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坏的袭人,为何被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孩?

很坏的袭人,为何被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孩?,第1张

袭人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女孩子,有的人会觉得她很卑躬屈膝,但是有的人就会觉得她非常温暖,那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正确的呢?袭人的名字来自于“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也是曹公为袭人下的定义。

如果袭人是一个坏女孩,如何能够得到这么好的评价,而且袭人的结局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孩中算是比较好的。之所以袭人会这样幸运,就是因为她真没我们想的那么坏,她其实是个很难得的好女孩。

第一,袭人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温暖

袭人有一个人人都公认的好处,就是对身边的人都很温暖。袭人的温暖来自于她的细心,她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身边难过的人,然后立即给予安慰;袭人对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会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袭人对待自己需要照顾的主子会一心一,心里眼里都是那个人。袭人给予身边人的这三重温暖,让每个人记得她的好。

她是第一个发现黛玉为了宝玉摔玉而难过哭泣的人。黛玉第一天到贾府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完成了众人给予的考验,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见到了宝玉,刚说没几句话宝玉就开始摔玉,大家都在关心宝玉,都没有注意到受到惊吓的黛玉。黛玉才第一天到贾府就让宝玉摔了玉,她心里很过意不去。

袭人的细心就在这里,她发现了黛玉的伤感和受到的惊吓,她在伺候宝玉睡觉之后,就来安慰黛玉。希望她不要多心宝玉胡闹是常事,将来只怕比这个可笑的事情都还有很多,要是为了这个伤心将来恐怕都伤心不过来。

袭人给予的安慰很及时也很妥当,让黛玉初到贾府就感受到很大的温暖。之后黛玉和袭人的关系一直都很不从,或许袭人的好也一直都印在黛玉的心里。

袭人和平儿、鸳鸯有很深的友情。袭人自小就被卖到贾府,她等同于在贾府长大,所以她同平儿、鸳鸯的关系都很好。平儿因贾琏和王熙凤两人生气而被迁怒挨了打,是袭人把受伤的平儿叫到怡红院,给予安慰和体谅还帮着她梳妆。

鸳鸯被贾赦免逼迫下嫁,袭人急在心里,鸳鸯的嫂子故意用话来挤兑她们,袭人不爱说话的人却直接怼了袭人的嫂子为鸳鸯出气。

袭人虽然一直都给人一种低眉顺眼的柔和,但是当朋友遇到难事和需要帮着的时候她从来都会袖手旁观,她也是那种可以为了保护朋友两肋插刀的人,有袭人做朋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袭人对湘云的照顾,让她心中一直记得她的好。湘云小时候还是在贾府住的,当时就是袭人在照顾她,可是即便湘云已经回到史家很久了,但是每次一回到贾府她最先去见的人还是袭人,她有好东西也一定会想着给袭人带一份,袭人让她帮忙做的针线活,虽然她自己应很忙了可还是会加班加点地为她赶出来。湘云对袭人的好,也会从侧面反映出来当日袭人对湘云足够的好。

第二,向王夫人告密的人不是袭人,她反而处处保护怡红院的人

袭人一直别人诟病的就是她向王夫人告密,然后害的怡红院的一干人都被王夫人撵出去,可是这真的不是袭人做的,相反的她才是那个处处保护着怡红院的人。袭人被贾母指派为怡红院的大丫头,那么保护众人就是她的职责,她也确实的贯彻到底。

是袭人出面才留住了李嬷嬷和晴雯。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娘,可是她倚老卖老不仅工作不负责还处处挟持宝玉,还怡红院的丫头立规矩,时间久了宝玉就很讨厌她,要不是袭人多多劝阻,宝玉和李嬷嬷之间早就吵起来;晴雯也是因为说话做事不当心惹恼了宝玉,宝玉就要跟王夫人说把她撵出大观园,如果不是袭人拦着,宝玉一时冲动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可是要知道此前李嬷嬷和晴雯都是处处怼袭人,还对袭人十分的看不惯,可是袭人不仅没有心怀芥蒂,反而在危难的时候帮助她们。袭人对怡红院的其他人都很好,反正只要她坐镇怡红院,怡红院就会少了很多的纷争,持着和平与稳定。

袭人是去见过王夫人,并且说了一番话得到王夫人信赖直接晋升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可是袭人说的话从来都没有针对过怡红院的任何人,她只是对王夫人说了宝玉长大了也懂人事了,所以加强对他管束还是很有必要的,如今贾政打他一顿也正好让他学乖。袭人对王夫人说这话只是为了取得王夫人的信任,将来能够准许她留在宝玉身边。

袭人从来都没有告过怡红院人的状,怡红院的事情会传到王夫人耳朵里,最大的可能是秋纹,因为袭人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什么事能说什么是不能说她很清楚,她已有准姨娘的身份,她也没有必要去同她其他人争抢什么。她能够坦坦荡荡地对宝玉说她没做过,那么她就是真的没有做过。

第三,袭人对宝玉的爱虽有功利之心,但是却为了宝玉付出所有

袭人对宝玉爱也是最让感动的地方,不可否认袭人对宝玉的爱有功利的成分,可她对宝玉也是可以付出所有的状态。袭人是一个很传统的女孩,如果她能将身心都交付给宝玉,那么就是她认定了这辈子跟定了宝玉,她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在她还没有真正知道宝玉的心意的时候,她就果断地拒绝了家人要为她赎身的决定,因为不管是做下人还是其他,她都只想留在宝玉的身边。

为了能够劝宝玉能够学好,她用自己要离开来劝说,可是她劝告宝玉三个点,不爱读书可以但要在贾政面前装装样子,以免挨打;不要再吃女孩嘴巴上的胭脂;不要再胡乱的毁僧谤道等等,就是这三个处处都是为了宝玉好地点,只要宝玉答应改,那么不管什么情况她都不会离开宝玉。

袭人照顾宝玉的生活精细到方方面面,不仅是日常起居,当宝玉和黛玉吵架的时候她还会劝宝玉早点去给黛玉道歉,袭人对宝玉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在意和喜欢,她的心里眼里都只有他这一个人,只要是为了他好她可以付出一切。

后来宝玉出家,但袭人都还想着要为宝玉守身如玉一辈子,只是很可惜王夫人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还逼着她嫁给蒋玉菡。袭人本是一心寻死可是当知道蒋玉菡是宝玉的好友,她心中也就释怀了,好好的过日子后来他们还救助了宝玉等人。袭人一个一直都为宝玉而活的傻姑娘,真是为爱情倾注了所有。

红楼梦中的袭人

红楼梦中袭人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丫头,袭人原名叫“花珍珠”,宝玉因为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便给她改名为袭人。她是“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的人,也是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最有母性的一位。她是和贾宝玉第一个发生性关系的人,她也是真心爱贾宝玉的人。对于袭人的评价一般是“深明大义”。就是这么一个人间接的害死了贾宝玉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林黛玉;也间接害死了贾宝玉一生中最知心的丫头:晴雯。

在贾宝玉所有的丫头中,袭人是最受贾宝玉宠爱的一个,因为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和袭人发生的第一次性关系,所以贾宝玉待袭人更是不同。袭人对于贾宝玉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害怕玉带着太凉,每晚上把玉给贾宝玉包好放在枕头底下;贾宝玉去私塾念书的时候,帮他收拾东西,千叮咛万嘱咐;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怕不留神盖不好被子着凉,所以就给他做鸳鸯戏水的肚兜。……真是“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

袭人理想的地位是宝玉的妾,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每次贾宝玉出来什么问题,有人来问,她都会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宝玉因为枫露茶的事情要赶走自己的乳母,鸳鸯来问,袭人说自己不小心摔了茶盅;贾宝玉和晴雯吵架,要撵走晴雯,袭人跪下求他……这样袭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但可以拉拢人心,更能让贾母和王夫人觉得自己能干;袭人在得到了王夫人的充分认可后,自己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巩固,袭人的一番请王夫人想办法让宝玉搬出园子来的话,让王夫人非常的感动,一直叫“我的儿”,从此以后,她的待遇也就和赵姨娘一样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她还一再的试探宝玉,用自己回家来问宝玉,看到宝玉对自己的百般不舍才真的放下心来;对于袭人来说,要做姨娘,在林黛玉手下做还是在薛宝钗手下做是需要慎重选择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真挚而又深刻,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几乎没有特别深的感情,林黛玉小性爱吃醋,薛宝钗贤淑大度,所以对于袭人来说,也是无法接受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的,所以,在和王夫人的一番谈论中,暗暗的贬低了林黛玉,“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在曹雪芹的书中,只要出现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情况下都是把薛宝钗放在前面,因为薛宝钗比林黛玉年龄大,为什么袭人却把林姑娘放在宝姑娘的前面?因为她知道,王夫人也不喜欢林黛玉,这样就暗含着贬低林黛玉。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也是她帮助王夫人想到的掉包计。她的这番话,也让王夫人开始关注宝玉身边的人,导致了晴雯在四五日水米不粘牙的时候,被撵了出去,致使晴雯的死;而晴雯的死,也让贾宝玉和袭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有时候想一想,如果袭人知道会间接害死晴雯和黛玉,她也许不会那么做!

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但是,袭人的判词判词画的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如果说是一床破席,那么袭人应该是受了很多的委屈,后来被忠顺王赏赐给了蒋玉菡。而说袭人有始有终,也是由于蒋玉菡与贾宝玉非比寻常的交情。“枉自”、“空云”都含有讽刺的意味,那么“堪羡”真的是贾宝玉内心的想法,只怕是薛宝钗或者袭人自己的猜测吧!

总之,袭人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只很乖巧的小绵羊,对待自己主子“温柔和顺”,这样的人并无害人知心,但是却好心办了坏事,伤害了自己身边的人!

《红楼梦》中人物,原名花珍珠。小时因家里没有饭吃,父母快要饿死了,才把她卖给贾府做丫环。她一开始服侍贾母,后服侍史湘云。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她细挑身子,容长脸儿。她的所做所为合乎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博取功名。宝玉挨打后,她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袭人因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程高本中(程伟元高鹗写的红楼梦)宝玉出家后,她嫁给蒋玉函。袭人是个红楼梦中善良的人物,从各种地方都可以证明去袭人的善良

平反内容:

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在,从一个普通读者到著名红学家,有许多人都认为,晴雯之死,袭人负有极大的责任--是因为袭人告密,导致了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当时晴雯生着重病呢,所以不久晴雯就死了。

在乾隆、嘉庆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那么离开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有一位叫二知道人,一位评点家,他在谈到金钏之死、晴雯之死的时候,他就说:“袭人是功之首,罪之魁。” 她向王夫人进言有功,立头功的就是她,罪魁祸首也是她。比他稍微晚几十年,道光年间,那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叫涂赢的,说得就更严重了,人如果奸猾,可她装得非常有人情味--“奸而有人情者难辨”,这样的人不太好分辨,那些奸在表面化的,你一看就看出来了--袭人就是“奸而近人情者,阅其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挑拨秋纹、麝月等等,其虐肆矣。”她干的坏事太严重了,太多了。由此可见,袭人受到大家的怀疑,可以说是历史悠久。那么到底袭人有没有责任呢?我们借用一句俗话来说,这叫“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先说,为什么“事出有因”?因为袭人确实十分可疑。

她有三大疑点。第一,袭人曾经向王夫人进言。这事情发生在贾政毒打宝玉之后,贾政差点把宝玉打死,可是袭人对王夫人说什么呢?她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你看,她这话说得多么严重。而且袭人说:“希望太太怎么变着法,把二爷搬出大观园。” 这意见够具体的了,不仅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而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那么王夫人当时一听,非常感动,对袭人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而且保证绝不辜负她。紧接着,赏给她两个菜,这是小事;再紧接着,就命令王熙凤把袭人的工资增加一倍半。这是第一,袭人可疑。

第二,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不是把晴雯叫来给训斥了吗,当时她说了那么句话,她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你干的事,我都知道。那你想,晴雯干的事,王夫人知道,只可能谁告密?那明摆着,只有袭人告密了。这是七十四回。七十七回,王夫人亲自到大观园,她在怡红院公开宣布,她说:“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明摆着说,我在这儿有“暗探”啊!我这儿有“间谍”派着呢,我自己不来,我的心,我的耳朵,我的精神,我的感觉,都在这儿,有人给我打“小报告”。这是明摆着说袭人,这还有跑吗!

第三,连宝玉都怀疑袭人。你想,宝玉跟袭人关系多好啊!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不仅袭人是“密探”,还有两个帮手!连宝玉都怀疑她。

所以,这袭人确实疑云重重,很难摆脱这个干系。所以,二百年来,她屡受怀疑,实在是在情理之中。

那么我为什么说“查无实据”呢?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

我们现在先从袭人这个人,她的基本品质开始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她有重大行动,有突出贡献,或者干了非常严重的坏事,常常和她的基本品质是有联系的,前面应当有蛛丝马迹可寻,应当有它的文化基因在里边起作用。在《红楼梦》的丫头里头,袭人有好几个地方都堪称第一。第一,是在所有有名有姓的丫头里头,除了黛玉刚带来的南方的那个小丫头雪雁,后来贾母又把紫鹃--她自己的丫头给了黛玉,提了一下这两个人以外,第一个出场,有名有姓的丫头就是袭人。而且曹雪芹是非常少见地对袭人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比如,袭人她本来的名字叫什么?说叫珍珠。她原来姓什么?姓花。她后来怎么改的名?谁给她改的?等等。原来伺候贾母的时候怎么样?介绍得很详细。这就可想而知,袭人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和在这个小说当中的地位的重要。你看,黛玉刚进府,当天晚上进府的时候,不是贾宝玉把那个玉甩了嘛,说,这么好的妹妹都没有玉,等等,哭啊什么的。后来当天晚上,袭人到黛玉屋里头介绍那个玉,也是她。所以袭人是所有大丫头当中,第一个出场的戏就很多的,介绍非常详细,这不寻常。

第二,袭人是所有丫头中戏分最重的,她的戏最多。《红楼梦》里边有很多大丫头,但是袭人的戏分超过了鸳鸯,其他就更不必说了。那是因为袭人是男一号贾宝玉的主要助手。

第三,袭人是惟一和宝玉有过肌肤之亲的。因为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和可卿,叫兼美的那个女孩子的,他毕竟是属于梦境,是梦遗,他不是一个实际的行为;而袭人是和他惟一有性行为的女孩子。宝玉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惟一和他有性关系的是袭人。

那么在脂批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有点林黛玉的作风;“袭乃钗副”,说袭人就好像是薛宝钗第二。袭人和宝钗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她们俩都真诚地信奉封建道德,她们都很自觉地用封建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也这样地要求别人。所以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这样一种认识。

但是袭人她不是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简单地翻版,而是另外一个突出的艺术典型。袭人和宝钗,我们绝不会混淆,她不仅地位不一样,长得不一样,艺术修养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袭人和宝钗有一些很重要的区别: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铁石心肠,“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边,抽那个诗签,上面那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所以薛宝钗的特点是“无情”,而袭人是“有情”。

何以见得?我们从同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金钏之死,薛宝钗就表现出那种对人的生命的冷漠,对一个丫头之死的那种冷漠:“如果自杀的话,她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无非多给她点银子发送发送。”她是这样一种非常冷漠的态度。而袭人不是,袭人想起了过去她和金钏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禁流下泪了;而且她是什么呢?点头赞叹,这点非常了不起。为什么说“赞叹”非常了不起?金钏为什么自杀?她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在金钏身上,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人格意识,人格高于生命,我宁可去死,我也不能受辱。而袭人对金钏的这种行动是点头赞叹!这是她和薛宝钗所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在袭人进言之后,我为什么说她从来没有向王夫人提过晴雯的一点事呢?我们只要看,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那个七十四回。七十四回在 “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借机发难。王善保家的,她是邢夫人的陪嫁,王善保家的就说晴雯的坏话。这时候,王夫人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如果说,袭人以前说过晴雯的任何一句坏话,那么晴雯早就被赶出大观园了。那么王夫人当时就不知道哪个丫头叫晴雯,后来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而且让那个丫头不许告诉她,为什么叫她。

晴雯这时候来了,晴雯一看那架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我们看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怎么说的?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死人啊。”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晴雯多聪明啊!你想,王夫人能去找老太太对证吗?说,老太太您说过这话吗?晴雯知道,王夫人肯定不会对证,她编出来。你想,晴雯把贾母搬出来,真高明!

晴雯接着说,她说:“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玩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居,上一屋有老奶奶、老嬷嬷们,下一屋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我闲了还要去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你想,王夫人会去对吗?老太太你还让她做针线吗?才不会。“我闲了,还要做老太太屋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这是以攻为守啊!你不说我不留心吗?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王夫人说,别,别,别。她说:“你不近宝玉,这是我的造化,不劳你费心。”王夫人是信以为真。这一方面,说明王夫人糊里糊涂;另一方面,最有力的证明,袭人从来就没提过晴雯一句坏话,连晴雯这个人的存在,她都没讲过。王夫人根本不知道,宝玉身边有一个叫晴雯的丫头,是不是?

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曹雪芹给了袭人一个非常好的姓名,姓花。花,在《红楼梦》里面,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特别在《红楼梦》里面代表少女,花季的少女嘛!而且尽管袭人也像《红楼梦》中的许多少女一样,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但是相对而言,袭人的归宿是比较好的,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的好朋友,无论是容貌、人品,样样都很出色的琪官蒋玉菡,这可不是偶然的。你们看看《红楼梦》的这些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当中,只有个别人有相对较好的结局,探春是一个,相对较好,她远嫁了,没有死。她的结局起码要比有的人要好,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雪芹是非常喜欢袭人的,所以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不可能扮演一个像“文化大革命”当中讲的“密探”、“内奸”、“告密者”等等这样的角色。

那么我们要说,晴雯到底是被谁害死的呢?宝玉怀疑的那些他们私底下的玩话,是谁传出去的呢?晴雯为什么会招某些人恨呢?

这里,我首先要从晴雯的个性说起。简单地说,晴雯的个性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面,对那些少女都有一些“判词”,或者 “红楼梦曲”里面,预示了她们的命运,揭示了她们性格特点,人性的优点或者缺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晴雯的判词出奇的好。你可以比较一下,晴雯是“心比天高”,她这个评价之高,超过了探春等好几个少女。像探春、秦可卿、王熙凤等人,都远不如晴雯的判词评价之高。

《红楼梦》的人物里面,它是一组一组,常常是一组一组对比的写法。那么前面我们讲到,“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哪个地方呢?最重要的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所以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晴雯的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因为很多人是自觉地在做奴才,而晴雯不。比如说,有一回里边写到,秋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七回,她跟着宝玉去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花,得了几百个钱和两件衣服的赏。回来以后,秋纹就把这个事唠唠叨叨说了好长,老太太又怎么赏了,太太又怎么赏了,等等,特别自豪。她说,这几个钱倒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她难得这个脸面,她觉得今天特别有体面,得到了老太太和太太的赏钱和赏的衣服。晴雯当时就“呸”:“你还充有脸呢,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晴雯她性格当中这种疾恶如仇,心直口快,非常率真的这一面呢,当时也就同时给她带来一些缺点。

比如说,她有时候就难免有些任性;有时候说话就容易伤人、得罪人。就像袭人说她的“她说话夹枪带棒”。另外,像当时小红这个丫头奉王熙凤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和麝月看见了,晴雯就讽刺、挖苦她攀高枝什么的。小红虽然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丫头,那个级别就是月银五百钱的丫头,三等丫头,可是她出身不一样啊,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有一句脂批,她说:“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 “招祸之媒”就是惹祸的导火线,晴雯得罪的人比较多。

晴雯的性格有许多精彩的表现。我们看“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在探春那儿,王善保家的不知深浅,探春抬起一掌,打得漂亮。在怡红院,你看晴雯,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然后两手捉着底子,两手捉着箱子底子朝天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晴雯的厉害,连这个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都给吓唬住了。

如果说,“抄检大观园”是一部交响乐,那么探春飞掌和晴雯掀箱,就是两个华彩乐段。可话又说回来,探春是**,她那一巴掌打上去,王善保家的是无可奈何,她不敢怎么样;晴雯可是个丫鬟,她在这种情况下,掀箱、倒箱,她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很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对晴雯来说,宁可受穷,绝不受辱。曹雪芹把中国文人的骨气投影到晴雯的身上,在晴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本人的影子,她体现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非常宝贵的品格,就是一种人格绝不能受辱的那种文化人格--这就是鲁迅讲过的“中国的脊梁”的一种表现。

到底是谁害了晴雯?首先,是因为贾府上层社会争权夺利。荣国府贾赦是长房,贾政是二房,但是荣国府的内部大权落在了二房的王夫人手里。尽管王夫人把具体操作的这个权利交给了王熙凤。王熙凤是长房,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但是贾琏不是邢夫人生的,邢夫人没有生,没有孩子。可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因此荣国府的大权掌握在王夫人手里,王家的人手里。这一点,邢夫人是心里有不甘的,因此她抓住“绣春囊事件”发难,就在情理之中。

我们看,“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找到王夫人,王夫人当时把王熙凤找来审问。然后,王夫人调集了五个陪嫁,就是五个陪房,有周瑞家的,有来旺家的等五个陪房,让她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用咱们现在话来说,成立了“专案组”。悄悄地要抓紧,悄悄地暗访。没想到,这时候王善保家的来了,十分关切。王夫人知道,这不是王善保家的关切,而是邢夫人的关切。在这种压力下,王夫人不得不改变主意,不仅让王善保家的参加“专案组”,参与破案,而且改“暗访”为当天晚上进行“突然袭击”。

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是王善保家出的,王夫人只能接受。我们可以回去读一读那一段,曹雪芹写得非常地细致,交代得很清楚。由于邢夫人借“绣春囊事件”发难,所以迫使王夫人采取的措施比本来更加严厉,原来也许不至于这么严厉,这么快,而且王熙凤还可能缓冲一下。因此,晴雯就成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斗法的牺牲品。

其次,是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一些婆子、媳妇们,趁机打击、报复晴雯。我们看七十七回,看得很清楚,王善保家的是一再指出晴雯,说,就是她,怎么怎么不好。后来,你看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去搜查的时候,来指认这个、那个,说:“谁叫耶律雄奴?”是谁在指认?老嬷嬷。所谓“老嬷嬷”也就是三十多岁、四十岁。说:“谁说生日跟宝玉一样的,就应该是夫妻呀?”也是老嬷嬷指认。王善保家的就是这些老嬷嬷的代表。

我们可以看一下,小说里面还特别提到了王善保家的是步步紧逼,催促王夫人此刻把她叫来。然后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的时候,王善保家的她趁势告倒了晴雯。在这之前,抄检大观园之前,趁势告倒了晴雯。有人和大观园不睦的,关系不好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挑拨离间。所以,王夫人才把患有重病、多日米水不沾的晴雯马上赶出怡红院,赶出大观园,连衣服都不让多带。

所以,从上面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晴雯之死和袭人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二百年来这段公案没完没了呢?这正是曹雪芹写得非常高明的地方,曹雪芹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因此,《红楼梦》有许多情节,有许多人物都不是读一遍,你就能够弄明白的。如果说读一遍,就什么都弄明白了,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先说晴雯的死。是谁在王夫人面前告秘,说了晴雯平时的所作所为、处世风格,继而让王夫人心生反感,是袭人吗?绝对不是。王夫人第一次听到“晴雯”这个名字是从“王善保家的”口里,是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前不久,当时王夫人的第一反应是:“谁是晴雯?”,如果平时袭人经常在王夫人面前打晴雯的小报告,王夫人会连晴雯是谁也不知道吗?

再者,从文本可以看出,袭人绝对是书中数一数二的人际关系专家。贾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主子奴才对袭人平时的为人处事是认可的。“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并且含着眼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还有薛姨妈对袭人的评价、王熙凤与袭人的交谈等处都可以看出,袭人所得到的尊重和认可,是发自大家内心的——袭人不象是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小人,绝对不象。

第三,袭人对晴雯的一贯态度是友好和包容的。当晴雯因摔坏扇坠和宝玉吵架、骂出袭人最至命的隐私——“就连你们背地里鬼鬼崇崇干的那些事,也别当我不知道”时,袭人的反应也不过是淡淡地回应:“你是在脑我?还是在脑二爷?”,而不是红头涨脸,急于还击。脂批有云“晴有林风,袭乃钗副”,袭人对晴雯的包容,就如同宝钗对黛玉一样,是充满豁达和大度的。

第四,晴雯的存在不会对袭人的人生理想构成威胁和妨碍,袭人没有背地里对晴雯使绊子、除之而后快的必要。

再用反证法:如果袭人是导至晴雯之死的罪魁祸首,按照曹雪芹的写作特点,这么重大的事件,之前一定设有多处伏笔,可这样的伏笔,我们能找到吗?哪怕是一丝一毫?完全找不到。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晴雯的死和袭人没有任何关系。否则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曹雪芹塑造的这个形象太失败了!

至于晴雯将死之际,宝玉扯出海棠花枯萎的征兆、并提起孔子、岳飞、扬太真、王昭君的类似情形时,袭人说道:“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她纵然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比出这么些正经人来,要比也应先来比我。想是我要死了。”——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所谓袭人的“罪证”。我反复阅读了此处上下文,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袭人在当时“语境”中一句并不过份的气话,正是她和顺柔弱的性格中透着的一丝刚强而已。

再来说说袭人人生理想的问题——给宝玉作妾,这有什么可耻吗?袭人对宝玉的爱是真诚的,她不仅仅是对宝玉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还以自己有限的见识为宝玉的前途着想——“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情切切良霄花解语”、“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等处都把袭人对宝玉的爱写得淋漓尽致。对于出生贫寒,又没有多少文化的袭人来说,在那样一个时代和环境里,给她真心爱着的宝玉作妾,无论从现实考虑,还是在精神上,都是袭人最好的人生出路和归宿。人难道不应该为了自己可以看得见的幸福奋斗吗?这难道有什么可耻,应该受怎样的批判、嘲笑和讽刺吗?

总而言之,我眼中的袭人,是个真真正正的好姑娘。她的温柔和顺,她的至善至贤,都是与生俱来、天然去雕饰的——没有任何后天刻意的成份。袭人绝对是个美女,曹公用“似桂如兰”来形容她的气质,连妙玉这样超出凡、脱尽俗得有些离经叛道的绝世美女,曹公对她的描述也不过是“气质美如兰”,袭人比妙玉还多出一个“桂”来。“桂”和“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气质美女”的最高比喻,可见袭人虽然生得比晴雯略差些,也绝对是个大美女。再有,袭人是典型的“不知书却达理”的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懂得所有为人处事的道理,能与所有的人都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连和人拌嘴都不会,还得请麝月帮忙。这样的人,如今不太少见了吗?瞧瞧现在常见的那些爱慕虚荣的做作的女大学生吧——恰恰相反,知书却不一定就达理。

我想,“袭人”如果有生活原型的话,一定是一个在曹雪芹身边生活过多年且和他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女子。曹公对袭人最终的命运安排也是充满祝福的。和书中其他粉黛裙钗的结局相比,袭人的结局还是相对不错的——嫁给一个和宝玉有很多类似之处的花样男子蒋玉菡。虽然蒋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既然能得到宝玉的赏识和认可,想必也是一个懂得怜香惜玉的好男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袭人会和蒋玉菡相濡以沫地、相对幸福地度过余生——祝福袭人!

贾府的丫头里,除了像林红玉这等高级奴仆的姑娘,一般丫头都是穷苦出身,如晴雯,如袭人。

袭人当初入府,是因为家里难以为继,母兄将其卖与贾府,当初还签了死契。也许因为早年不幸,使得袭人较常人要有算计,这表现在她但凡跟了哪位主子,心里眼里就只有这一位主子,这种活泛的心思,怕是旁人也没有的,所以袭人再贾府的职场之路,堪谓顺风顺水。

贾母当年将袭人与了宝玉时,想的是这位丫头心地纯良,恪尽职人。而这似乎不仅仅是贾母之见,而是有口皆碑的,比如宝玉魔魇后,丫头红玉和佳惠谈到赏赐问题,佳惠道:“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而主子里面,湘云、宝钗都与袭人交情甚笃,便是黛玉,都对袭人甚是信赖和感激,好似袭人回家探母,黛玉便为宝玉着急,问“袭人什么时候回”,在众人看来,宝玉的屋里离了袭人,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可是这么位受众人追捧的袭人,看似老实木讷、沉稳厚道的袭人,却有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城府,并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而这一切,都是旁人难以察觉的,而巧的是,贾府有两位老人都早早看出了袭人的虚伪,并在众人面前将其奚落一番。

第二十回,宝钗几个在黛玉房中说笑时,宝玉房中传来李奶奶的骂声,众人一听原来是在数落袭人呢,这李奶奶怎么骂的:

“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得宝玉不理我……!”

李奶奶为何会骂袭人忘了本呢?只因为袭人是由她一手抬举起来的,可以说袭人能跑得比一般人快,是因为早前得了李奶奶的栽培、提点,甚至在贾母面前屡次荐之,才使得袭人不仅业务能力突出,人脉关系更是过硬。可袭人自与宝玉偷试,被宝玉视为“与别个不同”以后,便渐渐不再将李奶奶放在眼中了。李奶奶素日看着不靠谱、不着调,但也许是表面现象,一来既然能一手提拔袭人,说明李奶奶是有一定实力的;其次,李奶奶在怡红院几次“找茬”,贾母不该不知道的,但都选择视而不见,可见李奶奶在贾母眼里,仍是可敬之人。

而怡红院丫头如此之多,牙尖嘴利的更是不少,便是晴雯都曾呛过李奶奶几次,为何李奶奶单挑出她往日器重的袭人来骂?有可能是李奶奶在长期的冷眼旁观中,看出来这位丫头不简单,是过河抽板之人,故有此一骂。

袭人能扶摇直上,除了李奶奶早年的抬举,当然都得看贾母,而贾母一开始对袭人犹其信任,才有袭人成为宝玉贴身丫头。谁料这位丫头天生反骨,才跟了宝玉几年,便暗中转投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屡次为宝钗接近宝玉制造机会。

对于王夫人挖墙脚的行为,贾母是心存不满但只能伺机而发,故而在鸳鸯誓绝鸳鸯偶时,贾母的举止很是耐人寻味,她不骂邢夫人,却指着王夫人骂: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

细细一看,这不正是指王夫人暗地要了袭人的事儿吗?而王夫人心中有鬼,只能默默听着,幸得探春主动站出来,平息了一场尴尬。

而对于袭人的反叛行为,贾母是深恶痛绝的,但投鼠忌器,总要找个好的机会,这不,元宵夜宴袭人缺席,贾母便当众道:“袭人越发拿大了,现在单支使小丫头出来”,凤姐解释是袭人热孝在身,贾母便道:“跟着主子还讲什么孝不孝的,难不成跟着我也是这么样不成?”,而此时,贾母的丫头鸳鸯正因为热孝被贾母放假,跟袭人歪在怡红院说话解闷呢,这可真是打脸。

一个李奶奶,一个贾母,一个久经世事的奴才,一个人情练达的主子,一个骂袭人“忘本”,一个苛责袭人“拿大”,更重要的是,两位老太太都是当年最信任袭人的、给袭人帮助最大的人,现时异口同声讨伐袭人,已充分说明了袭人是何等人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27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