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善于自曝,让更多人认识自己

职场中:善于自曝,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第1张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超凡的能力和不菲的自身价值,如何让别人认识到这一点,并承认你,认可你,主动与你交往呢?这就需要你不失时机地主动“曝光”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年轻人往往觉得自己主动“曝光”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目标与志气,有自我吹嘘、狂妄自大之嫌。的确,这种做法显得有点儿不够成熟,但是,二十岁不狂的人是没有志气的。如果你只有二十多岁,就不用有这个顾虑。如果你不提醒大家,大家怎么知道呢?机遇怎么能降临到你头上呢?

有人劝我们“做人要低调”,当然,在你功成名就之后,你不妨谢人低调,谦虚谨慎。但在这之前,你却要高调做人,增加自己“曝光”的概率,这是让上司注意到你的一种方法。很多杰出人士都很善于“曝光”自己。

唐朝将领薛仁贵每次领兵打仗都要穿一身白色战袍,身背弓箭,手握长刀。白色的战袍更醒目,增加了他被杀掉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皇帝看到他勇猛表现的机会。结果,唐太宗果然注意到了他,并封他为将军,统领三军。他从此创造了自己生命的辉煌。

怎样不失时机而又巧妙地“曝光”自己呢?“曝光自己”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尺度,需要你下一番功夫。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经常引起人们的反感;无所顾忌地谈论自己的目标,会让人误以为浅薄狂妄;不断提及自己的交往人脉,会让人觉得你好吹嘘。

首先,要寻找适当的时机,灰姑娘正是利用了王子宴会的时机好好打扮自己,才获得了王子的青睐,如果她平时就特别注重打扮,以她的美貌和打扮非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不可。找准时机表现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否则就会为自己树立不必要的敌人。

不要在同事面前刻意表现自己,那会引起嫉妒,而嫉妒正是人类破坏力最大的情感武器。“曝光”自己的志向和成功欲,最好在遇到了可能的“贵人”时,才表现出来。“曝光”自己的能力,只有在大家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上去试一试,才能让大家折服。如果大家都在抢一个机遇,这时你“曝光”自己想要去抢,就可能遭到同事的嫉恨,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更不用说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了。

其次,要以一种有分寸的、含蓄而不张扬的方式去曝光自己。与其说“我认识你们王总,他是某某的好朋友,我与他有点交情”。还不如说“你是不是某某公司王总的助理,上次我和我们经理去谈事情,他向我们提过你,说你人很上进,帮了他很多忙”。这样既称赞了他,又点明了认识某人的事实,他很可能因为你们俩的交情和上司对他的评价就愿意和你交朋友。而采取第一种说法,他首先就会怀疑你,即使后来验证了那是直的,也会瞧不起你,“不就是认识个官吗,有什么了不起?”从而不愿赢和你交往。

最后,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曝光自己愿意被别人知道的一面,包括缺点。人都有缶陷,有时曝光自己的缺点,更容易让人愿意接受你,和你交往。没有缺点的只有圣人和伪君子,大家都不是圣人,如果你不想让大家觉得你是伪君子,就要适度地曝光自己的缺点和不擅长的东西。这样大家才会有平衡感,愿意帮助你,和你交往。但要确定自己曝光的缺点不会置自己于死地,否则就会被对手利用。拥有无关大雅的小缺陷,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帮你开拓人脉,扩大影响力。

只有在不同的场合适时地主动曝光你自己,让大家认识到你在各方面的价值,你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让大家看到你的价值,大家才愿意和你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社交圈,实际上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年龄、爱好、经历、知识层次等的共同点为半径构成的无数同心圆。适时地曝光自己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了大家的眼皮子底下,那些与你有共同点的人就会主动找到你,与你交谈。这也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把自己放到聚光灯下,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认识你,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多的人脉。

当然,这其中是要讲究技巧的,只要你不断总结,总有规律可循。即使你因此得罪了他们,只要没有伤及他们的实质利益,就不会结下很大的仇怨,一旦你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你是值得提拔的、值得结交的,你是有实力站在聚灯的下面的,他们就会反过来羡慕你,佩服你的勇气,更愿意与你结交。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拓展自己的人脉,就要有“曝光自己”的勇气,有“我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我可以交到更多朋友”的自信心,只要你有价值,善于表现,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积累更多的人脉。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要善于捕捉时机,主动“曝光”自己,让大家了解自己,又愿意主动“进攻”,结识他人,保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快就会有“熟人”,也会由此而拥有更多的朋友。

1由衷赞扬法

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可根据现场情况,相机运用赞扬口吻对考官的优点或业绩给予真诚的赞扬。表达崇敬之意。借以促成彼此之间情感的沟通与共鸣,创造有利于自己的面试氛围。

某物质学院毕业生小覃决心进入广告业工作,在很早以前他就把目光投向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的叶先生。他经常从各种杂志报纸上收集他的精彩案例,对他的卓越才能,创业经历和骄人业绩十分仰慕和崇敬。为了在这家营销策划公司求职成功,他独出心裁地在《中国青年报》登发了他给叶先生一个人的求职广告!广告刊出后,果然敲开了面试的大门。叶先生通知他到公司来谈谈。在面谈中,叶先生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又问他为什么会想到给他一个人发广告小覃不失时机地说:“我早就关注您和您的公司了。您是营销策划高手,您的策划招无定式,屡屡使用新奇特手法,让人拍案叫绝。对您的超凡创意我十分赞赏,因此想投奔您门下会有很大发展。我正是奔着这种理念前来接受你挑选的。那个广告就是我交出的第一份试卷。”听了他的话。叶先生露出微笑,当场拍板录用了他。

这次面试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小覃独具匠心的求职广告,他的策划才能引起关注,同时他这席真诚而又恰当的赞扬话,表达了对叶先生的崇敬之情,激发了对方荣誉心,因而引起好感,缩短了心理距离。可见,在面试中适当运用真诚赞扬具有积极意义。

2情感共鸣法

在面试中,还可以通过抒情或煽情表达,勾起对方的某种回顾,点燃对方的特定情感,拨动其心弦,形成情感呼应。通常当考生与考官拥有相同或相似经历、境遇时,便可相机重温往事,借以唤起某种情感,引发彼此心灵的“共振”效果。

某市机关公开招聘文秘和法律人才,在招聘会上人事处长亲自主持面试。在求职者中有位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明知自己专业不对口,但还是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此前,他了解到这位人事处长出生在贫困山区,曾当过民办教师,后苦读自学考上大学,被分配到机关工作。而自己与他有相似的经历。在面试现场,他看到处长与其他面试官不同,很少说话,主要是听,大多考生是谈自己的成果、能力和荣誉等,却未能引起处长的特别兴趣。于是,这位研究生思谋如何打动处长,使自己受到青睐

当轮到他面试时,处长照样说:“你自己说吧,不清楚地方我再问你。”他略一思索,说道:“我说说我的经历吧。我1990年就参加工作了。那时我刚中师毕业,在乡村当教师,我一心一意教乡下的孩子。但在学业上我没有停顿,通过自学获得英语大专学历。后来,我觉得那份工作未能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决定考研。”

这时,处长把目光投向他。他继续说:“从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乡下信息闭塞,学习条件很差,要想同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竞争难度非常大。但是我很自信,决心加倍努力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凭着自己的毅力,夜以继日攻读,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我靠着极强的学习能力自学完所有课程,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

处长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泽。赞同地说:“公务员特别需要这种毅力和吃苦精神,这是很重要的素质。不过,你的专业与我们不太对门……”

他说:“也许专业并不是最大的障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能力,我的经历表明我具有接受新事物,不断进取的个性特点。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工作。”

处长欣喜地点点头。两周后,他接到录用通知书。事后,处长告诉他:“你的经历陈述使我看到了自己,促使我下了录用你的决心。”

不难看出,研究生的面试陈述是用了心计的。他善于寻找共同点,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以自己的经历去拨动处长的心弦,成功地勾起了对方的回忆,从而形成心灵共鸣,促使对方选择了他。

3贴近认同法

在面试中,如果发现自己和主考官的看法观点有接近之处、共同之点,就应该及时时把自己相同的感受告诉对方。注意使用“我也……”表达句式。如“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我也是这样想的……”当你运用这种句式述说你和他存在的共同感受时,能有效地激发对方的认同感,使之倍感亲切,彼此间的沟通渠道就更加畅通了。

此外,在面试中,任何能接近或靠拢考官内心世界的言行,都可能成为打开对方心灵的通道,促成彼此之间的沟通,有一家合资公司招聘员工,大学毕业生小申前去面试。他走进面试厅,见到正面坐着—位像军人模样的人,一张严肃的脸,没有一丝笑意,叫人不免紧张。很多人就是在他这一关被刷了下来。小申整理一下情绪,主动迎上去与他握手,热情而坦率地寒暄道:“你不像个经理,倒像个军人。”

他的这句真情实感的话刚出口,情况立即出现了变化。对方脸上露出笑容,说:“我刚从部队退伍,干经理没多久。”就这样,一种朋友交谈的气氛出现了,接下去考官随便与他聊起天来。他顺利地过了这一关。

为什么他那句话能产生这样的奇效原因就在于,当过兵的人对自己那段经历通常倍感自豪,十分珍视。小申好眼力,能认出并以赞赏口吻指出他是个军人,无疑拨动了他的心弦。他像遇到战友那样感到激动和亲切, 自然会采取相应的友好态度。由此可见贴近认同说法的妙处。

4风趣愉悦法

面试现场气氛通常是正规而严肃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轻松与风趣的表达。考生可视考官所提问题的内容,适当运用风趣语言营造轻松气氛,让考官感到愉悦,露出笑容,这对于促进彼此情感的沟通大有助益。

有时,考官也会提出一些轻松话题,借以调节考场气氛。这对考生十分有利。应试者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呼应接引,积极配合。如,有位考官对女考生开玩笑:“你的BP机是不是男朋友送的”不少女生采取回避,或否定说法,结果使考官十分尴尬。而一位女生面对同—个问题,微笑答道:“对,是男朋友送的,为了联系方便和保密。他还要给我手机,我没要,在立业之前,我不想分心太多。”她的回答既迎合了考官提问,创造了愉悦,又适当展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十分得体,令考官满意地笑了。

关系的基础

交流是每个人面对所有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维持方式,而情感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对待一段人际关系选择的是冷淡应对,没有交流,那这段关系很快就会淡掉直到消失。

若是对方本着维持关系来,而你却无视不给予回应,不去交流,对方一个人也无力维持好一段关系。毕竟,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需要双方或者多方去维持,需要这个关系牵连的人共同维持。

无论是想得到一段和谐或是亲密的人际关系,维持运转的基础永远是交流感情,只有稳固的感情,关系才得以好的维持。

争执或磨合

恋人之间的情感是否稳固,都是看平时两个人有没有做到互相配合的维护。情感关系避免不了发生矛盾、意见不合、想法不一样,而后的两人是选择争执还是磨合,结果自然不一样。

争执或许是两人言语上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又不认同甚至试图扑灭对方所坚持的想法,两人互不相让便口头争执;又或许是内心不满,只用不搭理对方的行为去表达自己的不满意,两人便一直在冷观,都在想着对方能先开口示弱,这便是冷战的开端。

若是两人选择磨合,口头争执、冷观褪去的改变,过后是默契认同和包容了对方的坚持,还是协商解决方法。便是再发生矛盾,选择了磨合的两个人仍然需要不断得交流、商议,最后归于平静。

恋人之间

恋人之间,冷战这种行为,永远都是攻击力最大的情感武器。冷战,最为费心力的一种方式;冷战,代表着自己拒绝交谈;冷战,表达了自己现在是对恋人或当前状态不满;冷战,是诉说恋人待自己不好。

但凡恋人之间,有一方出现冷战的行为,另一方也有着极大的可能被传染这种行为。一方表达自己对另一方不满,另一方看到这样的恋人,即使是示弱道歉,对方接受了也看到了冷战后另一方的选择。

这样的后果是,对方将对冷战这种行为上瘾,并可能将之变成两人间意见不合的处理方法。那么,对方一次次的冷战,另一方是很大可能不会每次都选择示弱开口说自己错了。而尝到甜头的对方,和积累着忍让怒气的另一方,就会产生极大的冲突,甚至感情破灭双方分开。

明明大家都明白,冷战是情感关系里杀伤力高级别的武器,但不可避免,每对恋人产生分歧,口头解决不了的,最终都会导向冷战的局面。可能一开始是冲着让自己和对方都冷静一下的想法,但不承认自己有错的两人都会默契的变成冷战。也是因为冷战是最难表达不满,又避免了自己言语上争论不过对方。

良心的结构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认知、情感、意向。 1良心的认知成份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悟的人。马克思说:“理性把我们的良心牢附在它的身上”。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2 良心的情感成份 良心还表现为一种情感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我们知道,良心的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相反,当他的行动违背自己的良心时,则会产生一种不安、自责、愧疚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同理,当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他会发自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相反则会产生鄙夷、轻蔑和厌恶的情感。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是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良心的情感作用机制的作用,良心才能成为道德秩序的保证。 3 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有了一定的道德责任的认知和情感,就必然会对行为起心理的动机引导作用,更进一步,还会产生一定要如此的意志力。许多人正是凭借着这种所谓的“天理良心”的体认克服艰难险阻去努力践行道德的。不过,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其次才是“意志” 的“意”。这是因为许多情况下良心只表现意向而不表现为意志,或者只有意向而没有意志的参与。而且,良心所具有的意志成分具有较大的自由特性,与那些由纯粹外力产生的强制性的意志力有明显的感受上的差异。

孩子哭闹要玩具该怎么办

孩子哭闹要玩具该怎么办,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总是非常慎重,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宝宝,认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下面我分享孩子哭闹要玩具该怎么办的方法。

孩子哭闹要玩具该怎么办1

孩子哭闹要玩具怎么办

1、三岁以后的孩子哭闹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一个玩具他们想要,大人不给就会哭闹,这种情况下大人肯定不能由着孩子性格来;

2、首先肯定不能打骂孩子,也不能孩子一哭就心软,当孩子准备哭闹时尽量快速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只要能让孩子不再去一味追逐眼前的玩具即可;

3、如果他对着你哭,你看着他哭,不要在他哭的时候跟他说话,当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4、用热毛巾给孩子擦一下脸,让他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下次他就不再哭闹。

孩子哭闹要玩具家长该让步吗

很多时候就是家长态度不坚决,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让宝宝学会更自律自控。比如宝宝想要吃雪糕,妈妈可以让宝宝等5分钟,在这个时段里,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务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因为延迟满足而变得有耐心,更有自控能力,也就会适当地减少胡作非为的行为了。

所以,家长们在遇到孩子哭闹要玩具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能心软对待哭闹的孩子,不能养成孩子这种不良的习惯,一般类似的事情坚持了三四回之后孩子便会知道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了,家长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坚持。

孩子哭闹要玩具该怎么办2

换个角度看“愤怒”

家长多数只了解“愤怒”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是,我认为幼儿的愤怒还有另一面积极的意义,它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的性质。这种愤怒一般是在幼儿的身体、心理受到限制时所产生的反应,它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自我意识萌发所产生的向外、有冲力的情绪。他在向父母和外界宣告: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人”了,别把我当你们的'附属品,我有我的独立性。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无视孩子的这种心理成长,或采取粗暴的形式,或表现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

“哭闹”有时是孩子的武器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在超市买东西时,孩子想买一个玩具没得到满足,于是他就大哭大闹,甚至坐在地上不起来了。开始时,父母不予理会,等到哭声愈来愈大时,就会责备孩子。紧接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来目光,父母开始感到尴尬,于是就不得不顺从了孩子。于是孩子就在这种情况下懂得了一个“战胜”父母的“秘诀”——哭闹。下次,当他有要求时,他就会使出这个杀手锏,而父母则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这种以哭闹作为武器来“要挟”父母的“战争”就像阶梯似地逐步升级。这时,父母只有举手投降一件事可做了。

善用你手中的“情感武器”

要知道,当孩子用哭闹来提要求时,他会一面用手揉眼睛,一边还偷偷从指头缝里偷看你的反应呢。而且我们要知道: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爸爸妈妈不爱他,这就是运用“情感武器”的有力依据。

方法1:冷处理法

刘艳工作很繁忙,她的女儿莲莲却因为一件小事对她大哭大闹。刘艳冷静一想,不能打孩子。她决定采取“冷处理”,不理睬孩子的哭闹,掉头就走。孩子见哭闹的对象都走了,就不哭了。等晚上下班回家,刘艳一反常态,既不问寒问暖,也不亲热,而是冷冷地对女儿说:“莲莲,吃饭吧,早点上床睡觉。”这时女儿感到惶惑了,感到不妙:妈妈不爱我了,平常妈妈不是这样的呀。

终于,孩子受不了这种冷淡的场面,开口说:“妈妈,别这样,我以后再不闹了。”这时,刘艳才改变态度,认真地对女儿说:“孩子,你大哭大闹,妈妈很生气。你只要不哭闹了,妈妈还是爱你的!”于是一切恢复了常态。这件事让莲莲知道:哭闹无用,这次无用,今后也无用。

方法2:低声批评孩子法

批评孩子是讲究技巧的。有的妈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以尖锐的声音厉斥大声哭闹的孩子。结果是,你愈是歇斯底里,孩子将以更大的哭闹作为回报。所以,责备孩子时要注意:声音和语调一定要比平常说话声低。这种方式意味着:你能够突破孩子哭闹的感性围墙。用这种不寻常的口吻,可让孩子感觉,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决定。其次,低音调促使孩子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忘记自己的哭闹。另外,使用较低的声音似乎在强调没有第三者介入,只是我们母子之间的“私人声音”,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这个方法建议家长不妨试试,效果一定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1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