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一般以行为判断心地,菩萨则不然。
真正的无为——儒释道圣人的境界是相同的
《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个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到府衙找他。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接着,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106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四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依先生看,我这个活着的人是否比他们要享福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是石头了。”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惭。
(关于道家的真实面目,请参考《曾国藩大彻大悟》一文:这些日子,在实实在在的民事军旅中亲身体验了许多次成功与失败的帮办团练大臣,通过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终于探得了这部道家经典的奥秘。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有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清德、陈启迈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少年时代记住的诸如“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说也奇怪,经历过暴风骤雨冲刷的现在,曾国藩再来读《庄子》,对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有了很多共鸣之处。甚至,他还悟出了庄子和孔子并不是截然相对立的,入世出世,可以而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此,才能既做出壮烈奋进的事业,又可保持宁静谦退的心境)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十国乱世时有个冯道,因曾历四朝,相六帝,被后人称为官场“不倒翁”,破中国历史以来官场记录。南师怀谨评冯道:他有三不欺: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特别声明这个人,是不能随便效法的。现在只是就学理上,作客观的研究而已。(佛家说到大菩萨境界时,才能随类化身,随缘不变)
宋朝欧阳修说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有奶便是娘!如果说太平时代,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确实不简单。第一点,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自称“长乐老人”,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他本身非常正,冰清玉洁,没有嗜好,真的是学佛的。乃至他的儿子买了一条活鱼,他一看到,把儿子叫过来,就把活鱼放生了。在乱世中间拨乱反正要做到这样一个人,太难太难。
在五代这八十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千秋不忠的罪名。由他的著作上看起来,他当时的观念是:向谁去尽忠?这些家伙都是外国人,打到中国来,各个当会儿皇帝,要向他们去尽忠?那才不干哩!我是中国人啊!所以他说“狼虎丛中也立身”,他并没有把五代时的那些皇帝当皇帝,他对那些皇帝们视如虎狼。再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宽宏,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了仇人。老实说,后世的人要学冯道也学不到,因为没有他的学养,也没有他的气节。且看他能包容敌人、感化敌人,可见他几乎没有发过脾气。
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就是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孟子云: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真是非圣莫证!菩萨的化身,有时甚至是妓女、畜生。大家要从中学会,绝对不去诽谤诋毁侮辱任何人,包括妓女、小人、恶人—— 因为很可能他就是菩萨,是用智慧善巧的方式度化众生,我搞不透彻的。
真正的无为是“为而无为,无为而为”。金刚经上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才是真正的无为啊!表面上热忱的做,心里若无其事。无为不是消极避世,不做事情;也不仅仅只是遵循自然规律,应时而动。孔子,圣人也,“只其不可为而为之”,表面看好像是“有为”嘛。这真是曲解圣人本意,金刚经上也提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虽入圣程度不一,却都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也即金刚经上所言“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我看来,耶稣也是菩萨,说法教化虽与我们不同,但也是随缘示教,见机说法(随西方人的根机因缘:那个时候西方就那个层次的环境和文明程度,没法接受更高深的道理),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最后主动舍生取义,为众生赎罪。 看来,耶稣基督也是破除了“二元对立”的圣者,因他知道众生一体,否则怎肯舍掉自己身躯;倘若众生不是一体,众生又怎么会因耶稣赎罪而得益呢?所以,判断真正的圣者无为,根本的标准是“心地”!
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了;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盖棺论定也不准确,还是得看“心地”。最近热播电视剧《青芒》,张海峰知道伙房的一伙***要武装越狱,竟然举报。因为他知道,武装越狱根本是自取灭亡,不如把他们举报了,挨些打还能保住命,待时机成熟,就可带他们出去。这个“心地”能从表面看出来吗?如果张提前死了或转走,他的良苦用心除了天知道,谁还明白?
但是,根据“心地”这个标准判断纷繁复杂之世相,何其难也!圣人境界,乃己亲证;虽少留文字于世,但却简约无比,盖因大道精微奥深,离言绝相。非言语可述,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所谓“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后学者所执着者,莫非文字;离心求法,遂妄意揣测。难怪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都是古佛所说的,他说世尊曾经讲过,世尊说,他从来没有将古佛所说的经上加一个字,比孔子的态度还要严谨。东西方的圣人给我们做榜样。也就是说,人人佛性本有(换句王阳明的话就是,吾心即是宇宙 宇宙即是吾心。大道就在心中),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前如是,现在也这样。
一、这是一个佛教故事,很有启示意义,关于故事详解如下:
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在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佛陀:阿难,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经过佛陀的教育,阿难选择出家。
二、关于阿难的补充解释如下:
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故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阿难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厥功至伟。
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
世间人讲的爱情靠不住;婚姻是道义的结合,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能把这个看破放下?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看不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这个断掉不是绝情无义,我们认为的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今天爱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同修们冷静地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是假?你就会觉悟。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男女到一起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看到这个字叫你觉悟,不要男女在一起就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把我们的欲心转成愿力心,才能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这是根本。佛法是建立在因果,智慧的基础上,理智不是感情,希望同修们很冷静的去体会这个意思。佛以及我们中国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所以,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见过面的,没有恋爱。什么意思来结婚?他们结婚有个共同生活的目标,为了要达到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标,爱情是其次,不是重要的。如果还能保持古圣先贤这个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所以,要以一生这个生活目标,为重要的标准,不要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知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变化太大,靠不住。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谁?佛与大菩萨不会变的,他不叫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世间人讲爱就是迷惑颠倒的慈悲,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一个是从迷惑的感情里面生的,一个是从觉悟理性的里面生的,同修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婚这个字很有智慧,教你男女结合要记住不要昏,不要搞得昏头昏脑,见了女人就昏了就完了,这个字的真实义在此,婚了是错了,不结婚也错了,昏了就是凡夫,不昏是小乘不是菩萨,菩萨是结而不昏。世间爱的乐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不是真乐。要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六和敬里面的,必须跟自己在一生当中,奋斗努力的方向相同、目标相同、兴趣相同,这样的结合,彼此互相是一个助手,家庭一定会美满。不能谈爱情,今天你爱她,明天他爱你,结合几个月,毛病都露出来了,悲剧就产生了。那个是虚情假意,是不可靠的。所以家庭建在六和敬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有幸福。不懂得这个道理,要想一生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是不可能的。古时候男女结婚跟今天意思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我们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的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古人是为道义,懂道理,知道应该尽的义务,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是现代婚姻跟古时候的婚姻完全不相同,在义理上讲完全不一样。现在的爱都是虚情假意,什么叫爱?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才有真爱,谈感情首先要做到善男子,善女人,有德行、智慧才行,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无所求的爱,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佛菩萨为什么是真爱?慈悲心在那里推动。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的爱里面没有感情,纯粹的理智,理智的爱叫做慈悲,如果慈悲里头带着感情就叫爱,实在讲是一不是二,真爱永远不变,世间人带着感情的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可靠的爱,需要找佛菩萨才行,那是真的,决定不会变。所以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就是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唯有佛菩萨用真心,真心永远不变。你敬重他,他爱护你;你恨他,甚至于杀他,他还是爱护你,他永远不变,那是真的。*心不除,尘不可出 ,一切众生情执太深,这是烦恼的根源。有人说,没有感情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就是被这个害了,还不觉悟?现代人的那种情爱一文都不值,不但别人的话不可以相信,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能相信你自己吗?到明天主意又变了,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为什么?里面这个妄想念头太复杂了,千变万化,全是假的,怎么可以当真!人家说,我对你很好,点点头,不错不错,假的,不能当真;要是当真,就被他迷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是妄想,佛菩萨的慈悲也不叫情也不叫爱,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诸佛菩萨讲,爱护你,我们可以接受,那不是假的。六道里面的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你也不要怪他,也是假的,过几天他心又变了,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叫有智慧了。世间凡夫所用的心,叫三心二意,怎么能当真? 迷惑了,智慧变成感情,觉悟了感情变智慧,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叫转识成智,这才是真实的功夫。所以古德讲,转识成智是修行的总纲领。妄尽情空,妄想就没有了,生死就没有了。生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生灭念头里头来的。只要有妄想,还有*欲的想法,就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同修们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法门很多,哪一个法门里面,真正到没有念头了,才有能力超越三界。如果你修学这个法门,修得很久也挺用功的,那个妄想念头还在,就出不了六道,实在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得不求阿弥陀佛,就是这个生灭的念头不断,也可以带业往生。八万四千的法门里头,只有这么一条,不断妄想能出得去;除这一条之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都要做到生灭心灭,你才能出得了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我们心中要明白、法门有难有易。古人讲: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其它的法门跟净土法门一比,难行道,真难!可是这个易行道,难信!你不相信,那就没有办法了。许多难行道,很容易叫人相信,信了白白的忙一生,得不到结果。这个法门难信,信了的人,他都出去了,非常幸运,都出去了。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家亲眷属,要好的朋友,难分难舍;尤其是母子的亲情,夫妇的爱情,最难放下的。这个东西常常在念佛的时候,起心动念,夹杂在佛号当中,把念佛的功夫破坏了。要想成就,不能有夹杂,才能得一心。否则的话,虽是念佛,不是一心称念,是杂心称念。杂心称念当然也有好处,功夫不纯,这一生往生靠不住;一心称念,这一生往生是决定可靠。 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信愿念佛,当下应断*欲的想法,为什么?这是贪心。如果真的*欲念头没有了,*欲的事还需不需要?除非是在弘法利生表法,如果不是属于表法,度化众生的方便,那就没有必要,一切魔境当中,这个最厉害!最严重!佛说过:爱不重,不生娑婆。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爱欲没断,还爱这个,还爱那个,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不把这个根本拔掉,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世间人把这个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都是迷惑颠倒。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也还是有爱欲,喜欢那个经,喜欢那个法门,喜欢这个佛菩萨。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还是爱欲,还是一种情执,这个情执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修学佛法如果不把这个情执拔除,所修学的一切功夫,就是修得真正好,都变成来生的福报,同修们要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小果,能超越十法界,才是得大果。我们修行人,不能不把这些事情,从心地里面把它拔除,时时刻刻提起警觉。长养大慈悲心。把爱欲一念觉悟,就转变成大慈大悲。原先是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喜欢的人,关怀照顾自己喜爱的人,现在把这个心量扩大了,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对待,佛法里头遇到正法,可不是个简单事情。决定过去生中修过佛法,这一生才有这个缘分遇到,遇到才会有兴趣,才会生欢喜心,都不是一世、二世、三世。照《金刚经》经义来讲,我们每一位同修,纵然你能在这个道场只来过一次,只听过一次讲法,听的很欢喜,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积的善根。为什么不能成就?大概就是一个是杀业,一个是*业,犯了这两条,所以不能成就。生生世世在轮回里头补课!哪一天这两门功课及格了,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向上提升。
我对各种宗教都比较有兴趣,闲来会看看各个宗教的一些资料。下面是我对佛教或者说宗教的一些感悟,很久了,也没有跟别人说过,恰好碰到阁下的提问,我说一说,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对一些有哲学兴趣或者是其他方面兴趣的人都会发现,无论哪种种学科,研究到最后,都会跑到哲学的范畴里面去,或者说,大道理都是相通的,我认为宗教也是如此。
先不谈佛有无法力保佑人,先谈谈说“佛说不可说。”
我认为佛家说的佛,是一种超脱了六道轮回的精神生命体,它的生存方式是我们不可想象甚至不可理解的存在,他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无数非整体的存在。关于这个整体非整体论点,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可以想象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流动的车辆相当于红细胞将氧气(也就是对应的人)输送到各个部位去创造能量创造废物,白天整个城市开始活跃,相当于醒来,晚上它归于沉寂,相当于睡眠。你可以说这个城市是有整个思想的,它向外扩展,吸收东西,产生废气废物。是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但是构成城市的单体,也就是我们人类也是有思想的生命体。
我个人觉得佛跟这种整体与非整体存在很相似,地藏经上说,地藏菩萨可以化身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数的分身,度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数的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佛是这样人类无法想象和不可理解的存在,佛说的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也就是不可说。道家的《道德经》同样的,开篇第一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翻译过来就是,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夏虫不可以语冰,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我们就是佛陀类似强大的东西了,你对一只蚂蚁说如何让它在同类中更强大,蚂蚁能听懂吗?即使人类发明了能跟蚂蚁沟通的工具,蚂蚁能想象人类的生活吗?除非这只蚂蚁能通过修炼获得眼睛,获得人一样有能力的脑子,它才能了解人类。就像人类要通过修炼,才能与所谓的神佛沟通,让自己脱离六道轮回一样。这就是佛陀为什么不能直接度人一样,我们作为一只小蚂蚁就得努力啊。
再谈谈算命的问题,佛家讲究因果报应,而且是报应不爽的那种。你前世或现世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都会报应到,不是这一世就是下一世。尤其容易堕入三恶道受无穷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算命也能算了,毕竟既然因果报应不爽,那必然承受的恶果一定会来,所以能算得出来。
当然改命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信奉佛,做好事攒功德,抵消掉你前世及现世所做的恶事。(对于这个,本人还是有疑虑)再说下去就变成宣扬宗教了,不说了。
我对算命也很感兴趣,曾经看过不少“大师”给人算,现在算命基本上是免费算过去,付费算未来。有的人能把别人的过去算得99%的准确。但是只要深入研究过算命的人都知道,过去算中99%也不一定能算中未来99%。为什么,因为人的未来真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也许你一个善念活人无数而改命,也许又因为算命的结果而改变原本的做法。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命是越算越贱的。这让我想到了物理量子力学上那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当你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的时候,你的观测行为也会对这个粒子造成影响。联想到算命,即是你对你自己的未来的这种观测行为(也就是算命)也会对你的未来造成影响。
还有,各种佛经教义相互矛盾及打架的问题,按照佛教所说的,修佛,即为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得到正果(这个正果我到现在都还木有明白是啥,我就只说说脱离六道轮回)既然是人在修佛,人绝大部分又不懂佛说的不可说的道,所以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修炼方法都出炉了,所以各种论点打架就不足为奇。佛教,光在中国都不知道有多少分支,每一个分支又有多少修炼之法,有念经抄经的,有打坐参禅的,有白骨观的,还有日本的兵解尸解的。单说比较有名的密宗欢喜佛,那种修炼方法不让人误会成犯罪行为还真是奇怪了,但是它也有它的道理,它是让人经常看到声色之事让人习惯到吐,然后就没有这方面的欲望了,至于有没有人真的修炼成功我就不知道了。
我是个有鬼无神论者,我认为鬼是存在的,(光去莲蓬鬼话上看看多少人拿着自己的亲人发誓遇到了灵异事件,我觉得并不能全部用幻觉来解释。)像上帝那种无所不能的神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是我们地球人能接触到的东西。在我看来,佛并不是神,在人心中,神是无所不能的。无所不能即是破坏规则或者是能制定规则的人,(比如说,在地球上人是不能站在水面上的,这是一个规则,如果有人能破坏这个规则站到水面上,那他就是神。)佛只是顺应规则的人罢了。佛并不能破坏六道轮回,他只能通过“度”来让人脱离轮回而已。
以上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佛陀是存在的基础上的推论,是本人自己的推论,若有谬误请见谅。
如有意,可以和我在线讨论下。
佛法由佛说,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可能是千差万别。
各位修行的法师也还是处在修行阶段,不能说自己就一定已经见证了究极的道理。所以存在争议和差错是正常的。
对于净空法师,推行净土法门是很好的,只不过有的师兄认为法师在一些关键的佛理上的解说存在错漏,因此有人批评。但是如果过于严苛的攻击或许就不太合适了。(不管怎样,净空法师还是值得尊敬的法师)
对于密宗来说,有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修法,其中有一些本来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修法,本来就不是为了普遍传播的,大部分人见识了这种修法就会生出怀疑,认为这是错误的。当然也包括一些错解,甚至于借佛行邪的事情。
对于显宗来说,我觉得可能就是目前门庭冷落些了吧。
不管是什么法门,我想用佛说的三法印来验证,用佛说的基本原则来评价才是好的方法。而且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对自己、对别人都应该明辨且宽容,不要自误误人,也不要引人邪路,每日三省当然是好。
在这里斗胆乱评一番,希望有心者明辨,也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阿弥陀佛
请见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