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在感情中,要有自我,独立的、清晰的、稳定的自我,但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其实落实到情感关系中,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想法。
如果对方的做法让你很不舒服,相信自己就是感觉没有被尊重,对方侵犯了你的边界。
不要试图去给对方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接受,也不用担心如果自己表达不满对方会怎么看你。
真正稳定的关系,不会因为你说了自己想说的,做了自己想做的,而破裂。
如果因此分开了,也恰恰是因为不适合而已。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性格、爱恨、偏好、情绪、感受、行为处事的方式,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怎么能从芸芸众生中区分出来一个个具体鲜活特质的人呢?
不管你是怎样的,做你自己就好。不用完美,只要真实。
如果你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喜欢也不说,只想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对方从来没有了解过真实的你,你是戴着面具在和他交往的,他喜欢的是你的面具,而不是面具下真实的你。
久而久之,你们之间缺少真实的链接,你会感觉累,不被看见。
如果遇到的是不懂得承担责任,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人,那么你自己的边界会不断被侵占,最后只剩下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退无可退。
单身恋爱时,结婚不是最终目的,结婚也并不意味着关系就此进入保险箱,再也不会发生变化了。恋爱是双方互相了解,互相磨合的过程。问题暴露的越多,婚后后悔的概率会更小一些。
恋爱需要考察很多方面是否匹配,人品,性格,原生家庭,经济能力,性和谐与否,对婚后生活的详细规划,等等。
不论男女,仓促进入一段婚姻都是悲剧的开始。婚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献礼,或者以此来表明信任和忠诚,它是相互的承诺,前提是相互的尊重和了解。
两性关系很多时候就是一场博弈,太弱的人捍卫不了自己的权益。
希望女孩们能多一些锋芒和自信,可以吸引来真正懂得欣赏的人。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志。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个人对自己是否悦纳的情绪。属于意志形式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信等,可以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这三种形式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观念系统。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一个人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二、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否认和排斥上,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又怎么可能成长? 自我接纳加上能力,这是构成自信的两大基石。 有自我接纳,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总有一天,就会具备能力,并最终具备自信。 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让一个青年学生早日摆脱自卑这一“青春病”,更可以让其早一天走向自信。 进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接纳自己的人未必一定会进取,但是,不接纳自己,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 进取心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不接纳自己的人,他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败上。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所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高要求。结果就是,他无法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三、自我接纳的方法 1、停止与自己对立 “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显而易见的,支配个人的,并不单单是生活方式而已。如果没有其他力量,他的态度并不足以造成病症。它们必须被感情加强后,才能引起行为。个体心理学概念中的新观点就是我们观察到:感情绝对不会和生活方式互相对立,目标一旦订下,感情就会为了要获得它而适应自身。此时,我们谈的已经不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领域之内了;感情的发生不能用化学理论来解释,也不能用化学实验来加以预测。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先假设生理过程的存在,但我们更有兴趣的,却是心理的目标。我们并不十分关心焦虑对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是焦虑的目的和结果。
依照这种研究方向,焦虑不能被当做是性的压抑所引起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出生时难产所留下的结果。这种解释都离谱太远了。我们知道:习惯于被母亲伴同、帮助、保护的孩子,很可能发现:焦虑——不管其来源为何——是控制他母亲的有效武器。我们也不以只描述愤怒时的生理状况为满足,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愤怒是控制一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工具之一。我们承认:每一种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是以天生的材料为基础,但是,我们的注意却在于如何应用这些材料,以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惟一真正对象。
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感情是依照他实现其目标所必要的方向和程度而成长、而发展的焦虑或勇气、愉悦或悲哀,都必须和他的生活方式协同一致,它们适当的强度和表现,都能恰恰合乎吾人的期望。用悲哀来实现其优越感目标的人,并不会因为其目标的实现而感到快活或满足。他只有在不幸的时候,才会快乐。只要稍加注意,我们还可发觉,感情是可以随需要而呼之即来或挥之即去的。一个对群体患有恐惧症的人,当他留在家里,或指使另一个人时,他的焦虑感即会消失掉。所有神经病患者都会避开生活中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征服者的部分。
情绪的格调也像生活样式一样的固定。比方说,懦夫永远是懦夫,虽然他在和比他柔弱的人相处时,可能显得傲慢自大,而在别人护翼下时,也会表现得勇猛万分。他可能在门上加三个锁,用防盗器和警犬来保护自己,而坚称自己勇敢异常。没有人能证实他的焦虑之感,可是他性格中的懦弱部分,却在他不厌其烦地保护自己中表露无遗。
性和爱情的领域也能供给类似的证据。当一个人想接近他的性目标时,属于性的感情必然会出现。为了要集中心意,他必须放开有竞争性的工作和不相干的兴趣,如此,他才能引起适当的感情和功能。缺少这些感情和功能——例如:阳痿、早泄、性欲倒退和冷感症——都是拒绝放弃不合宜的工作和兴趣所造成的。不正确的优越感目标和错误的生活方式只期望别人体贴他,自己却不体贴他人;缺乏社会兴趣;在勇敢进取的活动中失败等。
我们说过,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之间,个人正忙着构造他心灵的整体性,并在他的心灵和肉体间建立起关系。他利用了由遗传得来的材料和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并将它们修正,以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在第五年末了,他的人格已经成形。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也都已经固定。以后它们虽然也可能改变,但在改变它们之前,他必须先从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现都和他对生活的解释互相配合一样,现在他的新表现也会和他的新解释密合无间。
个人是以他的感官来接触环境,并由其中获取印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他训练自己身体的方式看出:他准备由环境中获取那一种印象,和他将如何运用其经验。如果我们留心他观察和聆听的方式,以及能吸引他注意力之物,我们便会对他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举动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它们能显示出:他身体器官所受过的训练,和他如何运用它们以选择他要接受的印象。举动是永远受制于意义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心理学定义上,再添加一点东西。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对他身体印象的态度。我们还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不能配合环境,而且也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通常都会被心灵当作是一种负担。因此,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灵的发展上比其他人蒙受了更多的阻碍,他们的心灵也较难影响、指使并命令他们的肉体趋向优越的地位。他们需要用较多的心力,并且必须比别人更集中心意,才能实现相同的目标。所以,心灵会变得负荷过重,而他们也会变得自我中心而只顾自己。如果儿童老是受着器官缺陷和行动困难的困扰,他便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可供留心外界之用。他根本找不到对别人发生兴趣的闲情逸致,结果他的社会感觉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便比其他人差。
收藏自我情感指,不快乐的和快乐的事,不让别人知道就不表现出来,而藏在心里。
自我情感分为自卑感和自豪感两种,当自己的中值价值率小于社会的中值价值率时,人就会产生自卑感;当自己的中值价值率大于社会的中值价值率时,人就会产生自豪感。自卑感的极端形式就是自暴自弃,自豪感的极端形式就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些极端的自我情感容易使人产生极端的思想或极端的行为而走向毁灭。自卑感的客观作用在于引导人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并自觉地服从他人的管理,虚心地听从他人的建议或忠告,努力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自豪感的客观作用在于引导人被动地等待或消极地应付与他人的合作,尽可能地要求他人服从自己的管理,千方百计地说服他人听从自己的建议或忠告。
昨天,老公说我做饭没收拾干净,我心里不舒服。
我心里想着,你为什么不夸赞我主动做饭,而只看到我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但是别人的建议,让我看到我的不足之处,也会帮助我做的更好。
我为什么拒绝呢 我是不是情感需求过度了。
为什么产生情绪
因为他直接提要求,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被否定了 。我就会失望和生气。
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我希望获得肯定,之后再有建议,而不是直接就是更高的要求。
我希望在别人身上看到对我的肯定。
需求是否合理
我是希望他去满足我的情感需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首先,别人是不可控的,我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行思想。
再次,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应该是自给自足的,别人的认可只是锦上添花。
如何本末倒置,会变得敏感、多疑,人际关系变差。
如何做
1 管理我的情绪,
2内心肯定自己的付出, 调整积极心态:
他提的要求很合理,是希望我做的更好,不是否定我所做的努力。
3认真做事,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不再依赖别人的认可来认可自己。
今天,老公建议我去妈妈家里,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然后老公停了停,说“他提这个建议是希望我可以歇歇。”
我直接回应他:“孩子姥姥也看不了太多,歇不着。”
然后老公就在那里,“随便你,随便你……”的发牢骚。
本来我觉得他挺烦人的,干嘛阴阳怪气的。
突然间,我想起来,我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他们很喜欢,但是因为心疼我花钱。
就赶紧摆手,大声的说:“花这么多钱干什么,我的衣服很多,下次别买了。”
当时我内心很失落,还会有气愤感。
我们的父母他们不善于甚至拒绝情感表达,我们这一代因为没有得到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受父母的情感表达影响。
我们饥渴情感需求,却无法自我满足,同时,我们抗拒情感表达,觉得那是肉麻的,是不正经的表现。
而且因为自己缺爱,就更不会去对别人表达情感。
于是我们一边的向对方索求情感需求,一方面又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因为自我情感的匮乏,使得从对方那里索取到的情感,永远填不满自己的情感需求,于是会更紧紧的扒住对方,让对方喘不过气。
另一方面,我又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吝啬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我的内心有桎梏,不论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是对别人付出的回应,我都张不开嘴。
想说话的时候,嘴就像被线缝住,然后内心一个声音说: 没有必要,对方会觉得你矫情了。
及时说了,内心也会利用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矫情,来阻断自己的正向反馈,和下次的行动。
如何做
1 越不想做什么,越去做。
2 及时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谢谢你,我很喜欢。
3反馈对方的情感付出。
下次给对方买。
4改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习惯:
练习对孩子表达你的爱。
对人说谢谢,对不起,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有礼貌的人,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情感回应。
我觉得这确实我不对,我向你道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