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卖柴翁》的翻译
我添加了《卖柴翁殴宦者》自己翻译的译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①柴。宦者称宫市②取之,与③绢数尺,又就索④“门户”⑤,仍邀⑥驴送柴至内⑦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⑧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⑨而归,汝尚⑩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①负:驮。②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③与:给。 ④就索:向他索取。⑤门户:指门户税。⑥邀:强要。⑦ 内:宫内。⑧尔:你。 ⑨直:同“值”。⑩尚:还。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那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2 文言文《卖柴翁》翻译及道理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3 卖柴翁 译文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值”。 10 尚:还。 11 有:只有。
译文: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4 白居易的《卖柴翁》赏析和翻译,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还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如果你不同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太监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5 卖柴翁的翻译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6 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什么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
农民哭泣起来,把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7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
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 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
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下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 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
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道理: 本文所写卖柴农夫所受欺压,不过是千百件事例中的一例,农夫忍无可忍,不得已而起来反抗。最高统治者只是开除了这个宦官,同时赐绢给农夫,用小恩小惠的手段,来缓和平民的反抗情绪。
延展阅读: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7 谁有 卖柴翁殴宦官 的原文和译文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
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辩,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
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湏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译文: 按照惯例: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令有关官吏主持这件事,向市场上的卖东西的老百姓买所需要的东西,随时给出价款贞元末年,皇上派宦官来主持这件事,这些宦官压低价格来买老百姓的物品,出的价远低于物品本身的价格甚至于在贞元末年不出示公文证件,皇上直接设立"白望"(意即在市场上左右望,看中东西就拿,出价不高于本金)这个组织大约有几百人在长安的东西两市和繁华市区,看人所卖的东西,只称"宫市"(即皇宫所买),立即取物付款,究竟是真还是假难以分清,没有人敢问他们是从哪里来,他们跟卖家论价的高低时,大概用百文钱可以买的东西,要价值几千文,还要索取进宫门时给看门人的钱和运入宫中的运费有的百姓,把物品带到市场去卖,甚至有空手而归的名称是"宫市",而实际上是强夺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8 卖柴翁——{白居易(写的),不是摘自《资治通鉴》的}原文+翻译对嘛,卖炭翁是白居易的,卖柴翁是韩愈的。
卖炭翁
白居易
序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烟熏火燎的脸色;两鬓斑白,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干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有吃有穿。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疲倦,人也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了,就在市南门外歇息。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一个是穿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持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拉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宫使强行拉走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韩愈 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
9 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
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值”。
10 尚:还。 11 有:只有。
译文: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10 《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
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
(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
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
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出自:唐代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扩展资料:
历经肃宗、代宗到德宗朝,权力逐渐转入内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时尚知节俭,晚年却越来越贪婪奢靡,“宫市”也折腾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
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德宗末年连宫市文书也不用了,“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白望”这名号起得够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货物,就以宫市的名义掠走。 只付大约十分之一的货值,还要另索货物进宫的“门包”和脚钱。
这些恶棍的身份真假莫辨,卖货的百姓常常空手而归,“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2、作品鉴赏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本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农夫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这也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压迫人民导致的结果。
所以换个角度,这篇文章也暗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迫人民。 2、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新唐书·韩愈传》云:“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由此可知,韩愈对朋友的情感始终真挚如一,而且“不少变”,对于亲友也极重道义,尤其是有才学又与他志气相投之士。
韩愈弟子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中描写他:
“交于人,已而我负,终不计……与人故,虽微弱,待之如贤戚。”“人诟笑之,愈笃。”
由此可见,昌黎对亲朋好友的情感是丰沛的,也可略见其敦厚之性情。
唐代文人墨客颇重视交游,借彼此间的往来、交流与唱和,除能增进自身见闻,亦能互相激励,进而擦撞出文学世界的火花。
孟郊,字东野,是韩愈的忘年之交,年长昌黎十八岁,著名代表作为《游子吟》。两人相识于贞元八年同赴长安应进士试时。
孟郊画像
当年,孟郊已四十一岁,虽是再次落榜,同与韩愈结为知心好友,并惺惺相惜,彼此间有许多互赠唱和诗文,真挚的友谊长达二十二年。直到元和九年,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奏孟郊为节度参谋,郊应邀前往兴元,却于赴任途中暴病身亡。
悲伤的韩愈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哀悼孟郊,并募款为之料理后事。
孟东野一生极为穷苦潦倒,韩愈在《荐士》诗中也称他为“酸寒溧阳尉”,但两人皆好古,诗风相近契合,昌黎对其诗作非常推崇,后人称之“韩孟”。
柳宗元,字子厚,年纪比韩愈小五岁,其先世源自河东,故又称“柳河东”。于贞元九年二十一岁时考取进士,二十六岁登上博学宏辞科,并正式踏入仕途。
韩、柳之交谊,应是源自昌黎长兄韩会与宗元之父柳镇熟识。且韩、柳二人同遭被贬远方之境遇,又都好古文,同为提倡古文之领导者,故能互相吸引。但二人创作古文、对待佛教的立场互不相同,政治立场也南辕北辙。
柳宗元在政治上依附王叔文集团,后因王失败而被贬永州。韩愈极不欣赏王叔文,但并不因此而影响韩、柳二人情谊。
二人虽常相隔两地,但彼此间书信往来从不间断,即是其深厚友谊之凭证,后人以“韩柳”称之。
柳宗元雕像
韩愈与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也皆有交谊,但交情都不深入。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与柳宗元熟识,依附王叔文集团,政治立场与昌黎背道而驰,但极为赏识韩愈的人品与文才,从其文章《祭韩吏部文》中可见一斑。
白居易,字乐天,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先世源自山西太原,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韩愈弟子张籍,与白居易熟识,两人同朝为官,所以彼此相识,但因彼此之宗教信仰与文学作风差异颇大,故交谊不笃。
元稹,字微之,洛阳人,为中唐著名诗人,后世将他与白居易以“元白”并称之,与昌黎同朝为官,很推崇韩愈文才,并曾托他作《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元稹善于作艳诗和悼亡诗,与韩愈擅长古文的风格大相径庭,所以彼此之间难有交集。
以下是《韩愈传》全文的翻译。里面有详细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848952htm#10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好像是东北辽宁省)。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孤,无父也。”--《说文》),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4)年间(因为其他年号都比较短),文坛风气是比较崇尚古文,模仿杨雄和董仲舒的议论文,而独孤及和梁肃被称为模仿的最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尊敬。韩愈和他们的拥趸们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打算靠这个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在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慕名请他去做下属。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去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际。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就是太监到市场上明抢,白居易的《卖炭翁》就反映了此事,曾导致一名太监被愤怒的农民杀死,因为这个太监不但要抢东西,还抢人家的驴子)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因为抢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用,德宗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自尊心超强和喜好奸佞的一个混蛋,可以说他在位时期,极大地动摇了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从京官贬到连州(后来刘禹锡好像也被贬到这地方,好像属于广东省,当时属于不发达地区,很边远)山阳县做县令,后来又转到江陵府作政府科员。
元和初年(唐宪宗年号,805年以后,唐德宗的孙子,他在位期间对不服从的藩镇手腕强硬,并取得了很多成绩,逐渐恢复了朝廷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大概相当于什么候补委员之类,宋代,员外干脆成了土地主的代名词)。但是华州刺史阎济美因为公事停止了华阴县令柳涧县令的工作,但还让他临时担任职员的工作。过了几个月,阎济美停职了,到公寓中去住,柳涧挑拨农民工去向他讨要前年为军队服劳役的工资。后来的刺史认为柳涧做事不妥,上报朝廷,朝廷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正好经过华州,听说此事后,认为俩刺史合伙欺负人,就上书朝廷替柳涧开脱,韩愈的奏章被留在了皇宫中没有处理。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李某某考察这件事,发现了柳涧的罪恶,于是追加处罚,把柳涧贬到某处作尉官。朝廷认为韩愈在不清楚实情的情况下胡说八道,又把他恢复成原来的职位:国子博士。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丢在一边,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我安慰:国子博士早晨到学校,把学生们召集来,教导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赶上了好皇帝,都好好学习儒家经典,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出头之日,还没说完,学生中有人笑起来,说,您这是糊弄我们呢,我跟了您很久,您学习六艺非常的投入,排斥不符合儒家精神的佛老思想,刻苦总结从古到今所有的经典,但您公众面前既没有威望,也没什么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动不动就被贬官,日子过得很清苦,头发掉了牙齿松了,不去考虑这些反而教别人和你一样?先生说了,你过来,我只是说你自己努力就行了,至于会不会受重要,那是宰相们的事情。孟子和荀子都很牛查,但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我现在虽然文章言论并不是很恰当,皇帝大臣没有收拾我,对我已经很眷恋了。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考虑到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可能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差不多吧,也是起草公文的)
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提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科员期间,荆南节度使(省级军政长官)裴均对他很好,裴均的儿子裴锷很平庸俗气,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作了一篇序文送行,称呼裴均的字(好像古代不兴对儿子称呼父亲的字,具体搞不懂)。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8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军是行政单位,和州一级,水浒上害宋江的黄文炳,家住无为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赐给韩愈金紫的衣服。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12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因为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刑部副部长,定额好像是两位),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碑文,这篇文章中韩愈多数突出裴度的事迹,而当时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愬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跑到皇宫中上告碑文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李愬的父亲是李晟,功劳很大,娶的老婆好像是公主),皇帝下令取消韩愈写的这篇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编写并刻石。
长安附近的风翔,有法门寺,法门寺中有座护国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传说这个宝贝三十年开启一次,每次开启会保佑庄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谐。元和14年(819年)正月,皇帝让太监某某帅三十个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宫中保留三天,再送到各个寺院。无论是大臣和老百姓们,都跑去施舍(毕竟三十年才一次,人生有几个三十年?乱世之中求个平安吧),唯恐落在后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导致破产的,甚至烧掉头发烧灼骼膊去赶这个时髦,韩愈一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参见我另一篇文章)。
宪宗看了这篇文章十分生气,过了一天出示给大臣们看,将要严厉处置韩愈。裴度和崔群说:韩愈虽然让您生气,应该判罪,但也是因为他内心很诚恳,不怕被您处置,否则他干嘛这么吃力不讨好?请宽恕他以显示您的大度,这样会鼓励其他上书言事的人。皇帝说,韩愈说我过度信仰佛教我可以宽容,他干嘛说东汉之后皇帝信佛的都短命,这岂不是太荒谬了,作为臣子如此狂妄,不能原谅!于是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以至于其他官员都认为韩愈罪有应得,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韩愈贬官为潮州(今广东潮汕吧?当年鳄鱼泛滥成灾,想必也是蛮荒之地)刺史。
韩愈到了潮阳,又上表给皇帝说:
宪宗对大臣们说,昨天看了韩愈的表章,想起他劝谏我不要接纳佛骨的事情,我发现他还是很爱我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宪宗属于一惊一乍的人物),但是韩愈作为臣子,不该说我信仰佛教就会短命,我是因为这个讨厌他的随便)宪宗打算重新启用韩愈,所以先跟大臣们打个预防针,想看看大臣们如何反应。宰相皇甫镈讨厌韩愈的刚直,恐怕他被重用,第一个跳出来回答,韩愈终究是狂妄粗心,把他调到一个好一点的州郡吧,于是授予韩愈袁州刺史。
开始,韩愈得了潮阳,开始办公,问到老百姓关心的事情,都说,本地西边的湫水中有很多鳄鱼,体型巨大,把老百姓养的家畜将近吃光,所以老百姓都很穷。过了几天,韩愈亲自去看了一下情况,命令判官某某抱着一个猪一个羊,投到湫水中,并作了一篇祭鳄鱼文,让鳄鱼们滚蛋,如果不听就派人收拾它们,不要后悔。祝愿完毕的那天晚上,湫水中忽然刮起了狂风,伴随着打雷,几天之后,湫水全部干涸,从此潮州人再也不用担心鳄鱼。 袁州的风俗,男女到别人家做仆人的(估计是少男少女的家长借了富户的钱,把儿女作为抵押),如果超过期限不还钱,则做工的人就永远做富户家的仆人。韩愈到袁州之后,增设了相关法律,赎出那些未成年人,还给他们的父母,改变从前的约定,禁止富户这种抢男霸女的行为。
元和15年,上调韩愈为国子祭酒(国立大学的校长),转去做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正赶上镇州乱兵杀死了州长田弘正,推举王廷凑代理军政长官。朝廷让韩愈去安抚人心。韩愈到了之后,召集军民,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造反。慷慨陈词,王廷凑在一边听了对韩愈很敬畏。后来又改任韩愈为吏部侍郎(国家劳动部人事局副局长)。后来又改为京兆尹(首都长安市市长),兼任御史大夫(言官,负责向皇帝建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韩愈不太去指定地点上班,,被御史中丞(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早先御史中丞这个官是御史大夫派去到皇宫中和皇帝做沟通的官)李绅(谁知盘中餐的作者)弹劾。韩愈没有被查办,不服气,还是不去上班。李绅和韩愈都是脾气性格急躁走极端的人,于是互相吵闹,别人怎么劝也不听。于是皇帝各打五十大板,派李绅作浙西观察使,韩愈改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等到李绅要去浙江之前,跑到皇帝面前哭诉,唐穆宗(很贪玩的一个皇帝)可怜他,于是让李绅作兵部侍郎,韩愈作吏部侍郎。长庆(穆宗年号,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四年12月死去,时年57岁,追认韩愈为礼部尚书(教育部部长),谥号为“文”,所以后世经常称他作韩文公。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韩愈被贬: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被苏轼称为“文学八十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没生,李白死了,韩愈两年前生,杜甫死了。孟郊比韩愈稍大。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员家庭。他的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官员。韩愈有三个兄弟,大哥韩晖,二哥韩杰,三哥韩愈。韩杰英年早逝,韩愈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所以他和大哥韩晖住在一起。后来,韩晖死了,韩愈由他守寡的妻子抚养。韩愈年轻时生活艰苦,但他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他说“他七岁生而读书,十三岁就能写字”“先古兴亡,他没有错;天下得失,未留。”从19岁到30岁,他去北京做官十几年。他也是“饥寒交迫,赤身裸体”,“没有资本租房子”。他去了京城,升官了,三次排名第一。25岁第四次升官,终于中了进士。但是,进士只是一个身份,不是一个官员。想当官,必须经过吏部的博学和天鹅部。韩愈在博雅和宏慈部门连续工作了三年,但都没有成功。他给首相写了三封信,要求见一位官员,但没有得到。经过十几年的仕途,韩愈终于在30岁的时候去了汴州宣武节观察和提拔官员,真正开始了他的仕途。难怪他感叹“千里马常见,伯乐不常见”。
贞元十八年,韩愈34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这是韩愈进入京师的开始。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荐文艺青年,敢为人师,广教弟子,被称为“汉室弟子”。他的《教师声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第二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被当作御史。建议‘低秩,广权’,这是对皇帝的特殊意见和建议。他目睹了人民的饥饿,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关于审查制度,关于遭受旱灾的人民的饥饿”,并要求两个首都城市的人民延期纳税。被权臣陷害,贬为阳山令。找了十年官,二月被降职,却不怨别人。他在阳山工作三年,深入民间,参加村民的农耕渔猎活动,收了大批弟子。韩愈说他“爱民,民生以其姓先”。这是韩愈第一次被降职。据说韩愈改变了阳山,把一个荒芜的县城变成了文化名城。
永元年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参军为江陵法曹。不久,宪宗即位,韩愈享受了他的仕途,被提升为郭子博士。元十二年,韩愈跟随裴度平定淮西叛军武元吉,次年升任刑部侍郎。
宪宗皇帝非常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佛教的过度盛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当时相当一部分人是僧侣而不是生产者,导致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短缺。同时,相当一部分信徒用自残的方式忏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元十四年,宪宗大搞佛教活动,派使者到陕西凤翔法门寺瞻仰佛骨,沿途修路建庙,放弃官、商、民捐助,造成北京佛教信仰的狂热。说:“王公和文人都是普通人。因为害怕被落下,他们逃跑时放弃了。人们破产了,破产了,燃烧他们的武器,寻求支持者。”韩愈不喜欢这种浪费金钱和人力的愚蠢行为,对没有人热衷于儒家思想深感痛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韩愈以极大的热情写出了著名的《新唐书》。他说尧、舜、禹都不信佛,皇帝都长寿。佛教传入中国,但皇帝短命,不短命者被杀。那佛骨不过是块脏死的骨头。陛下,你“今天把这烂东西拿走,你自己看着吧。”“群臣没有说错,历代帝王的历史也没有提到这一点。群臣惭愧。”它要求骨架要“付之适当,抛之各种火与水,永不根本。”“这不是很好吗?”这不是很快吗!“韩愈是大文豪,奏章是随口写的,现在的宗皇帝可不这么想。他看了之后,非常生气,立刻把韩愈斩首。韩愈被裴度等人劝阻,才幸免于死。他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潮州当刺史。韩愈被押解出京不久,家人也被赶出长安,12岁的女儿被驿道撞死。
当他骑马出了兰关,他的侄子来和他告别的时候,他胸前的木块在他的笔底变成了波浪。韩愈写《移兰观左显侄项》:一封打了九天的信,潮州路8000号夜间降级。如果你想消除圣人的缺点,你会愿意拒绝,珍惜剩下的岁月。云秦岭的家在哪里?雪挡住了蓝马。知道你在远方,应该是故意的,好让你去河里收我的骨头。年过半百的韩愈心灰意冷。
到了潮州,他发现潮州不仅偏僻,文化落后,而且农耕方式原始,学校落后,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一般来说,贬谪的官员和罪人一样,不积极参政,但韩愈没有。新官上任后,大胆连续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赶走鳄鱼。潮州有一条河叫鳄鱼溪,因为河里鳄鱼很多,经常吃人。人们也称之为“恶溪”。韩愈也写过一篇文章《旧唐书》驱赶鳄鱼。二是在北方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第三是赎回奴婢。命令奴婢用工资还债。如果钱债相抵,就给了人自由,没有还清的就用钱赎,以后不准养奴隶。第四是立教育,请立学校。韩愈之前,潮州只有三个进士。韩愈到南宋后,进士172人,是对韩愈的一次大教育。八个月后,韩愈迁居袁州。但潮州人视韩愈为神,鳄鱼崇拜的地方叫汉浦,渡口叫汉都,鳄鱼溪叫韩江,对面的山叫寒山。经过八个月的潮州历史,韩愈使潮州所有的山川都以韩为为姓。许多人以此为姓,街道、商店、学校和树木也以此为姓。后人建祠堂庆千年。如今有一首模仿者的诗说:“一封信,早上九次上天,晚上八千次下潮州路。”八月,民享四益,全国姓韩。
元十五年,宦官唐宪宗被杀,穆宗恒立即位,但政府由李德裕和牛僧孺统治。韩愈以国子监的身份回到北京。清朝元年,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韩愈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镇州之乱,史称“三军统帅”。没有一兵一卒,他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了城镇和州的混乱。很快成为了官方的侍郎。清三年一月,韩愈升为太医。韩愈统治下,北京社会安定,盗贼不起,米价不涨。后来诗人贾岛因读书《关于佛骨》打韩愈的马头,两人被列为知心好友。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一年,韩愈先后出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韩愈和唐穆宗死于长清长安,享年57岁。
纵观韩愈一生,我并不欣赏他那种险象环生的诗风,也不提倡“载道”的文风。相反,我对他的政治自豪感印象深刻。他“不喜物,不自怜”,始终以民为本,“为官一方”。圣人已逝,他的精神在我心中闪耀了1200年。
1 韩愈关于鱼的诗句名句
韩愈关于鱼的诗句名句 1关于韩愈的诗句名句
1、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2、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3、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4、断送一生唯有酒 ——韩愈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8、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韩愈 《送孟东野序》9、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韩愈 《杂说》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原道》14、"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 《原毁》"1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韩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1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18、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韩愈19、情隘辞蹙,不知所裁。
——韩愈20、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进学解》21、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韩愈 《符读书城南》22、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韩愈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韩愈 《原道》2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 《马说》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3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32、博爱之谓仁。 ——韩愈33、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34、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35、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3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韩愈37、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
——韩愈38、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39、事业无穷年。 ——韩愈40、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韩愈4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42、圣人无常师 ——韩愈43、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 《送石处士序》44、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
——韩愈45、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韩愈 《东方半明》46、自知者为明。
——韩愈 《复忘赋》4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48、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4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50、辞,达而已矣 ——韩愈51、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
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
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
酒味既泠冽,酒气又氛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
此诚得酒意,余外徒缤纷。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方今向太平,元凯承华勋。
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曛。 馔zhuàn:吃喝,饮食。
膻shān:像羊肉的气味。红裙:指歌女。
莸yóu:臭草指坏人。薰:香草指好人。
——韩愈 《醉赠张秘书》5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韩愈 《原毁》5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韩愈5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韩愈55、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 ——韩愈 《围炉夜话》5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 《原道》5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早春呈。
2写出含有鱼的古诗句
含有鱼的古诗句:
陆龟蒙 相和歌辞·江南曲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鸀�\窥,潋滟无因见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杜甫 绝句六首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稻畦 罫布畦堪数,枝分水莫寻。鱼肥知已秀,鹤没觉初深。
王建 杂曲歌辞·宫中三台二首 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
韩愈 盆池五首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白居易 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望采纳,谢谢!~
3关于鱼的诗句古诗
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杜甫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唐)白居易
6、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赵嘏
7、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 白居易
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10、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涧中鱼》 (唐)白居易
4关于鱼的诗句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4、金麟岂是池中物,一如风云便化龙。
5、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6、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7、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9、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0、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5韩愈的古诗名句
关于韩愈的诗句摘抄大全100句1、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2、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3、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4、断送一生唯有酒 ——韩愈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8、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韩愈 《送孟东野序》9、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韩愈 《杂说》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原道》14、"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 《原毁》"1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韩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1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18、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韩愈19、情隘辞蹙,不知所裁。
——韩愈20、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进学解》21、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韩愈 《符读书城南》22、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韩愈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韩愈 《原道》2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 《马说》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3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32、博爱之谓仁。 ——韩愈33、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34、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35、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3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韩愈37、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
——韩愈38、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39、事业无穷年。 ——韩愈40、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韩愈4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42、圣人无常师 ——韩愈43、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 《送石处士序》44、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
——韩愈45、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韩愈 《东方半明》46、自知者为明。
——韩愈 《复忘赋》4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48、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4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50、辞,达而已矣 ——韩愈51、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
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
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
酒味既泠冽,酒气又氛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
此诚得酒意,余外徒缤纷。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方今向太平,元凯承华勋。
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曛。 馔zhuàn:吃喝,饮食。
膻shān:像羊肉的气味。红裙:指歌女。
莸yóu:臭草指坏人。薰:香草指好人。
——韩愈 《醉赠张秘书》5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韩愈 《原毁》5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韩愈5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韩愈55、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 ——韩愈 《围炉夜话》5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 《原道》5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6关于“鱼”的诗句有哪些
1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3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4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5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苻子·方外》
池鱼
宋 祝庆夫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鱼虾
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观鱼
宋 杨万里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时鱼
宋 徐玑
风晴霜气合,沙渚夜鸣榔。
独喜鳞兼细,时看寸有长。
月斜寒动影,水碧静傅香。
可爱渔翁乐,溪梅秋第芳。
1三个人分别是白居易、韩愈、李贺。
2三个作品的原名分别是《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摹写声音至文”对声音的描摹特别有文采。
4"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明了三个诗人的三首诗对声音的描写特别有感染力,有惊天地、泣鬼神、使人的精神情态改变的效果。
听颖师弹琴原文:
暱暱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颖师弹琴翻译及注释翻译 犹如一对亲暱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注释 1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2暱(ni)暱:亲热的样子。一作「妮妮」。3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暱。4划然:忽地一下。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 唐诗 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5「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6「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喧啾(jiū):喧闹嘈杂。凤皇:即「凤凰」。跻(jī )攀:犹攀登。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7未省(xǐng):不懂得。丝篁(huang):弹拨乐器,此指琴。8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旁:一作「床」。9推手:伸手。遽(ju):急忙。十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⑾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⑿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听颖师弹琴鉴赏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著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比较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 ,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暱暱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和乐的色调,中间著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暱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要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叠。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属指声;一者(三联)宛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用法变化而深严」(《昭昧詹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韩愈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他写作诗文,能够摆脱拘束,自辟蹊径。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与形。从而使整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闳隽永,饶有情致。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细,感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中的「女」、「语」和「尔」、「汝」声音相近,读起来有些绕口。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后面写昂扬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也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绳墨,却又无不文从字顺,各司其职。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也是韩愈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听颖师弹琴故事一千多年前,在中国的 唐朝 ,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韩愈是 唐代 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开始的时候,琴音柔和细弱,婉转轻盈,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韩愈听得十分愉悦,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突然,琴声激昂高亢,像是万马奔腾,勇士们奔赴沙场,刹时间刀剑齐鸣,悲壮惨烈。韩愈为之精神震奋不已,好像自己也在战场厮杀。一会儿,琴声又悠扬飘逸,像柳絮轻场,随风飘忽,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舞。韩愈也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飘上了太空。
很快地,琴声又热闹起来,到处是莺歌燕舞,百鸟齐鸣,又见有一只凤凰引领高歌。此时百鸟围着凤凰飞舞,一片乐观升平气象。
接着,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越攀越高,仿佛在攀登峭壁悬崖,一寸一寸地艰难前进。不料,琴声从最高处忽然下滑到最低音,好像是攀登者忽然失足,从千丈高峰一下子掉落到无底的深渊。把韩愈骇得心惊胆跳……
韩愈听到这里,激动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泪如雨下,把衣襟也湿透了。他不得不伸手拦阻,请颖师中止弹奏,对颖师说:「我虽然长著两只耳朵,但是不懂音乐。不过这次听到你的弹奏,却把我激动得控制不了自己。你的演奏实在太高明了,好像是把冰和炭火放在我的心窝似的,你要是再弹下去,我可真的受不了了。」韩愈后来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天。上面所说的就是他在诗中所述当时听琴时的感受。
听颖师弹琴创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传 唐朝 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唐代 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 诗词作品: 听颖师弹琴 诗词作者: 唐代 韩愈 诗词归类: 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