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声音比较像女声,我的同班同学都敢笑我,叫我“小太监”,老师叫我忍,可是我忍不了啦,怎么办?

我的声音比较像女声,我的同班同学都敢笑我,叫我“小太监”,老师叫我忍,可是我忍不了啦,怎么办?,第1张

如果你处于变声期我不建议你大声说话,声带人为的可能改变不了,最后可能会弄坏声带,如果以前你的声音不是这样,也只能怪你在变声的时候没有好好照顾你的嗓子,我周围就有这样的人,但我们不会笑话他。只有以后你可以练声来改变了

  太监,又称宦官皇帝身边的奴才,它们执行皇帝的语音,是皇帝的眼睛、耳朵、嘴,在大臣们的眼中是皇帝的影子,太监所传出来的话,大部分是皇帝的口谕和圣旨,这样逐渐形成了太监的权力和地位。各朝代的太监也有好坏之分

 皇帝身边的奴才,它们执行皇帝的语音,是皇帝的眼睛、耳朵、嘴,在大臣们的眼中是皇帝的影子,太监所传出来的话,大部分是皇帝的口谕和圣旨,这样逐渐形成了太监的权力和地位。各朝代的太监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太监劝皇帝爱国爱民,奸的太监阿谀奉承,颠倒是非,奸杀大臣,祸国殃民。真到江山覆灭。

对于这个宋朝嘴巴最毒的人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出名,但是这个人在宋朝宋徽宗时期却是相当的出名,这个诗人就是邢俊臣。他所写的诗在当时是非常有特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讽刺别人,甚至有的时候还讽刺过宋徽宗;第二个特点就是他写的诗最后两句都是引用唐朝的诗,而且他所引用的唐诗大部分都和他前文所写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宋朝的时候,因为邢俊臣是一个非常有才,而且也很幽默的人,他凭借他所写的诗让他的名声传播的很广,甚至还传到了当时的宋徽宗耳朵里,所以后来宋徽宗也经常让邢俊臣去皇宫中吟诗作对。因为当时的宋徽宗并没有很关心国家大事,反而是让人从很遥远的南方运送石头进皇冠修建园林,宋徽宗的这一举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让很多百姓感到不满

有一次宋徽宗让邢俊臣去皇宫中让邢俊臣以“高”作诗来形容那些从南方运送过来的石头,最后邢俊臣引用了唐诗中的“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一句,而邢俊臣的意思就是讽刺宋徽宗不远万里耗费财力物力运送这些没有作用的东西。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自然也听懂了,但是因为宋徽宗比较宽容并没有怪罪邢俊臣,否则邢俊臣已经被杀了。

当邢俊臣在用诗词讽刺宋徽宗的时候,旁边有一位太监就借此奉承宋徽宗,他也写了一首诗,全是夸赞宋徽宗和天下的,这让宋徽宗一时间很高兴。之后宋徽宗又让邢俊臣也写一首与那位太监对比,但是当邢俊臣把诗写出来之后,全是讽刺这位太监没有胡子。这位太监就非常的生气,但是因为宋徽宗在此并没有发火,但是之后,邢俊臣被发配到了非常偏远的地方。

 明代大宦官无法篡位的核心原因  

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后人甚至给了它一个“太监帝国”的谑称,其中,象王振、汪直、刘谨、魏忠贤等人的权力更是到了几乎可以取代皇帝的地步。

2 然而,无论朝中大臣及民间如何议论他们的野心,事实上他们中的多数却从没想过要篡位--真想这么做的话,不可能几百年里都无一人成功的。

3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这些太监们太清楚明朝的制度架构了,他们心里都明白:权,可以无边,帝,则永远是镜花水月,即使能够篡位成功,在明朝那样的制度架构下他们也是当不了几天皇帝的。

4所以他们还是决定,老老实实保住自己的权位才最实际。仅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刘谨,我想他是真正的权极致昏了,所以最后落了个“杀千刀”的凌迟。

5许多类似的大宦官下场我们都是知道的:整治朝臣方面无论他们多有能耐,往往就是皇帝的一句话定了他们的生死。  

6比如王振,传言他妄图通过勾结瓦剌篡位,其实他只是想接受瓦剌的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后来由于瓦剌索取贡品的胃口太大,连王振都接受不了,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事变,而王振本人也在事变中丧命。

7再如汪直,他因获得明宪宗宠信而掌权,后也遭明宪宗撤职、贬逐而亡,最猖狂的时候也只是与当时的万贵妃一起垄断了朝纲,要说篡位,那还没轮到他想的份,毕竟他的权力还是皇帝和万贵妃赐予的,尚没到专权的地步。

8刘谨,前面已经说了他的下场;而魏忠贤呢,任凭他权力能只手遮天,可他还是阻止不了手上面“天”的更替,新任领导崇祯皇帝一上台,他也就只是普通阶下囚的份。

9总的来说,明代宦官能够权倾朝野都是拜皇帝所赐,他们所能够执行的权力也就是皇帝的权力,不是宦官自己的;哪天皇帝不高兴了,他们还得卷铺盖回家或下地狱。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根本就无法获得实际的篡位资本。

10刘谨就笨在没想清楚这一点,以为自己的权力资本已经足够多了。 为何明朝皇帝能如此牢牢地抓住权力呢?这其实全赖明朝堪称史上最完美的国家机器。

10机器是什么?机器就是帮助人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保持必要工作效率的一套东西,从这角度上说,明朝皇帝经常不上朝正是因为借助这“机器”获得了一些解放,而不完全是因为偷懒。

11明嘉靖帝仅需在内阁和司礼监之间耍弄一下权术就能牢牢握住政权,万历帝曾30年不上朝,这在从前也是无法想像的。

12有人会说,明亡正是始于嘉靖和万历,不过这在今天还是个未定论的需商榷论题。明朝的国家机器分内廷、外廷,机构上完全对称。外廷设有内阁加三法司,内廷则设有司礼监加东厂、锦衣卫。

13作为机构的延伸,外廷还有外派的地方总督、巡抚,而内廷也有派驻地方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这样一来,内廷外廷之间就能从朝廷到地方实现层层的相互制衡,单凭一人的话,任凭你权力多大都难以将触角伸及朝廷内外的。

14作为太监,他能实际掌控的也就是整个内廷,对于制约于他的内阁和三法司,他就算贿赂也不可能收买到全部人。

15这套国家机器精妙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内阁和司礼监都设有正副职位,谁正谁副随时决定于皇帝,表面上这两职位是属同一阵线的,实际上它们在部门内部也能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          

 16这样一来,一个宦官如果要绝对地获得朝廷权力架空皇帝,除非他能完全控制了内阁和三法司,以及直属内阁的地方封疆大吏--能做到这样简直是痴心妄想,很简单,人心难测,这并非贿赂就能解决的问题。

17刘谨在篡位这一步上走得算远了,对外(内阁及六部)的权力触角也伸得非常深,不过他想不到的是最后竟倒在“自己人(太监张永)”的手上。           

18当然,明朝的这套国家机器自然并非全无缺陷,它可以防止大的崩塌却防止不了内部的自我侵蚀。明朝最后正是亡于这样的自蚀上,就好比一只蚂蚁花几百年去啃食一只老虎。作为专权宦官,他们在明朝历史中也只是充当了较大点的蚂蚁罢了。           

19后来英国在立宪的时候正是借鉴了明朝的“内阁首辅”制度,在它的基础上略加改动形成“首相”制,这就足以说明明朝这套制度的先进性。实际上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所做的一切就相当于今天英国首相的工作,区别只在于“任命”和“选举”而已。

扩展资料:     

 1 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 

2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

4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

5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

6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

7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

宦官_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78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