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火烧和珅华车的海升,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火烧和珅华车的海升,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第1张

在历史上,真正烧和珅华车的是御史谢振定,而我们之前说道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和《乾隆王朝》这两部电视剧里,烧华车的海升和李矩璨,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这俩人我查了查,海升,《清史稿》中还真有这人,不过这个人,他还真跟和珅发生过交往,还真有这回事。海升这个人,当时当的官是什么呢?是军机章京,军机处的,章京是工作人员,军机处的工作人员不叫笔帖式,不叫秘书。 但实际上,军机章京就相当于军机处的秘书,后来还有一个人,也当过军机章京,这个梁启超他们,谭嗣同就当过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的普通工作人员。海升这个人,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呢? 他没有过「 ”火烧和珅华车”的壮举,历史上留给他的是一个杀妻案件。海升素来与他的妻子不和,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吵架,一怒之下就把他的妻子给打死了。打死以后,他妻子死了,他小舅子不干,他小舅子叫贵宁,他的妻子的弟弟,贵宁不干。 贵宁就跑到军机大臣面前,海升是谁的部下,海升是军机章京,当然是军机大臣的部下,军机大臣是谁啊?军机大臣是阿桂,找阿桂那,你得给我报仇,你得给我把他判死刑。人家阿桂,就看中海升的学问挺好,至于家里事,老婆死了就死了,那算什么呀。 于是乎,没有替贵宁主持正义,贵宁不服气,不行,我这口气我憋着,我不干,我得找一个人给我伸冤。他就看中谁了呢?看中和珅了。和珅当时刚刚调到军机处,与阿桂一块儿工作,他与阿桂正闹别扭呢。 他那时候还没想把自己的弟弟派到人家手下,所以当时他想好事,借这个机会,我可以收拾收拾阿桂。其实他呢,当然我们以前也介绍过他们夫妻很好,他觉得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妻子打死,有这点。 但是更多的是什么?他认为这个案子,我可以借机陷害大学士阿桂,我把他踢下去。所以他就告诉贵宁,你啊!告,往上告,你就告两条:第一条:海升殴杀妻子;第二条:阿桂贪赃枉法。 你告,使劲告,我一定给你做主,结果他就告状,就写上了。那转眼你想,军机处挨着皇上很近,军机处就在紫禁城里,就在咱们故宫里,离皇上很近,所以他就往上告,结果很快,肯定上面就知道了,就要派人查案。 在派人查案的时候,和珅就问贵宁,你有什么证据没有?他说我有证据,军机处还有一个人,叫曹文植。他可以证明,阿桂偏向海升,不主持正义,你找曹文植就知道了。和珅就替贵宁找到曹文植。 曹文植一看,这边和珅这人,将来很有本事。这边阿桂老头子了,国家栋梁谁都惹不起。我,哪边是正义?我管谁是正义的干嘛?爱谁是正义谁是正义,跟我没关系,你们俩人我谁都得罪不起。 我得罪你们谁,我都没个好,算了。第二天,给皇上写了一封书信,不辞而别了。我啊!我妈老了,我回家伺候我妈去了,这辈子我不当官了行了吧,曹文植就走了。这案子没有证人啊!不了了之啊! 海升杀死自己的妻子,死就死了。别说,海升还是受到了一些惩罚,但是没有死罪。这阿桂被罚去一年的俸禄,罚去一年的基本工资。 那《乾隆王朝》里,那个湖北中丞李矩璨是什么人呢?我这个人孤陋寡闻,看了很多书,二十四史咱不能都翻遍了,咱翻《清史稿》就行了,他是清朝人,《清史稿》我翻遍了,没找到这人,这个人是谁呢?我不知道。他这个编剧,打哪儿找一个李矩璨呢?可能他们另有依据吧!我这儿是没有找到有这么一个人。 既然海升与和珅没有什么关系?李矩璨又查无此人,真正烧了和珅华车的谢振定,被和珅打击得丢了乌纱帽,和珅着实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在和珅的党羽密布整个乾隆朝的这些年月里,还能有什么人敢碰和珅一下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这句话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要加上五个字:“汉不与满斗”。所谓《官场斗》(又名《满汉斗》)只是评书或单口相声而已,借给刘墉几个胆子,也不敢跟和珅斗,他见了和珅就得下跪磕头,那倒是真的。

在和珅眼里,他需要忌惮的公爵以下满汉文武大臣只有三个,这其中当然不包括刘墉和纪晓岚。事实上按照正史记载,和珅根本就不在刘墉和纪晓岚,甚至还有点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乾隆朝,刘墉最大的官职是工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直到嘉靖二年,在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一生没当过军机大臣,按照雍正以后“大学士不入军机不为真宰相”的惯例,刘墉就是驼背称呼啦圈,也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

纪晓岚名气虽然大,但是很遗憾,他连假宰相都不是,因为他一辈子也没当过正牌大学士,直到嘉靖十年,纪晓岚才在临终前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称号,一天“中堂”都没当过。

清朝大学士被称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实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满一汉两位尚书。满尚书地位高能力差,汉尚书地位低本事强,此消彼长就成了平起平坐。两个尚书经常闹别扭甚至在部里吵架打架,弄得手下一帮郎中、员外郎无所适从。

为了给各部满汉尚书拉架,皇帝让大学士每人监管一个部,召开部务会议的时候,大学士居中而坐,满汉尚书一左一右,隔着大学士就掐不起来了。大学士因为居中而坐,所以被称为“中堂”。

清朝的大学士,同一时间最多只有六个(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中和殿大学士而新增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了三殿三阁制),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给满汉尚书拉架的工作,由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承担,比如胤禛胤祥都曾管过某一部。

和珅不但是一人监管数部的文华殿大学士(从乾隆五十一年到嘉庆四年),而且在乾隆四十八年受封一等男爵,五十三年晋升三等忠襄伯,嘉庆三年,和珅晋封一等忠襄公。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和珅在朝堂上也有惹不起的人物,比如和硕和亲王弘昼、固山贝子福康安。

弘昼和福康安跟乾隆都是实在亲戚,弘昼是乾隆最疼爱的弟弟,福康安是乾隆最亲近的小辈(疑似比侄子还亲),和珅还没上班,弘昼就没了(乾隆三十五年薨,三十七年和珅入宫当侍卫),不管和珅是几等公爵,见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是要下跪磕头的。

清朝的皇室之外有九级爵位,分别是超一品公、侯、伯,正一品子、正二品男、三品轻车都尉、四品骑都尉、五品云骑尉、七品恩骑尉,和珅一上班就是三品官(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虽然很受乾隆器重,但是却连个男爵都不是,刘墉自然也就没有恩荫世袭的爵位,也就是一个白丁,唯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不用参加乡试,可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

刘墉尚且如此,纪晓岚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前辈连个当道台的都没有,所以虽然考试成绩跟刘墉差不多(刘墉二甲第二,纪晓岚二甲第四),但是升迁却比刘墉慢得多。

在乾隆执政期间,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敢跟和珅发生正面冲突,一个是地位相差悬殊,再一个就是乾隆跟谁关系好,满朝文武都知道,聪明甚至有些圆滑的刘墉纪晓岚才不会没事找事儿去触霉头。

和珅也很聪明,他早早受封超品伯爵,最后还得到了异姓大臣的最高爵位(不算福康安,因为福康安算不算异姓大臣只有乾隆等少数人知道),但是他绝不与真正的八旗贵胄叫板,所谓和珅训斥王子贝勒,那都是小说家言,和珅奉承还来不及呢。

和珅一门两公爵(和琳也被追赠一等公),按理说对公爵以下的人,应该全都不放在眼里才对,但是我们看《清史稿》,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人很不给和珅面子,而和珅也不敢跟他们公开翻脸:

“阿桂以勋臣为首辅,(与和珅)素不相能;王杰持正,恒与忤;朱珪为仁宗(颙琰)傅,和珅忌其进用。”

这三个人,和珅当面惹不起,只好背后下绊子,但是谁都没绊倒,因为这三个人的来头都不小。

阿桂是世代将门高官之后,跟乾隆是亲戚,而且还大一辈(阿桂的女儿嫁给了允禄之子弘融),和珅直到嘉庆三年才晋封一等忠襄公,而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按照清朝规矩,四字封号的公爵,地位是远高于两字封号公爵的。

和珅忌惮阿桂,两个人斗了半辈子,谁也没斗倒谁,但是在气势上,阿桂一直压着和珅,和珅主动示好,阿桂也不给面子:

“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半步为一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和珅惹不起阿桂,也不想让朱珪得势,这很好理解,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朱珪是颙琰的老师,未来和可能成为朝臣之首。

但是他还十分忌惮王杰:

“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我们看王杰的履历,就会发现他有两方面的优势,可以跟和珅叫板:第一,王杰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郎,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属于清朝黄埔系,深得乾隆器重;第二,王杰清廉正直。

我们要是细看清史中对刘墉纪晓岚的记载,就会发现这二位虽然不如和珅贪婪,但也绝不干净,两人都有贪污或跟贪官合谋的记载,也有因此受过处分,刘墉因为下属贪污(说刘墉没份儿,估计没人相信)而被免去知府职务(事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九》),而且是按律当斩(没参与怎么会当斩?),是乾隆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才没有大开杀戒;纪晓岚也不是身边只有一个杜小月,而是三妻四妾一日五次不可或缺,他跟卢见曾那点猫腻,乾隆十分清楚,这才把他充军发配。

如果清朝真的撒下大网抓贪官,和珅当然第一个落网,恐怕刘墉和纪晓岚也未必逃得掉。

王杰与刘墉纪晓岚不同:

“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知道和珅为什么忌惮王杰而不怕刘墉纪晓岚了:自古邪不压正,王杰是乾嘉两朝少有的正人君子,他身上的浩然之气,令和珅望而却步。

和珅被处死以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因为妻子的原因,被免除死罪。后来为了报复皇室,丰绅殷德故意的冷落妻子固伦和孝公主,宠幸别的女人,其实面对皇家,丰绅殷德也只能如此,只是苦了固伦和孝公主。

第一,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结合。

和珅我们都知道的,他是清朝时期最大的贪官,是乾隆君王的宠臣,仗着乾隆君王的宠信,大肆的敛财,但是因为和珅会拍马屁,而且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哪怕乾隆君王知道和珅的小动作,依然对和珅予以重用,而且还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虽然说丰绅殷德和公主是政治联姻,但是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之间还是有好感的,所以结婚以后,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还算甜蜜,但是自从和珅被处死以后,他们两个之间也不复从前了。

第二,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

因为处死和珅的是嘉庆帝,是当朝的君王,也是固伦和孝公主的哥哥,所以丰绅殷德的处境也是很为难的,他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才免于一死,可是也许对于丰绅殷德来说,还不如死了来的痛快一些,虽然活着,却也是生不如死,既然不能明着报仇,那就来点暗的,所以有传言说丰绅殷德想要毒杀公主,但是对此说法没有具体的记载,是真是假也不得而知,但是丰绅殷德冷落固伦和孝公主是真的,而且还在守孝期间宠信小妾,小妾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我想固伦和孝公主作为妻子,作为公主,心里一定非常难过的吧。

第三,丰绅殷德被流放。

因为丰绅殷德对固伦和孝公主的冷落,让固伦和孝公主每天都很忧郁,再加上丰绅殷德的胡作非为,最终嘉庆帝流放了丰绅殷德,后来还是固伦和孝公主求情,才让丰绅殷德回来,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丰绅殷德就病死了。

第一部第23集

第23集

从出发的第一天起,和珅就对任"监军"的莫愁、小月头疼又无奈,只好百般巴结笼络,生怕惹翻了她俩,又给自己招麻烦。皇室亲宗金大人看不惯和珅的所作所为,串通小月、莫愁好好教训了一顿肆意摆谱的和珅,使其莫名其妙地被逮入大狱,吃尽了苦头。小月、莫愁逞了一时之快,因怕三军无帅,让敌军趁虚而入,才携金大爷的大烟袋锅子入狱看望已被折腾得奄奄一息,苦不堪言的和珅。从未遭受到这般待遇的和大人受尽了奚落,闹足了笑话。纪晓岚一入甘境内,即奉旨将同行的王廷赞收捕,为求活命,王同意配合,出演一出苦肉计。杭州任职的王旦望深恐甘肃的予案人员守不住阵脚,将自己的不法行为败露出去,急欲返回一探究竟,为了找到合情合理的告假事由,人面兽心的王旦望竟加害八十高龄的老父,以抚灵柩回原籍为名,得到恩准。皇上怜才,吩咐听差保护苏卿怜,免受其义父牵连。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32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