐怕灵魂认不得自己的身躯,回不来,那就会一觉不醒 。梨园子弟天天晚上要演戏,而且常常要演到三更半夜,年轻的易偷懒,不洗油彩,倒头便睡。据说不但自己的灵魂回不来,而且著画曹操扮相者,还会遭曹操鬼魂的纠缠和追逐 。如果是扮李逵者,那只怕会被李逵的鬼魂当作又一个李鬼,一斧劈掉。因此,绝对禁忌睡前不洗脸。

门槛禁忌

厦门话将门槛叫"户磴’。在俗信中,不但门有门神,门槛也有"户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欢会踩踏或蹲坐在门槛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断训斥 。不准其踩门槛。商店的门槛,更忌踩踏,无论有意或无心,被店主看到,总要皱起眉头,好似一天的买卖就此给砸了一般。

扫帚的禁忌

扫帚在厦门民间被视为具有灵力的东西,关于扫帚的忌讳就特别多。帮倒忙的人往往被骂为"扫帚星",没人愿意与之合作共事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被指为"扫帚星"的人,其实只是失败之后众人的替死鬼罢了。

扫帚的禁忌,最要紧的是忌用竹扫帚打扫客厅房1司。一般的习惯,竹扫帚用来打扫庭院马路,只有在家中丧事时,才用它在放灵枢的厅里象征性地扫几下 。既然是只在丧事时才用,那平时自然是非常忌讳用竹扫帚扫厅房了。

客人来了,不准扫地.即使扫一半,也得停下来。因为扫地象征着扫地出门,颇有驱赶客人的含意,是绝不允许的。而市井里泼妇争吵,也往往扬言要用扫帚驱赶对手 。因此客人来,是万万不宜动扫帚的。

有些殷实人家更讲究。打扫客厅时,必从厅外扫到厅内 。据说,这样就会把外边的"金仔粉"扫人自家区内;反之,当然就有财气外泄的意思,是绝对不行的了。

药店、棺材店忌对顾客说“扎阁来”

厦门话"扎阁来"就是再来、再见的意思,一般店主在顾客告别时无不以此为招呼,期盼顾客再光临。但是药店、棺材店岂好一再光顾?除非病人不愈,死人不断,极不吉利 。药店、棺材店的老板若这么招呼顾客,岂不等于咒人生病死亡吗?那是要跟顾客吵架的,所以是绝对禁忌的。

渔人之忌

如果到厦门港的渔人之家作客,吃饭时则忌将盘中鱼翻过来。因为一翻则令人联想到船翻了。同样,如果不慎打破了汤匙碗盘,也不能讲"破了",只能说"掉了"。"破了"之语,难免想起"船破了"。

  

  

                

  杭州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谈到了夫妇间的缘分,上联是这样写的:“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这就是说,既然两人结为夫妇,那就是前生姻缘注定的;而婚姻的好坏,姻缘的善恶,就要看家庭是美满幸福还是吵闹不和;但不论是善缘或者恶缘,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份的话,两个人是不会结合在一起的。

  一、佛教对爱情的论述

  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类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整体形象)、形貌、威仪(举止)姿态、言语音声、皮肤细滑、人相(异性性征)引起,称“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说,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对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说戏笑、互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将夫一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的圈子。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人类的性爱具生物性和社会性,可分为生理、感觉、心灵或精神三个层次,由喜爱对方的容貌、风度和性感而产生,出于心灵、精神的需要,出于或包含有对对方心灵美的喜爱、欣赏、爱慕,和在相互关系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之爱,因为具有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性质也颇复杂。

  二、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三、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四、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

  不邪*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的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爱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五、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六、关于在家居士的婚姻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而且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自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淩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关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手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  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七、佛教人士怎么看夫妻

  1、南怀瑾: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

  

                         

  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整个人生因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爱情究竟是什麽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覆,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等於以前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戏,唱的都是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思也没有。至於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那就很难说了。

  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西厢记,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女间感情的你侬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他们所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就觉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2、星云大师:佛教不可以把世俗上的婚姻看成一种罪过,这是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的重点。佛化婚礼对在家的佛教信仰者来说是佛、法、僧三宝为他们幸福人生和佛化家庭的一种祝福,我们是以佛法来普及,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几十年来,我推动人间佛教,不拘形式地到处随缘,给人家证婚之类的。佛化婚礼对佛教的弘扬,社会人心的安定、和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出家人什么都能证明的。只要是合法不违法,对道德不损伤,对佛教的制度没有破坏,我觉得其他的都不重要。在澳洲要证婚的人,要持执照,我们在澳洲的徒弟,是政府主动授予的执照。

  3、心律法师:《红楼梦》中,曹雪芹借一曲《枉凝眉》,道出了多少伤感和无奈:“若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宝玉和黛玉有缘相聚,却无缘相守,一个泣血而亡,一个伤心出家,上演了一出千古爱情悲剧。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情形:两个相爱的人,或因为误会,或因为经济、性格、父母等种种原因,只好黯然分手,他们也只能慨叹造化弄人。

  所以才有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之语,道出能有幸成为夫妻的不易,也提示大家要珍惜夫妻之间的缘分。

  而还有一些人,恋爱时也是你侬我侬,千恩万爱,感谢上苍能安排双方相识相知;情到深处,更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在父母亲朋的祝福下,双双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现实生活都能像童话故事中的结尾那样“王子公主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婚姻该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当然,很多人是很认真对待婚姻中,纵然双方会出现一些摩擦,争执,他们也会彼此包容,彼此谅解,一步步地慢慢适应,把婚姻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家庭的幸福让他们的人生分外精彩。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的。还有的人,有缘相聚,也有缘相守了,却不珍惜,三天两头吵吵闹闹,……这样不仅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还害得双方父母为他们担忧,更不要说夹在中间的孩子,更是无所适从。别人劝解他们,要他们哪怕仅仅是为了孩子也该好好好好经营婚姻家庭,他们却说,这婚姻简直就是爱情的坟墓,夫妻分明就是一对冤家。

             

孙翠凤孙翠凤,台湾“明华园”戏剧团台柱。1996年第三十四届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金奖”获得者;被誉为“台湾首席女优”,号称台湾歌仔戏中“无敌小生”。

中文名: 孙翠凤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台湾嘉义县布袋镇

出生日期: 1958年12月19日

职业: 明华园歌仔戏团当家小生

学历: 台北市士林高商

副业: 影视剧、歌唱、主持、教学等

身高: 161公分

体重: 50公斤

·荣誉:1996年第三十四届“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金奖」 日本「台湾首席女优」 ·自传:2000年12月 《祖师爷的女儿—孙翠凤的故事》(黄秀锦着∕时报出版) ·参与团体: 明华园 ·现职:在「明华园」演出,致力推广歌仔戏文化 ·兴趣爱好:运动,散步慢跑 ·三围:32B、26、36 ·活动地区:台湾 大陆 巴黎 日本

孙翠凤生于1958年,在戏班里出世。孙翠凤的父母虽然出身戏班,却不鼓励子女们走自己的老路,因 孙翠凤

此在结婚前,孙翠凤的生活与歌仔戏少有交集。孙翠凤的丈夫陈胜福系出歌仔戏世家「明华园」,排行老三,是孙翠凤的表哥,两人在台北恋爱、进而结婚。婚后夫妻俩原在台北发展**事业,在受过一番生命的锤炼后,孙翠凤终究站上最能散发她生命光采的舞台——歌仔戏台。民国七十三年,孙翠凤回到屏东婆家「明华园」,开始戏剧新鲜人的生活。二十几岁才开始学戏,起步不能谓不迟,但是孙翠凤凭着毅力和那颗求好上进的心,硬是达成不可能任务。「明华园」极受欢迎,一年戏路常常满档,身处其中的孙翠凤便常有演出或观摩的机会,加上聪敏肯学,几年磨练下来,功力突飞猛进,生、旦、净、末、丑皆能敷演,进步之速连同团的前辈都惊奇不已。民国七十五年,「明华园」获邀参加台北艺术季,要在社教馆演出《刘全进瓜》。孙翠凤在此次公演担纲演出男主角刘全,在大舞台上初试啼声却一鸣惊人,开始绽放新星的光芒。此后随着「明华园」四处征演,孙翠凤也淬练出愈发耀眼的光采,身为当家小生的孙翠凤,声势更是扶摇直上,民国八十五年获选「十大杰出青年」,来年又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图为孙翠凤客串,担任老公陈胜福佳誉**公司制作《人肉战车》影片的特约演员,时年约二十五岁,已隐然可见巨星风采。 出生于台湾嘉义县布袋镇的孙翠凤,以26 岁之龄、为人妻母之后才正式学戏,克服僵化肢体和语言障碍,进而成为“明华园”的台柱,其间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之艰苦。其小生扮相俊美,参演的歌仔戏有 《财神下凡》、《济公活佛》、《薛丁山传奇》、《燕云十六州》、《剑神吕洞宾》等。此外,她还主演了《女巡按》、《移山倒海樊梨花》等影视剧,是近年来曝光率最高的传统戏曲明星。

1983 孙翠凤

中视歌仔戏《父子情深》。 1986 于台北艺术季演出歌仔戏《刘全进瓜》,担任第一女主角 1987 华视歌仔戏《千里姻缘路》。 1988 于国家戏剧院演出新戏《红尘菩提》,担任武生。应文建会邀请参加「优良剧团下乡巡回演出」。华视歌仔戏《一见情》。 1989 应邀参加台北市传统艺术季,于社教馆演出新戏《财神下凡》、《真命天子》,担任第一小生。 参与教育部主办的「大专院校巡回公演」。 应国泰企业邀请,参加「深入乡镇,回馈社会」巡回文化中心演出。 华视歌仔戏《铁胆英豪》。 l990 于北京亚运艺术节演出《济公活佛》,佳评如潮,此后成为明华园当家小生。孙翠凤写真(13张) 兰陵剧坊《戏蚂蚁》,担任女主角。 1991 凌波告别舞台,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调舞台剧,饰祝英台。 l992 于国家戏剧院演出新戏《逐鹿天下》。 获文化总会颁奖,肯定其为「推展戏剧有功人员」。 公共电视「母亲」系列-「慢慢来唱」,与年仅四岁的女儿陈昭贤演出对手戏。 l993 孙翠凤

演出新戏《李靖斩龙》、《界牌关传说》。 l994 演出《薛丁山傅奇》、《鸳鸯枪》。 于法国巴黎圆环剧场演出《济公活佛》,为百年来歌仔戏首度登上欧洲大陆。 国片演出《我的一票选总统》,担任女主角。 l995巡回日本六大城市演出,赢得熟烈回响。 华视歌仔戏演出《皇甫少华与孟丽君》。 l996 一月:赴日巡演回响大,一天内受总统两度召见。 八月:为天主教德兰启智中心发起「爱,相随」爱心T恤义卖。 新加坡大会演,戏曲演出《燕云十六州》。 十月:庆祝八十六年国庆晚会,演出「酬山-天人合一」 国际青商会选拔为「第三十四届十大杰出青年」。 日本NHK来台录制孙翠凤特辑。 1997 获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电视剧演出中视《大巡案蕃薯官之玫瑰贼》。 电视剧演出华视《施公奇案之法外情》。 电视剧演出中视《大姐当家》。 超视《赤脚、木屐、高跟鞋》节目主持人。 踏上纽约林肯中心舞台。 1998 二月:中华职棒开幕战,担纲《人棋大战》演出。 三月:华视《欢喜住台湾》节目主持人。 四月:台湾民俗技艺节演出《歌仔戏三部曲》。 五月:薪传兵分三路举办成果展。 六月:主演「蓬莱大仙」,捷克总统夫人赞不绝口。 孙翠凤

文化薪传,成了“国歌”女主角。 七月:当任「环保大使」提倡资源回收。 担任预防犯罪宣导活动代言人。 受台湾省社会处及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邀请,拍摄「寄养家庭」宣导片。 八月:为国产的农产品代言。 十月:电视剧演出中视八点档《女巡按》。 远传电信「0936」广告代言。 1999 一月:孙翠凤说戏,惊爆母校北士商。 日亚航亚洲特辑,明华园绕着地球跑。 担任由台湾省政府和民视共同主办「台湾文化节」的代言人。 三月:与陈凯伦搭档空中主持「女人有约 查某人俱乐部」 大成报与AVON共同举办「廿世纪能力 + 美丽女性风云榜」,获传统歌仔戏最佳代言人。 第34届金钟奖颁奖典礼,与叶青、吴兴国共同颁发「传统戏曲奖」。 五月:台北艺术节菁华再现演出《济公活佛》。 六月:担任「公视大使」。 孙翠凤传奇,赢「德」人心,德国公视ARD来台专访,列名亚洲杰出人士。 电视剧演出台视八点档「雨中鸟」。 明华园赴台大医院义演。 由媒体工作者、五万位校园学子与网友票选成为「粉领极星」。孙翠凤剧照(20张) 拍摄光泉牛奶、柳橙汁广告。 「名人签名手机网络义卖」,孙翠凤成为最爱。 九月:远赴南非海华文艺季演出《鸳鸯枪》。 十月:国父纪念馆「急急赈灾-布袋戏义演」,担任主持人并参与演出。 「亮相」-第一套歌仔戏地方戏曲邮票发行。 九二一赈灾义演,歌仔戏由明华园打头阵。 参与「祈福台湾,文化心灵」烛光静心晚会。 十一月:《武松打虎》新戏发表暨歌仔戏邮票发行赈灾义演。 十二月:于淡水捷运站广场演出时装爵士歌仔戏《溪寮校长》。 福华饭店举行「点燃世界之光」慈善祈福晚会,摇身成为「千禧女皇」。 2000 一月:参与高雄市新春踩街活动。 大成报系十周年,与叶青、黄香莲三位歌仔戏巨星会面,盛况难得一见。 孙翠凤

二月:除夕持别节目「欢乐民生贺新春、辞旧布新庆团圆」,恢复女儿身。 新春开箱响戏迷,《父子情深》新春票房开红盘。 三月:国民党改造委员名单出炉,代表文化界发声建言。 四月:北京及香港电视台采访明华园。 以武会友赵文卓,正宗歌仔戏撂倒功夫皇帝。 五月:千禧百岁酒文化节,于松山烟厂演出《父子情深》 明华园登敦睦舰演出。 「E娃选E妈,要脸也要形」,武出双后冠。 六月:代言「红心小天使」。 乡城文教基金会2000年歌仔戏艺术季,于台南桂花乡演出《鸳鸯枪+溪寮校长》。 应高雄市税捐处之邀,文化中心广场登台挑大梁。 七月:庆祝89年税务节于高雄港都演出《八仙传奇》。 第三度深入灾区赈灾义演。 于台北市立图书馆,与马英九畅谈「我的成长经验与生命关怀」 八月:为远东银行New Century信用卡代言。 九月:屏东文化节923好戏开锣。 代言COL(跨世纪行善网)。 登海军舰艇演讲。 2000年星世纪广播情人颁奖典礼,与陈美凤搭挡脱口秀笑果好。 为国际老年日献艺。 十月:八十九年国际四海同心联欢晚会,与黄子佼、卜学亮共同主时。 国庆晚会明华园演出「百年歌仔戏」。 歌仔戏租税宣导活动「传统艺术‧好戏连套」演出《逐鹿天下》。 「阿鸿上菜」节目,献出私房菜。 十一月:前进日桥学校演出《鸳鸯枪&护国将军》。 十二月:《祖师爷的女儿-孙翠凤的故事》12/1发行。 板桥歌仔戏游艺活动。 港都跨年晚会。 2001 孙翠凤

一月:参加天帝教与红心字会合办的「感恩祈福园游会」 二月:《乘愿再来》新戏巡演。 应星云法师邀约,万人法会首演《青狮王》。 三月:担任忧郁症公益广告「正视忧郁症」代言人 超级戏迷李前总统、林谢罕见欣赏《乘愿再来》。 四月:义卖《祖师爷的女儿》为「屏东家扶儿童馆」筹募基金。 台湾之子陈水扁赞是台湾经典。 五月:拍摄芝麻面包酱广告。 接任中广董事,希望广为提升文化和公益层面,再造中广第二春。 六月:「龙腾粽香戏白蛇」,孙翠凤、魏海敏、王海玲飙媚力,端午接力戏白蛇。 拍摄公视制作「梦想看得见」短片。 七月:新竹「远东E世纪艺术盛宴系列」,歌仔戏、豫剧、 京戏再度联合演出《白蛇传》。 担任「捷运电扶梯安全大使」并现身捷运车票票面 九月:联合报五十周年社庆,难得一见玩变脸。 十月:友情摆当中,只为文化立委站台。 十一月:与陈文茜音乐派对颠覆传统,摇头歌仔戏。 2002 一月:高雄国际货柜nbsp; 台北中山堂,跨年推出「中山堂-历史开门」系列活动,明华园《乘愿再来》压轴。 二月:「2002年佛光山国际平安会」,佛光山打破佛家「不观戏、不起舞」邀明华园 孙翠凤

演出《狮子王》。 第十届台北国际书展,人潮较去年冷清,「祖师爷的女儿」签名会却大排长龙。 六月:台北市立社教馆封馆大戏演出《狮子王》。 国家戏剧院演出明华园年度大戏《鸭母王》。 电视剧演出民视八点档《移山倒海樊梨花》 八月:板桥音乐文化节,演出《济公活佛》。 新竹风城普渡文化祭,演出《刘全进瓜》。 九月:樊梨花高屏握手会,影迷三代同堂场面high翻天。 樊梨花小说、漫画同步上市。 中秋夜办握手会,挤爆三重体育场。 十月:参与「星愿娃」认养活动,竞卖星愿娃,“吻”赢 两厅院十五周年,《狮子王》祝寿。 十一月:神气活现道高雄-道教庙寺嘉年华会,明华园跳钟馗为神明开路。 十二月:台南市政府颁发荣誉市民。 2003 一月:欢度羊年,台北中山堂好戏开演。 孙翠凤

二月:远赴旧金山慈善义演—「戏春囍筳」。 四月:抵抗SARS,化身蓬莱大仙,国父纪念馆票房满堂彩 五月:主持南港101「向第一线抗疫英雄致敬-慈善募款音乐会」。 参与拍摄抗SARS公益广告。 六月:国家戏剧院演出明华园年度新戏《剑神吕洞宾》,并于全台巡回演出。 七月:抢救失业潮及受害儿,抛砖引玉义卖衬衫。 八月:代言牛头牌素食沙茶酱。 十月:网络义卖星愿娃,全数捐给家扶基金会。 十二月:大陆影帝陈道明来台,只见女巡按孙翠凤。 2004 一月:明华园封箱戏,八团联演,历年之最,扮戏神-田都元帅。 四月:台北建城120周年活动序曲「双城音乐会」担任主持 六月:两厅院为与民众欢度端午节庆,特别邀请擅长声光效果的明华园演出全本《白蛇传》,并由孙翠凤**领衔演出 白蛇-白素贞。 八月:赴大陆厦门参加「2004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演出《蓬莱大仙》。 九月:为徒弟跨刀客串,并与京剧天王朱陆豪同台演出「一心歌仔剧团」的新戏《蕃薯顶的铁支路-烽火英雄刘铭传》。

编辑本段歌仔戏

明华园

·1986年 《刘全进瓜》 孙翠凤

·1988年 《红尘菩提》 ·1989年 《财神下凡》、《真命天子》 ·1990年 《济公活佛》 ·1992年 《逐鹿天下》 ·1993年 《李靖斩龙》、《界牌关传说》 ·1994年 《薛丁山传奇》、《鸳鸯枪》 ·1996年 《燕云十六州》 ·1999年 《武松打虎》 ·2001年 《乘愿再来》、《白蛇传》 ·2002年 《狮子王》、《鸭母王》 ·2003年 《剑神吕洞宾》 ·2004年 《韩湘子》 ·2005年 《王子复仇记》 ·2008年 《何仙姑》 ·2009年 《猫神》、《海神家族》 ·2010年 《曹国舅》

电视

·1983年 《父子情深》 ·1987年 《千里姻缘路》 ·1988年 《一见情》 ·1989年 《铁胆英豪》 ·1995年 《皇甫少华与孟丽君》

编辑本段影视作品

电视作品

1992年 《嘉庆君游台湾》 孙翠凤

1997年 《大巡按蕃薯官-大侠玫瑰贼》 《施公奇案-法外情》 饰 唐圣南 《大姐当家》 1998年 《女巡按》 1999年 《雨中鸟》 2002年 《移山倒海樊梨花》饰 樊梨花 2005年 《海誓山盟》 2006年 《祖师爷的女儿》

**作品

《大地勇士》、《人肉战车》、《女学生与机关枪》、《金水婶》、《桂花巷》、《进攻要塞地》、《我的一票选总统》 、《母亲系列之慢慢唱来》 《海之传说——妈祖》[配音] 《青春歌仔》(客串)

舞台剧

·1990年 兰陵剧坊《戏蚂蚁》 ·1991年 黄梅调舞台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编辑本段主持

《赤脚木屐高跟鞋》 《欢喜住台湾》 520总统就职 明华园新春特别节目 台北建城120年双城音乐会 多场晚会等

编辑本段广告

菲仕兰优酪乳、中华汽车新坚达、废车回收、除油烟机、爱心寄养家庭、环保资源回收、子宫颈抹片检查、 远传电信、登革热防治、家庭暴力防治、清明防火、养殖渔业宣导、推广路权宣导、老人福利、警察形象宣导、光泉鲜乳、光泉鲜果汁汁、远东信用卡、正视忧郁症、芝麻花生酱、雪天果喉糖、爱买会员卡等

编辑本段公益活动

跨世纪吃鲔鱼公益代言、红心小天使代言、「文化心灵」赈灾活动、重视著作权、消防安全宣导、 担任公视大使 担任捷运大使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04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