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鲁肃关系好吗?有没有权力之争?用自己语言者回答立即采纳

周瑜和鲁肃关系好吗?有没有权力之争?用自己语言者回答立即采纳,第1张

周瑜跟鲁肃私交应该不错,1、在派系方面二人都是孙策从江西带过来的“淮泗派”,属于老乡老班底,在孙权集团内有共同的对手“江东派”;2、对曹方面2人都是主战派,军事上也是同事关系,大敌当前孙权不可能派步调不一致的人组成搭档;3、在“三国鼎立”这一东吴国家战略方针上,鲁肃是构想者,周瑜是执行者,而且东吴四大都督在这一国策的执行立场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无论是周瑜鲁肃的联刘抗曹,还是吕蒙陆逊的联曹据刘,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况且,赤壁之战前周瑜新任都督,又是孙家的亲戚,权力巅峰鲁肃如何比得,战后周瑜早丧,鲁肃顺利接手,何来权力之争。

熟读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三国时期,东吴有四大都督:打赢了赤壁之战的周瑜,兵不血刃袭取荆州的吕蒙,夷陵之战大获全胜的陆逊,还有一位呢,就是没有什么过人战绩的鲁肃。身为东吴第二代大都督,鲁肃似乎就是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既无扭转乾坤之功,也无开疆拓土之能,这样的一个人,可以和其它三位都督并列吗?

探讨问题之前,咱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鲁肃。

鲁肃为人

《三国志》记载: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临淮郡,在三国时期应该叫下邳国,属于徐州。鲁肃家里富有,乐善好施,很得民望,当初周瑜部队缺粮,去找鲁肃,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将其中一囷给了周瑜。

这种行为近乎“败家子”,但乱世当中,财散则人聚。从这里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有着宏大格局的人,不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所以说,评价鲁肃,我们重点要看他那常人所不及的战略眼光。

战略眼光

1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这是鲁肃第一次见孙权,二人在榻上对饮时,鲁肃提出的观点,所以有人称之为“榻上策”,让孙权鼎足江东,并趁着北方多事,积极进取荆州,然后效仿刘邦,自己立业: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个时候,能看出汉室不可扶,还是挺了不起的。

鲁肃这个战略很宏大,执行起来也坎坷,孙权用了五年时间,三伐黄祖,才打下江夏。而孙权称帝,差不多是三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2孙刘联盟

计划赶不上变化,孙权攻打荆州的速度太慢,刚击败黄祖,刘表病逝,曹操大军南下,又该如何呢?

鲁肃借吊丧为名,想要先探听虚实,再做决定。等鲁肃到达,荆州投降,刘备败于当阳,曹操大军即将顺流东下,在这种情况下,鲁肃当机立断,劝说刘备和孙权合力抗曹。

孙刘联盟这个战略思想,最早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此时由鲁肃主动发起,之后才有了诸葛亮智激孙权,联合抗曹的故事。

鲁肃毕生都在用心维护孙刘联盟,因为这是能和曹操抗衡的唯一办法。后来刘备取西川,留关羽守荆州,双方纠纷不断,鲁肃都好言安抚。和强势高傲的关羽相处,想必鲁肃受了不少委屈。

但,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如果打内耗,哪怕自己占了便宜,但联盟整体力量遭到损失,都是得不偿失的。就这一点来看,鲁肃的战略眼光高于周瑜、吕蒙等人。后来吕蒙袭取荆州,引发夷陵大战,尽管东吴因此扩大了领土,但站在宏观角度看,孙刘两家整体力量极速下降,即使后来又和好,也很难再和曹魏争锋,进入慢性死亡。

3借荆州

借荆州,其实属于孙刘联盟的一环,但这件事影响重大,所以单独拿出来。

赤壁之战后,周瑜北上攻打南郡,刘备南下荆南四郡。之后鲁肃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说是借荆州,其实只是借南郡,荆南四郡本来就是刘备打下来的。

借荆州这件事有两面性:

好处是:让刘备直面曹操的兵锋,因为刘备的荆南四郡是后方,不和曹军直接接触,把南郡让给刘备,这样刘备负责西线,东吴可以集中兵力在东线,打淮南。

坏处是:刘备掐住南郡,那孙权就不能打益州了。

那么,对东吴而言,到底是攻打淮南好,还是攻打益州好呢?

在笑谈君看来,肯定是攻打益州好,这就相当于《隆中对》的进化版了嘛!此时曹操在和马超纠缠,没空搭理这边,机会难得,凭周瑜、甘宁的能力,打下益州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尴尬的是——都计划好要出兵了,周瑜死了。

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攻打益州,长途跋涉,没有周瑜这样的人物,恐怕不好办。

所以鲁肃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个人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分担压力,把刘备一直压在后方,不光刘备使不上力,甚至东吴还得分兵去防刘备偷后路,何必呢?而得知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曹操吓得笔都掉到了地上。

所以,整体看来,二代都督鲁肃,拥有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并且能随着形势,灵活应变。他和诸葛亮两人,遥相呼应,稳稳地维持着孙刘联盟这条战线,虽终其一生,没有打过足够分量的大仗,但他对得起周瑜的临终举荐之恩,完全有资格并立四大都督之列。

周瑜和鲁肃

周瑜和鲁肃都是东吴孙氏集团里极为重要的两个人。周瑜帮过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夺天下,受到孙策的重视,孙策死后,继续辅助孙权,一生官至偏将军,掌握军队大权。

鲁肃像

鲁肃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当年周瑜受袁术之命,任居巢长,因缺少粮食,周瑜向鲁肃借粮食,鲁肃把一仓粮食全部借给周瑜,二人成为好朋友。

天下混乱,鲁肃带着乡亲到曲阿,本想投靠郑宝,周瑜劝他去投靠孙权,专门写推荐信,鲁肃初到孙权那里,就提出三分天下的言论,这种能看透事情本质的能力是无人能及的,孙权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曹操势力非常大,鲁肃建议孙权把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当人质,以求得平安。周瑜坚决不同意,认为送人质之后,只能受制于人。孙权听从周瑜,没有送人质去曹营。这其实是鲁肃想联合刘备,对孙权采用的激将法。鲁肃得到孙权的同意,亲自劝说刘备,陈述其中厉害关系,使得孙、刘能够联合,还和诸葛亮等人成为朋友,共同商讨打败曹军的策略,最终赢得赤壁之战。

战后,周瑜劝说孙权软禁刘备,鲁肃坚决不同意软禁刘备,反而同意借荆州给他,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也证明,没有刘氏,单靠孙氏,根本抵挡不住北方大军。周瑜死的时候,临死还向孙权推荐鲁肃,他一直都认定只有鲁肃才能帮孙权稳定局势。

周瑜曹操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二十一岁起就随着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被刺死之后,孙策的儿子孙权接手他父亲的事务,周瑜领兵前去奔丧,一方面是为了吊唁已死的孙策,更多的是为了向江东各方势力展示他是支持孙权的信息。

周瑜画像

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中发展起来的势力首领,三国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曹魏政权,他也曾经也是一个正直的汉朝好官员,后来因为汉朝的腐败实在是太严重了,他也向皇帝反映过这一个情况,可是皇帝对此并不理会,于是随着汉朝进一步的腐败加剧,曹操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并逐步壮大。

曹操曾经两次向孙权的东吴地区发过兵,第一次他率兵二十万想要一举将东吴拿下,但是弱点早已被周瑜掌握,他只用了五万的兵力就将曹军击败,这次大战,让东吴的军队彻底在东汉末、三国初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天下被三大势力分割的情况基本已经确定,但是,这位打败了曹操的将才却并没有在历史上继续书写他的辉煌,赤壁之战过去仅仅三年,他就重病离世,去世时的年龄仅三十六岁。

第二次曹操讨伐孙权的时候,当他看见孙权部队依旧还是那么强悍之后,意识到自己这次也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再次率军返回了,曹操的一生曾经有过刚正的一面,也曾有过小人夺权的一面,或许他称不上是英雄,但绝对算得上是个枭雄,当时的他已经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但在他活着的时候却并没有废掉皇帝自己登基,直到他去世,职位还是汉朝的丞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44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