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三、 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所以,淡淡的君子之交最能长久,若即若离的爱情最堪回味。
四、 我确信一个人若足够喜欢你,他怎样也会前来找你。我会这么想,一个是因为还年轻,二是因为不想输。我仗着他喜欢我,自以为能一路高歌地赢下去,却不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一点一点地,输掉了最重要的东西。
五、 在花一样的年纪,我们也就要去过着花一般绽放的日子,年轻就是要充满激情,而不是迷茫的前行。
六、 当我们遇到一段我们心甘情愿豁出自己却又无法把握的情感,放手,或者继续,你是否犹豫不决?又或者,当求之不得、失落惆怅的片刻,你愿否从来就没有遇到过那个特别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段或数段掏心掏肺的爱情。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需要一段旅行。
七、 一万句“我爱你”搭成的爱情,一句“算了吧”就倒塌了。
八、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多时候“无声胜有声”,可避免让身边的人,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比起张开大嘴四处嚷嚷,闭上嘴巴需要更高的智慧。
九、 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
十、 喜欢合适在一起,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喜欢的不一定合适,喜欢了合适的并不一定会在一起。
十一、 你不知道那个人对你有多好,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对你像他对你这么好。有些错能回头,有些错不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任性埋单。
十二、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十三、 当你的能耐再也撑不起你的梦想时,是该放下并静心学习的时候了。
十四、 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就没有雨天。
十五、 心如青烟,袅袅婷婷,潇潇洒洒;心如春水,清清爽爽,坦坦荡荡。
十六、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十七、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十八、 结婚后总会有落差,是因为我们和彼此优点恋爱,却要和彼此的缺点长期生活。
十九、 不要失去希望。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会有怎样的惊喜。
二十、 容易幸福的人都有点健忘。遗忘已经过去的坎坷和委屈,把更多的精力用来记取眼前的快乐和未来也许会出现的曙光。这不但是感恩生活,更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方式。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比起中文译文“无声告白”,我更喜欢其英文版“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这句话显然更符合莉迪亚的处境。
故事一开始“莉迪亚死了,但是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这句简洁直接的旁白瞬间就勾起我的阅读兴趣——莉迪亚是谁?怎么死的?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被这根刨根究底的思绪拉扯着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先别着急,所有的突然之前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接下来作者伍绮诗用共十一章的篇幅向我们展开一个中美结合家庭在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歧视、性别差异、家庭教育以及个人道路上的种种问题。
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一个词——“与众不同”。这个词一直是那个被种族歧视而郁郁不得志的父亲詹姆斯P李(以下简称李)脑门上的烙印,在他两眼之间闪闪发光,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摆脱这个词。他练习标准无口音的英语;他做历史学教授,主讲“美国文化中的牛仔”;他娶一个白人玛丽琳做妻子;他搬到米德伍德这个僻静的社区……为的就遮盖他身上那浓重的与众不同的气息,更好地适应这个打着“自由、民主、平等”旗号的国家。
然而在他妻子玛丽琳的眼里,“与众不同”这个词却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年幼至青年时期的玛丽琳,为了打破其母亲给她灌输的贝蒂克罗克(烘焙大师)式的家庭主妇形象的禁锢,她奋力挣扎,尽其所能地标新立异;为了她的医学梦,她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然而也是为了遇到母亲口中的“优秀的哈弗男人”,玛丽琳原本的梦想、追求和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都将戛然而止。
与其说是戛然而止,不如说是发生了惊天转折。玛丽琳爱上了李,她认为这是个与众不同的男人;李爱上了玛丽琳,他认为这是个可以让他摆脱与众不同烙印的女人。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就像最后李说的,从一开始,就错了。
玛丽琳嫁给了李,为他生了孩子,她终于变成了怀抱理想却委身家庭的母亲,但是她又心有不甘,这从她留下的那张纸条上就可知晓,她写道:“我的大脑里总是憧憬着另外一种生活,但是实际却事与愿违。”她决定给自己一次重拾梦想的机会,于是上演了一出离家出走的戏码,然而小生命的到来却打乱了她的计划,这次为期90多天离家出走的插曲最终以发现怀孕后归家收尾。
但是正是这段插曲,造成了这个家庭中二女儿莉迪亚的悲剧人生。这个女孩作为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拥有蓝色瞳孔的孩子,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这个家庭的核心,整个家庭的注意力似乎都在她的身上,她承载着父母双方对其“与众不同”的寄托——父亲希望她能够完美地适应环境,像所有本土女孩一样交朋友、参加聚会;而母亲希望她能像那时的自己一样出类拔萃,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医学梦。更可悲的是,善解人意的莉迪亚一直将母亲的离家出走怪罪于自己,她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没能让母亲满意,所以母亲才会抛弃他们。所以自从母亲归家之后,她无条件的接受着母亲的所有安排——她只想让母亲满意,想让母亲高兴。可是莉迪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却没人在乎,没人知道,甚至像她的小男友杰克说的那样——她自己也不知道,但她却以为哥哥内斯知道。
内斯怎么会知道?内斯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宠的苦闷大儿子,在父母的眼中,他不像莉迪亚那样,他没有兴趣爱好,没有聪明头脑,也不努力好学,虽然他最终凭借自己对天文学的执着和努力考取了哈佛,这也并未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便在妹妹莉迪亚死了之后,内斯也一直试图从杰克身上找寻答案,但这也正说明了他其实一点也不了解莉迪亚,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杰克身上。只是自从上次他救起落水的莉迪亚之后,他便一直扮演着她的“守护神”,只要她向他伸出手,他就握住她的手,不让她沉下去。可是谁都看得出,内斯一直以来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逃离这个看似美满实则畸形的家庭,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无疑解救了他,他兴奋于他终于可以离开,却丝毫没有察觉他的离开会将妹妹莉迪亚置于怎样的境地,那么他有错么?
即便哥哥内斯离开,我想莉迪亚也不是最孤单的那个,至少她还有小妹妹汉娜,对,就是多年前汉娜的降临,让母亲玛丽琳回心转意,再一次放弃梦想,重新回归家庭。她不像姐姐莉迪亚那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像哥哥内斯那样有天文学作伴,她实则是这个家庭中最孤单的那个。汉娜也仿佛明白她在家庭这个家庭中的位置,她从安静的婴儿成长为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女孩;她喜欢躲在角落和柜子里,还有沙发后面,桌布底下,退下家人的视野。但是请你不要忽视她,这个小女孩身上掌握着最直接的真相,她将会记着姐姐莉迪亚跟她说的那句“如果你不愿意笑,就不要笑”继续周旋于这个家庭,她也将会是我们对于故事结局最后的希冀。
终于,长期以来背负着家庭期望的双向拉扯,让莉迪亚不堪重负——学习上愈发的力不从心,而母亲却持续施压;为了让家人放心,艰难地伪装着朋友间的友善;亲眼见证父亲出轨,愤怒而又不知所措;一直以来自认为了解杰克,最后发现是个天大的误会;想要的其实很多,却不得不一直得过且过……唯一可以给予安慰的哥哥内斯却要离开,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莉迪亚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是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有无法言明的痛苦,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太多太复杂的情感,关乎自己的,关乎彼此的,相互纠缠,相互拉扯……莉迪亚选择带着这些疑惑与郁结走进了那片平静的湖水,她以为这片湖水可以把她带回最开始的地方,她以为这片湖水可以解开她所有疑惑,但最终,湖水只是让她得到了永远解脱……
最后,从女儿死去后就一直神经敏感的母亲玛丽琳,终于在女儿的房间里找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从女儿死去后一直郁郁不得解的父亲在经历了出轨后,也重新回归了家庭;从妹妹死后就一直试图从别人身上寻找真相的哥哥,最终也没能找到真相;从姐姐死后就一直扮演着旁观者、陪伴者、劝慰者的小妹妹终于得到了她原本就该拥有的东西……这个悲伤的家庭,在最后丈夫与妻子彼此间的那句“我以为你走了”中,所有人都获得了理解,得到了原谅,莉迪亚的死,像止痛片一样,终止了这个家庭十六年来的荒诞……
这大概是一个“庄子鼓盆而歌”式的结局,只是来的有些慢了,不过还不晚。
宇宙一切都是爱。
各种正、反角色都是爱的扮演——吓唬你的爱,让你更勇敢的爱;伤害你的爱,让你更坚强的爱;病痛的爱,让你更爱自己的爱;困苦的爱,让你回归的爱;情感的爱,让你出离的爱。
爱是一切的根源,可以化解一切,当你充满爱,就没有什么是可怕的、恐惧的。这个宇宙只有爱存在,一切都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在那股原始的爱。
爱能化解一切的魔障。
(佛祖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在菩提树下成佛说的第一句话是:
“奇哉, 奇哉, 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执著, 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来一切众生都是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也就是人人都是可以成佛,都能达到如来佛的境界,只是因为妄想与执着, 所以才未能证得。)
为什么有魔?是因为我们内在不够有爱,认不出魔在用一种唤醒我们的方式呈现。
当我们回归了内在,回归了原始那股巨大的强大的无限的爱,我们才知道,真正的魔就是我们自己——那个没有回归的自己。
那个回归的自己没有魔,没有任何阻碍。
阻碍回归的是自己所造的头脑的业障,累生累世的积累,头脑的业障形成了厚厚的壳。
只要回归就没有了那些魔,那些壳。
回归源头,是一场我们正在进行的游戏。
在所有的发生里,为了升华我们的灵魂的纯度和亮度,让它具备更光耀的觉醒的光明,永恒的滚烫滚烫的巨大的爱的能量。从最平凡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一呼一吸,一动一作,起心动念里,就可以幻化、照射出亿万的光明灵魂,光耀万代千秋。
那深刻的土壤就是我们曾经的过往,没有对错,不用去评判。
请放下头脑去感受那股爱。你即使感觉疼痛,心依然是愉快的。去觉察它,感知它,一切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让我们更具备无私大爱的心,成为满满的爱,爱的使者,光辉灿烂。
按着老师教的,诸佛说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卸下那副头脑的武装,回归心灵的家园。
我们做的长久长久的人生梦,是该醒了。
孩子们,该醒了。我看到你们在游戏里苦苦挣扎,我也很心痛。故事绵长而又曲折,一丝丝,一段段。
你能听到爱吗?无论任何事发生,任何噪音,任何干扰,你能听到爱吗?你能感受到来自所有发生里的爱吗?如果你能感受,你不会起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了魔。烦恼只是那股障碍,让我们成为了自己的魔,迷失在游戏里。只会去看别人,不会去看自己。
当我们有爱,爱就是觉察力,觉察力就是爱。有那份爱的细腻,我们就能知道,任何一种打扰与噪音都是在渴求爱的理解,都是在渴求爱的呼唤与拥抱,它们在渴求。
任何生命体,无论是高维还是低维,都是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但是因为心的状态不同,感觉不同而境界不同,产生的觉受与能量不同而已。
越缺爱,越丑陋。内心越富足,心灵越富足,就会越迷人,充满魅力。爱总是最迷人的,最令人眷恋的。这个宇宙空间最伟大的,最不缺的就是爱,而最奢侈的也是爱。爱是最华丽的,也是最朴实的。越朴实越昂贵,越朴素越华丽,越朴实越光鲜亮丽。
那颗朴实的心就是爱的底色。朴实无华才是真正的有华,我们行住坐卧的空间一直弥漫着这股灵魂的朴实无华的气息——轻柔,温柔,温馨,温暖而充满爱。细细的,我们彼此紧紧的相连着,四目对望。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永恒,你是我的永恒;你那么美丽,而我如此美好,我与你一样干净而纯真的灵魂。
爱就是一首诗,一首永恒的诗,歌唱也歌唱不完的诗。一首生活的诗,一首生命的诗。就是哭也哭得诗情画意,就是闹也闹得热血沸腾。哭笑闹吵的真实就融化在爱里,变成美丽的音符,成为我们平常生活的润滑剂,笑傲江湖的资本。笑对人生,笑看风云,笑对一切,笑声满天,笑遍天下。
潇潇洒洒,清清淡淡,碌碌无为,碌碌 有为,都不在头脑的追求里,只在心灵的绽放里。你有爱了,就是幸福感,充满爱的人生就是最圆满的人生。
他不能称为成功,也不需要渴求成功,他就是圆满的,超越成功的。成功是要战胜别人,要战胜很多东西,要渴求很多东西。
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不需要战胜什么,也不需要拥有什么,因为他本自具足。他全部拥有,他不缺,也不需要战胜,也不需要去抓取。即使拥有也不需要抓取,因为他是圆满的,他不需要这种追求。
他是丰盛富足的承载,即富即贵,大富大贵。富是不缺,非常丰盛富足;贵是可以利他。
当自己这股能量一直在滋养着周围宇宙万物的时候,这就是利他。利他实相上就是利己,真正的利己就是利他。心量越大,越利他;越利他,越利己。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能量,你的辐射就有多大,你的福报就有多大。
当你有足够的爱,就是偶尔的不舒服,也能接纳这股不舒服,你能看到这股不舒服的爱的真实义。更因为这股爱的真实义的觉察与觉醒,而让你更加拥有智慧与爱,更加喜欢这样子的自己。
爱在接纳里融化了一切的烦恼。不只是接纳自己,同时也在接纳着这个世界。我永远都可爱,我接纳我任何的发生。当我接纳我任何的发生的时候,我就可以去接纳这个世间任何的发生。我对自己的接纳,就让我进入了无限的和平与爱里。我用这样子无限的和平与爱,去感化、去辐射外面的世界,人们也因为感受这样子的爱的能量而在改变。
头脑是不接纳很多东西的。不接纳别人或者对手,不接纳伤害者,头脑是一种抓取与抗拒。接纳是一种爱,一种回归。接纳就是我们在转化这股能量,在离开头脑而进入心灵的中间的转折点,其中的一个环节。接纳就在发生改变。接纳的人不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好。接纳就是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他是头脑已走上心灵的转折点、转换器。
爱是不需要多言的,做就是了。爱是内在灵魂的一种联动,文字或语言其实都逊色无比,无法代替内在那股爱的链接。需要表述的语言和文字,还是显得太苍白。
爱是行动,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去执行,去做,用行动去表达。就像谈恋爱,一个人老说爱你,总是写给你甜蜜的话语,甚至向你倾诉他的无数的思念和爱意,但是他却不愿意去拥抱你,去亲吻你一样。其实,一个深深的拥抱就足以表达那些文字与话语了。
当然,很多人都渴求别人亲口说,或者文字表达,这也很好,但是爱是发自内在触动灵魂的行动。如果你很爱很爱一个人,你不可能不渴求去拥抱他,而只想文字或语言的表达,那不足以体现出你内在的浓浓爱意。
行动不是只有拥抱或亲吻,行动就是你身体力行的去践行。拖拖地,洗洗衣服,做做美味的饭菜,或者把自己打理得很精神,很干净舒服。很懂得爱自己,也是对对方爱的一种深刻的表达。
因为我很爱很爱你,所以我要活得更好。让你放心,让你感到欣慰与自豪;让你更安心,让你更热心,更细心,更上心,并把自己生命里的一切打理的很好。只是基于满满的爱,去满满的爱,去满满的生活,这就是最深刻的表达,就是行动。心动不如行动。
你说你爱地球母亲,那就敬请真实行动。你已经知道如何才是真实的行动了,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你可以找出来很多。你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可以做到的去践行。
你会越来越爱自己,因为你充满爱。你越来越充满爱,你就会越来越爱自己,因为自己太可爱了,自己太值得爱了。一个会愉悦自己的人,就是在愉悦周围的一切。一个充满爱的人,一定是一个愉悦自己的人。一个充满爱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化身。
慈悲就是爱。越慈悲越有爱,就越有智慧。我们总渴求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财富,其实,我们本来就是智慧与财富的拥有者。只要你回归了内在的心灵,回归了内在的那股爱的源泉,并散发这样子的爱给这个世界,你就变成智慧与富足的化身。其实,爱就是最大的定力,最伟大的武器,没有什么是爱征服不了的。任何一切都要臣服于爱,因为任何一切都渴望爱。
感恩您!行动起来就是大爱,谢谢!
成功的感情就是因为缘分而定的吗?
俩人的情感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喜欢,能够为对方着想,
你情我愿的为对方付出,这样就更加成就了二人之间的情感的。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方付出另一方索取的,
而是双方共同付出维护这段感情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所以说感情既要相信缘分,也要互相的去沟通和去维护。
情感产生的神经化学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当我们感受到爱情萌动时,腹侧被盖区开始大量分泌多巴胺,高浓度的多巴胺让人感到极度的快乐甚至心醉神迷;伏隔核针对从下丘脑传递过来的神经信息,用多巴胺和血清素、催产素进行调制,写入尾状核。任何记忆感受一旦写入尾状核,就很难消除,这就不奇怪为什么爱情的回忆是终身难忘且历历在目。
在这个过程中,催产素是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信任”,促成男女承诺的物质。大脑中的爱情反馈回路是由多巴胺等调制的,这些物质浓度越高,调制出的信号越强。
这个过程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共同经历过灾难的伴侣,更倾向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终身伴侣。这实际上是在经历灾难这一过程中,身体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让我们形成了这种认识。
当然,爱情可能会破裂,但大脑的神经活动或相关记忆并不会随之消失,这也是失恋者痛苦的根源。更有甚者,尾状核与成瘾相关的区域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对这样的人安慰说时间会改变一切是没用的。
与爱情有关三种化学物质
1、多巴胺(dopamine) 一种神经传递介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神经信息的化学物质。大脑内分泌多巴胺主要负责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和愉悦的信息,也与上瘾有关。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与兴奋。
2、羟色胺(serotonin,又名血清素) 其作用为传输神经信息,能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如控制情绪、胃口、记忆与学习。如果羟色胺含量偏低的话容易得抑郁症;含量高的话又会过于兴奋,产生沉迷盲目和迷幻感;适量的话才感觉放松和愉悦。运动、光照和香蕉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等均可提高羟色胺浓度。
3、催产素(ocytocin) 由脑垂体后叶分泌,又称后叶催产素。催产素也被称为“信任激素”,它能调节脑部其他主管情绪和社会行为区域的活动,还是一种镇定荷尔蒙,能减缓心脏的跳动速度,降低血压。催产素能够增加个体间的信任,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对慷慨行为进行“奖赏”,使个体在进行慷慨行为后产生愉悦体验,从而增强信任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