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廉洁人物

历史上著名廉洁人物,第1张

历史上著名廉洁人物

1、汤斌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河漕的治理上。他希望当朝政权永远都不要再为百姓增加赋税,一生清廉,死的时候,就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还是百姓们为他买了棺材,送他一程。

2、海瑞为官期间,明朝正在走下坡路,他看到贪官横行,心里十分焦急,立志一定要生活匡扶正义,严肃法纪,他铁面无私,即使是有恩于他的老丞相犯了事,也一样依律问罪。

3、包青天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他任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把贪赃枉法的官吏们都关进了大牢,老百姓都亲切的唤他青天大老爷,他一生都是执法如山,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当多大的官,只要违反了律法,他都会按律法处置,没有任何人情可讲。

4、汉代的太守刘宠,在任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来被皇帝调到了京师任职,在路过山阴时,当地的老百姓将他拦住,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非要送他百钱,面对百姓的热情,他无法拒绝,于是选了一钱留作纪念。从此以后,当地人都称他为“一钱太守”。

5、于谦是明朝的廉臣。当地老百姓都十分喜欢和敬重他,有一次他在河南巡视,要返回京师的时候,老百姓把当地的特产送给他带回去,都是当地产的一些吃的和用的,他都坚持不拿百姓一文一毫,硬是没有接受。

历史著名廉洁人物

1、寇准

寇_,字平仲,华州下_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

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2、刘罗锅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

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3、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

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

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4、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

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5、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_六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_七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寇准

-刘罗锅

-纪晓岚

-狄仁杰

-包拯

古今清正廉洁的典故

1贤母“封”儿廉俭

陶侃,晋朝人。早年丧父,母亲守寡,家徒四壁,靠纺织为生。陶侃自幼好学,再加上母亲善教,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陶侃20多岁时,受命为当阳县吏,监渔业。他想:母亲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监渔官,送一些_鱼给母亲,也算尽点孝心。于是,他托人带了一罐_鱼给母亲。

谁知,母亲拒而不收,封了“_”,并写信说:你当了县吏,拿公家东西给我,以为是好心,相反,它不仅不能有益于我,反倒给我增加了忧愁。

陶母“忧”什么呢她说:“吞占公家的东西,就是贪。贪婪之心是没有止境的,后果就难以设想。”她告诉陶侃;“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为人不干坏事,才会做好事。”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亲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议事。这年3月,陶侃乘船漫游,回来后对母亲说:“我乘船时,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一点都不怕。

但到了波涛汹涌的地方,船左右摇晃,心里却有些胆怯。”陶母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船。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她拿船、水作比,陈述官与民的关系,教育陶侃要关心民众,爱护民众。陶母遇事善导,陶冶了陶侃的廉俭品德。他在荆州任刺史时,不仅清廉,而且节俭。

连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来,等到雪后放晴,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湿的台阶上,便于人们行走。官府里用竹,他也把丢下的竹头积攒起来,这些下脚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钉。

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军事,并兼任荆、江二州刺史。告老辞官那天,他把所有军资、器仗、牛马、舟车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后,方才离任。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4、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5、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

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

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历史十大廉洁人物

1、包拯——不持砚归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2、汤斌——俸银八两

汤斌,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

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3、海瑞——八十贯绞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4、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

汉代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来朝廷调他进京任职,路过山阴,有几位百姓拦住车驾,一定要送他百钱以示感谢,刘宠只得选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绰号便在民间传开。

5、于谦——两袖清风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6、李汰——黄金难换心

李汰,字清之,号立庵,明代进士。湖北浠水县兰溪镇竹林塘村上马冲湾人。1448年9月19日出生,1520年2月7日去世。1486年,由儒士领成化丙午年乡荐69名,登丁未乙榜,任江西永新训导。1498年,升任浙江义乌教谕。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录者送来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求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事后,李汰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7、张伯行——悬檄督抚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人。清朝大臣,理学家。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当地百姓戏称他为“悬檄督抚”。

8、羊续——悬鱼太守

羊续,字兴祖,兖州泰山郡平阳县人。东汉时期大臣、廉吏,为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祖父。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

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大鲤鱼,羊续婉言辞谢。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2022年清正廉洁人物事迹

1、朱元璋请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朱元璋虽为一国之君,但他率先垂范,倡导廉洁之风。

2、苏轼花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3、子罕拒收玉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

”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4、林则徐

1838年11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肩负着禁烟重任,离开京城,向广东进发。

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即已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

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

5、司马光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且说袁术知吕布袭了徐州,星夜差人至吕布处,许以粮五万斛、马五百匹、金银一万两、彩缎一千匹,使夹攻刘备。布喜,令高顺领兵五万袭玄德之后。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比及高顺军来,玄德已去。高顺与纪灵相见,就索所许之物。灵曰:"公且回军,容某见主公计之。"高顺乃别纪灵回军,见吕布具述纪灵语。布正在迟疑,忽有袁术书至。书意云:"高顺虽来,而刘备未除;且待捉了刘备,那时方以所许之物相送。"布怒骂袁术失信,欲起兵伐之。陈宫曰:"不可。术据寿春,兵多粮广,不可轻敌。不如请玄德还屯小沛,使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为先锋,那时先取袁术,后取袁绍,可纵横天下矣。"布听其言,令人赍书迎玄德回。却说玄德引兵东取广陵,被袁术劫寨,折兵大半。回来正遇吕布之使,呈上书札,玄德大喜。关、张曰:"吕布乃无义之人,不可信也。"玄德曰:"彼既以好情待我,奈何疑之!"遂来到徐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还家眷。甘、麋二夫人见玄德,具说吕布令兵把定宅门。禁诸人不得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尝有缺。玄德谓关、张曰:"我知吕布必不害我家眷也。"乃入城谢吕布。张飞恨吕布,不肯随往,先奉二嫂往小沛去了。玄德入见吕布拜谢。吕布曰:"我非欲夺城;因令弟张飞在此恃酒杀人,恐有失事,故来守之耳。"玄德曰:"备欲让兄久矣。"布假意仍让玄德。玄德力辞,还屯小沛住扎。关、张心中不忿。玄德曰:"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吕布令人送粮米缎匹。自此两家和好,不在话下。

  却说袁术大宴将士于寿春。人报孙策征庐江太守陆康,得胜而回。术唤策至,策拜于堂下。问劳已毕,便令侍坐饮宴。原来孙策自父丧之后,退居江南,礼贤下士;后因陶谦与策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策乃移母并家属居于曲阿,自己却投袁术。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因使为怀义校尉,引兵攻泾县大帅祖郎得胜。术见策勇,复使攻陆康,今又得胜而回。

  当日筵散,策归营寨。见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心中郁闷,乃步月于中庭。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忽见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决之事,何不问我,乃自哭耶!"策视之,乃丹阳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孙坚旧从事官也。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治曰:"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往江东,假名救吴景,实图大业,而乃久困于人之下乎?"正商议间,一人忽入曰:"公等所谋,吾已知之。吾手下有精壮百人,暂助伯符一马之力。"策视其人,乃袁术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策大喜,延坐共议。吕范曰:"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策曰:"吾有亡父留下传国玉玺,以为质当。"范曰:"公路款得此久矣!以此相质,必肯发兵。"三人计议已定。次日,策入见袁术,哭拜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术闻有玉玺,取而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策拜谢,遂引军马,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择日起兵。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瑜叔周尚,为丹阳太守;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策见瑜大喜,诉以衷情。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许允。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却说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亦是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之弟;旧为扬州刺史,屯于寿春,被袁术赶过江屯,故来曲阿。当下闻孙策兵至,急聚众将商议。部将张英曰:"某领一军屯于牛渚,纵有百万之兵,亦不能近。"言未毕,帐下一人高叫曰:"某愿为前部先锋!"众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也。慈自解了北海之围后,便来见刘繇,繇留于帐下。当日听得孙策来到,愿为前部先锋。繇曰:"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只在吾左右听命。"太史慈不喜而退。张英领兵至牛渚,积粮十万于邸阁。孙策引兵到,张英出迎,两军会于牛渚滩上。孙策出马,张英大骂,黄盖便出与张英战。不数合,忽然张英军中大乱,报说寨中有人放火。张英急回军。孙策引军前来,乘势掩杀。张英弃了牛渚,望深山而逃。原来那寨后放火的,只是两员健将:一人乃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二人皆遭世乱,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为生;久闻孙策为江东豪杰,能招贤纳士,故特引其党三百余人,前来相投。策大喜,用为军前校尉。收得牛渚邸阁粮食、军器,并降卒四千余人,遂进兵神亭。却说张英败回见刘繇,繇怒欲斩之。谋士笮融、薛礼劝免,使屯兵零陵城拒敌。繇自领兵于神亭岭南下营,孙策于岭北下营。策问土人曰:"近山有汉光武庙否?"土人曰:"有庙在岭上。"策曰:"吾夜梦光武召我相见,当往祈之。"长史张昭曰:"不可。岭南乃刘繇寨,倘有伏兵,奈何?"策曰:"神人佑我,吾何惧焉!"遂披挂绰枪上马,引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共十三骑,出寨上岭,到庙焚香。下马参拜已毕,策向前跪祝曰:"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复兴故父之基,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祀。"祝毕,出庙上马,回顾众将曰:"吾欲过岭,探看刘繇寨栅。"诸将皆以为不可。策不从,遂同上岭,南望村林。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刘繇,繇曰:"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之。"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正行过岭,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策回头视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信符也!"慈曰:"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程普等暗暗称奇。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乃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慈却不由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策赶来,大喝曰:"走的不算好汉!"慈心中自付:"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于是且战且走。策那里肯舍,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亦冲到。策与慈方才放手。慈于军中讨了一匹马,取了枪,上马复来。孙策的马却是程普收得,策亦取枪上马。刘繇一千余军,和程普等十二骑混战,逶迤杀到神亭岭下。喊声起处,周瑜领军来到。刘繇自引大军杀下岭来。时近黄昏,风雨暴至,两下各自收军。次日,孙策引军到刘繇营前,刘繇引军出迎。两阵圆处,孙策把枪挑太史慈的小戟于阵前,令军士大叫曰:"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亦将孙策兜鍪挑于阵前,也令军士大叫曰:"孙策头已在此!"两军呐喊,这边夸胜,那边道强。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敌手,只教孙策出马来!"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太史慈曰:"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刘繇曰:"人报周瑜领军袭取曲阿,有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接应周瑜入去。吾家基业已失,不可久留。速往秣陵,会薛礼、笮融军马,急来接应。"太史慈跟着刘繇退军,孙策不赶,收住人马。长史张昭曰:"彼军被周瑜袭取曲阿,无恋战之心,今夜正好劫营。"孙策然之。当夜分军五路,长驱大进。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太史慈独力难当,引十数骑连夜投泾县去了。

  却说孙策又得陈武为辅,其人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策甚敬爱之,拜为校尉,使作先锋,攻薛札。武引十数骑突入阵去,斩首级五十余颗。薛札闭门不敢出。策正攻城,忽有人报刘繇会合笮融去取牛渚。孙策大怒,自提大军竟奔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孙策曰:"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也,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头,怨见樊能马到,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当日刘繇兵大败,人马大半降策。策斩首级万余。刘繇与笮融走豫章投刘表去了。孙策还兵复攻秣陵,亲到城壕边,招谕薛礼投降。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孙策左腿,翻身落马,众将急救起,还营拔箭,以金疮药傅之。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军中举哀。拔寨齐起。葬礼听知孙策已死,连夜起城内之军,与骁将张英、陈横杀出城来追之。忽然伏兵四起,孙策当先出马,高声大叫曰:"孙郎在此!"众军皆惊,尽弃枪习,拜于地下。策令休杀一人。张英拨马回走,被陈武一枪刺死。陈横被蒋钦一箭射死。薛礼死于乱军中。策入秣陵,安辑居民;移兵至泾县来捉太史慈。

  却说太史慈招得精壮二千余人,并所部兵,正要来与刘繇报仇。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原来太史慈所招军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谙纪律。泾县城头,苦不甚高。当夜孙策命陈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见城上火起,上马投东门走,背后孙策引军赶来。太史慈正走,后军赶至三十里,却不赶了。太史慈走了五十里,人困马乏,芦苇之中,喊声忽起。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知解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慈见策待之甚厚,遂请降。

  策执慈手笑曰:"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慈笑曰:"未可知也。"策大笑,请入帐,邀之上坐,设宴款待。慈曰:"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余众,以助明公。不识能相信否?"策起谢曰:"此诚策所愿也。今与公约:明日日中,望公来还。"慈应诺而去。诸终曰:"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策曰:"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众皆未信。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孙策大喜。众皆服策之知人。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寨劳军。策以金帛答之,欢声遍野。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听从,不愿为军者给赏归农。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是兵势大盛。策乃迎母叔诸弟俱归曲阿,使弟孙权与周泰守宣城。策领兵南取吴郡。

  时有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据吴郡,遣部将守住乌程、嘉兴。当日白虎闻策兵至,令弟严舆出兵,会于枫桥。舆横刀立马于桥上。有人报入中军,策便欲出。张纮谏曰:"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策谢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随遣韩当出马。比及韩当到桥上时,蒋钦、陈武早驾小舟从河岸边杀过桥里。乱箭射倒岸上军,二人飞身上岸砍杀。严舆退走。韩当引军直杀到阊门下,贼退入城里去了。

  策分兵水陆并进,围住吴城。一困三日,无人出战。策引众军到阊门外招谕。城上一员裨将,左手托定护梁,右手指着城下大骂。太史慈就马上拈弓取箭,顾军将曰:"看我射中这厮左手!"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上城下人见者,无不喝采。众人救了这人下城。白虎大惊曰:"彼军有如此人,安能敌乎!"遂商量求和。次日,使严舆出城,来见孙策。策请舆入帐饮酒。酒酣,问舆曰:"令兄意欲如何?"舆曰:"欲与将军平分江东。"策大怒曰:"鼠辈安敢与吾相等!"命斩严舆。舆拨剑起身,策飞剑砍之,应手而倒,割下首级,令人送入城中。白虎料敌不过,弃城而走。策进兵追袭,黄盖攻取嘉兴,太史慈攻取乌程,数州皆平。白虎奔余杭,于路劫掠,被土人凌操领乡人杀败,望会稽而走。凌操父子二人来接孙策,策使为从征校尉,遂同引兵渡江。严白虎聚寇,分布于西津渡口。程普与战,复大败之,连夜赶到会稽。会稽太守王朗,欲引兵救白虎。忽一人出曰:"不可。孙策用仁义之师,白虎乃暴虐之众,还宜擒白虎以献孙策。"朗视之,乃会稽余姚人,姓虞,名翻,字仲翔,现为郡吏。朗怒叱之,翻长叹而出。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

  王朗在城中见孙策攻城甚急,欲再出兵决一死战。严白虎曰:"孙策兵势甚大,足下只宜深沟高垒,坚壁勿出。不消一月,彼军粮尽。自然退走。那时乘虚掩之,可不战而破也。"朗依其议,乃固守会稽城而不出。孙策一连攻了数日,不能成功,乃与众将计议。孙静曰:"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策大喜曰:"叔父妙用,足破贼人矣!"即下令于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去。周瑜进曰:"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来赶,可用奇兵胜之。"策曰:"吾今准备下了,取城只在今夜。"遂令军马起行。却说王朗闻报孙策军马退去,自引众人来敌楼上观望;见城下烟火并起,旌旗不杂,心下迟疑。周听曰:"孙策走矣,特设此计以疑我耳。可出兵袭之。"严白虎曰:"孙策此去,莫非要去查渎?我令部兵与周将军追之。"朗曰:"查渎是我屯粮之所,正须提防。汝引兵先行,吾随后接应。"白虎与周听领五千兵出城追赶。将近初更,离城二十余里,忽密林里一声鼓响,火把齐明。白虎大惊,便勒马回走,一将当先拦住,火光中视之,乃孙策也。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余众皆降。白虎杀条血路,望余杭而走。王朗听知前军已败,不敢入城,引部下奔遍海隅去了。孙策复回大军,乘势取了城池,安定人民。不隔一日,只见一人将着严白虎首级来孙策军前投献。策视其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问其姓名,乃会稽余姚人,姓董,名袭,字元代。策喜,命为别部司马。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令朱治为吴郡太守,收军回江东。却说孙权与周泰守宣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时值更深,不及抵敌,泰抱权上马。数十贼众,用刀来砍。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会贼远重。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策闻之大惊。帐下董袭曰:"某曾与海寇相持,身遭数枪,得会稽一个贤郡吏虞翻荐一医者,半月而愈。"策曰:"虞翻莫非虞仲翔乎?"袭曰:"然。"策曰:"此贤士也。我当用之。"乃令张昭与董袭同往聘请虞翻。翻至,策优礼相待,拜为攻曹,因言及求医之意。翻曰:"此人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真当世之神医也。当引之来见。"不一日引至。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乃待为上宾,请视周泰疮。佗曰:"此易事耳。"投之以药,一月而愈。策大喜,厚谢华佗。遂进兵杀除山贼。江南皆平。孙策分拨将士,守把各处隘口,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一面结交曹操,一面使人致书与袁术取玉玺。却说袁术暗有称帝之心,乃回书推托不还;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桥蕤,上将雷薄、陈芬等三十余人商议,曰:"孙策借我军马起事,今日尽得江东地面;乃不思根本,而反来索玺,殊为无礼。当以何策图之?"长史杨大将曰:"孙策据长江之险,兵精粮广,未可图也。今当先伐刘备,以报前日无故相攻之恨,然后图取孙策未迟。某献一计,使备即日就擒。"正是:不去江东图虎豹,却来徐郡斗蛟龙。不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有关初三周记集锦10篇

 时间过得真快啊,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这一周内让你有什么启发呢?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周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周记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周记 篇1

 春迎微风,夏沐芳华,秋卷落叶,冬凝雪花。在四季的轮回与更替中,风景变迁,岁月流逝,走过两个春夏秋冬,终于来到了最后的那一刻——初三。

 一路上,我们肩并肩,走过。在这最后的一年,美丽依旧伴随着我。

 树木成荫花争春

 刚上初三时,班级安排在前教学楼,老师说,前楼风景好,学习起来更容易。确实如此,你看那教学楼前的两棵高大的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迸发着生命的朝气与豪迈,太阳高挂,它们却偏偏映出荫地,敢与烈日对抗。你看那小道两旁青翠的小草,映衬着红的、蓝的花,彰显出自然的美丽,它们争芳斗艳、互不相让。

 那美丽的景色之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奔跑跳跃挥汗雨

 体育课上,已不见跳动的篮球,那只飞舞的精灵已经铭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进球后的喜悦也逐渐远去,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我们艰苦的训练,因为体育考试即将来到。虽然再没有了开心的大呼,可为了理想的成绩,我们却依然乐此不疲。发狠地奔跑着,拼命地跳跃着,少年的激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因为在达到目标后每个人都会是开心的。

 那奔跑的背影,仿佛是冲向终点一般。

 拼搏奋斗创辉煌

 最后的一年里,面对迫在眉睫的中考,紧张是难免的。在课堂上,大家都飞快的让笔在指间游走,在纸上飞跑,整齐的“刷刷”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为未来努力着,争取创造更加明亮的未来。

 在浓绿的树木下,在青翠的小草旁,在艳红的夕阳下,让我们一起奔跑,朝着胜利的方向,奔向美好的地方。

初三周记 篇2

 他就象是不同国度的精灵,行为和举止都和常人不同我悄悄称他为暗地的孩子,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读懂他的心。

 阴差阳错我和他成了同桌,他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喜欢倚在窗边欣赏孤独的风景,眼神游离的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或许他早已把寂寞当成快乐了吧。

 不知为何,这几天他总是闷闷不乐,那双将世界都很透的眼睛死死盯着窗外,忧郁的眼神流露出也他年龄不相符的焦虑与不安。我问他发生了什么是他只是摇摇头。下午我才知道他爸爸离家出走了。我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他说我不懂他,我不懂吗?我只明白他不知道该在乎什么,所以有着不在乎一切的坚强,因为不知道该拒绝什么,所以有着拒绝一切的冷漠。这种深埋在骨子里的脆弱怕被人揭穿因而只能摆出一张麻木的脸。可他说我不懂,我真的不懂吗?

 那天,他在座位上说要和我聊天,我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他的脸上少了几分冷漠,多了几分随和。在那双充满阳光的眼睛里我读懂了:他爸爸回来了。他冲我很开心的笑,他说我是第一个看他笑的女孩。他的笑很好看,象大海中一朵浅蓝色的浪花。

 因为某些关系我必须转学,那双清澈的眼睛中流露出几缕不舍,我安慰他说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竟发现他的眼角停泊着片晶莹。

 其实,我一直都懂你,只是没有讲出来。你的眼睛向我诉说了一切,我懂,真的懂。

 在通往异乡的车上我向你发了一封心电感应: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初三周记 篇3

 我的爸爸是一个很爱笑的人,大大的鼻子,一双黑黑的眼睛,还配着小小的嘴巴,好笑极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爸爸:

 爸爸经常逗我玩,有时,他用手把他的嘴巴拉大,把我逗的哈哈大笑。有时,他戴着一副儿童眼镜,说:“看我的眼镜!好玩吧?”我感觉,他戴着我的眼镜好像一个比我傻很多很多的儿童,其实不傻!还有时,他穿着白大褂上面印着蓝字,好像一个修空调的人似的,连我妈妈说像修空调的人,但是我爸爸却不感觉,我爸爸还戴着我的发卡,但是我还是哈哈大笑笑个不停。

 我爸爸也会唱反调,我和妈妈说天气好冷,爸爸却说不冷不冷,好热好热。我和妈妈说好热呀,但爸爸说好冷。我和妈妈说买支冰糕吧!爸爸说,不热还买什么冰糕呀!呵呵,这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了,也肯能是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吧?我妈妈就这样告诉我的。

 我有时生气,准备要大发雷霆,我的爸爸也是哈哈大笑,我也是不知道为什么了。我大发雷霆的时候,爸爸打不过我,就拿筷子敲了我一下,但我没有哭,总是还他一把。

 我喜欢我的爸爸,我感到很幸福,因为别人没有这样一个好爸爸。

初三周记 篇4

 如果我们无法拒绝失败,那么就勇敢地面对吧,奋斗于通往成功的道路也许会让我们饱尝失败,但只要我们为之奋斗过,就会有所收获。

 每个人都有一段奋斗史,无论最后有否成功,这段汗泪交织的岁月总会是他们最难忘的回忆。

 生活就是这样,要成功,就必须奋斗。也许你努力了,却并不一定会有所成功,但你若连奋斗的权利都放弃了,那又何谈成功?即使是一棵伏在地上的小草,任人踩踏,石缝如何挤压,它也可以生长,与他人竞争,并为了觅得更充足的水源而奋斗。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竞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王为寇又如何?为寇者虽然败了,却有过同王者竞争的权力,王者虽胜,但又怎能保证以后天天为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每个人都有权力为心中所怀的目标而奋斗。

 一个人总说“不可能”“不行”来否定自己,没有尝试便轻易放弃,那么,你不仅失去了接受失败的权力,也丧失了享受成功的资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神赌博赢不来精彩的人生,成功要靠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

 青春只有短短数载,我们没有资格挥霍,唯有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追逐未来,才不会为自己留下遗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只有转瞬即逝的辉煌,然而生命的精彩之处便在于这一次次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自己较劲,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得以更加完善自己。

 奋斗是万吨巨轮前进的动力来源转换器——帆。乘风助我们破浪,日晒雨淋,不减斗志,也许会被狂风桅杆,失了支撑,但它仍携巨轮驶过了许多风风雨雨。

 即使会有失败,我们也要奋斗,汗水浇灌着的土地也许不会那么平坦,但只要有了付出,回想起走过的磕磕绊绊,我们便会发现,美丽的鲜花早已盛开,伴随着我们,并送上一路馨香!

初三周记 篇5

 美,不仅仅是对华丽事物的形容,更是对震撼人心的内在情感与思想的真实诠释。

 正是美,震撼了一个个人的心灵。

 初一时的一次月考,班上的同学们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而唯独有我鸡立鹤群,退步了100多名。后来,我收到了老师与父母的谴责。这时,我的心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乱混于心头,俶尔又化作寒流与暖流涌上鼻尖、眼眶和鼻孔里,只有那诉不尽、说不出的苦味儿。

 放学后,我一反常态,以上不吭地独自离开了欢乐的教室,拖着蹒跚的步伐挪到了人少的走廊上。夕阳西下,余阳照耀下的世界与同学们那胜利的笑声扭曲在了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猛刺着我的心灵,周围的一切都不断旋转,旋转

 倏地,一群自私鬼从我身边离去,还故意大声叫道:听说那个谁这次考得很差啊~~哈哈!他们的笑声毫不留情的摧残了我那憔悴的心。在余阳照耀下的,泪珠一闪一闪地毫不收敛地滑落着。

 就在那群自私鬼从我身边跃过时,另一群人无声无息地从教室里缓步、沉重地走到我身边,仿佛心灵受到了重创一般。他们不带欢笑,申请与动作里都表现出了严肃与同情之心,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背后,抬起右手,轻轻地、无言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八只手,震撼的不仅是我的膀臂,更是我那无人问津的弱小心灵!就在那短短的几十秒,似乎喧闹的校园成了真空,仅仅洋溢着那发自灵魂内心深处的无限慰藉与激励之美!!!那一只只平凡的小手已化为非凡的力量,拼凑齐了我破碎的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一切语言与行为、事物上的美的总和!

 一个个小小的动作,表达出了那上善若水之美。正是这种无限的美的力量,最能触动和震撼那一个个备受折磨的灵魂。这,就是震撼心灵之美。

初三周记 篇6

 初二下,物理急剧下降。看着喜欢的科目变成这样,先前那股学物理的兴趣一下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解与害怕。

 期中考试后,集中力量攻物理,把每一个概念和公式定理弄懂并灵活运用,渐渐地,对物理开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一天,那是《电磁》测验,做题如有神助,如行云流水,快速做完所有题。我从没有这样迫切过等待老师快速改完试卷。这一天终于来了,心怦怦地跳,当老师大声宣布我是第一时,四十七双眼睛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聚焦在我身上,伴随着一大片“哇”声和惊讶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可是自上学来第一次拿第一啊!

 最激动人心的是:下课时,“常胜将军”副班向我发出的挑战:期末考物理一定超过你!

 不幸的是期末考以我微弱失败告终。我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读书的大门不向所有人敞开,只有那些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推开这扇大门。读书要能耐得住寂寞和外界的诱惑。无论游戏多么诱人,仍然不为所动,浸在做题的乐趣中。

 我要一直努力下去,无怨无悔,相信自己还会再得第一。我喜欢得第一的感觉。

初三周记 篇7

 不同季节的雨,有不同的特点。我觉得春雨是最美的,也是最有特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又从何说起,“哈——哈!”就从它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说起。

 春雨,春雨,那轻纱般的细雨打在工人的脸上,消除了工人一天的疲劳;那天使般的细雨打在急着上班的姑娘、小伙子们的脸上,消除他们脸上的紧张;那愉快使者般的细雨打在去学校读书的孩子们脸上,消除了孩子们脸上不愉快的表情……春雨,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欢乐,人们是多么喜欢这场春雨啊!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为植物、动物们带去了不一样的欢乐。

 那干枯的小草喝到了甘甜的春雨,一下子就变绿了,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摆动它美丽的身躯。那低下头的花朵,喝到了香味扑鼻的春雨,一下子就抬起头来,还开出了朵朵美丽的花朵,它们在风中跳着美丽的舞蹈。那光秃秃的大树,喝到了绿油油的春雨,一下子就长出了又嫩又绿的树叶,它们在风中“哗哗”作响,仿佛在唱歌。那干旱的土地,喝到了营养丰富的春雨,一下子变得又松又软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土地长出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珍珠……小鱼儿在溪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小青蛙从河岸上跳进了河中,小松鼠与伙伴们大树上快活地窜上窜下……春雨为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

 啊!春雨,你是那样的美!

初三周记 篇8

 今天上午,我和烟台的姨姥回牟平老家,我们不到9点就出发了,到了车上座全都满了,有老爷爷、有老奶奶、最多的是青年人、还有儿童,车上的人太多了,有一位阿姨看见我站着几次都被站着的人挤的差一点挤倒了,就把她的座让给了我,我很感动。我刚坐下一会儿,车上又上来一位老奶奶,脸上长了许多皱纹,头发都白了,我马上站了起来,把阿姨让给我的座位又让给了这位老奶奶。老奶奶对我笑了笑说:“谢谢你,好孩子!”过了一会儿又一位阿姨笑着把她的座让给了我。我说:“阿姨,我不用。”阿姨说:“我快下车了。”

 同学们,我坐的这辆车上,你让我,我让你,这样的气氛多么好啊,人人都这样多好啊,没有坏人多好啊,我们大家都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初三周记 篇9

 阴暗的小路,是你,提着灯指引着我。

 ——题记

 月明星稀,凉风习习,撩起鬓边的碎发。抬眼望去,小巷的尽头,依旧漆黑一片。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轻抚着路灯的开关,郑重地按下了它。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涌进头脑。

 那是一段晦暗的日子。

 大雪纷纷,如鹅毛般美丽。本应是喜庆的日子,却——“砰!”一声巨响从父母的房间传来,幼稚的我站在门外,听着父母的争吵,漆黑的双眼透露着惊恐。妈妈从房间里哭着跑出来,“你就知道赌!”“砰!”又是一声巨响,关闭了大门,也关闭了我的心。爸爸颓废地倒在门框旁,我望着窗户上的双喜,那一抹红刺痛了我的眼睛。

 妈妈回娘家了,奶奶将我带到她的身边。走时,我望了一眼爸爸,看见的只是他眼中的迷茫。

 真的不喜欢奶奶,粗糙的手掌,黝黑的皮肤,笑起来脸皱的像一团纸。

 大雪纷纷扬扬,我望着窗外的大雪,思念着父母。一个小男孩一把揪住我的小辫子,说:“借我一下你的橡皮。”“我……我没有。”“小气鬼,没人要的孩子!”他一把推开我,对我吼叫道。我听了,一拳打向他,“我不是。”“你就是,你就是。”老师来了,最后,我被骂了。

 我躲在村外的榕树下哭着,哭着。冬天的夜晚,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只有低低的抽泣声。那时,你来了。我睁着哭肿的眼睛看着你。模模糊糊,好像看见了妈妈。

 那一夜,我高烧一夜,而你一夜未眠。

 待我醒来,你已靠在床边浅浅地睡去。我看着你:鬓发全白,疲惫的脸上布满愁绪。我轻微地动了动,你醒了。你紧紧的抱住我,大哭着“都是奶奶不好。”我听着你的哭声,愣住了。随即我也哭了:我想起了妈妈,想起了爸爸,想起了过去。

 初春,阳光和煦。你拉着我的手,放在阳光下。阳光下,手暖暖的,心暖暖的。你望着我微笑的脸,留下了眼泪。你俯下身子,抱住我,说:“娃,奶奶没用,你爹你娘吵架不怪他们,怪我,让娃你受苦了。”你的眼泪滴落在我的眼角。我转过身来,用手轻轻地拭着你的眼泪,学着你和蔼的样子:“奶奶不哭,哭就不好看了。”阳光下,你笑了,绽放的菊花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仲春,迎春花已经开放,家门口的桃花在微风细雨中竞相开放着。父母和好了,提着大大小小的盒子来看望你。可是,你却板着脸,说:“都怪你们,娃受了太多的苦。”却又和蔼地看着我,轻声说道:“娃,长大了,要听话……”此时,你的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雾。你撇过脸,声音有些哽咽了。我甜甜地笑了。

 雨停了。阳光下,你的银丝闪烁着,模糊了我的眼睛……

 “娃……”一霎时,又听到你的声音。转过身,漆黑的小巷只有一盏明灯。

 我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伸手轻抚着你的“脸”。喃喃细语道:“谢谢你,奶奶,在我最晦暗的日子里用爱点燃我心中的灯,使我的内心不再迷茫。”

 月光下,一灯如豆,思绪弥漫开来……

初三周记 篇10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上海玩。爸爸妈妈先带我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馆。

 水族馆里面到处都是蓝色,各种各样的蓝,我走在里面就像是走进了海洋。

 水族馆里的鱼可真多啊,有长得很奇怪的狮子鱼,还有海龙、海马、水母,还有一只小小的很可爱的小蜥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长长的海底隧道,透过海底隧道,我看到了五彩斑澜的海底世界,有凶恶的大鲨鱼、长尾虹,还有大海龟,它划着两只大大的脚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有一个叔叔穿着潜水服在里面给它们喂食,许多小鱼就在他身边游来游去,太有意思了。

 我还在水族馆里看到了企鹅,它们笨笨的样子可爱极了,有一只在岸边睡觉,其余的企鹅在冰水里游泳,它们的翅膀像是鸭子差不多,我觉得它们应该会飞呀,可惜它们不会。

 通过参观水族馆,我又认识了许多鱼,增长了许多知识,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地方。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30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